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牡荆挥发油提取工艺优化(附件)
摘 要本文主要对山牡荆挥发油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选。通过对山牡荆挥发油的提取方法,提取效率,结果验证进行分析,优化了提取工艺。实验中对山牡荆挥发油的提取采用溶剂提取法,并以具有实验次数少,数据点的分布很均匀的正交试验法安排实验;用相应的极差分析法,方差分析法等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用色谱法对实验提取物进行定性分析测定。分别以乙醇、乙酸乙酯、石油醚作溶剂进行单因素试验,确定提取率最高溶剂进行正交实验。以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3个因素,每种因素选择3个水平,按L9(43) 正交表进行试验,后续操作参照2010版《中国药典》一部附录XD“挥发油测定法”项下甲法。得到山牡荆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酸乙酯为提取溶剂,时间50 min,料液比1:15,提取次数3次,提取率可达9.617%。?目 录
1 药材背景
1.1 山牡荆综述 1
1.2 药理活性 2
1.2.1抗炎镇痛作用 2
1.2.2抗菌抗毒作用 2
1.2.3抗氧化作用 2
1.2.4驱蚊杀虫作用 3
1.2.5抗肿瘤作用 3
1.2.6其他作用 3
1.3 化学成分 3
1.3.1二萜类化合物 3
1.3.2黄酮类化合物 4
1.3.3环烯醚萜类化合物 4
1.3.4甾体类化合物 5
1.3.5三萜类化合物 5
1.3.6木脂素类化合物 5
1.3.7挥发油 5
2 研究山牡荆挥发油提取工艺
2.1 材料与方法 8
2.1.1材料与试剂 8
2.1.2仪器 8
2.1.3方法 8
2.2 数据分析 11
2.2.1综合分析 11
结论 13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8
1 药材背景
1.1 山牡荆综述
山牡荆(Vitex quinata),又名乌甜树、山埔姜为马鞭草科牡荆属下的一个种。热带和温带为主要分布区域。在我国大多数生长在长江以南较湿润的地区,一共14 个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 2.2 数据分析 11
2.2.1综合分析 11
结论 13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8
1 药材背景
1.1 山牡荆综述
山牡荆(Vitex quinata),又名乌甜树、山埔姜为马鞭草科牡荆属下的一个种。热带和温带为主要分布区域。在我国大多数生长在长江以南较湿润的地区,一共14 个种类,其中有7变种,3变型;少数种类生长在西北、东北、华北等地区。
常绿乔木,高4~12 m,树皮灰褐色至深褐色;小枝四棱形,有微柔毛和腺点,老枝逐渐转为圆柱形。掌状复叶,对生,叶柄长2.5~6 cm,有3~5小叶,小叶片倒卵形至倒卵状椭圆形,顶端渐尖至短尾状,基部楔形至阔楔形,通常全缘,两面除中脉被微柔毛外,其余部分均无毛,表面通常有灰白色小窝点,背面有金黄色腺点;中间小叶片长5~9 cm,宽2~4 cm,小叶柄长0.5~2 cm,两侧的小叶较小。聚伞花序对生于主轴上,排成顶生圆锥花序式,长9~18 cm,密被棕黄色微柔毛,苞片线形,早落;花萼钟状,长2~3 mm,顶端有5钝齿,外面密生棕黄色细柔毛和腺点,内面上部稍有毛,花冠淡黄色,长6~8 mm,顶端5裂,二唇形,下唇中间裂片较大,外面有柔毛和腺点;雄蕊4株,伸出花冠外,花丝基部变宽而无毛,子房顶端有腺点。核果球形或倒卵形,幼时到成熟分别为绿色和黑色,宿萼呈圆盘状,顶端近截形。花期为5~7月,果期为8~9月。根呈类圆柱形,偶有分枝,常见直径 3~5 cm;表面灰白色,具纵皱纹,质坚硬,不易折断;老根断面皮层厚,棕色,易脱落;木部棕黄色,可见细密的圆孔;年轮明显。
