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提取液对益生菌生长作用的影响(附件)
摘 要益生菌对宿主机体胃肠道健康的维持、免疫力的平衡与提高和机体糖脂等代谢方面都表现出非常卓越的成效。现代生活(饮食不规律、高脂食物大量摄入、滥用抗生素类药物、过度饮酒和环境污染问题)不同程度上造成机体内益生菌数量明显下降和肠道内微生物稳态的失衡,这种失衡常会引发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使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适当补充益生菌制剂可提高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能力,并预防和治疗部分慢性疾病。中草药为我国独特的资源,种类丰富,取材方便,价格低廉,使用方便,易于推广。随着对抗生素危害认识的不断深入,中草药杀灭细菌的同时,激发动物有机体抗感染的免疫力以及毒副作用小等优点逐渐被人们接受并受到青睐。本论文以益生菌为实验菌种,研究9种中药材(黄芪、黄连、党参、金银花、天麻、甘草、桔梗、大黄、黄芩)的水提液对益生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芪、党参、金银花、桔梗、甘草、天麻的水提液对益生菌生长有促进作用,大黄、黄连、黄芩的水提液对益生菌生长有抑制作用。Keywords:probiotics; Chinese medicine extract; number of viable bacteria 目 录
1 前言 1
1.1 中药 1
1.1.1所选九种中药简介 2
1.1.2中药的水提液应用 3
1.1.3中药的优势 3
1.2 益生菌 4
1.2.1益生菌简述 4
1.2.2益生菌对人体的作用 4
1.2.3益生菌制品的发展现状 5
1.2.4益生菌制品面临的问题 5
1.3 本论文的基本内容与意义 6
1.3.1实验基本内容: 6
1.3.2目的与意义 6
2材料与方法 7
2.1 实验材料 7
2.1.1实验菌种 7
2.1.2九种中药 7
2.1.3主要试剂 7
2.1.4主要仪器设备: 7
2.1.5培养基 7
2.1.6检测内容 8
2.2 实验方法 8
2.2.1中药水提液制备 8
2.2.2对照培养基的制备 8
2.2.3中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实验材料 7
2.1.1实验菌种 7
2.1.2九种中药 7
2.1.3主要试剂 7
2.1.4主要仪器设备: 7
2.1.5培养基 7
2.1.6检测内容 8
2.2 实验方法 8
2.2.1中药水提液制备 8
2.2.2对照培养基的制备 8
2.2.3中药培养基的制备 8
2.2.4牛奶培养基的制备 8
2.2.4酸奶的稀释 8
2.2.5准备实验 8
2.2.5中药水提液对益生菌生长影响实验 9
2.3 计数方法 9
3 结果与分析 10
3.1 准备实验结果与分析 10
3.1.1稀释度 10
3.1.2计数时间 10
3.2 中药水提液对益生菌生长影响实验结果与分析 10
3.2.1对照品对益生菌生长的影响 11
3.2.2黄芪水提液对益生菌生长的影响 12
3.2.3党参水提液对益生菌生长的影响 12
3.2.4金银花水提液对益生菌生长的影响 13
3.2.5甘草水提液对益生菌生长的影响 13
3.2.6桔梗水提液对益生菌生长的影响 14
3.2.7天麻水提液对益生菌生长的影响 14
3.2.8黄芩水提液对益生菌生长的影响 15
3.2.9大黄水提液对益生菌生长的影响 16
3.2.10黄连水提液对益生菌生长的影响 16
3.3 分类比较 17
3.3.1九种药材中,对益生菌生长有促进作用的药材的促进影响的程度比较 17
3.3.2九种药材中,对益生菌生长有抑制作用的药材的抑制影响的程度比较 18
4 结论 19
参考文献 20
致谢 22
1 前言
近年来功能性食品(益生元)逐渐增多[1],它是一类非消化性食品添加剂,通过选择性促进一种或几种有益微生物的生长而对宿主产生有益的影响。许多学者分别研究了寡糖、果胶、葡甘露糖、抗性淀粉和纤维等[23],这些多是双歧因子,单独研究益生菌的促进因子的报道很少。同时大量研究证明中药在调整肠道菌群失调、促进有益菌生长、抑制有害菌过度繁殖等方面作用显著。
