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中丹酚酸b及迷迭香酸的提取工艺研究(附件)
摘 要通过对丹参中丹酚酸B和迷迭香酸的水提取工艺的研究,为丹参的提取工艺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正交的试验方法将水提取条件设置为80℃,然后把加水倍量、提取次数和提取时间作为正交试验的考察因素进行三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在高效液相色谱仪下测定丹参中丹酚酸B和迷迭香酸的峰面积并计算含量。通过对实验结果的方差进行对比分析,证明对实验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是提取次数。再通过对各因素K值进行的对比分析选出最优提取条件为12倍量的水每次提取2小时共提取3次。
目 录
1 绪论 7
1.1丹参的化学成分 7
1.1.1脂溶性丹参酮类化合物 7
1.1.2水溶性丹酚酸类化合物 7
1.2 丹参的药理作用 7
1.2.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 7
1.2.2抗菌消炎作用 8
1.2.3抗肿瘤作用 8
1.2.4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9
1.2.5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9
1.3丹参的临床应用 10
1.3.1治疗冠心病 10
1.3.2治疗消化性溃疡 10
1.3.3治疗肝硬化 10
1.3.4治疗恶性肿瘤 11
1.4丹参的炮制方法 11
1.5丹参的开发应用前景 12
2 实验部分 13
2.1材料 13
2.1.1仪器 13
2.1.2试药 13
2.2方法和结果 13
2.2.1色谱条件: 13
2.2.2对照品的制备 14
2.2.3标准曲线的制备 14
2.2.4方法学考察 15
2.2.5提取工艺的优选 19
2.3讨论 22
结论 23
参考文献 24
致谢 26
1 绪论
丹参是中国传统的中药原材料之一,也被人们称为红根或者大红袍等。它被归属在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唇形科鼠尾草属丹参种,这种中药材在全国各地大部分地区都可以找到,一般的采收时间是春季和秋季两个季节,用时需除去泥沙并干燥备用。丹参的药用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部位是干燥的根和根茎。此药材基本没有药用毒性,存放时需将其置于干燥的环境中。这样的一种传统中药的药用价值很高,清心除烦或者活血化瘀的作用很显著,当然也有其他很常用的作用,比如说可以治疗女性月经不调以及经闭或者痛经等。还可以用于疮疡止痛、心烦不眠等症状以及一些心绞痛病症等[1]。
1.1丹参的化学成分
根部是丹参主要药用成分所在处,它的化学成分主要分为水溶和脂溶两大类。代表成分分别为丹参酮ⅡA和隐丹参酮、丹酚酸B和迷迭香酸,这些成分都有很广泛的临床治疗范围。
1.1.1脂溶性丹参酮类化合物
此类化合物以丹参酮ⅡA和隐丹参酮为主要代表,脂溶性强可以应用于心血管系统的相关治疗范围,应用价值高前景好,是临床治疗的重要药物之一。在此,本学术论文暂不研究此专业方向。
1.1.2 水溶性丹酚酸类化合物
此类化合物以丹酚酸B和迷迭香酸为主要代表,且丹酚酸B含量最高。在中国药典中有相关的规定,注明丹酚酸B的含量必须在3.0%以上。本论文主要研究丹参中丹酚酸B和迷迭香酸的提取工艺。
1.2 丹参的药理作用
李克明,等对丹参中的主要活性物质丹酚酸B进行的临床药理研究中,表明丹酚酸B具有一定的抗肝、肾纤维化作用和抗肿瘤作用,并且在抗氧化损伤和多途径发挥对心肌、脑的保护作用方面也有相当明显的疗效[2]。
1.2.1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
丹参在血症的治疗范围内是非常重要的药物,它有活血化瘀和凉血除烦的作用。丹参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也很显著,很多资料中都记载它对动物体中枢神经的抑制作用,并且也有很多的动物实验数据支持,证明疗效显著。张慧云等通过动物实验给小鼠注射不同剂量的丹参,对小鼠的活动进行检测,并且通过巴比妥等镇定催眠药物和丹参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的对比,结果表明丹参会随着其剂量的增加从而加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使小鼠进入不同程度的睡眠状态,且基本无药物毒性反应[3]。故丹参的安定作用明显。
1.2.2 抗菌消炎作用
刘岩等人员在探讨丹参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过度激活对大鼠多器官功能损害的保护机制时,设置多组动物实验用动态定量的研究方法通过测定血浆中各成分指标的变化程度,然后分析综合证明丹参拮抗AngⅡ的作用显著,可以快速降低炎症反应因子AngⅡ,此过程是通过多层次靶点来对抗体内的RASS系统来实现的,并且丹参还有减轻炎症对肝、肺、肠组织的病理损害的药理作用[4]。