图1.1 山牡荆饮片 图1.2 山牡荆叶显微图
1.2 药理活性
牡荆属植物的药理活性研究中,山牡荆研究较少,黄荆、穗花牡荆为研究较多的植物。妇科常用药中,穗花牡荆果实为上选,已经作为植物药材被收录于德国 Commission E 植物药专论。在中国,也有以蔓荆子为原料提取物可用于防治经前期综合征的药理作用已得到知识产权保护[1]。此外,科学工作者在研究中发现牡荆属植物山牡荆还具其他多方面的药用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 抗炎镇痛作用
Zheng[2]黃荆子乙酰乙酸层提取物比醇层显示出很强的抑制疼痛活性,并从该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具有很强镇痛作用的木脂素类化合物。此外,在化学试剂诱导小鼠腹内膜损伤试验中,木脂素类化合物vitexdoin B具有明显的缓解作用,在二甲苯诱发导致家兔耳肿胀试验中确认牡荆属植物也具有较好的抑制炎症的作用。同时发现牡荆属植物种子的镇痛作用是在富含的木脂素类化合物的抗炎作用下实现的,而与阿片受体系统作用无关。新鲜山牡荆叶水提物具有抑制甲醛诱导大鼠足跖肿胀作用的同时,还显示出一定的镇痛效果[3]。
1.2.2 抗菌抗毒作用
在山牡荆叶的乙醇提取物中发现,黄酮苷是其主要有效活性成分之一,并证明该黄酮苷对革兰性菌和部分真菌有明显的阻止生长作用[4]。熊彪等[5]比较了黃荆不同部位的甲醇提取物,其中发现对大肠杆菌等菌种的抑菌效果强弱顺序依次为果实、茎、叶、根。此外,Alama等[6]证明牡荆属植物能有效减轻蝮蛇和孟加拉眼镜蛇的蛇毒毒素作用,并认为其可能是使毒液蛋白失活或沉淀从而达到抗毒作用。
1.2.3 抗氧化作用
Tiwari等[7]发现黃荆叶的水、乙醇、乙酸乙酯及正己烷等提取物还具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活性,其中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最好。Mustafa等[8]比较了 21 种热带植物抗氧化活性的功能,结果同样发现黃荆中的黄酮类成分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Rooban 等[9]在对亚硝酸盐所导致的白内障小鼠模型中发现,黃荆叶中所包含的黄酮类化合物成分具有明显改善白内障的作用。有科学家认为上述作用可能是通过黄酮的抗氧化作用而得以发挥的[10]。
1.2.4 驱蚊杀虫作用
黄荆叶提取物有显著杀虫作用[11],尤其是对水稻的害虫有较强杀伤作用,如纵卷叶螟等[12]。印度人很早以前就开始把牡荆铺垫在地上,再把水稻堆放在上面贮存来防治害虫。实验者携带或局部涂抹牡荆叶醇提取物,可有效驱离蚊子和倦库蚊幼虫,防止被叮咬[13]。研究发现黄荆、山牡荆、牡地菜及臭椿树叶等4种植物的甲醇提取物都不同程度的杀虫驱蚊作用,因而可有效遏制蚊子为媒介所引发的登革热、疟疾、黄热病、丝虫病及霍乱等疾病的传播[14]。
1.2.5 抗肿瘤作用
穗花牡荆乙醇提取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对结肠癌细胞 CoLo 201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15]。黃荆子乙酸乙酯提取物可抑制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其作用与促进细胞凋亡有关[16],在体内外试验中可抑制人乳癌 MDA-MB-435S 细胞的增殖[17],可抑制裸鼠移植人肝癌HepG2瘤的增长[18]。韩家凯等[19]确认黄荆子乙酸乙酯提取物对人胃癌 SGC-7901 细胞的抑制作用。有研究表明,上述提取物可以抑制诱导人急性髓性白血病(HL-60)细胞的凋亡[20]。李妍岚[21]在分析黄荆子乙酸乙酯提取物活性物质成分时分离得到2个芳基二氢萘木脂素类化合物VBE-1和VBE-2,显示对卵巢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1.2.6 其他作用
