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燕麦品种在的生长特性及营养价值研究

本研究搜集了国内外6个燕麦品种(海威、进口、青引、青海、特乐思和国产)、冬牧70黑麦和小黑麦,在南京进行了生长特性和营养价值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所有牧草品种均可以在南京地区正常生长,生产性能较高。青引和青海燕麦的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分别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刈割时最高,显著高于其它品种(p<0.05);进口燕麦和冬牧70黑麦的CA(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品种(p<0.05),而特乐思燕麦的ADF(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海威、青引和国产燕麦及冬牧70黑麦(p<0.05)。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或绪论)1
1 材料与方法2
1.1 材料 2
1. 2 实验地概况 2
1.3 试验设计2
1.4 测定内容及方法2
1.4.1 株高2
1.4.2 产量2
1.4.3饲草营养价值相关性状的测定2
1.5 统计分析3
2 结果与分析3
2.1 不同品种牧草的生产性能3
2.1.1 株高3
2.1.2 鲜草产量3
2.1.3 干草产量4
2.1.4 水分含量4
2.2 不同品种牧草的营养价值4
2.2.1 CA含量4
2.2.2 NDF含量5
2.2.3 ADF含量5
3 讨论 6
3.1 不同品种牧草生产性能差异6
3.2 不同品种牧草营养价值差异6
致谢6
参考文献7
不同燕麦品种在南京的生长特性及营养价值研究
引言
牧草与饲料作物是畜牧生产的物质基础,是关系畜牧业能否稳定、持续发展的关键[1]。燕麦作为重要的谷类作物,广泛分布于欧洲、亚洲和非洲的温带地区,为世界第七大主要栽培作物[2]。前苏联对燕麦的栽培最多,其次为美国、加拿大、法国等。在我国,燕麦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是内蒙古、青海、甘肃、新疆等各大牧区的主要饲料作物。黑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龙江、吉林、宁夏、云贵高原等地也有栽培[3]。燕麦属全世界共有16个种,其中只有少数为栽培种,世界各国栽培最为普遍的2个种是有壳燕麦(Avena sative L.)和裸粒燕麦(A. nuda L.),栽培种还有地中海燕麦(A. byzantina C. Koch.)和粗燕麦(A. strigasa Schreb.)[4]。
燕麦的籽粒是高能量、高蛋白的优质精饲料;茎叶中蛋白质、脂肪、可消化纤维等含量高于其他作物,而难以消化的粗纤维较少[5];青刈燕麦茎秆柔软、叶片肥厚、细嫩多汁、富含营养,适口性好,是奶牛等家畜的优质青料或青贮料;收获籽实后的干草又是牲畜的优良粗饲料[6]。由于燕麦的产草量高且适口性好,所以它是家畜冬春补饲的主要饲草。种植燕麦对于解决冬季牧草供应不足,促进畜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7]。
近年来,国内外对燕麦的研究,包括对其种质资源、营养成分、饲用价值、保健功能等方面的研究屡见报道。有关燕麦栽培技术方面的研究尤其是燕麦在不同生态区域适应性的研究也有报道,但数量不多而且不够系统和全面。
我国对燕麦栽培技术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的种植面积达到历史最高,为120万hm2左右,但燕麦单产仍旧较低,在1000 kg/hm2左右[8]。经过不懈的努力与发展,主要省份开始进行燕麦品种生态规划、化肥施用、新品种配套栽培技术以及大面积丰产栽培技术等的研究,燕麦单产呈不断增长趋势[9]。
青海畜牧兽医科学院的韩德林和车墩仁在青海省设9个点进行区域试验,通过对5个杂交育成的燕麦新品种两年多的区域试验的研究表明,不同燕麦品种在不同生态区域内的适应性,由于环境与气候条件的差异而不同[10]。杨力军、赵志刚、范青慈在西宁、果洛等不同地区的引种和品比试验表明:在低海拔地区,晚熟和早熟品种都能发挥各自品种的产量特性;在高海拔地区,晚熟品种的生长受到抑制,产量较低;北欧引进的品种比较适合低海拔地区种植,以获得高产。要保证作物高产、稳产,首先必须选育出适宜当地栽培的优良品种,然后结合当地的气候和栽培条件确定出适宜当地的作物高产栽培技术措施[11]。陈功、李锦华、时永杰1997年在青海省三角城种羊场进行燕麦播种量及生产性能试验表明:不同播种量处理对其生长发育节律、地上生长无积累、生长速度、生长速率皆有明显的影响[12]。
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处我国温暖带,冬春季节温度适宜,降雨量大,适宜燕麦的生长[13]。随着长江中下游地区畜牧业快速发展,优质饲草资源不足已成为限制当地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14]。因此,收集国内外燕麦品种,通过品种比较试验筛选出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生长的优质燕麦品种,并分析营养成分含量,可以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生产优质饲草提供选择余地,增加饲草供应的多样化,减少饲草品种单一而带来的风险[15]。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6个燕麦品种:海威、特乐思、青引、青海、国产、进口和冬牧70黑麦、小黑麦草2个草种,种子均由郑州华丰草业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2 实验地概况
实验地设在南京市六合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实验基地。南京市地处长江中下游,濒江近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年降水1200mm,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15.4℃,年极端气温最高39.7℃,最低13.1℃,年平均降水量1106mm。土质为粘土,土壤肥力中等。
1.3 试验设计
试验采取单因素随机试验设计,3次重复。2016年11月15日播种,小区面积5×3m2,撒播,30万株/亩(前期进行了发芽率、千粒重相关测定,确定了不同品种牧草的播种量)。在生长期间观察记载物候期(植物生长、发育、活动等规律与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正在产生这种反应的时期为物候期)、株高、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分别于3月29日和4月24日进行了2次刈割。田间管理同日常。
1.4 测定内容及方法
1.4.1 株高
每次刈割时,每小区随机选取10株植株,测量植株的自然高度,计算平均值。
1.4.2 产量
每小区取0.5×0.5m2的样方,留茬高度为3cm,称重,计算鲜草产量。取适量鲜草于105℃下杀青30 min,65 ℃下烘干并称重,测定水分含量,计算出干草产量。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zwbh/17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