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中蒽醌成分的提取分离研究(附件)
摘 要大黄是临床常用中药材,不仅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并且也有凉血化瘀的作用。大黄的主要成分是蒽醌类,其中游离型蒽醌有止血、抑菌、抗肿瘤等功效,结合型蒽醌主要用于泻下,但其泻下作用峻猛,易引起恶心、腹痛、腹泻、头昏等不良反应。 本实验用正交试验方法优化了大黄蒽醌提取工艺。大黄蒽醌的最佳提取工艺为8倍量95% 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h。该优化工艺简便易行,重现性好,可用于大黄蒽醌的提取。
目 录
1 绪 论 1
1.1 前言 1
1.1.1大黄概述 1
1.1.2大黄的主要化学成分 2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2.1大黄蒽醌的提取方法 2
1.2.2药理作用 3
1.3 研究内容 7
2 实 验 8
2.1仪器与试药 8
2.2 方法与结果 8
2 .2.1 正交试验设计 8
2 .2.2 含量测定 8
3 实验结果与讨论 11
3 .1 正交试验结果 11
3.2方差分析 13
3 .3水提与醇提对3种蒽醌提取率的比较 14
结论 15
参考文献 16
致谢 18
1 绪 论
1.1 前言
1.1.1大黄概述
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exBalf等蓼科植物通常称为大黄或药用大黄RheumofficinaleBaill的顶端和较干燥的根。秋季末期茎和叶枯萎时或次年春季植物即将发芽时挖取,将细根除去,外皮刮掉,切成段状或瓣状,直接处理干燥或者用绳子串在一起干燥。性苦味寒,归脾、肠胃、肝、心包经。3~16g时对泻下的效果显著,不能久煎。突矬则去过量,研成粉末敷于患处[1]。
图1.1 大黄
外貌看起来像锥形、圆形、柱形或者呈不规则的块状的大黄,长为3~17cm,直径为3~12cm。除去外面的表皮后,呈现黄棕色至红棕色的颜色,有些甚至可以看见相仿白色的网状纹理以及星点(怪型维管束)分散存在,而被除去的残留的外皮则呈现棕褐色,大多数都是具有孔及粗糙皱纹的。质地坚实,少数中心略微松软。气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息芳香,口嚼粘牙,且有沙粒的感想。鉴识时,可通过观察其横切面,也可以取小量大黄粉末,进行微量升华处理,结晶像羽毛形状或者菱状的针晶将会出现。除此之外,还可以进行鉴识通过化学方法,然后取0.3g粉末,使用22ml甲醇浸泡2小时,掏出5ml滤液,蒸干后加入11ml的水将其融化,再加入1.1ml的盐酸,加热回流31min左右,待其冷却后用21ml乙醚振摇,取出3次,归并两次乙醚液并且蒸干,蒸干后的残渣用l.1ml三氯甲烷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等待使用。另外取大黄对照品0.lg,制作对照的药材溶液按照相同的办法。还有另一个也可作为对照溶液,最后取出大黄酸对照品,加甲醇制成l.1mg/ml的溶液。根据薄层色谱法的试验,以上三种溶液各吸取1.1ml,在相同的、黏合剂为羧甲基纤维素钠的硅胶H薄层板上分别点样,石油醚(31~61°C)甲酸乙酯甲酸(16:5:1)的表层溶液放于展开剂,等待其伸开,拿出后晾干,在紫外光灯(366nm)下检视。显现出相同的5个橙黄色的荧光主黑点,在供试品的色谱中,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对应的位置上;除此之外也会显示出相同的橙黄色荧光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用氨蒸气中熏以后,斑点会变为红色[2]。
1.1.2大黄的主要化学成分
色酮类、鞣质、蒽醌类及二苯乙烯苷类等化合物是大黄中主要含有的成分,其中蒽醌类成分是大黄中研究最多的活性成分,蒽醌在不同来源的药材与不同饮片中含量有所不同,一般为4%~6%,分为游离型与结合型蒽醌,水溶性较大的双大黄酸蒽酮葡萄糖苷类化合物是结合型蒽醌类成分,而大黄酚、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等游离蒽醌苷元几乎无泻下活性[3]。大黄酸(rhein)、大黄素(emodin)、土大黄素(chrysaron)、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大黄素甲醚(physcion)、异大黄素(isoemodin)、大黄酚(chysophanol)、虫漆酸D(laccaicacidD)等为游离型蒽醌。