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门诊处方质量调查(附件)
摘 要本文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宝鸡409医院2016年7月门诊处方1000份,依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及《处方管理办法》进行评价,对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超常处方等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和分析宝鸡409医院门诊处方的合理性,为该医院进行处方规范化管理提供依据。结果发现宝鸡409医院门诊处方合格率一般,为87.2%。国家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的比例较高,为92.79%;药品通用名使用率较高(98.36%);平均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控制较好(1.65种)。不合理处方主要为不规范处方,占不合理处方的73.44%,不规范之处主要表现在处方超7d用量未注明理由及处方缺项、字迹潦草、用法用量不详细不规范等;其次是用药不适宜处方(21.8%),主要表现为如用法用量不适宜、重复用药等;最后为超常处方(4.69%),主要表现在无适应症用药,超说明书用药等。处方质量仍是该医院存在的严重问题,应完善处方点评工作制度,加强处方质量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医师处方行为,促进合理用药。
目 录
1绪论 1
1.1处方的概述 1
1.1.1处方的定义 1
1.1.2处方类型 1
1.2我国处方管理的相关政策、法规 1
1.2.1我国实施处方管理的政策发展 1
1.2.2《处方管理办法》对处方的规定 2
1.3处方质量调查情况 2
2资料与方法 5
2.1处方来源 5
2.2方法 5
2.3内容 5
3结果与分析 7
3.1七月处方总体情况 7
3.2不合理处方统计与分析 7
3.3不规范处方的情况 8
3.3.1书写不规范 9
3.3.2处方药品名称不规范 9
3.3.3单张处方超过五种药品 9
3.3.4修改处方无签字并注明日期 10
3.3.5药品剂型、规格、单位等不规范 10
3.3.6用法用量不详细,不规范 10
3.3.7普通处方超过七天用量未注明理由 10
3.3.8十四岁以下儿童未使用儿科处方 10
3.4用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药不适宜处方的情况 11
3.4.1临床诊断与用药不符 11
3.4.2用法用量不适宜 11
3.4.3重复用药 12
3.4.4联合用药不适宜 12
3.4.5存在配伍禁忌 12
3.4.6剂型与给药途径不合理 13
3.4.7违反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定开具抗菌药物 13
3.5超常处方的情况 13
3.5.1无适应证用药 14
3.5.2超说明书用药 14
3.5.3其他超常处方情况 14
4不合理处方原因的讨论 15
4.1医师原因 15
4.2药师原因 15
4.3药物原因 15
4.4其他 15
5结论与建议 17
5.1结论 17
5.2建议 17
5.2.1加强临床科室的专业技能 17
5.2.2落实处方点评制度 17
5.2.3加强处方质量的监督管理 17
参考文献 19
致 谢 21
1绪论
处方是具有法律上、技术上和经济意义上的医疗文书,处方质量是医疗质量的窗口,反映出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处方书写质量是医疗质量中的一项主要指标,它直接受药政管理的控制,处方书写规范对处方调配正确、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和疗效的提高有着密切的联系。处方质量不仅影响医疗质量的管理,也威胁着病人的用药安全,实现处方正规书写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1]。
1.1处方的概述
1.1.1处方的定义
处方是由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在诊疗过程中为患者开具的、由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发药凭证的医疗用药的医疗文书。
处方共有三部分:(1)处方前记 包括医院全称、科别、病人姓名、性别、年龄、日期等,可添加特殊要求的项目,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还应当包括病人身份证明编号;(2)处方正文 处方头,处方以R或RP起头,易为拿取下列药品;接下来是处方主要部分,包括药品的名称、剂型、规格、数量、用法等;(3)处方后记 包括医生、药剂人员、计价员签名以示负责,签名必须签全名。
1.1.2处方类型
(1)法定处方 主要是指药典、部颁标准和地方标准收载的处方。它具有法律的约束力,在制造或医生开写法定制剂时,均需遵照其规定。
(2)医师处方 医师处方是医师对个别病人用药的书面文件。处方除了作为发给病人药剂的书面文件外,还具有法律上、技术上和经济上的意义。
1.2我国处方管理的相关政策、法规
1.2.1我国实施处方管理的政策发展
近年来,处方不合理现象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加大处方质量的监管力度,我国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政策:
从2004年9月1日起,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最新制定的《处方管理办法(试行)》正式实施,规定红黄绿白区分处方,处方由各医疗机构按规定的格式统一印制,其中必须包括机构名称、处方编号、患者资料、药品金额等10多个项目。麻醉药品处方、急诊处方、儿科处方、普通处方的印刷用纸分别为淡红色、淡黄色、淡绿色和白色,并在处方右上角以文字注明等一系列相关法规。
卫生部于2007年5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处方管理办法》以规范处方各种行为,我国规定处方标准由卫生部统一规定,处方格式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制定,处方由医疗机构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格式印制[2]。
2010年起,卫生部公布《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正式执行,我国规定落实处方点评制度,处方点评是减少不合理用药,提高处方质量,保障用药安全的有效手段,是医生与药学部门交流的桥梁。药学部门应该定期对不合理处方及医嘱进行分析和总结,以告知、通报、集中授课等形式反馈给临床,以便在以后的诊疗活动中避免出现类似的不合理现象,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1.2.2《处方管理办法》对处方的规定
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对处方的规定,只有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方可从事处方调剂工作,同时药师签名或专用签章式样应在机构留存备查,药师在执业的医疗机构要取得处方调剂资格才能对处方药品进行调剂。医疗机构的药师应正确审核处方,准确调配药品,严格把关,正确书写药袋或粘贴标签,注明患者姓名和药品名称、用法、用量,包装向患者交付药品时,按照药品说明书或者处方用法,进行用药指导,包括每种药品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另外,除了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和儿科处方外,医疗机构不得限制门诊就诊人员持处方到药品零售企业购药[34]。
