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在童声合唱训练中的重要作用

“规范”在童声合唱训练中的重要作用[20191218143056]
内容摘要:合唱是音乐表演中的一种比较常见的艺术形式。它是由多个声部一起演唱组成的人声合唱。合唱按音色组成特点可分为同声合唱与混声合唱两大类别。同样音色的人声组成的合唱为同声合唱,不同音色组成的合唱为混声合唱。同声合唱也分为男声合唱、女生合唱以及童声合唱三种模式,因为孩子们的声音比较纯真、优美、干净,听起来犹如天使降临人间的感觉,所以童声合唱总被人们称为来自天上的声音。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人们也越来越重视音乐艺术教育,音乐教育的启蒙教育最佳方式便是童声合唱。优秀的童声合唱训练能提高孩子们学习注意力,也会使孩子们学会懂得安静、认真倾听、合作配合和互相尊重,提升孩子们自律、沟通和理解能力,也使孩子们自信心和上进心都得到增强。合唱教学的开展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培养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相互信任的意识。然而在现实教育中,童声合唱的训练方法良莠不齐,对孩子们的音乐教育也有一定的影响。本文通过对童声合唱训练的研究,了解童声合唱的特点,童声的特点以及童声的保障措施,从而得出“规范”在童声合唱训练中的重要作用。
摘要 ………………………………………………………………………………Ⅰ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童声合唱训练方法规范方法选唱歌曲
目 录
AbstractⅡ
一、童声合唱的简介6
(一)童声的特点6
(二)童声合唱的特点及保障措施7
(三)童声合唱的训练中的要素7
二、近年来童声合唱中出现的一些问题8
三、童声合唱训练中的规范9
(一)规范的训练9
1. 呼吸训练的规范9
2. 发声训练的规范10
3.共鸣训练的规范11
4.音准训练的规范11
5.吐字咬字训练的规范11
(二)选自作品的规范12
1.作品难易程度12
2.作品风格12
四、童声合唱训练中“规范”的影响意义12
五、结论13
参考文献14
致谢15
“规范”在童声合唱训练中的重要作用
一、童声合唱的简介
(一) 童声的特点
从一般的儿童视角,发展阶段,儿童可分为:青少年健全的阶段,儿童期,转型期。
从孩童最先能牙牙学语,一直到五六岁的期间(相对于幼儿园学生),都属于青少年健全的阶段,又称为稚声期。 “这个阶段的孩童声音音响细小,语言的速度也较缓慢,口腔打开的开度不够,舌头的灵动性不足,肺活量也比较小,只能唱一些音域很窄而且且只有六度到八度的歌,歌曲句子也相对短小,他们的音色稚嫩、清脆,而且音准极不稳定”。
我们也要相应地保护儿童的声音,不能盲目地教唱歌曲,选自跨度小句子短小的曲目教唱,教唱要求儿童声音温柔,不要太过使劲,保护好嗓子!
孩童们从六周岁开始,一直到十二岁期间属于儿童期,又称之为童声期。这个阶段孩子的呼吸量增加了,语言能力也提高了。声带的发展有弹性,声响也变大,音域范围更广,孩子们可以灵敏地掌握音准,也增强了孩子们音色的可塑性。 整体严格说来,儿童期可划分为三个阶段:6一8 岁为儿童的早期,在这期间,我们可以把重点放在孩子们多声部合唱的基础训练上,培养孩子们的音乐感,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年龄阶段。我们可以将孩子的声音分为低声部、中声部、高声部三个声部,对他们进行相关和声的训练,这样对他们以后的音乐实践具有重要意义。“9-12岁为儿童的成熟期, 在这儿童成熟期间,合唱团可以做一些困难的作品排练和演出。"12一15 岁为儿童的后期, 这段时期是孩子们青春期的过渡阶段,有些孩子可能已经开始进入青春期,这一时期是儿童艺术的高峰,在音乐的语言,文化,音量,声响幅度,音色转变,音域宽度、或者在演唱技术等多个方面, 统统可以上升到很高的水准, 艺术的表现力度也很强。
“因为是转型期, 孩童己进入新的生理发育阶段, 女孩子在14 一16 岁之间(可能还要早些)就开始进入变声期,而且有的女孩子很快就变完声, 有的女孩子的变声稍长,至少几个星期,八或九个月之久,所以仍在“青年合唱团”。但尤其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社会条件的变化 ,男孩的变声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经常有些男孩提前进入变声期的年龄仍处于初级阶段,然后让他们在低音演唱使用中性的色调,以帮助他们顺利度过转型期。处于变声期的学生,合唱团中还是应该以女生为主体,男生在此阶段应保护声带,减少大喊大叫。养好良好的语言习惯,在合唱训练中掌握气息,运用好气息发出假声和轻声。
(二) 童声合唱的特点及保障措施