Azhar-UI-Haq等[22]研究了黃荆根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对酪氨酸酶有抑制作用,提示可用于
1 药材背景
1.1 山牡荆综述 1
1.2 药理活性 2
1.2.1抗炎镇痛作用 2
1.2.2抗菌抗毒作用 2
1.2.3抗氧化作用 2
1.2.4驱蚊杀虫作用 3
1.2.5抗肿瘤作用 3
1.2.6其他作用 3
1.3 化学成分 3
1.3.1二萜类化合物 3
1.3.2黄酮类化合物 4
1.3.3环烯醚萜类化合物 4
1.3.4甾体类化合物 5
1.3.5三萜类化合物 5
1.3.6木脂素类化合物 5
1.3.7挥发油 5
2 研究山牡荆挥发油提取工艺
2.1 材料与方法 8
2.1.1材料与试剂 8
2.1.2仪器 8
2.1.3方法 8
2.2 数据分析 11
2.2.1综合分析 11
结论 13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8
1 药材背景
1.1 山牡荆综述
山牡荆(Vitex quinata),又名乌甜树、山埔姜为马鞭草科牡荆属下的一个种。热带和温带为主要分布区域。在我国大多数生长在长江以南较湿润的地区,一共14 个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 2.2 数据分析 11
2.2.1综合分析 11
结论 13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8
1 药材背景
1.1 山牡荆综述
山牡荆(Vitex quinata),又名乌甜树、山埔姜为马鞭草科牡荆属下的一个种。热带和温带为主要分布区域。在我国大多数生长在长江以南较湿润的地区,一共14 个种类,其中有7变种,3变型;少数种类生长在西北、东北、华北等地区。
常绿乔木,高4~12 m,树皮灰褐色至深褐色;小枝四棱形,有微柔毛和腺点,老枝逐渐转为圆柱形。掌状复叶,对生,叶柄长2.5~6 cm,有3~5小叶,小叶片倒卵形至倒卵状椭圆形,顶端渐尖至短尾状,基部楔形至阔楔形,通常全缘,两面除中脉被微柔毛外,其余部分均无毛,表面通常有灰白色小窝点,背面有金黄色腺点;中间小叶片长5~9 cm,宽2~4 cm,小叶柄长0.5~2 cm,两侧的小叶较小。聚伞花序对生于主轴上,排成顶生圆锥花序式,长9~18 cm,密被棕黄色微柔毛,苞片线形,早落;花萼钟状,长2~3 mm,顶端有5钝齿,外面密生棕黄色细柔毛和腺点,内面上部稍有毛,花冠淡黄色,长6~8 mm,顶端5裂,二唇形,下唇中间裂片较大,外面有柔毛和腺点;雄蕊4株,伸出花冠外,花丝基部变宽而无毛,子房顶端有腺点。核果球形或倒卵形,幼时到成熟分别为绿色和黑色,宿萼呈圆盘状,顶端近截形。花期为5~7月,果期为8~9月。根呈类圆柱形,偶有分枝,常见直径 3~5 cm;表面灰白色,具纵皱纹,质坚硬,不易折断;老根断面皮层厚,棕色,易脱落;木部棕黄色,可见细密的圆孔;年轮明显。
图1.1 山牡荆饮片 图1.2 山牡荆叶显微图
1.2 药理活性
牡荆属植物的药理活性研究中,山牡荆研究较少,黄荆、穗花牡荆为研究较多的植物。妇科常用药中,穗花牡荆果实为上选,已经作为植物药材被收录于德国 Commission E 植物药专论。在中国,也有以蔓荆子为原料提取物可用于防治经前期综合征的药理作用已得到知识产权保护[1]。此外,科学工作者在研究中发现牡荆属植物山牡荆还具其他多方面的药用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 抗炎镇痛作用
