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食品中核黄素含量的测定方法研究进展(附件)
摘 要核黄素又名维生素B2(VitaminB2),医药名Riboflavin,是一种生物活性化合物,同时也是重要的营养物质和药物。如果食物中缺少核黄素,人体缺乏核黄素,会引起严重的疾病,表现为表皮组织的病变,如口角炎、唇炎、舌炎、角膜炎、男性阴囊炎等。本论文通过搜集国内外有关食品中核黄素检测方法的相关文献,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加以综述,为以后能准确测定食品中核黄素的含量提供理论依据。分析结果如下:国家标准方法规定食品中核黄素测定方法为微生物法和荧光法,这两种经典方法适用于各种食品中核黄素含量的检测,但仍存在操作步骤繁琐、实验周期长、干扰因素多等缺点。而HPLC法是近几年新兴的检测食品中核黄素的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实验周期短、特异性高等优点,越来越被人们广泛应用。目 录
1绪 论 1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3 本论文的选题思想 2
1.4 核黄素理化性质的介绍 2
1.4.1 核黄素的发现历史 2
1.4.2 核黄素的化学结构和名称 2
1.4.3 理化性质 2
1.5 核黄素的生理功能及其应用 5
1.5.1 核黄素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5
1.5.2 核黄素对铁代谢的影响 5
1.5.3 核黄素的抗氧化功能 5
1.5.4 核黄素对心脑血管的功能 5
1.5.5 核黄素也是动物不可缺少的物质 6
1.5.6 核黄素能够净化污水 6
1.5.7 核黄素缺乏症及其治疗 6
1.6 核黄素的分布 7
2 食物中核黄素的测定方法 8
2.1 微生物法 8
2.1.1 试剂 8
2.1.2 仪器与设备 10
2.1.3 菌种的制备与保存 10
2.1.4 操作步骤 10
2.1.5 结果的允许误差 12
2.2 荧光法 12
2.2.1 试剂 12
2.2.2 仪器与设备 13
2.2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2.1 微生物法 8
2.1.1 试剂 8
2.1.2 仪器与设备 10
2.1.3 菌种的制备与保存 10
2.1.4 操作步骤 10
2.1.5 结果的允许误差 12
2.2 荧光法 12
2.2.1 试剂 12
2.2.2 仪器与设备 13
2.2.3 操作与步骤 13
2.3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15
2.3.1 样品的前处理 15
2.3.2 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 16
2.3.3 色谱检测器的选择 16
3 核黄素的应用前景 18
3.1 在肿瘤疾病中的应用 18
3.2 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18
3.3 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 19
3.4 在肾功能疾病中的应用 19
3.5 在机体免疫疾病中的应用 19
结 论 21
参考文献 22
致 谢 27
1 绪 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核黄素又名维生素B2(VitaminB2),医药名Riboflavin,其化学结构是由一个黄色素(光色素)和一个还原形式的核糖所组成[1]。核黄素是黄色或橙黄色结晶状粉末,易溶于水,在水溶液中呈现黄绿色荧光,在酸性和中性环境稳定。核黄素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活性化合物,同时也是人和动物必需的水溶性维生素,是体内多种氧化酶系统中不可缺少的辅基部分[2]。
如果机体缺乏核黄素,就会严重地导致人和动物能量代谢受阻,铁元素的吸收异常且利用率下降,最终导致人和动物的生长停滞。尤其对儿童而言,核黄素的严重缺乏将抑制儿童对铁的需求,从而掩盖肌体铁的缺乏,那么就会出现一系列的病症,可出现口角炎、舌炎等一系列皮肤黏膜症状,严重者将会导致死亡。由于核黄素不能在人体内自主合成,只能从食物和外源性补充剂中摄取。所以,核黄素越来越广泛地存在于肉、蛋、奶、蔬菜等各类天然食品中,同时,越来越多的强化食品中也添加了外源性的游离态核黄素。