大黄素甲醚葡萄糖苷(physcionmonoglucoside)、芦荟大黄素葡萄糖苷(aloeemodinmonoglucoside)、大黄素葡萄糖苷(emodinmonoglucoside)、大黄酚葡萄糖苷(chysophanolmonoglucosidechrysophanol 1OβDglucopyr anoside )、大黄酸葡萄糖苷(rheinmonoglucoside)、大黄酸苷(rheinoside)A~D为结合型蒽醌类成分,但药用大黄未有大黄酸苷类成分的报道[4]。经过Babu等的研究,还发现了一种新的蒽醌醚类成分revandchinone3。除此之外,通过使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质谱法也测定出了其他两种新的蒽醌类成分。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大黄蒽醌的提取方法
(1)热氯仿回流提取
大黄中多数以苷的形式存在的蒽醌类化合物,故先把蒽醌苷用稀硫酸解水成苷元,利用游离蒽醌可溶于热氯仿的性质,提取出来使用氯仿。所表现的酸性不同是由于各羟基蒽醌结构上的不同,将其分离用pH梯度萃取法。提取游离型蒽醌时,使用31mL氯仿,水浴回流提取2.1小时。提取总蒽醌时,加61mL的氯仿同时加31mL,2.6mol/L的硫酸,沸水浴回流水解2.1小时。
(2)乙醇提取
从目前来看有很多种大黄的提取方法,对于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率来说使用各种方法都有不同的影响。由于煎煮法提取受热时间过长,大黄蒽醌成分,特别是大黄素存在湿热降解情况,因此因为水煎煮法大黄蒽醌成分的提取率会降低。所以,醇提法进行提取较为适合。
提取大黄中总蒽醌成分采用乙醇提取法的最佳条件是乙醇溶剂浓度为91%,提取时间为1.6 h, 提取温度为61 ℃, 用量为12倍量, 溶剂用量为主要影响因素。可提取出蒽醌类成分含量的80%以上。
(3)超声提取法
一种弹性机械振动波的超声波,它会产生强烈的振动,强烈的空化效应,搅拌的作用,高速度,所以它会破坏植物药材的细胞,使药材细胞中渗透溶媒,从而加速在溶媒中溶解药材中的有效成分,以此来提高有效成分的提取率。同时提出有效成分作对照以常规的方法。说明超声提取不可以改变有效成分的结构,并且提高了提出率,缩短了提取时间,提供了一种快速、高产的新方法为中草药成分的提取。
1.2.2药理作用
泻下攻积,清热泻火,逐瘀通经,利湿退黄,抗感染,凉血解毒等是大黄的主要功效[5]。实热积滞便秘,肠痈腹痛,瘀血经闭,目赤咽肿,痈肿疔疮,湿热痢疾,血热吐魈,产后瘀阻,黄疸尿赤,淋证,跌打损伤,水肿,外可治烧、烫伤都可以用大黄来治疗。酒大黄善于清上焦血分热毒,目赤咽肿、齿龈肿痛可以使用酒大黄。熟大黄泻火解毒、泻下力缓,火毒疮疡可以使用熟大黄。大黄炭则凉血化瘀且可止血,血热、有瘀、出血症等经常使用大黄炭。
目 录
1 绪 论 1
1.1 前言 1
1.1.1大黄概述 1
1.1.2大黄的主要化学成分 2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2.1大黄蒽醌的提取方法 2
1.2.2药理作用 3
1.3 研究内容 7
2 实 验 8
2.1仪器与试药 8
2.2 方法与结果 8
2 .2.1 正交试验设计 8
2 .2.2 含量测定 8
3 实验结果与讨论 11
3 .1 正交试验结果 11
3.2方差分析 13
3 .3水提与醇提对3种蒽醌提取率的比较 14
结论 15
参考文献 16
致谢 18
1 绪 论
1.1 前言
1.1.1大黄概述
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exBalf等蓼科植物通常称为大黄或药用大黄RheumofficinaleBaill的顶端和较干燥的根。秋季末期茎和叶枯萎时或次年春季植物即将发芽时挖取,将细根除去,外皮刮掉,切成段状或瓣状,直接处理干燥或者用绳子串在一起干燥。性苦味寒,归脾、肠胃、肝、心包经。3~16g时对泻下的效果显著,不能久煎。突矬则去过量,研成粉末敷于患处[1]。
图1.1 大黄
外貌看起来像锥形、圆形、柱形或者呈不规则的块状的大黄,长为3~17cm,直径为3~12cm。除去外面的表皮后,呈现黄棕色至红棕色的颜色,有些甚至可以看见相仿白色的网状纹理以及星点(怪型维管束)分散存在,而被除去的残留的外皮则呈现棕褐色,大多数都是具有孔及粗糙皱纹的。质地坚实,少数中心略微松软。气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息芳香,口嚼粘牙,且有沙粒的感想。鉴识时,可通过观察其横切面,也可以取小量大黄粉末,进行微量升华处理,结晶像羽毛形状或者菱状的针晶将会出现。除此之外,还可以进行鉴识通过化学方法,然后取0.3g粉末,使用22ml甲醇浸泡2小时,掏出5ml滤液,蒸干后加入11ml的水将其融化,再加入1.1ml的盐酸,加热回流31min左右,待其冷却后用21ml乙醚振摇,取出3次,归并两次乙醚液并且蒸干,蒸干后的残渣用l.1ml三氯甲烷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等待使用。