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缓控释肥料产品对水稻产量形成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缓控释肥作为一种新型的肥料品种,对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和劳动效率有深远意义,但目前缓控释肥品种繁多,应用效果有好有坏。本研究选用了5种缓控释肥料品种,以普通化学肥料为对照,在等氮磷钾条件下,研究了其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缓控释肥料都能提高氮肥的利用率,但只有1种缓控释肥料的产量高于常规化肥,其余4种缓控释肥料的产量均低于常规化肥,其增产或减产的程度都未达到显著水平。在本试验条件下,W3(尊龙30天释放)缓控释肥料的表现最佳,与常规化肥相比,产量提高17.7%,氮肥利用率提高15.7个百分点。
目录
摘要3
关键词3
Abstract3
Key words3
引言3
1材料与方法4
1.1供试肥料 4
1.2试验设计 4
1.3主要栽培管理4
1.4测定项目与方法4
2结果分析5
2.1不同处理的产量及构成因素5
2.2不同处理的群体大小差异5
2.2.1 LAI的差异5
2.2.2干物质积累的差异 5
2.3不同处理氮素吸收量的差异 6
2.4不同处理氮素利用率的差异6
3讨论7
4结论7
致谢7
参考文献7
不同缓控释肥料产品对水稻产量形成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引言
缓控释肥料是一类具有高养分利用率、省工省肥、环境友好等突出特征的新型肥料。许多研究表明,与常规肥料相比,其养分释放效率和施用方法方面具有明显优势[1]。20世纪80年代以来,缓控释肥料已成为化肥革新和研究的热点[24]。欧、美、日等国家地区缓控释肥已在草坪、花卉、马铃薯、水稻、果树等作物上广泛应用[5]。它的优点在于:使用安全,能避免高浓度盐分对作物根系的危害,节约劳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减少肥料养分与土壤接触,增大土壤局部的盐基饱和度,减少因土壤化学、物理或生物作用对养分的固定或分解,从而提高肥料利用率,节约能源和资源;并且可使养分的淋溶和挥发减低到最小程度,防止多余养分对环境的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69]。因此如何利用价廉、环境友好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包膜材料制造缓控释肥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10]。此外,氮肥是水稻生产中的重要生产资料,在现代农业生产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目前氮肥生产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且利用率也不高,施用过程中也较为耗费劳力。因此,氮素释放速率与作物的需肥规律基本一致、一次性基施满足生产需要、同时能有效提高氮素利用率、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工投入的缓控释肥的研发与应用被寄予厚[1112]。本研究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了江苏中东集团缓控释肥(N15、P15、K15)、南京土壤所缓控释肥(N41.4)、南京尊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30天缓控释肥(N43.5)、南京尊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60天缓控释肥(N43.5)、南京尊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90天缓控释肥(N43.5)这5种不同的缓释肥料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氮素积累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供试肥料
江苏中东集团缓控释肥(N15、P15、K15)、南京土壤所缓控释肥(N41.4)、南京尊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30天缓控释肥(N43.5)、南京尊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60天缓控释肥(N43.5)、南京尊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90天缓控释肥(N43.5)。
1.2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4年在大学丹阳水稻栽培基地进行,土壤质地为壤土,肥力中等。设5个缓控释肥料产品处理、1个常规化肥对照,共计6个肥料处理。为计算氮肥利用率,另设1个无肥区处理。各处理小区积30m2,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塑料薄膜包埂,防止串肥。由于不同缓控释肥料产品的氮、磷、钾含量有差异,为减少氮、磷、钾元素含量不同的影响,试验各处理用尿素、过磷酸钙和氯化钾配平氮、磷、钾总量,具体设计见表1。
表1试验处理
处理
缓控释肥
种类名称
基肥种类与用量(kg/亩)
倒4叶期
氯化钾
(kg/亩)
缓释肥
尿素
过磷酸钙
氯化钾
W1
中东(A)
65.0(氮9.75)
17.9(氮8.23)
/
7.1
/
W2
土壤所(B)
23.5(氮9.73)
18.0(氮8.28)
55.9
7.1
16.2
W3
尊龙30天(C)
22.5(氮9.79)
17.9(氮8.23)
55.9
7.1
16.2
W4
尊龙60天(D)
22.5(氮9.79)
17.9(氮8.23)
55.9
7.1
16.2
W5
尊龙90天(E)
22.5(氮9.79)
17.9(氮8.23)
55.9
7.1
16.2
W6
常规化肥对照
/
39.1(氮17.99)
55.9
7.1
16.2
W7
无肥区
/
/
/
/
/
注:其中各处理的氮肥均为18kg/亩,除表内肥料外,各处理在水稻生育期内不再施用任何化肥。
1.3主要栽培管理
水稻品种为武运粳24,2014年5月27日播种育秧, 6月20日移栽,行穴距30cm×13.3cm,每穴栽3棵种子苗。其他栽培管理与大面积生产相同。
1.4测定项目与方法
茎蘖数:于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拔节期、抽穗期、成熟期4次普查茎蘖(穗)数,每次每小区普查20穴,求平均值。
植株干重:每次普查茎蘖(穗)数后,每小区取平均茎蘖(穗)数植株2穴,去掉根系,将绿色叶片剪下装入样品袋,余下部分装入另一样品袋,若有穗,则穗也要剪下,装入样品袋,烘干,称重,磨成粉。
