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红花的产地加工技术研究

摘 要红花为菊科1-2年生草本植物,别名草红花、红蓝花,药用部位为筒状干燥花冠。红花是中国传统的活血化瘀药,史载于《开宝本草》曰:主产后血运噤,腹内恶血不尽,绞痛,胎死腹中,并酒煮服,亦中毒下雪。中医认为药花味辛微苦、性湿,归心、肝经,是活血通经,祛瘀止痛之良药,而且在治疗冠心病、高血压及脑溢血等疾病方面取得了一定疗效。本论文以红花为研究对象,以羟基红花黄色素A作为技术指标,建立了含量测定方法,对红花进行了含量分析比较研究。而且通过不同的干燥方法对红花品质影响进行比较,筛选确定保留和提高主要有效成分含量的方法,以提高和保证中药材和饮片质量,提供实用、经济,又能尽可能的减少有效成分损失的加工技术此方法具有重现性好与可靠性强的特点,从而实现充分合理利用中药药用植物资源。 目 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
1.1.1 文献记载 1
1.1.2 生态环境及生物学特性 1
1.1.3 地理分布 2
1.1.4 性状特征 2
1.2 红花的研究现状 3
1.2.1 红花的化学成分 3
1.2.2红花的药理及临床 4
2 实验研究
2.1 材料 7
2.2 仪器 7
2.3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的测定 7
2.3.1色谱条件 7
2.3.2对照品溶液制备 7
2.3.3 供试品溶液制备 7
2.3.4 标准曲线的制备 7
2.3.5 精密度试验 8
2.3.6 重复性试验 8
2.3.7 稳定性试验 9
2.3.8 加样回收率试验 9
2.4 浸出物测定方法 9
2.5样品产地加工方法 10
2.6 不同加工方法对红花品质的影响 10
2.6.1 对品质的影响 10
2.6.2对有效成分的影响 13
2.7结果与讨论 13
结论 15
参考文献 16
致谢 18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现代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br /> 2.5样品产地加工方法 10
2.6 不同加工方法对红花品质的影响 10
2.6.1 对品质的影响 10
2.6.2对有效成分的影响 13
2.7结果与讨论 13
结论 15
参考文献 16
致谢 18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现代研究表明:红花集药用、食用、染料、油料和饲料于一身,是一种高经济价值的作物。从红花中提取得到的红花油具有食用、保健、美容的功用,是国际上公认的“绿色食品”。在医药工业上,红花油常常用作血液胆固醇调整、动脉粥样硬化治疗剂及预防剂的原料。另外,从红花中提取得到的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最高,具有活血通经、化疲止痛之功效[1],对冠心病、血管栓塞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并发症有疗效。
1.1.1 文献记载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引《博物志》云:“张骞得种于西域,今魏地亦种之”。张骞出使西域大约在公元前138至115年之间,说明我国栽培红花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宋《本草图经》记载:“红蓝花,即红花也。今处处有之。人家场圃所种,冬而布子于熟地,至春生苗,夏乃有花下作,汇多刺,花蕊出 上,圃人承露采之,采已,复出,至尽而罢, 中结实,白颗如小豆大,其花暴干以染真红,及作燕脂,主产后血病为胜”。其所述红花品种古今相同。历代本草对红花的药用功能也有详细记述。《唐本草》载:“治口禁不语,血结,产后诸疾。”《本草衍义补遗》有“红花,破流血,养血,多用则破血,少用则养血”的记载。《本草再新》:“利水消肿,安生胎,堕死胎”。由此,可见我国劳动人民对红花药用价值早就有了比较充分的认识。
1.1.2 生态环境及生物学特性
红花喜温暖、干燥和阳光充足的环境,但能耐寒和抗旱,在荫凉、多湿和积水之地,植株生长受阻,花头发育不良,一般选地势高燥、肥力中等、排水良好的砂壤土为宜,对土壤要求不严忌连作。红花在阳光下自然干燥或在阴凉通风处阴干,不能常搁置,要及时干燥,以免变霉发黑。遇阴雨天,应及时在46℃烘房内烘干,红花种子亦可药用,中药材“白平子”,于花后20天瘦果成熟时,选晴天割取脱粒后晒干[2]。
红花根系发达,能吸收土壤深层的水分,在生育期降水量仅在150mm,不灌水也能生长。在土壤含水量12-13%时,仍能继续生长,夏至前后的长日照有利于红花生殖器官的生长,但前期的短日照则有利于红花营养器官的生长。
营养生长习性:一般分莲座叶丛期和伸长期。红花出苗后,其茎并不伸长,紧贴于地面,接连长出许多叶片,如荷花状,莲座期的长短,取决于播种期、温度、日照和品种。秋播红花因需度过一个低温且日照较短的冬天,一般需2-4个月。春播红花一般只需1-2个月。晚春播种者,通过这一阶段的时间可少于4个星期。
莲座期过后,植株进入快速生长的伸长阶段。这时,节间显著加长,株高迅速增长。此期植株平均每天可长高4.5cm,个别单株每天可伸长5.2cm。
开花结果习性:红花的主茎上长着许多分枝,每个分枝上都有数量不等的头状花序,由15-175朵小的管状花组成,同心轮状排列于扁平的花托上,外围由数层覆瓦状排列的总苞苞片所保护。一般于6月进入花期。在高纬度地区,如东北及新疆北部可延止7月份。单株一般3-5天开完,个别植株花期可延长10-25天。多于清早开放和授粉。
1.1.3 地理分布
红花在我国的分布较广,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广泛分布于河南、四川、新疆、河北、山东、安徽、江苏、上海、甘肃、云南;黑龙江、吉林、辽宁等。主产于河南封丘、延津、虞城、西华、长垣、宁陵;四川平昌、简阳、遂宁、安岳、资阳、通江;新疆吉木萨尔、莎车、奇台、呼图壁、霍城、英吉沙、蔬勒、察布查尔;另外山东巨野、定陶、嘉祥;安徽亳州、无为;江苏南通、如臬、金坛;浙江慈溪、余姚;甘肃安西、金塔、敦煌;云南巍山、云县、弥度亦产。以河南封丘、延津红花色红鲜艳,质柔软,花瓣长为地道产品。
1.1.4 性状特征
1~2年生草本植物[3],高30-80cm,全株光滑且无毛。茎直立,上部有分枝,基部木质化,表面具细残槽纹。叶互生,质硬,近于无柄而抱茎;长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边缘具有不规则的圆状齿裂,裂片的先端有尖剌,两面平滑且无毛,深绿色蜡质;上部叶逐渐变小而成抱片状,围绕头状花序。花序顶生,直径2-4厘米。总苞片卵形或近半球形,总苞片多列,外侧2-3列,叶状披针形,上部边缘多具锐刺,内侧数列卵形,无刺者边缘膜质。管状花多为20-150朵,桔红色或橙黄色,长约2cm,有香气,通常两性,花冠管部细线形,先端5裂,雄蕊5;子房下位,柱头二裂,上有锯齿状刺。瘦果椭圆形成倒卵形,表面类白色而有光泽,有时略带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zygc/135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