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谦《平沙落雁》与管平湖《平沙落雁》之比较分析
张子谦《平沙落雁》与管平湖《平沙落雁》之比较分析[20191218143041]
内容摘要:《平沙落雁》是古琴曲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流传下来的版本有很多。因为各大琴家对其理解不同,流传下来的曲谱也各不相同。近代古琴大家张子谦和管平湖对其的打谱刊为经典。本文对两位古琴大师打谱进行深入的研究,对作者的生平作简单的阐述,对各自版本流传变化进行对比,并阐述对原谱的影响。再对比两人的版本在速度、韵味、意境上有哪些不同之处,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并结合在琴曲学习过程中,不同版本的不同演奏方法,使打谱更体现自己的风格。结合对此曲意境的不同把握,掌握古琴曲中的重点要点。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平沙落雁》张子谦管平湖
目 录
一、引言1
二、琴曲《平沙落雁》2
(一)《平沙落雁》现存版本 2
(二)张子谦与管平湖《平沙落雁》3
三、张子谦与管平湖3
(一)张子谦与管平湖《平沙落雁》出处3
(二)张子谦生平3
(三)管平湖生平4
四、张子谦与管平湖《平沙落雁》分析对比5
(一)曲子打谱对比5
(二)曲子节奏速度对比6
(三)曲子指法韵味对比8
(四)曲子意境对比9
五、张子谦与管平湖《平沙落雁》学习与感悟10
(一)《平沙落雁》的学习10
(二)学习《平沙落雁》的认知与感悟10
六、结语12
参考文献13
致谢14
张子谦《平沙落雁》与管平湖《平沙落雁》之比较分析
一、引 言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大国,文化传承丰富。音乐更是人们生产生活中的一部分。在历史悠久的音乐文化长河中,古琴是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流传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古琴在中国古代是最崇高的乐器。古有“琴棋书画”四艺,古琴为列榜首是古代文人雅士的必修乐器。古代文人雅士喜好饮酒、赋诗、舞剑、抚琴。因古代圣贤好琴,所以为我们后人留下了诸多琴谱及传说。有琴瑟和鸣之音,伯牙绝弦之意。在2003年11月,古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古琴流传至今有很多流派,其中重要的九大流派是:江浙派、虞山派、广陵派、浦城派、诸城派、蜀山派、九嶷派、梅庵派、岭南派。张子谦和管平湖是近代广陵派和九嶷派的代表人物。广陵派形成于清代,创始人是徐常遇①。广陵派的主要风格是中正、跌宕、自由、悠远。代表琴曲有《龙翔操》、《梅花三弄》、《平沙落雁》等。主要著作有《澄鉴堂琴谱》(徐常遇)、《五知斋琴谱》(徐祺)、《自远堂琴谱》(吴灴)、《蕉庵琴谱》(秦维翰)等。九嶷派形成于清代,创始人是杨宗稷②。九嶷派的主要风格是苍劲坚讲究吟猱节奏。代表琴曲有《流水》、《广陵散》、《胡笳十八拍》、《幽兰》、《平沙落雁》等。主要著作《琴学丛书》(杨宗稷)。
-------------------------
注释:①徐常遇 ,清江苏扬州人,字二勋,别署五山老人。生于康熙年间。精音律,为广陵派创始者。对传统琴曲力主保持原貌,反对增改。主张取尹柔和,节奏自由,崇尚淳古淡泊。辑有《澄鉴堂琴谱》。