我国微生态学奠基人魏曦教授曾预言:“微生态学很可能成为打开中医奥秘大门中的一把钥匙。”作为微生态重要组成成员的肠道菌群很自然成为中医药调节的重要靶点,许多学者从单味药、单体、复方等不同层面开展了一系列相关研究,并取得一定成绩。刘丽莎等[4]在一项对白术、枸杞子、太子参、五味子、党参、地黄、陈皮、灵芝对益生菌的促生长作用的筛选实验中证实:白术浸提液对婴儿双歧杆菌体外促生长效果最为明显,且其促生长作用与其添加浓度有关。宋克玉等[5]证实:高剂量的党参能显著提高肠道乳杆菌水平并降低大肠杆菌水平;而高剂量的茯苓能显著提高肠道双歧杆菌的水平。罗海燕等[6]实验证实,黄芩苷在一定浓度下可抑制益生菌(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数量,在较低浓度下有抑制条件致病菌生长的作用。
所以本实验选择中药作为研究对象,研究黄芪、党参、金银花、甘草、桔梗、天麻、黄芩、大黄、黄连9种常见中药对益生菌生长的影响。
1.1 中药
中药在我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是我国传统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我国也是中草药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拥有悠久的中草药使用历史,疗效确实,一直以来被冠以神秘的色彩,它对我国的人类健康和畜禽的繁衍昌盛起了巨大的作用。中药的原料几乎都是源于自然界(以动植物为主),不但价格低廉、而且毒副作用小。因此,现在世界各国对天然药物的研究应用也日趋广泛,日本、美国等国家对植物药的研究倍加重视,均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中草药提取物作为添加剂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1.1.1所选九种中药简介
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unge),别名箭芪、绵芪等。性味甘,温。归肺、脾经。用于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气虚乏力等。
党参(Radix Codonopsis Pilosulae),别名潞党参、晶党参、仙草根、叶子菜等。有特殊香气,味微甜。性平,味甘、微酸。归脾、肺经。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用于气虚不足,倦怠乏力,气急喘促,脾虚食少,面目浮肿,久泻脱肛。
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别名忍冬等。性味甘、微苦、清香、辛、寒。归肺、胃、心、大肠经。金银花自古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它
1 前言 1
1.1 中药 1
1.1.1所选九种中药简介 2
1.1.2中药的水提液应用 3
1.1.3中药的优势 3
1.2 益生菌 4
1.2.1益生菌简述 4
1.2.2益生菌对人体的作用 4
1.2.3益生菌制品的发展现状 5
1.2.4益生菌制品面临的问题 5
1.3 本论文的基本内容与意义 6
1.3.1实验基本内容: 6
1.3.2目的与意义 6
2材料与方法 7
2.1 实验材料 7
2.1.1实验菌种 7
2.1.2九种中药 7
2.1.3主要试剂 7
2.1.4主要仪器设备: 7
2.1.5培养基 7
2.1.6检测内容 8
2.2 实验方法 8
2.2.1中药水提液制备 8
2.2.2对照培养基的制备 8
2.2.3中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实验材料 7
2.1.1实验菌种 7
2.1.2九种中药 7
2.1.3主要试剂 7
2.1.4主要仪器设备: 7
2.1.5培养基 7
2.1.6检测内容 8
2.2 实验方法 8
2.2.1中药水提液制备 8
2.2.2对照培养基的制备 8
2.2.3中药培养基的制备 8
2.2.4牛奶培养基的制备 8
2.2.4酸奶的稀释 8
2.2.5准备实验 8
2.2.5中药水提液对益生菌生长影响实验 9
2.3 计数方法 9
3 结果与分析 10
3.1 准备实验结果与分析 10
3.1.1稀释度 10
3.1.2计数时间 10
3.2 中药水提液对益生菌生长影响实验结果与分析 10