因此作为消费者的我们,找出一种合适地检测食品中核黄素的方法,就显得尤其重要,本论文通过搜集国内外各方面有关食品中核黄素检测方法的相关文献,总结出近几年来用于检测食品中核黄素的最新方法,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加以综述,为以后能准确测定食品中核黄素的含量作一简单铺垫,对政府进行食品监管和厂商的内部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复合维生素制剂及高档营养品的出现,同时测定食物中或药物中核黄素的含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已有核黄素的检测方法很多,如:在我国食品卫生标准分析方法中核黄素采用荧光法及微生物法;在药典中核黄素采用分光光度法,AOAC方法中核黄素采用荧光法,比色法和自动测定法等。日本卫生试验法中核黄素采用荧光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及微生物法。这些方法都是针对核黄素含量的测定,但是都存在耗费时间较长,有些还是半定量的缺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食品中核黄素的含量测定进行了大量研究,出现了许多分析方法,其中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微生物法及荧光分析法为代表的分析法较为突出。
1.3 本论文的选题思想
目前,核黄素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而且食品中所含的核黄素是人们获取核黄素唯一的途径,所以寻找一种高效地、简便地测定食品中的核黄素方法尤为重要。本论文主要从微生物法、荧光分析法以及高效液相色谱法这三种代表方法入手,综述这几种常用的测定食品中核黄素方法的原理以及样品的前处理程序和步骤,并着重讨论这几种方法的优缺点及使用样品的种类,并对上述方法进行了比较,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和重点。
1.4 核黄素理化性质的介绍
1.4.1 核黄素的发现历史
核黄素是B族维生素中的一种,1920年被第一次发现,1933年有关学者第一次将核黄素从卵蛋白中提取出来,1935年其化学结构被鉴定[3]。核黄素是人体新陈代谢酶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体的生命活动息息相关,与人体内碳水化合物,脂肪及氨基酸代谢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的生物活性形成是黄素单核苷酸(FMN)和黄素嘌呤二苷酸(FAD)两种黄素辅酶,这两种辅酶与多种蛋白形成黄素蛋白,参与生物机体的生物氧化反应和能量代谢,它们也是机体细胞内混合功能氧化酶系统的必要组分,此酶系统是化学致癌在机体内代谢活化或解毒的主要酶系统,核黄素缺乏可以引起体内多种代谢障碍[4]。
1.4.2 核黄素的化学结构和名称
核黄素(维生素B2,vitamin B2,riboflavin)分子式为C17H20O6N4,分子量为376.36。化学名称为
1绪 论 1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3 本论文的选题思想 2
1.4 核黄素理化性质的介绍 2
1.4.1 核黄素的发现历史 2
1.4.2 核黄素的化学结构和名称 2
1.4.3 理化性质 2
1.5 核黄素的生理功能及其应用 5
1.5.1 核黄素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5
1.5.2 核黄素对铁代谢的影响 5
1.5.3 核黄素的抗氧化功能 5
1.5.4 核黄素对心脑血管的功能 5
1.5.5 核黄素也是动物不可缺少的物质 6
1.5.6 核黄素能够净化污水 6
1.5.7 核黄素缺乏症及其治疗 6
1.6 核黄素的分布 7
2 食物中核黄素的测定方法 8
2.1 微生物法 8
2.1.1 试剂 8
2.1.2 仪器与设备 10
2.1.3 菌种的制备与保存 10
2.1.4 操作步骤 10
2.1.5 结果的允许误差 12
2.2 荧光法 12
2.2.1 试剂 12
2.2.2 仪器与设备 13
2.2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2.1 微生物法 8
2.1.1 试剂 8
2.1.2 仪器与设备 10
2.1.3 菌种的制备与保存 10
2.1.4 操作步骤 10
2.1.5 结果的允许误差 12
2.2 荧光法 12
2.2.1 试剂 12
2.2.2 仪器与设备 13
2.2.3 操作与步骤 13
2.3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15
2.3.1 样品的前处理 15
2.3.2 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 16
2.3.3 色谱检测器的选择 16
3 核黄素的应用前景 18
3.1 在肿瘤疾病中的应用 18
3.2 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18