叶面积指数:干重法,每次普查茎蘖(穗)数后,第1重复W6处理另取10个较大的茎蘖,剪下全部展开的绿色叶片,测量每张叶的长度和最大宽度,计算叶面积(长×宽×0.75),测量长度和宽度的叶片装入样品袋,烘干,称重,计算比叶面积。各处理的叶面积=样品绿叶重×比叶面积。
目录
摘要3
关键词3
Abstract3
Key words3
引言3
1材料与方法4
1.1供试肥料 4
1.2试验设计 4
1.3主要栽培管理4
1.4测定项目与方法4
2结果分析5
2.1不同处理的产量及构成因素5
2.2不同处理的群体大小差异5
2.2.1 LAI的差异5
2.2.2干物质积累的差异 5
2.3不同处理氮素吸收量的差异 6
2.4不同处理氮素利用率的差异6
3讨论7
4结论7
致谢7
参考文献7
不同缓控释肥料产品对水稻产量形成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引言
缓控释肥料是一类具有高养分利用率、省工省肥、环境友好等突出特征的新型肥料。许多研究表明,与常规肥料相比,其养分释放效率和施用方法方面具有明显优势[1]。20世纪80年代以来,缓控释肥料已成为化肥革新和研究的热点[24]。欧、美、日等国家地区缓控释肥已在草坪、花卉、马铃薯、水稻、果树等作物上广泛应用[5]。它的优点在于:使用安全,能避免高浓度盐分对作物根系的危害,节约劳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减少肥料养分与土壤接触,增大土壤局部的盐基饱和度,减少因土壤化学、物理或生物作用对养分的固定或分解,从而提高肥料利用率,节约能源和资源;并且可使养分的淋溶和挥发减低到最小程度,防止多余养分对环境的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69]。因此如何利用价廉、环境友好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包膜材料制造缓控释肥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10]。此外,氮肥是水稻生产中的重要生产资料,在现代农业生产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目前氮肥生产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且利用率也不高,施用过程中也较为耗费劳力。因此,氮素释放速率与作物的需肥规律基本一致、一次性基施满足生产需要、同时能有效提高氮素利用率、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工投入的缓控释肥的研发与应用被寄予厚[1112]。本研究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了江苏中东集团缓控释肥(N15、P15、K15)、南京土壤所缓控释肥(N41.4)、南京尊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30天缓控释肥(N43.5)、南京尊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60天缓控释肥(N43.5)、南京尊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90天缓控释肥(N43.5)这5种不同的缓释肥料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氮素积累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供试肥料
江苏中东集团缓控释肥(N15、P15、K15)、南京土壤所缓控释肥(N41.4)、南京尊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30天缓控释肥(N43.5)、南京尊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60天缓控释肥(N43.5)、南京尊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90天缓控释肥(N43.5)。
1.2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4年在大学丹阳水稻栽培基地进行,土壤质地为壤土,肥力中等。设5个缓控释肥料产品处理、1个常规化肥对照,共计6个肥料处理。为计算氮肥利用率,另设1个无肥区处理。各处理小区积30m2,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塑料薄膜包埂,防止串肥。由于不同缓控释肥料产品的氮、磷、钾含量有差异,为减少氮、磷、钾元素含量不同的影响,试验各处理用尿素、过磷酸钙和氯化钾配平氮、磷、钾总量,具体设计见表1。
表1试验处理
处理
缓控释肥
种类名称
基肥种类与用量(kg/亩)
倒4叶期
氯化钾
(kg/亩)
缓释肥
尿素
过磷酸钙
氯化钾
W1
中东(A)
65.0(氮9.75)
17.9(氮8.23)
/
7.1
/
W2
土壤所(B)
23.5(氮9.73)
18.0(氮8.28)
55.9
7.1
16.2
W3
尊龙30天(C)
22.5(氮9.79)
17.9(氮8.23)
55.9
7.1
16.2
W4
尊龙60天(D)
22.5(氮9.79)
17.9(氮8.23)
55.9
7.1
16.2
W5
尊龙90天(E)
22.5(氮9.79)
17.9(氮8.23)
55.9
7.1
16.2
W6
常规化肥对照
/
39.1(氮17.99)
55.9
7.1
16.2
W7
无肥区
/
/
/
/
/
注:其中各处理的氮肥均为18kg/亩,除表内肥料外,各处理在水稻生育期内不再施用任何化肥。
1.3主要栽培管理
水稻品种为武运粳24,2014年5月27日播种育秧, 6月20日移栽,行穴距30cm×13.3cm,每穴栽3棵种子苗。其他栽培管理与大面积生产相同。
1.4测定项目与方法
茎蘖数:于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拔节期、抽穗期、成熟期4次普查茎蘖(穗)数,每次每小区普查20穴,求平均值。
植株干重:每次普查茎蘖(穗)数后,每小区取平均茎蘖(穗)数植株2穴,去掉根系,将绿色叶片剪下装入样品袋,余下部分装入另一样品袋,若有穗,则穗也要剪下,装入样品袋,烘干,称重,磨成粉。
叶面积指数:干重法,每次普查茎蘖(穗)数后,第1重复W6处理另取10个较大的茎蘖,剪下全部展开的绿色叶片,测量每张叶的长度和最大宽度,计算叶面积(长×宽×0.75),测量长度和宽度的叶片装入样品袋,烘干,称重,计算比叶面积。各处理的叶面积=样品绿叶重×比叶面积。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zwbh/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