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槌角蝗科剑角蝗科昆虫的泛生物地理学分析
槌角蝗科(Gomphoceridae)、剑角蝗科(Acrididae)两科昆虫在我国各个地区均有分布,因其成虫不作远距离迁飞,是进行泛生物地理学分析的良好材料。本研究通过查阅文献获得两科蝗虫130种的采集地数据,应用Global mapper将我国政区图分成了45个经纬度5°×5°的单元格,将分布资料按网格整理为网格-分类单元矩阵,使用TNT软件对其进行了简约性分析,获得了6条轨迹,并对这6条轨迹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同时对我国槌角蝗科、剑角蝗科两科蝗虫的地理分布规律及其原因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Abstract 3
Key words 3
引言 4
1 研究材料和方法 4
1.1 分布数据的调查与整理 4
1.2 划分分布单元格 4
1.3 构建矩阵与分析 4
2 结果和分析 5
2.1 中国槌角蝗科、剑角蝗科昆虫的地理分布情况 5
2.2 中国槌角蝗科、剑角蝗科昆虫的轨迹分析 5
3 讨论 8
3.1 中国槌角蝗科、剑角蝗科昆虫的地理分布与当地种植的作物有着密切的关系 8
3.2 多样化地貌特征是中国东南部槌角蝗科、剑角蝗科昆虫物种多样化的主要原因 8
4 致谢 9
参考文献: 10
图1 中国槌角蝗科分布图 11
图2 中国剑角蝗科分布图 11
图3 网格化中国电子地图 12
图4 中国槌角蝗科、剑角蝗科昆虫合意树 13
图5 中国槌角蝗科、剑角蝗科昆虫轨迹图 14
表1 中国槌角蝗科、剑角蝗科昆虫单元格分布矩阵 15
中国槌角蝗科、剑角蝗科昆虫的泛生物地理学分析
引言
泛生物地理学是Croizat[1,2]提出的一种生物分布格局的时空分析方法,是第一个系统化的替代派生物地理学的研究方法[3]。该方法使用轨迹分析的方法对象的分布及起源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
泛生物地理学已经在不同的类群中得到应用。ContrerasMedina等[4]采用泛生物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地理学的方法,分析了裸子植物80个属主要的洲际分布格局。Alzate等[5]对竹叶百合属(Bomarea)植物进行了泛生物地理学分析。另外,泛生物地理学方法在平胸鸟类(ratite birds)、南山毛榉属(Nothofagus)和滑蟅蟾属(Leiopelma)[6]、螯蛱蝶亚科(Charaxinae)[7]和盲鳗(hagfish)[8]的研究中也得到很好的应用。
在中国,已有王丽娜等[9]对北温带水青冈属植物的间断分布进行过泛生物地理学的分析,并分析获得水青冈属植物的间断分布特征及其原因。而其他类群生物的泛生物地理学研究并未在中国开展。
总的来说,对于动物的泛生物地理学研究数量远少于对于植物的研究。对动物进行泛生物地理学的研究,对中国动物地理区划的完整以及研究动物的系统发育及其进化过程有着重要意义。
槌角蝗科、剑角蝗科两科蝗虫在我国均有广泛的分布。槌角蝗科昆虫与剑角蝗科昆虫在系统发育上有着较近的关系[10],遂将两科蝗虫一同进行泛生物地理学的研究。生物地理学是研究生物的分布及其规律的科学,研究领域涉及物种的起源、扩散、分化和分布。由于生物的存在有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特征,且与地理因素密不可分,因此,人们对生物地理现象的关注由来已久。
1 研究材料和方法
1.1 分布数据的调查与整理
中国槌角蝗科种类有40种,属于3亚科11属;中国剑角蝗科种类有90种,属于6亚科28属;两科共130种,属于9亚科39属。其分布数据来源为文献记载[11,12,13,14,15,16,17,18]。应用Google地图查得这些分类地点的经纬度,将经纬度导入Global Mapper软件,得到中国槌角蝗科分布图(图1)与中国剑角蝗科分布图(图2)。
1.2 划分分布单元格
将中国电子地图导入Global Mapper软件,采用经纬度5°×5°单元格叠加在中国电子地图上,获得了61个单元格,以统计槌角蝗科、剑角蝗科昆虫物种分布数据(图3)。因我国南海诸岛地区无两科蝗虫的分布,所以在单元格的绘制过程中将南海诸岛地区忽略。获得的61个单元格中有部分单元格面积较小,不足其他单元格面积的一半。为了避免单元格面积过小而导致的实验误差,研究中将面积较小且位置相邻的单元格按照中国的动物地理区划将其合并为一个单元格。合并的地理分布单元有:9和10;11和12;17和18;21和22;25和26;37和38;55和68;56和69;70、71和84;85、86、87和89。合并之后,共有45网格。
1.3 构建矩阵与分析
根据我国槌角蝗科、剑角蝗科130种昆虫在上述中国电子地图网格单元中的分布,提取出每一种昆虫的分布信息(在某个单元格中有分布,则记为1;若无分布,则记为0),获得中国槌角蝗科、剑角蝗科昆虫分布矩阵(表1)。
将中国槌角蝗科、剑角蝗科昆虫分布矩阵(表1)中的数据导入TNT软件,使用传统搜索(traditional search),其他选项使用默认设置,对分布表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到80棵树,计算这80棵树的50%多数的合意树,如图4。并将合意树中各个分支作为轨迹绘制到网格化中国电子地图上,即轨迹A、B、C、D、E。