1.2.3 抗肿瘤作用
目前临床上治疗肿瘤最直接最传统的方法有两种,一是要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来一直肿瘤的病变,第二种就是要加快肿瘤细胞的凋亡来直接对肿瘤进行治疗。这也是目前对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5]。
陈晓光等人员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了丹参的衍生物可以抑制人体中多种肿瘤癌细胞的增殖,并且抑制作用特别明显[6]。黄韧敏在研究中发现,丹参酮ⅡA在无毒的药用剂量之下能通过对HL60细胞的作用达到诱导肿瘤细胞成熟的效果,这样可以加快肿瘤细胞的凋亡从而实现对肿瘤的治疗作用[7]。黄光琦等通过细胞的体外培养,采用形态学和细胞增殖动力学的研究方法,观察了丹参酮ⅡA对人体宫颈癌细胞的体外诱导分化作用,得出丹参酮可以明显抑制癌细胞生长,对肿瘤细胞具有诱导分化的作用[8]。
1.2.4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丹参对消化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丹参可以保护胃黏膜,减轻狭窄肠管再灌注损伤、防止肠粘连,保肝、抗肝纤维化、降低门静脉高压和改善胰腺血供减轻胰腺坏死及并发症[9]。
张丽红等在用丹参中的提取提取物F对大鼠进行失血/再灌注的损伤实验中得出结论,证明丹参提取物DSEF可以明显降低胃黏膜失血/灌注的损伤指数,还可以抑制钙内流,从而抑制膜磷脂的分解减少自由基的生成,最终起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10]。
氧自由基是急性胰腺炎及其他器官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11],丹参提取物可以减少自由基德生成也可以从此方面治疗胰腺炎;另外,丹参是常用的活血化瘀药,临床上也有研究显示说胰腺炎患者经丹参治疗后血浆ET和P选择素明显下降[12],也是运用了丹参可以改变血液循环的道理。
1.2.5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丹参被用于冠心病治疗的例子在临床上非常多,他可以显著的影响心血管系统,治疗效果很显著。丹参中的化学成份可以舒张冠状动脉从而通过这个机制可以降低冠脉阻力,这样就可以达到冠心病治疗的目的而且作用显著[13]。
血脂是人们心血管系统的晴雨表,发生异常就容易引发冠心病和心肌梗死,所以通过控制血脂可以有效的预防心血管疾病,丹参中就有的丹参素就可以实现这一目的,从而也治疗了心血管系统的疾病[14]。
1.3丹参的临床应用
丹参中的化学成分非常多药用价值也很高,因此自然也有很多的临床应用,治疗范围也很广。在各个临床科室领域都有治疗效果,是一种广泛的治疗药物。
1.3.1治疗冠心病
目 录
1 绪论 7
1.1丹参的化学成分 7
1.1.1脂溶性丹参酮类化合物 7
1.1.2水溶性丹酚酸类化合物 7
1.2 丹参的药理作用 7
1.2.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 7
1.2.2抗菌消炎作用 8
1.2.3抗肿瘤作用 8
1.2.4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9
1.2.5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9
1.3丹参的临床应用 10
1.3.1治疗冠心病 10
1.3.2治疗消化性溃疡 10
1.3.3治疗肝硬化 10
1.3.4治疗恶性肿瘤 11
1.4丹参的炮制方法 11
1.5丹参的开发应用前景 12
2 实验部分 13
2.1材料 13
2.1.1仪器 13
2.1.2试药 13
2.2方法和结果 13
2.2.1色谱条件: 13
2.2.2对照品的制备 14
2.2.3标准曲线的制备 14
2.2.4方法学考察 15
2.2.5提取工艺的优选 19
2.3讨论 22
结论 23
参考文献 24
致谢 26
1 绪论
丹参是中国传统的中药原材料之一,也被人们称为红根或者大红袍等。它被归属在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唇形科鼠尾草属丹参种,这种中药材在全国各地大部分地区都可以找到,一般的采收时间是春季和秋季两个季节,用时需除去泥沙并干燥备用。丹参的药用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部位是干燥的根和根茎。此药材基本没有药用毒性,存放时需将其置于干燥的环境中。这样的一种传统中药的药用价值很高,清心除烦或者活血化瘀的作用很显著,当然也有其他很常用的作用,比如说可以治疗女性月经不调以及经闭或者痛经等。还可以用于疮疡止痛、心烦不眠等症状以及一些心绞痛病症等[1]。
1.1丹参的化学成分
根部是丹参主要药用成分所在处,它的化学成分主要分为水溶和脂溶两大类。代表成分分别为丹参酮ⅡA和隐丹参酮、丹酚酸B和迷迭香酸,这些成分都有很广泛的临床治疗范围。
1.1.1脂溶性丹参酮类化合物