②近代琴学大师,中国古琴重要门派“九嶷派”创始人。原姓欧阳,其祖父名欧阳上珍,父名欧阳子重,号世任,母为李氏。时百生于1863年(清同治三年) 宁远县地处湘南,风景如画茂林修竹,南有名岭九嶷山,欧阳家族为大家族家道中上,大排行至三十四弟元安,三十六弟治安,部分北迁家族改姓杨。
二 、琴曲《平沙落雁》
(一).《平沙落雁》现存版本
古琴拥有着悠久的传承,流传下来的古琴曲谱极其丰富。在古琴曲谱的传承过程中出现相同曲子不同版本的现状。古琴曲《平沙落雁》即版本流传最多的琴曲之一。《平沙落雁》现流传有五十几种版本之多。在这么多的版本中对于版本的理解有着明显的差异。首先对于《平沙落雁》的出处就有着很大的争议。在唐代的陈子昂、宋末的毛敏仲、明初朱权都有提过琴曲《平沙落雁》,可是至今没有发现切实可考的证据。这也是导致曲谱不光是版本众多,各版本之间诠释也各不一样,其琴曲意境也各不相同的原因。
对于《平沙落雁》的理解大致分为两种,一, 在《琴苑心传全编》中认为这首琴曲原来是唐代诗人陈子昂所作, 描绘“鸿雁飞鸣之景”, 抒写“清秋寥落之意”, 以表达作者超然物外的精神。二, 在“治心斋学琴练要” 中则以为这首琴曲是宋末琴家毛敏仲的作品, 写“ 鸿雁飞鸣, 洋洋得意”之象, 含蓄地表达宋王室仓惶南渡连飞鸟都不如的讽喻之意,流露出作者沉郁感伤的情怀。
近现代最常演奏琴曲《平沙落雁》的古琴大家有张子谦、管平湖、郭同甫、沈草农、向笙阶、俞伯荪、龚一、林友仁、曾成伟、刘丽、杨葆元。他们各自演奏版本为《蕉庵琴谱》、《琴学丛书》、《琴学入门谱》、《裴介卿传谱》、《钞本》、《陈蕴儒传谱》、《梅庵琴谱》、《夏一峰传谱》这几大曲集中。《平沙落雁》的现存版本很多,打开《琴曲集成》就可以看到现存的版本有几十种。基本上在各大琴谱上都有记载。本文就最具有代表性的张子谦和管平湖的《平沙落雁》进行比较分析。
(二).张子谦与管平湖的《平沙落雁》
首先在调式上,《平沙落雁》传统定调为F宫调系统(正调定弦),但在具体的安排上有很多的区别。张子谦和管平湖的版本为F宫与F宫D羽相互穿插,而其他版本在其中增加了许多的调性。有增加了F宫C徵、F宫A角、F宫G商。
再次在旋律上有所不同,在特性音调上张子谦和管平湖的骨干音是6 5 。而其他的版本注重的5636四个骨干音的特性音调。这使张子谦与管平湖的版本与其他版本特色更为不同。
在演奏手法上的不同,在手法上有一个较为突出的地方那就是走音。也就是古琴指法中的吟猱。在张子谦和管平湖的版本中大量的使用了吟猱。在其他版本中吟猱的使用没有那么多。
综合以上所诉各大版本的《平沙落雁》。管平湖是现代九嶷派的代表性人物,其风格是苍劲坚实,讲究吟猱节奏。张子谦是现代广陵派代表性人物,其风格是中正、跌宕、自由、悠远。他们两人的版本的表达着两种不同的意境。对比于其他版本的《平沙落雁》张子谦与管平湖的版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三、张子谦与管平湖
(一).张子谦与管平湖《平沙落雁》出处
张子谦,原名张益昌,江苏仪征人张子谦擅长《梅花三弄》、《平沙落雁》等等。以《龙翔操》最为突出,所以也有人叫他张龙翔。在1936年与两位琴家成立了今虞琴社,对古琴发展有巨大的影响。张子谦在古琴理论研究、打谱和教学方面有着杰出的贡献。
张子谦打谱的《平沙落雁》版本取自于广陵派的琴谱《蕉庵琴谱》。《蕉庵琴谱》是清代同治七年,广陵派琴家秦维翰编辑。秦维翰将平生所学的三十二首琴曲悉心参考,取其简要,编成了《蕉庵琴谱》。张子谦生平好交友吸纳百家之长,所以他的打谱不仅是广陵派的风格还有他自己的很多风格。
管平湖,中国著名的古琴演奏家。不过他不光光是古琴演奏家还是画家。祖籍江苏苏州,出生于一个艺术世家。原名叫管平,字吉庵,号平湖,自称门外汉;清代名画家管念慈之子;从小随父学习绘画、弹琴,幼年丧父后,广泛求艺师从名画家金绍城,学花卉、人物,擅长工笔,笔法秀丽新颖,不为成法所拘,为“湖社”画会主要成员之一。在古琴方面,拜杨宗稷为师加入九嶷派。在之后的古琴生涯中更是研究甚广。加入“凤声琴社”、组织“北平琴学社”。1952年起受聘中央音乐学院研究所,任副研究员。主要从事传统古曲的整理与发掘工作。管平湖在古琴的造诣上有着很高的成绩。他的《流水》被载入美国旅行者1号上的铜制磁盘唱片,随着旅行者号的飞行他的音乐也在传播。可以说管平湖的音乐是中国传播最远的音乐。
