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位掺杂氧化物PVDF膜制备及表征
摘 要
本论文用浸没沉淀法,把聚偏二氟乙烯(PVDF)作为膜材料,采用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把制得的PVDF/DMF混合溶液与掺杂氧化物的溶液混合来制备PVDF微孔膜。本文研究了聚合物浓度及氧化物(SnO、Fe3O4)含量对PVDF复合膜性能的影响。然后将所制备的隔膜装钴酸锂电池进行充放电测试;并且对隔膜的吸液率、孔隙率和阻抗等电化学性质进行测试。另外,对比酸处理条件下隔膜性质的改变。
双吡啶类锌配位聚合物的制备及结构研究
摘要
配位聚合物由有机配体和金属离子构筑而成的具有无限周期性网络的金属有机杂化化合物。目前,通过选择或设计具有一定几何构型的有机配体来调控最终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成为该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其中双吡啶类化合物是被广泛使用的一类配体。本论文采用Suzuki偶联反应
反相悬浮聚合生产聚丙烯酸钠树脂的合成工艺
摘 要
高吸水性树脂,是一种可以吸收并保留相对于其本身的质量要大得多的液体的新型功能高分子
聚丙烯酸钠可溶于水,在食品行业中被广泛地用作增稠剂,在水处理过程中作分散剂也使用颇多。除此以外,聚丙烯酸钠还大量地应用于造纸、纺织、印染工业等做浆料分散剂,还有陶瓷工业的碳酸钙分散剂,涂料行业的颜料分散剂等等。
吡嗪四唑乙酸的制备及Nd(Ⅲ)配合物的合成
摘要
以2-氰基-1,4吡嗪和叠氮化钠反应合成5-(2-吡嗪)四唑,再由此化合物和氯乙酸在氢氧化钾的乙醇溶液中反应制备了5-(2-吡嗪)四唑-2-乙酸(Hpztza)。并以Hpztza为配体,合成了一种新型的配位化合物,即[Nd(pztza)2(H2O)6]·pztza·3H2O(1)。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晶体衍射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同时研究了室温下配合物1的荧光性质。配合物1的中心原子Nd(Ⅲ)形成了配位数为9的三帽三角棱柱结构,配合物1通过分子间氢键作用将单核结构连接成三维网络结构。配
吡嗪四唑乙酸的制备及Pr(Ⅲ)配合物的合成
摘 要
以2-氰基-1,4-吡嗪和叠氮化钠为原料制备5-(2-吡嗪)四唑化合物,由此化合物和氯乙酸在氢氧化钾的乙醇溶液中反应制备得5-(2-吡嗪)四唑-2-乙酸(Hpztza),再以Hpztza为配体,与Pr(NO3)3·6 H2O反应合成出1种新型配位化合物,即[Pr(pztza)2(H2O)6]·3H2O·pztza(1)。X-射线晶体衍射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这种配合物的中心原子Pr(Ⅲ)形成了九配位单帽四方反棱柱体结构,配合物1通过分子间氢键将一维链连接成三维网络结构。配合物1的分子组
含5(吡啶2甲硫基)间苯二甲酸的锌(II)配合物的构筑
摘 要
多羧酸吡啶类配体配位模式丰富,可以和金属离子发生不同的配位,而且产生的功能性配合物在医学医药、生物工程、化学化工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所以此类配位化合物的合成与作用属性也成为了人们的研究热点。
本文以5-(吡啶-2-甲硫基)间苯二甲酸(2-Spymia)为配体,与过渡金属锌盐ZnSO4发生配位反应,通过热溶剂法制得含锌配合物,并培养成单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该配合物为[Zn(2-Spymia)]n。晶体结构表明,该配合物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每个Zn2
含5(吡啶4硫甲基)间苯二甲酸的金属配合物的构筑
摘 要
多羧酸吡啶类配体配位结构多样化,羧酸在去质子的情况下可以发生多个羧基的配位,由于氢键等方面键位的影响,结构多元化,在多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正在成为配位化学的重要一环,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
本文通过4-巯基吡啶与5-溴甲基间苯二甲酸反应合成了一个以羧酸修饰的含硫吡啶配合物5-(吡啶-4-硫甲基)间苯二甲酸(4-SpymiaH2)。4-SpymiaH2与Cu(OAc)2在2,2’-bipy的存在下反应得到了一个新的Cu(II)配合物[Cu2(4-SpymiaH2)2(2,
含有4,4′二(1咪唑基)二苯胺的配位聚合物制备及荧光性质研究
摘要
近年来,配位聚合物因其多样的拓扑结构以及潜在应用前景倍受人们关注,如何合理选择有机配体获得结构新颖的功能性配体聚合物一直是该领域研究热点。在溶剂热条件下,选取双咪唑类配体4,4′-二(1-咪唑基)二苯胺(bimpa)和Zn(NO3)2?6H2O分别与间苯二甲酸(1,3-H2bdc),5-甲基间苯二甲酸(5-Me-1,3- H2bdc),5-叔丁基间苯二甲酸(5-t-Bu-1,3- H2bdc)和5-溴间苯二甲酸(5-Br-1,3- H2bdc)进行反应,获得了四个配体聚合物[Zn(1,
含有硫代二丙酸的配位聚合物制备及荧光性质研究
摘要
在自组装配位聚合物过程,柔性配位体几何构型的不确定性会对最终产物的结构及性质产生很大影响。本论文选择柔性配体——硫代二丙酸(H2tdpa)分别在溶剂热条件与Cu2+/Zn2+以及三个双咪唑衍生物4,4′-二(1-咪唑基)联苯(bimb)、4,4′-二(1-咪唑基)二苯胺(bimpa)、4,4′-二(1-咪唑基)咔唑(3,6-bimcz)反应获得三个配位聚合物[Cu3(tdpa)3(bimb)3]n (1),[Zn(tdpa)(bimpa)]n (2),[Zn2(tdpa)(3,6-bi
固体添加剂对聚脲润滑脂性能的影响
摘要
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温,高速,高重荷的设备投入使用,对润滑脂耐高温,耐氧化,极压抗磨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有着高滴点,长寿命,优异的化学氧化安定性能,良好的钢网分油性能,低噪音,多效用等优越性能的聚脲润滑脂成为21世纪最有发展潜力的润滑脂种类之一。我国聚脲润滑脂不管是在生产水准还是在性能上,都明显落后于国际产品,聚脲润滑脂市场仍被国外占领,所以,发展聚脲润滑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国外高端市场,如仪器设备,汽车等行业润滑脂被国外产品所垄断,而我产品只能以压低价格使用在钢铁等行业
均苯四唑羧酸的制备及Ba(Ⅱ)配合物的合成
摘要
本文以均苯三甲酸为原料,经过五步反应合成出了均苯四唑三乙酸。以均苯四唑三乙酸为配体,与Ba(Ⅱ)的金属盐反应制备了Ba(Ⅱ)配位化合物[Ba3(L)2(H2O)]·5(C2H5OH)·5(H2O)。利用晶体培养技术获得适合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试的单晶。晶体结构的研究结果显示,中心原子Ba(Ⅱ)与来自5个均苯四唑三乙酸中的8个氧原子和1个水分子中的1个O原子配位,形成一个九配位结构。均苯四唑三乙酸中的每个羧基通过三齿螯合-桥链的配位模式,使三个羧酸上的O1,O2螯合一个Ba1同时O1桥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