此类化合物以丹参酮ⅡA和隐丹参酮为主要代表,脂溶性强可以应用于心血管系统的相关治疗范围,应用价值高前景好,是临床治疗的重要药物之一。在此,本学术论文暂不研究此专业方向。
1.1.2 水溶性丹酚酸类化合物
此类化合物以丹酚酸B和迷迭香酸为主要代表,且丹酚酸B含量最高。在中国药典中有相关的规定,注明丹酚酸B的含量必须在3.0%以上。本论文主要研究丹参中丹酚酸B和迷迭香酸的提取工艺。
1.2 丹参的药理作用
李克明,等对丹参中的主要活性物质丹酚酸B进行的临床药理研究中,表明丹酚酸B具有一定的抗肝、肾纤维化作用和抗肿瘤作用,并且在抗氧化损伤和多途径发挥对心肌、脑的保护作用方面也有相当明显的疗效[2]。
1.2.1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
丹参在血症的治疗范围内是非常重要的药物,它有活血化瘀和凉血除烦的作用。丹参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也很显著,很多资料中都记载它对动物体中枢神经的抑制作用,并且也有很多的动物实验数据支持,证明疗效显著。张慧云等通过动物实验给小鼠注射不同剂量的丹参,对小鼠的活动进行检测,并且通过巴比妥等镇定催眠药物和丹参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的对比,结果表明丹参会随着其剂量的增加从而加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使小鼠进入不同程度的睡眠状态,且基本无药物毒性反应[3]。故丹参的安定作用明显。
1.2.2 抗菌消炎作用
刘岩等人员在探讨丹参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过度激活对大鼠多器官功能损害的保护机制时,设置多组动物实验用动态定量的研究方法通过测定血浆中各成分指标的变化程度,然后分析综合证明丹参拮抗AngⅡ的作用显著,可以快速降低炎症反应因子AngⅡ,此过程是通过多层次靶点来对抗体内的RASS系统来实现的,并且丹参还有减轻炎症对肝、肺、肠组织的病理损害的药理作用[4]。
1.2.3 抗肿瘤作用
目前临床上治疗肿瘤最直接最传统的方法有两种,一是要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来一直肿瘤的病变,第二种就是要加快肿瘤细胞的凋亡来直接对肿瘤进行治疗。这也是目前对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5]。
陈晓光等人员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了丹参的衍生物可以抑制人体中多种肿瘤癌细胞的增殖,并且抑制作用特别明显[6]。黄韧敏在研究中发现,丹参酮ⅡA在无毒的药用剂量之下能通过对HL60细胞的作用达到诱导肿瘤细胞成熟的效果,这样可以加快肿瘤细胞的凋亡从而实现对肿瘤的治疗作用[7]。黄光琦等通过细胞的体外培养,采用形态学和细胞增殖动力学的研究方法,观察了丹参酮ⅡA对人体宫颈癌细胞的体外诱导分化作用,得出丹参酮可以明显抑制癌细胞生长,对肿瘤细胞具有诱导分化的作用[8]。
1.2.4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丹参对消化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丹参可以保护胃黏膜,减轻狭窄肠管再灌注损伤、防止肠粘连,保肝、抗肝纤维化、降低门静脉高压和改善胰腺血供减轻胰腺坏死及并发症[9]。
张丽红等在用丹参中的提取提取物F对大鼠进行失血/再灌注的损伤实验中得出结论,证明丹参提取物DSEF可以明显降低胃黏膜失血/灌注的损伤指数,还可以抑制钙内流,从而抑制膜磷脂的分解减少自由基的生成,最终起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10]。
氧自由基是急性胰腺炎及其他器官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11],丹参提取物可以减少自由基德生成也可以从此方面治疗胰腺炎;另外,丹参是常用的活血化瘀药,临床上也有研究显示说胰腺炎患者经丹参治疗后血浆ET和P选择素明显下降[12],也是运用了丹参可以改变血液循环的道理。
1.2.5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丹参被用于冠心病治疗的例子在临床上非常多,他可以显著的影响心血管系统,治疗效果很显著。丹参中的化学成份可以舒张冠状动脉从而通过这个机制可以降低冠脉阻力,这样就可以达到冠心病治疗的目的而且作用显著[13]。
血脂是人们心血管系统的晴雨表,发生异常就容易引发冠心病和心肌梗死,所以通过控制血脂可以有效的预防心血管疾病,丹参中就有的丹参素就可以实现这一目的,从而也治疗了心血管系统的疾病[14]。
1.3丹参的临床应用
丹参中的化学成分非常多药用价值也很高,因此自然也有很多的临床应用,治疗范围也很广。在各个临床科室领域都有治疗效果,是一种广泛的治疗药物。
1.3.1治疗冠心病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zygc/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