管平湖拜杨宗稷为师,杨宗稷是中国古琴九嶷派的创始人。管平湖的古琴流派也就是九嶷派。杨宗稷著有:《琴粹》四卷、《琴话》四卷、琴谱三卷、琴学随笔二卷、《琴余漫录》二卷、《琴镜》九卷、《琴镜补》二卷、《琴瑟合谱》三卷,《琴学问答》等一卷、《藏琴录》一卷。其后又整理《琴瑟新语》四卷、《琴镜续问》一卷、《琴镜释疑》一卷、 《幽兰和声》一卷、及《声律通考详解》一卷。管平湖的《平沙落雁》记录与《琴镜》二卷中。后人把杨宗稷的作品合刊为《琴学丛书》。现在查询到的也是在《琴学丛书》中。
(二)张子谦生平
清雅、淳美的曲调,靖远、飘逸的琴声,是中国历代贤士出尘不染,遗世独立的精神象征。音乐的感人之处并非在其形式结构,重要的在于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精神。
一个成功的琴曲打谱版本必须要。经历深刻的人生感悟、悠久的文化传承、高超的琴学修养。这三个缺一不可,这三个要点也奠定着打谱的琴曲风格。
(1).个人经历与文化修养:张子谦7岁就开始学习古琴,拜入广陵派琴家孙少陶门下。其终生都在刻苦的学习古琴,对古琴的渴望超出常人。青年的他四处学习,这让他结交了很多知音。与好友查阜西、庐陵彭一起创办了《今虞社刊》,本来这样会有一个很好的发展空间,不幸的是抗日战争的到来。在战乱背景下的文人雅客并不乐观,众多琴家为避难而散去。张子谦在《操缦琐记》中对这一阶段感慨良多。但尽管如此一颗寻求知音,发展古琴的心却始终没有停止。也让琴社也在他的坚持下一直延续了下来。
内容摘要:《平沙落雁》是古琴曲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流传下来的版本有很多。因为各大琴家对其理解不同,流传下来的曲谱也各不相同。近代古琴大家张子谦和管平湖对其的打谱刊为经典。本文对两位古琴大师打谱进行深入的研究,对作者的生平作简单的阐述,对各自版本流传变化进行对比,并阐述对原谱的影响。再对比两人的版本在速度、韵味、意境上有哪些不同之处,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并结合在琴曲学习过程中,不同版本的不同演奏方法,使打谱更体现自己的风格。结合对此曲意境的不同把握,掌握古琴曲中的重点要点。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平沙落雁》张子谦管平湖
目 录
一、引言1
二、琴曲《平沙落雁》2
(一)《平沙落雁》现存版本 2
(二)张子谦与管平湖《平沙落雁》3
三、张子谦与管平湖3
(一)张子谦与管平湖《平沙落雁》出处3
(二)张子谦生平3
(三)管平湖生平4
四、张子谦与管平湖《平沙落雁》分析对比5
(一)曲子打谱对比5
(二)曲子节奏速度对比6
(三)曲子指法韵味对比8
(四)曲子意境对比9
五、张子谦与管平湖《平沙落雁》学习与感悟10
(一)《平沙落雁》的学习10
(二)学习《平沙落雁》的认知与感悟10
六、结语12
参考文献13
致谢14
张子谦《平沙落雁》与管平湖《平沙落雁》之比较分析