合唱是音乐艺术领域中的团体歌唱的方式之一,童声合唱又是合唱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因为童声的清澈纯净,总是给人们一种天使来临的感觉,使听者心情舒畅安逸,所以童声合唱被称为“天籁之声”。童声合唱具有拥有其奇特的吸引力在于它相比于成人合唱,它更存在纯洁、明快、舒适、恬心的特点,所以说它比成人合唱更加拥有教育的价值。
童声合唱的训练发声方法是美声发声法,有研究表示:在10岁到14岁之间的男孩子在转型期以前,他们的声音相比较同龄女孩子显得更为饱满纯洁,他们的音色类似于女声,但听起来比女生更纯洁,而女生的声音要薄一些,如果你想听女孩子声音,15至19岁为最佳。所以有些学校合唱团同时也招女生,但他们正式的表演的仍然是男孩。
我们要相应地保护好孩子们的声带,不能盲目练习训练,选曲作品也要加以注意,阶段不同的童声练习曲目也要不同。教师要教育孩子们了解生理卫生习惯,使他们知道变声期是生理变化和发育成长的必然过程,让孩子们懂得自我保护。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要注意防范呼吸道感染,冬季要注意保暖,颈部更要防范,少吃或者不吃一些辛辣和具有刺激性的食物,低于6度一下的冷饮也不要吃。不要大声地喊叫,少做一些高运动量的活动,因为剧烈运动后,呼吸会对歌唱器官产生冲击。
(三)童声合唱的训练中的要素
童声合唱被称为大自然的声音,由于近年来中国合唱艺术快速发展,人们也逐渐认识到童声合唱是一个儿童音乐教育的最好方法。所以为了让童声合唱变得更好,童声合唱的训练也是至关重要的。在童声合唱训练,正确的姿势是歌唱的前提,必须有正确的呼吸的支持,正确的声音共鸣,丰满和聚焦,清晰的语言,情感表达和准确。合唱中完成呼吸练习与发声练习的对立统一,这是正确歌唱的重要一环。发声练习和吐字练习的对立统一,因为吐字的字母状态会使声音产生色彩变化,所以发音和吐字之间形成了良好且协调的配合,只有两者完美的结合才能使歌唱艺术更具有感染力。气、声、字与行腔的对立统一,在演唱歌曲中,气息、声音、吐字是对歌曲的完美表达,而在三者完美的表达下再与行腔相结合,这样才能完整地演绎歌曲。
要想使三方面能够完美结合,童声合唱团只有通过不断的训练,使儿童的个人感觉和客观效果渐渐达到相对统一,这样儿童们才会跟着指挥形成条件反射,完美地表现作品。
二、近年来童声合唱训练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在当代的童声合唱训练中,训练的方法良莠不齐,下面我就归纳一些在合唱训练中不规范的方法和问题。
1.合唱站姿,由于在童声合唱训练中以儿童为主,儿童们没有经过专业的站姿训练,儿童们训练起来站姿比较随意,他们觉得站直,彼此之间紧靠在一起就是好的。面部表情不统一,注意力不够集中,演唱时嘴巴张不开,头抬得比较高,有时坐唱时儿童腰挺不直、僵硬。
2.呼吸方法,在训练中,有的老师教学生们呼吸时期吸得越多越好,歌唱的时比说话时的吐气量还大,教育儿童的“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和“胸腹式呼吸”的概念,年轻的孩子更容易糊涂。在排练中,有好多儿童呼吸气息时都喜欢耸着肩膀,还有的老师认为训练缓吐时会增加停顿的次数,而且每次的停顿的时间都很长,他们认为这样能放松儿童的肌肉和精神的紧张感,在停顿的时候孩子们都过于放松。呼吸训练中,吸气吐气也比较不均匀,儿童吸气猛吐气也比较快。内口也没有打开,音量比较大,孩子们没有控制住气息,容易出现“白声”。在训练结束后,老师们比较多的是立刻给儿童们下课。
3.发声方法,儿童们过于依赖,每个音都要跟着钢琴给音走,有时随着音区上升,儿童们会拉着嗓门往上喊叫,音量也越来越大。模唱基本以一度往上往下训练,练习和弦长音容易拖泥带水,不果断。在儿童认为高音就是嗓音越大,喊得面红耳赤的,高音就唱得好。低音就是胆怯地唱,声音不敢放出来。发声起声时,儿童控制不好,导致起声力度比较强,也有可能导致气息不够。
4.共鸣训练方法,儿童训练合唱时,低声部太过,由于下压导致位置低或者声音出不来。高声部声音过强。下颚僵硬,舌部后缩及压舌根,舌根偏高,软颚下榻。
5.音准训练方法,没有上过专门的视唱练耳课,只用钢琴分声部带学生们学习演唱。同学们对音程度数和弦都不是太了解,过于依赖钢琴。有时练习作品偏快时,音准就偏高,练习作品偏慢时,音准就偏低。许多老师忽略了作品节奏对音准的重要影响,学生过于练习唱曲找音准,从而不练习节奏,忽略节奏的重要性。排练时学生过于随大流,从而有时全部跑调,老师加大练习量,反复练习,没有治标治本。
6.吐字与咬字的训练方法,由于儿童语言基本还没有学得太过流畅,在咬文嚼字方面还没有学习好,儿童在练习时,语言发音不够准确、含糊,口腔打不开。训练时,学生基本都是先一起朗诵,然后跟着音乐节奏进行朗诵,然后一起合唱,遇到错误的地方,部分学生会吞字或倒字,这样影响了合唱的和谐感。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yyxy/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