1.3处方质量调查情况
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是治疗、预防及诊断疾病的化学物质。处方则是医生实施治疗方案的医疗文书,也是药品调剂的通知单。处方质量体现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水平和医药人员专业素质水平,直接关系到临床诊疗效果及患者生命安全。
目 录
1绪论 1
1.1处方的概述 1
1.1.1处方的定义 1
1.1.2处方类型 1
1.2我国处方管理的相关政策、法规 1
1.2.1我国实施处方管理的政策发展 1
1.2.2《处方管理办法》对处方的规定 2
1.3处方质量调查情况 2
2资料与方法 5
2.1处方来源 5
2.2方法 5
2.3内容 5
3结果与分析 7
3.1七月处方总体情况 7
3.2不合理处方统计与分析 7
3.3不规范处方的情况 8
3.3.1书写不规范 9
3.3.2处方药品名称不规范 9
3.3.3单张处方超过五种药品 9
3.3.4修改处方无签字并注明日期 10
3.3.5药品剂型、规格、单位等不规范 10
3.3.6用法用量不详细,不规范 10
3.3.7普通处方超过七天用量未注明理由 10
3.3.8十四岁以下儿童未使用儿科处方 10
3.4用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药不适宜处方的情况 11
3.4.1临床诊断与用药不符 11
3.4.2用法用量不适宜 11
3.4.3重复用药 12
3.4.4联合用药不适宜 12
3.4.5存在配伍禁忌 12
3.4.6剂型与给药途径不合理 13
3.4.7违反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定开具抗菌药物 13
3.5超常处方的情况 13
3.5.1无适应证用药 14
3.5.2超说明书用药 14
3.5.3其他超常处方情况 14
4不合理处方原因的讨论 15
4.1医师原因 15
4.2药师原因 15
4.3药物原因 15
4.4其他 15
5结论与建议 17
5.1结论 17
5.2建议 17
5.2.1加强临床科室的专业技能 17
5.2.2落实处方点评制度 17
5.2.3加强处方质量的监督管理 17
参考文献 19
致 谢 21
1绪论
处方是具有法律上、技术上和经济意义上的医疗文书,处方质量是医疗质量的窗口,反映出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处方书写质量是医疗质量中的一项主要指标,它直接受药政管理的控制,处方书写规范对处方调配正确、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和疗效的提高有着密切的联系。处方质量不仅影响医疗质量的管理,也威胁着病人的用药安全,实现处方正规书写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1]。
1.1处方的概述
1.1.1处方的定义
处方是由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在诊疗过程中为患者开具的、由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发药凭证的医疗用药的医疗文书。
处方共有三部分:(1)处方前记 包括医院全称、科别、病人姓名、性别、年龄、日期等,可添加特殊要求的项目,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还应当包括病人身份证明编号;(2)处方正文 处方头,处方以R或RP起头,易为拿取下列药品;接下来是处方主要部分,包括药品的名称、剂型、规格、数量、用法等;(3)处方后记 包括医生、药剂人员、计价员签名以示负责,签名必须签全名。
1.1.2处方类型
(1)法定处方 主要是指药典、部颁标准和地方标准收载的处方。它具有法律的约束力,在制造或医生开写法定制剂时,均需遵照其规定。
(2)医师处方 医师处方是医师对个别病人用药的书面文件。处方除了作为发给病人药剂的书面文件外,还具有法律上、技术上和经济上的意义。
1.2我国处方管理的相关政策、法规
1.2.1我国实施处方管理的政策发展
近年来,处方不合理现象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加大处方质量的监管力度,我国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政策:
从2004年9月1日起,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最新制定的《处方管理办法(试行)》正式实施,规定红黄绿白区分处方,处方由各医疗机构按规定的格式统一印制,其中必须包括机构名称、处方编号、患者资料、药品金额等10多个项目。麻醉药品处方、急诊处方、儿科处方、普通处方的印刷用纸分别为淡红色、淡黄色、淡绿色和白色,并在处方右上角以文字注明等一系列相关法规。
卫生部于2007年5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处方管理办法》以规范处方各种行为,我国规定处方标准由卫生部统一规定,处方格式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制定,处方由医疗机构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格式印制[2]。
2010年起,卫生部公布《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正式执行,我国规定落实处方点评制度,处方点评是减少不合理用药,提高处方质量,保障用药安全的有效手段,是医生与药学部门交流的桥梁。药学部门应该定期对不合理处方及医嘱进行分析和总结,以告知、通报、集中授课等形式反馈给临床,以便在以后的诊疗活动中避免出现类似的不合理现象,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1.2.2《处方管理办法》对处方的规定
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对处方的规定,只有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方可从事处方调剂工作,同时药师签名或专用签章式样应在机构留存备查,药师在执业的医疗机构要取得处方调剂资格才能对处方药品进行调剂。医疗机构的药师应正确审核处方,准确调配药品,严格把关,正确书写药袋或粘贴标签,注明患者姓名和药品名称、用法、用量,包装向患者交付药品时,按照药品说明书或者处方用法,进行用药指导,包括每种药品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另外,除了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和儿科处方外,医疗机构不得限制门诊就诊人员持处方到药品零售企业购药[34]。
1.3处方质量调查情况
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是治疗、预防及诊断疾病的化学物质。处方则是医生实施治疗方案的医疗文书,也是药品调剂的通知单。处方质量体现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水平和医药人员专业素质水平,直接关系到临床诊疗效果及患者生命安全。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zygc/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