一、引 言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大国,文化传承丰富。音乐更是人们生产生活中的一部分。在历史悠久的音乐文化长河中,古琴是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流传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古琴在中国古代是最崇高的乐器。古有“琴棋书画”四艺,古琴为列榜首是古代文人雅士的必修乐器。古代文人雅士喜好饮酒、赋诗、舞剑、抚琴。因古代圣贤好琴,所以为我们后人留下了诸多琴谱及传说。有琴瑟和鸣之音,伯牙绝弦之意。在2003年11月,古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古琴流传至今有很多流派,其中重要的九大流派是:江浙派、虞山派、广陵派、浦城派、诸城派、蜀山派、九嶷派、梅庵派、岭南派。张子谦和管平湖是近代广陵派和九嶷派的代表人物。广陵派形成于清代,创始人是徐常遇①。广陵派的主要风格是中正、跌宕、自由、悠远。代表琴曲有《龙翔操》、《梅花三弄》、《平沙落雁》等。主要著作有《澄鉴堂琴谱》(徐常遇)、《五知斋琴谱》(徐祺)、《自远堂琴谱》(吴灴)、《蕉庵琴谱》(秦维翰)等。九嶷派形成于清代,创始人是杨宗稷②。九嶷派的主要风格是苍劲坚讲究吟猱节奏。代表琴曲有《流水》、《广陵散》、《胡笳十八拍》、《幽兰》、《平沙落雁》等。主要著作《琴学丛书》(杨宗稷)。
-------------------------
注释:①徐常遇 ,清江苏扬州人,字二勋,别署五山老人。生于康熙年间。精音律,为广陵派创始者。对传统琴曲力主保持原貌,反对增改。主张取尹柔和,节奏自由,崇尚淳古淡泊。辑有《澄鉴堂琴谱》。
②近代琴学大师,中国古琴重要门派“九嶷派”创始人。原姓欧阳,其祖父名欧阳上珍,父名欧阳子重,号世任,母为李氏。时百生于1863年(清同治三年) 宁远县地处湘南,风景如画茂林修竹,南有名岭九嶷山,欧阳家族为大家族家道中上,大排行至三十四弟元安,三十六弟治安,部分北迁家族改姓杨。
二 、琴曲《平沙落雁》
(一).《平沙落雁》现存版本
古琴拥有着悠久的传承,流传下来的古琴曲谱极其丰富。在古琴曲谱的传承过程中出现相同曲子不同版本的现状。古琴曲《平沙落雁》即版本流传最多的琴曲之一。《平沙落雁》现流传有五十几种版本之多。在这么多的版本中对于版本的理解有着明显的差异。首先对于《平沙落雁》的出处就有着很大的争议。在唐代的陈子昂、宋末的毛敏仲、明初朱权都有提过琴曲《平沙落雁》,可是至今没有发现切实可考的证据。这也是导致曲谱不光是版本众多,各版本之间诠释也各不一样,其琴曲意境也各不相同的原因。
对于《平沙落雁》的理解大致分为两种,一, 在《琴苑心传全编》中认为这首琴曲原来是唐代诗人陈子昂所作, 描绘“鸿雁飞鸣之景”, 抒写“清秋寥落之意”, 以表达作者超然物外的精神。二, 在“治心斋学琴练要” 中则以为这首琴曲是宋末琴家毛敏仲的作品, 写“ 鸿雁飞鸣, 洋洋得意”之象, 含蓄地表达宋王室仓惶南渡连飞鸟都不如的讽喻之意,流露出作者沉郁感伤的情怀。
近现代最常演奏琴曲《平沙落雁》的古琴大家有张子谦、管平湖、郭同甫、沈草农、向笙阶、俞伯荪、龚一、林友仁、曾成伟、刘丽、杨葆元。他们各自演奏版本为《蕉庵琴谱》、《琴学丛书》、《琴学入门谱》、《裴介卿传谱》、《钞本》、《陈蕴儒传谱》、《梅庵琴谱》、《夏一峰传谱》这几大曲集中。《平沙落雁》的现存版本很多,打开《琴曲集成》就可以看到现存的版本有几十种。基本上在各大琴谱上都有记载。本文就最具有代表性的张子谦和管平湖的《平沙落雁》进行比较分析。
(二).张子谦与管平湖的《平沙落雁》
首先在调式上,《平沙落雁》传统定调为F宫调系统(正调定弦),但在具体的安排上有很多的区别。张子谦和管平湖的版本为F宫与F宫D羽相互穿插,而其他版本在其中增加了许多的调性。有增加了F宫C徵、F宫A角、F宫G商。
再次在旋律上有所不同,在特性音调上张子谦和管平湖的骨干音是6 5 。而其他的版本注重的5636四个骨干音的特性音调。这使张子谦与管平湖的版本与其他版本特色更为不同。
