山东筝派和浙江筝派演奏风格的比较__以《高山流水》为例

山东筝派和浙江筝派演奏风格的比较__以《高山流水》为例[20191218144250]
内容摘要:古筝是我国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传统弹拨乐器之一。从秦代就有记载,发展至今一直广泛的流传于神州大地,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它不但没有因为时代的演变而陨落,反而与时俱进,日趋壮大,在两千多年的变更中,筝广泛的吸取了各地域区间的文化、风俗、歌谣、语言,形成了以不同表演形式和演奏手法为特点的九大地域流派。古筝的代表曲目很多,最为著名的是古筝十大曲:《高山流水》、《出水莲》、《侗族舞曲》、《香山射鼓》、《东海渔歌》、《战台风》、《汉宫秋月》、《林冲夜奔》、《寒鸦戏水》和《渔舟唱晚》其中一曲《高山流水》更是为人喜爱,它被各种流派所演绎,本文以《高山流水》为例,从山东筝派和浙江筝派的演奏风格来比较,不仅在技法技巧上得出异同点,也从表达的情绪情感上分析异同,为更好的演绎《高山流水》打下基础,也为更进一步的了解山东筝派和浙江筝派的演奏风格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山东筝派浙江筝派《高山流水》演奏风格
目 录
一.绪论 1
二.山东筝派简介 2
(一)山东筝派的发展与变迁 2
(二)演奏技巧之特点 2
(三)山东筝派的艺术风格 3
三.浙江筝派简介 4
(一)浙江筝派的历史发展及贡献 4
(二)演奏技巧之特点 5
(三)浙江筝派的代表人物 6
(四)浙江筝派对当代古筝艺术的影响 6
四.山东筝曲《高山流水》与浙江筝曲《高山流水》之比较 7
(一)《高山流水》简介 7
(二)结构内容之比较 7
(三)演奏技法之比较 10
(四)曲调风格之比较 10
(五)音乐表现之比较 11
五.结束语 12
参考文献 13
致 谢 14
山东筝派和浙江筝派演奏风格的比较
——以《高山流水》为例
一.绪论
古筝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出现在战国时期,据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新唐书》中记载了唐代名曲《安公子》、《离别难》等,同时详细地记录了唐朝乐舞体系,其中乐器部详细的介绍了筝、琵琶、箜篌、笙、笛子等唐朝流行的乐器。读“云髻飘萧绿,花颜旖旎红,双眸剪秋水,十指剥春葱······移愁来手底,送恨入弦中······”等诗句,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不得不感叹唐朝诗人如此懂得欣赏音乐,从这么多史料记载可得知,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出现的筝曲一定很多。
有一些古筝小曲在近现代也得以流传,如河南筝派的《天下大同》、《闺怨》,山东派《汉宫秋月》、《鸿雁捎书》,浙江筝派的《云庆》,潮州筝派的《寒鸦戏水》、《粉红莲》,等等。到了上世纪30年代,又出现了《渔舟唱晚》等。至50年代,《庆丰年》开创了双手演奏乐曲的先河,采用了多声部演奏和左右手交替的创新手法。后来又出现了《战台风》琴曲,《战台风》运用了多种扫摇手法,使风声、雨声、劳动号子声此起彼伏连成一片,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纵观古筝乐曲的发展,每个筝派都有其代表曲目,其中名曲《高山流水》更是被各个流派演绎至今。
当今社会,演奏者要用其精湛的演奏技艺再配合上对乐曲的感情理解,才能将曲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乐曲中淋漓尽致的诠释出来。所以音乐表演在器乐演奏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它不仅可以展现演奏者的气质形象,更能表现出演奏者对曲目的感情理解和处理。因为古筝具有多种流派,从而形成了各个流派的曲目,因此本文通过对山东筝派和浙江筝派演奏风格的比较,来不断了解和深入地研究古筝曲目,并收集有关山东筝派的《高山流水》和浙江筝派的《高山流水》的素材,进一步了解和比较这首筝曲的演奏风格特点,以便能更好地研究和学习古筝,并且能更好的掌握山东筝派和浙江筝派演奏风格的精髓。
二.山东筝派简介
(一)山东筝派的发展与变迁
山东筝又叫“齐鲁筝”,主要在鲁西南菏泽地区和鲁西聊城流行。筝盛行于山东民间地区主要是在战国时期。在《战国策*齐策》中就有了山东筝的记载,“临淄甚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筝。”这些足以说明在当时的山东,筝已经在民间流行,不仅老百姓喜欢弹筝,筝也成为文官武将喜欢的乐器。在清朝时期,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提到“少喜琴筝,筝以颇能安之。”比较多的文献史料可以了解,筝的发展从春秋战国到近现代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不论是作为宫廷雅乐还是民间歌曲,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不同阶段,山东筝的构造凸显了它的发展与变化。最早只有五根弦,后来演变成十二根弦、十三根弦,再到现在的二十一根弦。早在东汉太守应劭在《风俗通》写到:“筝,谨按《礼乐记》,五弦筑身乐也。”从中可以得知在东汉时期,筝与筑很相似,都是五弦。据记载在三国时期的筝有六尺,大约为167 厘米,三寸大约为4.8 厘米,三国时期筝弦发展为十二弦,那时筝的尺寸与形状已经与现代很相似了。
