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升高条件下稻田生态系统氧化亚氮排放动态研究
摘要:温室气体引起的全球变暖和臭氧层破坏是当今两大主要全球环境问题。全球平均地表温度自1861年以来持续增高,自工业革命以来,化石燃料的开发利用以及土地利用变化等人类活动引起的大气中二氧化碳(CO2),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等温室气体浓度持续增加,被视作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N2O作为大气中重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其在大气中的驻留时间可达140年,其浓度由工业化前的270ppb增加到2005年的379ppb,其在大气中的浓度升高所导致的辐射强迫增加,是地表及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1]。N2O除导致温室效应外,还可与大气电离层中的氧原子发生反应生成NO,并进一步与同温层的臭氧(O3)发生反应,从而消耗O3,破坏臭氧层,导致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辐射增强,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受到破坏[2]。大气中每年有80%-90%的N2O来源于土壤,而农田生态系统是N2O的重要人为排放源之一[3]。本研究依托同步模拟自由大气中CO2浓度和温度升高的T-FACE观测研究平台,以我国太湖地区典型的稻麦轮作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原位观测自由大气CO2浓度升高条件下稻田生态系统N2O的排放通量,了解CO2浓度及温度升高及其交互作用对稻田生态系统N2O排放的影响规律。为预测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稻田温室气体的排放响应提供科学依据。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2 1.材料与方法2
1.1研究区域概况 2
1.2供试材料 2
1.2.1供试作物2
1.2.2田间静态箱及其他仪器、设备2
1.3试验设计2
1.3.1 TFACE平台概况2
1.3.2 TFACE平台对水稻生长季N2O排放的原位观测试验2
1.4 气样采集与分析3
1.5生物和环境要素记载3
1.5.2田间管理记载3
1.5.3环境要素 3
1.6统计分析 3
2.结果与分析 4
2.1 温度和CO2 浓度升高对水稻生长季N2O排放的影响5
2.2 温度和 CO2 浓度升高对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水稻生物量的影响 6
3.讨论 7
3.1主要结论 7
3.2研究特色与创新点 7
3.3展望 8
致谢8
参考文献8
图1 水稻植株参与下N2O的季节排放通量动态4
图2 无水稻植株参与下N2O的季节排放通量动态4
表1 温度和CO2 浓度升高下水稻生长季N2O累计排放总量、生物量及水稻产量5
表2 温度和CO2 浓度升高下水稻生长季N2O累计排放总量影响的方差分析5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升高条件下稻田生态系统
氧化亚氮排放动态研究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2 1.材料与方法2
1.1研究区域概况 2
1.2供试材料 2
1.2.1供试作物2
1.2.2田间静态箱及其他仪器、设备2
1.3试验设计2
1.3.1 TFACE平台概况2
1.3.2 TFACE平台对水稻生长季N2O排放的原位观测试验2
1.4 气样采集与分析3
1.5生物和环境要素记载3
1.5.2田间管理记载3
1.5.3环境要素 3
1.6统计分析 3
2.结果与分析 4
2.1 温度和CO2 浓度升高对水稻生长季N2O排放的影响5
2.2 温度和 CO2 浓度升高对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水稻生物量的影响 6
3.讨论 7
3.1主要结论 7
3.2研究特色与创新点 7
3.3展望 8
致谢8
参考文献8
图1 水稻植株参与下N2O的季节排放通量动态4
图2 无水稻植株参与下N2O的季节排放通量动态4
表1 温度和CO2 浓度升高下水稻生长季N2O累计排放总量、生物量及水稻产量5
表2 温度和CO2 浓度升高下水稻生长季N2O累计排放总量影响的方差分析5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升高条件下稻田生态系统
氧化亚氮排放动态研究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hxycl/hxyhj/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