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中甘草黄酮的抗氧化活性研究(附件)

本人签名: 日期: 摘 要目的:本课题对甘草中甘草黄酮的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方法:实验建立了体外抗氧化模型DPPH法测定甘草黄酮对DPP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同时采用维生素C(VC)和BHT(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标准品做对照实验,一般选择清除率为50%时的质量浓度(IC50)作为评价指标。结果:通过计算得出甘草黄酮、VC和BHT的IC50值分别为0.011、0.005和0.016mg/mL,它们清除 DPPH自由基的能力大小顺序为:VC>甘草黄酮>BHT。结论:IC50 值越小,抗氧化剂清除自由基的能力越强,抗氧化活性就越强。因此甘草黄酮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本文建立的甘草黄酮抗氧化活性的测定方法简便、易行。目 录
1 概述
1.1 甘草中化学成分的研究 1
1.1.1甘草黄酮类 1
1.1.2甘草三萜皂苷类 2
1.1.3甘草多糖类 2
1.1.4甘草生物碱类 2
1.1.5甘草氨基酸类 2
1.2 甘草黄酮类化合物的的药理作用研究 3
1.2.1抗氧化作用 3
1.2.2抗肿瘤作用 3
1.2.3抗HIV病毒作用 3
1.2.4抗炎、抗菌及抗变态反应 3
1.2.5抗心律失常反应 4
1.2.6镇咳祛痰作用 4
1.3 自由基的概述 4
1.3.1自由基的概念 4
1.3.2自由基的分类 4
1.3.3自由基清除剂的研究概况 5
1.3.4清除自由基的测定方法 5
1.4 抗氧化模型的概述 6
1.4.1DPPH法 6
1.4.2ABTS法 6
1.4.3FRAP法 6
1.4.4清除羟基自由基 7
1.4.5清除超氧阴离子 7
2 DPPH法抗氧化模型的相关方法学建立
2.1 仪器与试剂 8
2.1.1仪器 8
2.1.2试剂 8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抗氧化模型的概述 6
1.4.1DPPH法 6
1.4.2ABTS法 6
1.4.3FRAP法 6
1.4.4清除羟基自由基 7
1.4.5清除超氧阴离子 7
2 DPPH法抗氧化模型的相关方法学建立
2.1 仪器与试剂 8
2.1.1仪器 8
2.1.2试剂 8
2.2 DPPH法的方法学建立 8
2.2.1DPPH 溶液的配制 8
2.2.2DPPH标准曲线的绘制 8
2.3 甘草黄酮含量测定的方法学建立 9
2.3.1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9
2.3.2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9
2.3.3芦丁标准曲线的绘制 9
2.3.4精密度试验 10
2.3.5加样回收率试验 11
2.4 甘草中黄酮的含量测定 11
3 甘草黄酮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3.1 仪器与试剂 12
3.1.1仪器 12
3.1.2试剂 12
3.2 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测定 12
3.2.1标准液配制 12
3.2.2样品液配制 12
3.2.3实验方法 12
3.3 结果与分析 13
3.4 小结与讨论 14
小 结 15
参考文献 16
致 谢 18
1 概述
甘草为豆科(Leguminosae)甘草属(Glycyrrhiza)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inflata?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glabra?L.)的干燥根及根茎,甘草性平,味甘,气微。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的功效。甘草的药性缓和,可升、可降,可以与补药、泻药、寒药、温药、凉药等各类药物配合使用,所以也有调和诸药的作用,在中医里常有“十方九草”之说[1]。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痈肿疮毒等,可缓解药物毒性、烈性。甘草又名蜜草,因特殊甜味而得名,我国古代还有“灵草”、“国老”的之称。甘草的药用历史源远流长。
目前国内外专家对甘草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都已经有了一个较深入的研究。随着科学的进步,对于甘草的深度开发、研究利用和综合掌握将会更进一步。近几年,甘草黄酮类化合物更是被发现具有更多药理活性,对其药理作用的深层次挖掘已经成为一个具有很大发展前景的重要课题。
1.1 甘草中化学成分的研究
近年来,我国学者对甘草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甘草主要的化学成分有五类:三萜类、黄酮类、多糖类、生物碱类及氨基酸类。其中黄酮类成分有甘草黄酮、异甘草黄酮、甘草素、异甘草素等;三萜类成分有甘草酸、甘草次酸等;生物碱类成分为四氢喹啉类化合物;多糖类成分为中性多糖[2]。甘草的成分和含量会根据种类、种植区域、采收时间等因素的不同而有所改变。其它的还有氨基酸、香豆素等化学成分。随着科学技术的成熟和完善,深度挖掘其中化学成分已成为新的热点。
1.1.1甘草黄酮类
甘草黄酮又名甘草甙,主要是指甘草中以C6C3C6结构存在的天然的三环有机物,黄酮类化合物泛指这种通过中央三碳链将两个苯环连接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的溶解度,因其结构及存在状态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一般游离态苷元难溶于水,易溶于甲醇、乙醇、乙酸乙酯、乙醚等有机溶剂。甘草黄酮和甘草甜素的药理活性具有很重要地位。早在60年代,就有学者从光果甘草的叶中提取出18种黄酮类化合物。现在国内外就发现了一百多种被从其中提取出来[3]。实验表明,它具有抗病毒、抗氧化、镇咳、调节免疫等各种活性。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一种高效快速、绿色环保的美白祛斑化妆品添加剂。甘草的甜味是也可用于天然保健食品添加剂。
1.1.2甘草三萜皂苷类
三萜皂苷类绝大多数是五环三萜齐墩果烷型。甘草酸和甘草次酸为常见的三萜皂苷类。甘草酸[4]就是甘草甜素,是甘草次酸的二葡萄糖醛酸苷,特殊甜味主要体现于甘草酸。拥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例如抗菌抗病毒,保肝治肝,治疗心血管病肾病、增强免疫力等诸多作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各型急慢性肝炎的、抗癌和抗艾滋、调节免疫等。甘草次酸[5]是甘草酸的水解产物,甘草次酸会损害细胞,长期大剂量使用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机体伤害,主要体现的症状为钠贮留和钾外流,甚至会导致心室纤颤。甘草酸及其盐类的药理研究较为深入,但甘草次酸的药理近几年研究得不多。
1.1.3甘草多糖类
多糖类是除上述两类之外的另一种重要物质,它也有很广阔的研究前景。多糖类溶于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zygc/119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