另外取大黄对照品0.lg,制作对照的药材溶液按照相同的办法。还有另一个也可作为对照溶液,最后取出大黄酸对照品,加甲醇制成l.1mg/ml的溶液。根据薄层色谱法的试验,以上三种溶液各吸取1.1ml,在相同的、黏合剂为羧甲基纤维素钠的硅胶H薄层板上分别点样,石油醚(31~61°C)甲酸乙酯甲酸(16:5:1)的表层溶液放于展开剂,等待其伸开,拿出后晾干,在紫外光灯(366nm)下检视。显现出相同的5个橙黄色的荧光主黑点,在供试品的色谱中,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对应的位置上;除此之外也会显示出相同的橙黄色荧光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用氨蒸气中熏以后,斑点会变为红色[2]。
1.1.2大黄的主要化学成分
色酮类、鞣质、蒽醌类及二苯乙烯苷类等化合物是大黄中主要含有的成分,其中蒽醌类成分是大黄中研究最多的活性成分,蒽醌在不同来源的药材与不同饮片中含量有所不同,一般为4%~6%,分为游离型与结合型蒽醌,水溶性较大的双大黄酸蒽酮葡萄糖苷类化合物是结合型蒽醌类成分,而大黄酚、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等游离蒽醌苷元几乎无泻下活性[3]。大黄酸(rhein)、大黄素(emodin)、土大黄素(chrysaron)、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大黄素甲醚(physcion)、异大黄素(isoemodin)、大黄酚(chysophanol)、虫漆酸D(laccaicacidD)等为游离型蒽醌。大黄素甲醚葡萄糖苷(physcionmonoglucoside)、芦荟大黄素葡萄糖苷(aloeemodinmonoglucoside)、大黄素葡萄糖苷(emodinmonoglucoside)、大黄酚葡萄糖苷(chysophanolmonoglucosidechrysophanol 1OβDglucopyr anoside )、大黄酸葡萄糖苷(rheinmonoglucoside)、大黄酸苷(rheinoside)A~D为结合型蒽醌类成分,但药用大黄未有大黄酸苷类成分的报道[4]。经过Babu等的研究,还发现了一种新的蒽醌醚类成分revandchinone3。除此之外,通过使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质谱法也测定出了其他两种新的蒽醌类成分。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大黄蒽醌的提取方法
(1)热氯仿回流提取
大黄中多数以苷的形式存在的蒽醌类化合物,故先把蒽醌苷用稀硫酸解水成苷元,利用游离蒽醌可溶于热氯仿的性质,提取出来使用氯仿。所表现的酸性不同是由于各羟基蒽醌结构上的不同,将其分离用pH梯度萃取法。提取游离型蒽醌时,使用31mL氯仿,水浴回流提取2.1小时。提取总蒽醌时,加61mL的氯仿同时加31mL,2.6mol/L的硫酸,沸水浴回流水解2.1小时。
(2)乙醇提取
从目前来看有很多种大黄的提取方法,对于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率来说使用各种方法都有不同的影响。由于煎煮法提取受热时间过长,大黄蒽醌成分,特别是大黄素存在湿热降解情况,因此因为水煎煮法大黄蒽醌成分的提取率会降低。所以,醇提法进行提取较为适合。
提取大黄中总蒽醌成分采用乙醇提取法的最佳条件是乙醇溶剂浓度为91%,提取时间为1.6 h, 提取温度为61 ℃, 用量为12倍量, 溶剂用量为主要影响因素。可提取出蒽醌类成分含量的80%以上。
(3)超声提取法
一种弹性机械振动波的超声波,它会产生强烈的振动,强烈的空化效应,搅拌的作用,高速度,所以它会破坏植物药材的细胞,使药材细胞中渗透溶媒,从而加速在溶媒中溶解药材中的有效成分,以此来提高有效成分的提取率。同时提出有效成分作对照以常规的方法。说明超声提取不可以改变有效成分的结构,并且提高了提出率,缩短了提取时间,提供了一种快速、高产的新方法为中草药成分的提取。
1.2.2药理作用
泻下攻积,清热泻火,逐瘀通经,利湿退黄,抗感染,凉血解毒等是大黄的主要功效[5]。实热积滞便秘,肠痈腹痛,瘀血经闭,目赤咽肿,痈肿疔疮,湿热痢疾,血热吐魈,产后瘀阻,黄疸尿赤,淋证,跌打损伤,水肿,外可治烧、烫伤都可以用大黄来治疗。酒大黄善于清上焦血分热毒,目赤咽肿、齿龈肿痛可以使用酒大黄。熟大黄泻火解毒、泻下力缓,火毒疮疡可以使用熟大黄。大黄炭则凉血化瘀且可止血,血热、有瘀、出血症等经常使用大黄炭。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zygc/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