Zheng[2]黃荆子乙酰乙酸层提取物比醇层显示出很强的抑制疼痛活性,并从该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具有很强镇痛作用的木脂素类化合物。此外,在化学试剂诱导小鼠腹内膜损伤试验中,木脂素类化合物vitexdoin B具有明显的缓解作用,在二甲苯诱发导致家兔耳肿胀试验中确认牡荆属植物也具有较好的抑制炎症的作用。同时发现牡荆属植物种子的镇痛作用是在富含的木脂素类化合物的抗炎作用下实现的,而与阿片受体系统作用无关。新鲜山牡荆叶水提物具有抑制甲醛诱导大鼠足跖肿胀作用的同时,还显示出一定的镇痛效果[3]。
1.2.2 抗菌抗毒作用
在山牡荆叶的乙醇提取物中发现,黄酮苷是其主要有效活性成分之一,并证明该黄酮苷对革兰性菌和部分真菌有明显的阻止生长作用[4]。熊彪等[5]比较了黃荆不同部位的甲醇提取物,其中发现对大肠杆菌等菌种的抑菌效果强弱顺序依次为果实、茎、叶、根。此外,Alama等[6]证明牡荆属植物能有效减轻蝮蛇和孟加拉眼镜蛇的蛇毒毒素作用,并认为其可能是使毒液蛋白失活或沉淀从而达到抗毒作用。
1.2.3 抗氧化作用
Tiwari等[7]发现黃荆叶的水、乙醇、乙酸乙酯及正己烷等提取物还具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活性,其中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最好。Mustafa等[8]比较了 21 种热带植物抗氧化活性的功能,结果同样发现黃荆中的黄酮类成分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Rooban 等[9]在对亚硝酸盐所导致的白内障小鼠模型中发现,黃荆叶中所包含的黄酮类化合物成分具有明显改善白内障的作用。有科学家认为上述作用可能是通过黄酮的抗氧化作用而得以发挥的[10]。
1.2.4 驱蚊杀虫作用
黄荆叶提取物有显著杀虫作用[11],尤其是对水稻的害虫有较强杀伤作用,如纵卷叶螟等[12]。印度人很早以前就开始把牡荆铺垫在地上,再把水稻堆放在上面贮存来防治害虫。实验者携带或局部涂抹牡荆叶醇提取物,可有效驱离蚊子和倦库蚊幼虫,防止被叮咬[13]。研究发现黄荆、山牡荆、牡地菜及臭椿树叶等4种植物的甲醇提取物都不同程度的杀虫驱蚊作用,因而可有效遏制蚊子为媒介所引发的登革热、疟疾、黄热病、丝虫病及霍乱等疾病的传播[14]。
1.2.5 抗肿瘤作用
穗花牡荆乙醇提取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对结肠癌细胞 CoLo 201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15]。黃荆子乙酸乙酯提取物可抑制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其作用与促进细胞凋亡有关[16],在体内外试验中可抑制人乳癌 MDA-MB-435S 细胞的增殖[17],可抑制裸鼠移植人肝癌HepG2瘤的增长[18]。韩家凯等[19]确认黄荆子乙酸乙酯提取物对人胃癌 SGC-7901 细胞的抑制作用。有研究表明,上述提取物可以抑制诱导人急性髓性白血病(HL-60)细胞的凋亡[20]。李妍岚[21]在分析黄荆子乙酸乙酯提取物活性物质成分时分离得到2个芳基二氢萘木脂素类化合物VBE-1和VBE-2,显示对卵巢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1.2.6 其他作用
Azhar-UI-Haq等[22]研究了黃荆根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对酪氨酸酶有抑制作用,提示可用于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zygc/1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