3.2.1对照品对益生菌生长的影响 11
3.2.2黄芪水提液对益生菌生长的影响 12
3.2.3党参水提液对益生菌生长的影响 12
3.2.4金银花水提液对益生菌生长的影响 13
3.2.5甘草水提液对益生菌生长的影响 13
3.2.6桔梗水提液对益生菌生长的影响 14
3.2.7天麻水提液对益生菌生长的影响 14
3.2.8黄芩水提液对益生菌生长的影响 15
3.2.9大黄水提液对益生菌生长的影响 16
3.2.10黄连水提液对益生菌生长的影响 16
3.3 分类比较 17
3.3.1九种药材中,对益生菌生长有促进作用的药材的促进影响的程度比较 17
3.3.2九种药材中,对益生菌生长有抑制作用的药材的抑制影响的程度比较 18
4 结论 19
参考文献 20
致谢 22
1 前言
近年来功能性食品(益生元)逐渐增多[1],它是一类非消化性食品添加剂,通过选择性促进一种或几种有益微生物的生长而对宿主产生有益的影响。许多学者分别研究了寡糖、果胶、葡甘露糖、抗性淀粉和纤维等[23],这些多是双歧因子,单独研究益生菌的促进因子的报道很少。同时大量研究证明中药在调整肠道菌群失调、促进有益菌生长、抑制有害菌过度繁殖等方面作用显著。
我国微生态学奠基人魏曦教授曾预言:“微生态学很可能成为打开中医奥秘大门中的一把钥匙。”作为微生态重要组成成员的肠道菌群很自然成为中医药调节的重要靶点,许多学者从单味药、单体、复方等不同层面开展了一系列相关研究,并取得一定成绩。刘丽莎等[4]在一项对白术、枸杞子、太子参、五味子、党参、地黄、陈皮、灵芝对益生菌的促生长作用的筛选实验中证实:白术浸提液对婴儿双歧杆菌体外促生长效果最为明显,且其促生长作用与其添加浓度有关。宋克玉等[5]证实:高剂量的党参能显著提高肠道乳杆菌水平并降低大肠杆菌水平;而高剂量的茯苓能显著提高肠道双歧杆菌的水平。罗海燕等[6]实验证实,黄芩苷在一定浓度下可抑制益生菌(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数量,在较低浓度下有抑制条件致病菌生长的作用。
所以本实验选择中药作为研究对象,研究黄芪、党参、金银花、甘草、桔梗、天麻、黄芩、大黄、黄连9种常见中药对益生菌生长的影响。
1.1 中药
中药在我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是我国传统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我国也是中草药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拥有悠久的中草药使用历史,疗效确实,一直以来被冠以神秘的色彩,它对我国的人类健康和畜禽的繁衍昌盛起了巨大的作用。中药的原料几乎都是源于自然界(以动植物为主),不但价格低廉、而且毒副作用小。因此,现在世界各国对天然药物的研究应用也日趋广泛,日本、美国等国家对植物药的研究倍加重视,均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中草药提取物作为添加剂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1.1.1所选九种中药简介
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unge),别名箭芪、绵芪等。性味甘,温。归肺、脾经。用于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气虚乏力等。
党参(Radix Codonopsis Pilosulae),别名潞党参、晶党参、仙草根、叶子菜等。有特殊香气,味微甜。性平,味甘、微酸。归脾、肺经。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用于气虚不足,倦怠乏力,气急喘促,脾虚食少,面目浮肿,久泻脱肛。
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别名忍冬等。性味甘、微苦、清香、辛、寒。归肺、胃、心、大肠经。金银花自古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它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zygc/1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