3.3 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 19
3.4 在肾功能疾病中的应用 19
3.5 在机体免疫疾病中的应用 19
结 论 21
参考文献 22
致 谢 27
1 绪 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核黄素又名维生素B2(VitaminB2),医药名Riboflavin,其化学结构是由一个黄色素(光色素)和一个还原形式的核糖所组成[1]。核黄素是黄色或橙黄色结晶状粉末,易溶于水,在水溶液中呈现黄绿色荧光,在酸性和中性环境稳定。核黄素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活性化合物,同时也是人和动物必需的水溶性维生素,是体内多种氧化酶系统中不可缺少的辅基部分[2]。
如果机体缺乏核黄素,就会严重地导致人和动物能量代谢受阻,铁元素的吸收异常且利用率下降,最终导致人和动物的生长停滞。尤其对儿童而言,核黄素的严重缺乏将抑制儿童对铁的需求,从而掩盖肌体铁的缺乏,那么就会出现一系列的病症,可出现口角炎、舌炎等一系列皮肤黏膜症状,严重者将会导致死亡。由于核黄素不能在人体内自主合成,只能从食物和外源性补充剂中摄取。所以,核黄素越来越广泛地存在于肉、蛋、奶、蔬菜等各类天然食品中,同时,越来越多的强化食品中也添加了外源性的游离态核黄素。因此作为消费者的我们,找出一种合适地检测食品中核黄素的方法,就显得尤其重要,本论文通过搜集国内外各方面有关食品中核黄素检测方法的相关文献,总结出近几年来用于检测食品中核黄素的最新方法,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加以综述,为以后能准确测定食品中核黄素的含量作一简单铺垫,对政府进行食品监管和厂商的内部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复合维生素制剂及高档营养品的出现,同时测定食物中或药物中核黄素的含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已有核黄素的检测方法很多,如:在我国食品卫生标准分析方法中核黄素采用荧光法及微生物法;在药典中核黄素采用分光光度法,AOAC方法中核黄素采用荧光法,比色法和自动测定法等。日本卫生试验法中核黄素采用荧光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及微生物法。这些方法都是针对核黄素含量的测定,但是都存在耗费时间较长,有些还是半定量的缺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食品中核黄素的含量测定进行了大量研究,出现了许多分析方法,其中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微生物法及荧光分析法为代表的分析法较为突出。
1.3 本论文的选题思想
目前,核黄素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而且食品中所含的核黄素是人们获取核黄素唯一的途径,所以寻找一种高效地、简便地测定食品中的核黄素方法尤为重要。本论文主要从微生物法、荧光分析法以及高效液相色谱法这三种代表方法入手,综述这几种常用的测定食品中核黄素方法的原理以及样品的前处理程序和步骤,并着重讨论这几种方法的优缺点及使用样品的种类,并对上述方法进行了比较,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和重点。
1.4 核黄素理化性质的介绍
1.4.1 核黄素的发现历史
核黄素是B族维生素中的一种,1920年被第一次发现,1933年有关学者第一次将核黄素从卵蛋白中提取出来,1935年其化学结构被鉴定[3]。核黄素是人体新陈代谢酶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体的生命活动息息相关,与人体内碳水化合物,脂肪及氨基酸代谢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的生物活性形成是黄素单核苷酸(FMN)和黄素嘌呤二苷酸(FAD)两种黄素辅酶,这两种辅酶与多种蛋白形成黄素蛋白,参与生物机体的生物氧化反应和能量代谢,它们也是机体细胞内混合功能氧化酶系统的必要组分,此酶系统是化学致癌在机体内代谢活化或解毒的主要酶系统,核黄素缺乏可以引起体内多种代谢障碍[4]。
1.4.2 核黄素的化学结构和名称
核黄素(维生素B2,vitamin B2,riboflavin)分子式为C17H20O6N4,分子量为376.36。化学名称为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zygc/1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