在演奏手法上的不同,在手法上有一个较为突出的地方那就是走音。也就是古琴指法中的吟猱。在张子谦和管平湖的版本中大量的使用了吟猱。在其他版本中吟猱的使用没有那么多。
综合以上所诉各大版本的《平沙落雁》。管平湖是现代九嶷派的代表性人物,其风格是苍劲坚实,讲究吟猱节奏。张子谦是现代广陵派代表性人物,其风格是中正、跌宕、自由、悠远。他们两人的版本的表达着两种不同的意境。对比于其他版本的《平沙落雁》张子谦与管平湖的版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三、张子谦与管平湖
(一).张子谦与管平湖《平沙落雁》出处
张子谦,原名张益昌,江苏仪征人张子谦擅长《梅花三弄》、《平沙落雁》等等。以《龙翔操》最为突出,所以也有人叫他张龙翔。在1936年与两位琴家成立了今虞琴社,对古琴发展有巨大的影响。张子谦在古琴理论研究、打谱和教学方面有着杰出的贡献。
张子谦打谱的《平沙落雁》版本取自于广陵派的琴谱《蕉庵琴谱》。《蕉庵琴谱》是清代同治七年,广陵派琴家秦维翰编辑。秦维翰将平生所学的三十二首琴曲悉心参考,取其简要,编成了《蕉庵琴谱》。张子谦生平好交友吸纳百家之长,所以他的打谱不仅是广陵派的风格还有他自己的很多风格。
管平湖,中国著名的古琴演奏家。不过他不光光是古琴演奏家还是画家。祖籍江苏苏州,出生于一个艺术世家。原名叫管平,字吉庵,号平湖,自称门外汉;清代名画家管念慈之子;从小随父学习绘画、弹琴,幼年丧父后,广泛求艺师从名画家金绍城,学花卉、人物,擅长工笔,笔法秀丽新颖,不为成法所拘,为“湖社”画会主要成员之一。在古琴方面,拜杨宗稷为师加入九嶷派。在之后的古琴生涯中更是研究甚广。加入“凤声琴社”、组织“北平琴学社”。1952年起受聘中央音乐学院研究所,任副研究员。主要从事传统古曲的整理与发掘工作。管平湖在古琴的造诣上有着很高的成绩。他的《流水》被载入美国旅行者1号上的铜制磁盘唱片,随着旅行者号的飞行他的音乐也在传播。可以说管平湖的音乐是中国传播最远的音乐。
管平湖拜杨宗稷为师,杨宗稷是中国古琴九嶷派的创始人。管平湖的古琴流派也就是九嶷派。杨宗稷著有:《琴粹》四卷、《琴话》四卷、琴谱三卷、琴学随笔二卷、《琴余漫录》二卷、《琴镜》九卷、《琴镜补》二卷、《琴瑟合谱》三卷,《琴学问答》等一卷、《藏琴录》一卷。其后又整理《琴瑟新语》四卷、《琴镜续问》一卷、《琴镜释疑》一卷、 《幽兰和声》一卷、及《声律通考详解》一卷。管平湖的《平沙落雁》记录与《琴镜》二卷中。后人把杨宗稷的作品合刊为《琴学丛书》。现在查询到的也是在《琴学丛书》中。
(二)张子谦生平
清雅、淳美的曲调,靖远、飘逸的琴声,是中国历代贤士出尘不染,遗世独立的精神象征。音乐的感人之处并非在其形式结构,重要的在于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精神。
一个成功的琴曲打谱版本必须要。经历深刻的人生感悟、悠久的文化传承、高超的琴学修养。这三个缺一不可,这三个要点也奠定着打谱的琴曲风格。
(1).个人经历与文化修养:张子谦7岁就开始学习古琴,拜入广陵派琴家孙少陶门下。其终生都在刻苦的学习古琴,对古琴的渴望超出常人。青年的他四处学习,这让他结交了很多知音。与好友查阜西、庐陵彭一起创办了《今虞社刊》,本来这样会有一个很好的发展空间,不幸的是抗日战争的到来。在战乱背景下的文人雅客并不乐观,众多琴家为避难而散去。张子谦在《操缦琐记》中对这一阶段感慨良多。但尽管如此一颗寻求知音,发展古琴的心却始终没有停止。也让琴社也在他的坚持下一直延续了下来。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yyxy/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