(二)演奏技巧之特点
山东筝派继承了山东琴书和山东琴曲特点的同时,加上本身具有的特点,从而形成了具有自身风格的演奏技法。早在以前山东筝多使用十五根弦,根音多用的是七根老弦,里面是八根子弦,所以弹奏时,大指会比较用力,加上使用次数较多,花指也比较多,同样左手技法也较多,有跳跃的颤音、比较不稳定的按颤音、激动的按颤音等,但实际上都由滑奏和揉弦演变而来的。滑奏同样是山东筝中具有代表性的技法,它的速度较快,主要原因是要表达出乐曲中的欢快的情绪。在乐曲进行中能够体现出韵味揉弦时的幅度大小、频率快慢。在音乐风格、弹奏技巧上,山东筝区别于与其他流派筝很明显,所以山东筝派在形成自身的演奏特点,同时也就构成了山东筝曲的演奏风格。
在山东筝曲中“摇指”的运用很多。山东筝派中大指摇指奏出的声音非常有力度,不同于浙派筝曲中细微的摇指音乐效果。在各个筝派中,不同的摇指具有不同的表现效果。河南筝是用大指掌关节摇指来表现一种豪放的风格,浙派古筝是用腕关节摇指来表现委婉的音乐风格。而山东筝曲的风格是活泼有力的,所以在使用摇指技巧时,需要均匀清晰地弹出,以小关节摇指就能够体现出这种风格。而小关节在演奏上比掌关节和腕关节灵活,在力度和速度上都比较容易掌控,所以这样的摇指所奏出的旋律更能发挥山东筝派的音乐风格。通常“花奏”在主旋律中会增添旋律的表现力。而用到的是“下花指”,它是由大指弹奏连托形成的,所以山东筝派中花奏具有一定的特点。
山东筝派要演奏出豪放非常不容易,所以它的演奏技巧就要突出刚健有力的风格特点。相比较大指的演奏技法,中指和食指在演奏的时候,手法要轻柔,力度较小,所以在演奏中,中指和食指都是配合大指使用。
山东筝派中重要的左手技法有“按音、滑音、颤音”。山东筝的按音很干脆,演奏的是一种带有强调性的音,有很多颤音和按颤音,主要都是滑奏和揉弦两种技法的变体,因此山东筝派乐曲中常用按音来表现坚定有力的音乐特色。
山东筝的“滑奏”使用较多,左手弹奏的过程较快,这与传统乐曲中大部分为活泼欢快的情绪有关,而山东筝曲具有豪放的特点,在演奏上滑音时,力度和速度都比较大。“揉弦”也使用的比较多,揉弦更能使乐曲表现出无穷的韵味。
山东筝的“颤弦”也具有自身独特之处,相比较其它筝派,它的幅度和力度都比较大,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山东派的传统用筝是丝弦筝,它的弹性较大,左手大幅度颤弦才可以使音色突出,二是由山东派筝曲豪放的特点决定,所以山东筝派左手“按音、滑音、颤音”也就成为了它具有代表性的技巧。
(三)山东筝派的艺术风格
目前已知最早的山东筝派传人是清末民初的黎邦荣先生,他擅长筝、扬琴等,张为昭、黎连发、张为台、张念胜等都是他的学生。山东筝派有一名老艺术家赵玉斋,他有着深厚的山东民间音乐功底,同时又具有创新的勇气,他创作了以双手弹筝的《庆丰年》,这首曲子打破了以单手弹筝演奏的传统,这样后来又产生了《丰收锣鼓》、《包楞调》等曲目。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众多山东筝派的老艺术家们也都为山东筝乐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传统筝中的不足之处就是转化调式的时候很复杂,需要移动琴码或者调动琴弦,但新型12 平均律转调筝的出现打破了这样的不便。这种现代筝保留了21弦和五声民族调式,但又增加了七声音阶的排列,这就具备了十二平均律的调式。达到了能够快速灵活的转调,左右手一起弹奏,丰富了音区和声等特点,这样既可演奏21 弦古筝的曲目,又可以演奏多旋律色彩的流行乐曲,改变了传统筝的构造,是名副其实的“东方钢琴”。
右手弹拨、左手按滑是山东筝派传统的演奏技法,而在现代山东筝乐演奏技巧中,加入了左右手同时弹拨和交替弹拨。传统演奏技法多用右手大指反复托劈来体现山东筝乐的韵味和力道,而现代技法则开发了左右手,运用“指序”手法,又加入了小指的拨弦,使乐曲的层次感更加丰富。所以演奏技巧上的创新,又是山东筝现代发展的一大特点。现代山东筝曲改善了传统的古曲,并加入了现代化的演奏技巧,又改编了陈旧的演奏技巧形式,创作了一系列符合现代音乐发展的新式的乐曲,同时还融进了西方乐器的长处,使现代山东筝曲在曲谱上得以创新,让山东筝曲更加丰富。
传统的山东筝曲一般为D 调和G 调,按照三分损益法分为五声音阶。很明显这样的调式音阶不能满足现代音乐演奏的要求,因此现代山东筝曲更多地加入了现代音乐中的变调式,引入fa和xi,还采用了半音的形式,改革创新了调式,丰富了乐曲。创新是音乐审美的最高境界,所以在现代山东筝乐创新路上,既要借鉴和吸收现代音乐和西方音乐的精髓,但也要保留中国传统古典文化的精神,尤其是文化的灵魂,这样能使山东筝乐既能展现个性化的风土人情,又为人类艺术的进步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yyxy/11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