删去矩阵中已绘制轨迹的单元格数据,即删去9和10、11和12、15、16、17和18、24、23、25和26、28、29、30、31、33、34、35、37和38、40、41、46、47、48、49、59、61、62、70和71和84、72、74、75和88、85和86和87以及89号单元格的数据,再次应用TNT软件,并使用默认设置对删去数据后的矩阵进行传统分析,得到8棵树,计算这8棵树的50%多数合意树。并将合意树中各个分支作为轨迹绘制到网格化中国电子地图上,即轨迹F。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Abstract 3
Key words 3
引言 4
1 研究材料和方法 4
1.1 分布数据的调查与整理 4
1.2 划分分布单元格 4
1.3 构建矩阵与分析 4
2 结果和分析 5
2.1 中国槌角蝗科、剑角蝗科昆虫的地理分布情况 5
2.2 中国槌角蝗科、剑角蝗科昆虫的轨迹分析 5
3 讨论 8
3.1 中国槌角蝗科、剑角蝗科昆虫的地理分布与当地种植的作物有着密切的关系 8
3.2 多样化地貌特征是中国东南部槌角蝗科、剑角蝗科昆虫物种多样化的主要原因 8
4 致谢 9
参考文献: 10
图1 中国槌角蝗科分布图 11
图2 中国剑角蝗科分布图 11
图3 网格化中国电子地图 12
图4 中国槌角蝗科、剑角蝗科昆虫合意树 13
图5 中国槌角蝗科、剑角蝗科昆虫轨迹图 14
表1 中国槌角蝗科、剑角蝗科昆虫单元格分布矩阵 15
中国槌角蝗科、剑角蝗科昆虫的泛生物地理学分析
引言
泛生物地理学是Croizat[1,2]提出的一种生物分布格局的时空分析方法,是第一个系统化的替代派生物地理学的研究方法[3]。该方法使用轨迹分析的方法对象的分布及起源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
泛生物地理学已经在不同的类群中得到应用。ContrerasMedina等[4]采用泛生物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地理学的方法,分析了裸子植物80个属主要的洲际分布格局。Alzate等[5]对竹叶百合属(Bomarea)植物进行了泛生物地理学分析。另外,泛生物地理学方法在平胸鸟类(ratite birds)、南山毛榉属(Nothofagus)和滑蟅蟾属(Leiopelma)[6]、螯蛱蝶亚科(Charaxinae)[7]和盲鳗(hagfish)[8]的研究中也得到很好的应用。
在中国,已有王丽娜等[9]对北温带水青冈属植物的间断分布进行过泛生物地理学的分析,并分析获得水青冈属植物的间断分布特征及其原因。而其他类群生物的泛生物地理学研究并未在中国开展。
总的来说,对于动物的泛生物地理学研究数量远少于对于植物的研究。对动物进行泛生物地理学的研究,对中国动物地理区划的完整以及研究动物的系统发育及其进化过程有着重要意义。
槌角蝗科、剑角蝗科两科蝗虫在我国均有广泛的分布。槌角蝗科昆虫与剑角蝗科昆虫在系统发育上有着较近的关系[10],遂将两科蝗虫一同进行泛生物地理学的研究。生物地理学是研究生物的分布及其规律的科学,研究领域涉及物种的起源、扩散、分化和分布。由于生物的存在有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特征,且与地理因素密不可分,因此,人们对生物地理现象的关注由来已久。
1 研究材料和方法
1.1 分布数据的调查与整理
中国槌角蝗科种类有40种,属于3亚科11属;中国剑角蝗科种类有90种,属于6亚科28属;两科共130种,属于9亚科39属。其分布数据来源为文献记载[11,12,13,14,15,16,17,18]。应用Google地图查得这些分类地点的经纬度,将经纬度导入Global Mapper软件,得到中国槌角蝗科分布图(图1)与中国剑角蝗科分布图(图2)。
1.2 划分分布单元格
将中国电子地图导入Global Mapper软件,采用经纬度5°×5°单元格叠加在中国电子地图上,获得了61个单元格,以统计槌角蝗科、剑角蝗科昆虫物种分布数据(图3)。因我国南海诸岛地区无两科蝗虫的分布,所以在单元格的绘制过程中将南海诸岛地区忽略。获得的61个单元格中有部分单元格面积较小,不足其他单元格面积的一半。为了避免单元格面积过小而导致的实验误差,研究中将面积较小且位置相邻的单元格按照中国的动物地理区划将其合并为一个单元格。合并的地理分布单元有:9和10;11和12;17和18;21和22;25和26;37和38;55和68;56和69;70、71和84;85、86、87和89。合并之后,共有45网格。
1.3 构建矩阵与分析
根据我国槌角蝗科、剑角蝗科130种昆虫在上述中国电子地图网格单元中的分布,提取出每一种昆虫的分布信息(在某个单元格中有分布,则记为1;若无分布,则记为0),获得中国槌角蝗科、剑角蝗科昆虫分布矩阵(表1)。
将中国槌角蝗科、剑角蝗科昆虫分布矩阵(表1)中的数据导入TNT软件,使用传统搜索(traditional search),其他选项使用默认设置,对分布表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到80棵树,计算这80棵树的50%多数的合意树,如图4。并将合意树中各个分支作为轨迹绘制到网格化中国电子地图上,即轨迹A、B、C、D、E。
删去矩阵中已绘制轨迹的单元格数据,即删去9和10、11和12、15、16、17和18、24、23、25和26、28、29、30、31、33、34、35、37和38、40、41、46、47、48、49、59、61、62、70和71和84、72、74、75和88、85和86和87以及89号单元格的数据,再次应用TNT软件,并使用默认设置对删去数据后的矩阵进行传统分析,得到8棵树,计算这8棵树的50%多数合意树。并将合意树中各个分支作为轨迹绘制到网格化中国电子地图上,即轨迹F。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zwbh/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