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5(吡啶2甲硫基)间苯二甲酸Nd(Ⅲ)的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摘要
新型稀土金属配合物如今已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并应用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极大的便利。本文以5-(吡啶-2-甲硫基)间苯二甲酸为配体,与镧系稀土金属Nd(NO3)3·6H2O(Ⅲ)发生配位反应,通过溶剂热法制得配合物5-(吡啶-2-甲硫基)间苯二甲酸钕(Ⅲ),并培养成单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该配合物为{[Nd(2-SpymiaH)(2-Spymia)(H2O)2]·H2O}n。在配合物中,Nd3+与4个来自3个不同的2-Spymia配体的羧酸氧原子及2个来自
基于Fe3O4纳米材料的生物电催化研究
摘要
本实验研究血红蛋白(Hb)吸附在石墨电极(GE)上的直接循环伏安和电催化的性能。吸附在石墨电极表面的血红蛋白在0.1M pH=7.0的PBS缓冲溶液中有明显稳定的氧化还原峰,由此可得出石墨电极与血红蛋白之间有直接的电子转移。电子转移速率常数为2.5428s-1,式量电位为-0.3145V(vs.SCE),表面覆盖量r=8.572×10-10mol/cm2,红外和紫外光谱表明,固定在Hb/Fe3O4/DMSO膜中血红蛋白可以保持它原有的活性和功能。热稳定性表明这一修饰好的电极有良好的耐热
基于多种弱作用力调控构筑新颖的超分子体系
摘要
合成了系列含有多种官能团如羟基、羰基等的有机配体与不同的辅助配体,通过调控分子间的多种弱作用力构筑出具有新颖的功能性超分子体系,并获得体系的晶体结构。超分子体系在材料、信息和生命科学等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用途和潜在应用前景,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方向之一。采用溶液挥发法等方法将1,5-双(2-羟基-苯基)-戊-1,4-二烯-3-酮(BHBA1)与1,2-二(4-吡啶基)乙烯(bpee)进行反应,得到一个超分子体系[(BHBA1)(bpee)2]n;在同样条件下,将1,5-双(4-羟基-苯基)
基于硫吡啶羧酸配体的锌配合物的制备
摘 要
目前,由于含羧酸类配体的金属配位聚合物其结构的多样性以及含有的许多特殊的性能,在化学催化、气体吸附和光、电磁等多个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途而引起了化学界的广泛重视。
本论文是用含硫羧酸2-吡啶基硫乙酸(2-pyta)作为第一配体,1,2-双(4-吡啶基)乙烯为第二配体与ZnSO4·7H2O进行反应,利用溶剂挥发法得到一个新的金属配合物[Zn(pyta)2(bpe)]n(1)。化合物通过红外光谱进行表征,初步了解其性质,并用单晶衍射测得其晶体结构。晶体数据:C26H22N
基于碳基纳米材料对多菌灵的电化学检测
摘 要
碳基纳米材料因为它具有的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质,在电化学传感器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目的在于研究石墨烯、螺旋碳纳米管及其改性后对多菌灵的电催化分析,其主要内容包为:
将螺旋碳纳米管及β-环糊精修饰的螺旋碳纳米管分散液滴于玻碳电极表面制备了新型的螺修饰电极。利用这种修饰电极对多菌灵的小分子进行了测定。采用循环伏安,计时库仑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它们的直接电化学行为,并且和传统玻碳电极(GCE)的性能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该纳米管修饰电极对这些小分子有很好的电催化
基于芴基膦酸配体的钴簇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摘 要
金属有机膦酸化合物在催化、吸附、磁性以及非光学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以9-仲丁基芴膦酸为配体,DMF为辅助配体与钴簇合物前体反应,合成了一个新型的Co12簇合物,研究了其形成的条件以及其结构。
通过9-仲丁基芴膦酸与Co9在CH3CN中用以溶剂法制得化合物 [Co12(OH)4(tBuCO2)8(RPO3)6(H2O)10(DMF)2],对化合物进行红外光谱和单晶衍射
季铵类杂多酸盐催化合成十二烷基糖苷的研究
摘 要
烷基糖苷是新一代的世界级表面活性剂,其表面张力低,泡沫丰富细腻而稳定,生物降解性好,对人体皮肤无刺激,对环境污染小。本文利用1,3-丙磺酸内酯与4-甲基吡啶反应合成1-(3-磺酸基)丙基-4-甲基吡啶,实验结果表明当反应时间为2h,反应温度为80℃,1,3-丙磺酸内酯与4-甲基吡啶的摩尔比为1 : 1.2时,1-(3-磺酸基)丙基-4-甲基吡啶的产率最高,为94.46%。又研究了利用1-(3-磺酸基)丙基-4-甲基吡啶与磷钨酸反应合成的季铵类杂多酸盐[PS-MPY]3PW12O40
季铵类杂多酸盐催化烯酸酯化反应的研究
摘要
本文合成了1-(3-丙酸基)吡啶杂多酸盐,并采用1H-NMR、IR光谱对合成的杂多酸盐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探究了该杂多酸盐对烯酸酯化反应的催化作用,通过对反应时间、温度、杂多酸盐用量、烯酸的摩尔比、催化剂重复使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本实验的最佳反应条件为:n(苯乙烯):n(乙酸):n([PAPY]3PMo12O40)为1:3:0.03,于130℃反应6h,苯乙烯的转化率达到65.9%。结果表明:利用该杂多酸盐催化酯化反应,催化效率较高,并且可以重复使用,对环境危害较小,符合绿色化学的核心
对苯二四唑乙(丙)酸的合成
摘要
四唑是常见的含氮原子的五元杂环化合物。本论文首先用对苯二甲腈和叠氮化钠为原料,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溶剂中,以氯化铵为催化剂,反应生成对苯二四唑。然后用对苯二四唑与溴乙酸乙酯反应,以三乙胺为催化剂,生成对苯二四唑乙酸乙酯;用对苯二四唑与溴丙酸乙酯反应,以氢氧化钠为催化剂,生成对苯二四唑丙酸乙酯。最后分别将对苯二四唑乙酸乙酯和对苯二四唑丙酸乙酯碱性水解,得到对苯二四唑乙酸和对苯二四唑丙酸。使用红外光谱仪和熔点仪对所合成出的产物进行初步分析。
微波水热制备锂电池负极材料SnO2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摘 要
本文介绍了以SnCl4?5H2O和C6H12N2为原料,通过微波水热法合成了锂电池负极材料SnO2,并分别研究了不同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及后处理对样品电化学性能和晶形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X射线衍射 (XRD)和蓝电电池测试仪对所得样品的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
SnCl4·5H2O与C6H12N2的质量比为2:1,反应时间为20 min,反应温度为180 ℃的样品,颗粒细小而均匀,形貌是最好的,电化学性能也是最好的。其首次放电比
微波高温固相合成锂离子电池层状富锂材料Li1.23Mn0.58Ni0.12Co0.06O2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摘 要
原料采用过渡金属乙酸盐和乙酸锂,以柠檬酸为螯合剂,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前驱体,再以微波高温煅烧法辅助制备了锂离子电池富锂层状正极材料Li1.23Mn0.56Ni0.12Co0.06O2,采用X射线衍射 (XRD) ,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和电化学性能测试对所得样品的构造、形貌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微波烧结20 min得到的层状Li1.23Mn0.56Ni0.12Co0.06O2材料颗粒均匀细小,并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在25 °C下,以17 mA?g-1电流密度充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