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cl胁迫对紫花苜蓿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为探讨紫花苜蓿的耐盐机制,研究不同NaCl浓度处理(0、0.3%、0.6%、0.9%、1.2%)及不同胁迫时间(7d、14d、21d、28d)下对4个紫花苜蓿品种(巨能995、蓝月亮、威斯顿、吉利)的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同一胁迫天数下,随着NaCl浓度增加,4个紫花苜蓿品种的株高、茎粗呈降低趋势,使根冠比呈增加的趋势;同一盐浓度下,随着胁迫时间的增加,4个紫花苜蓿品种的叶片相对电导率、SOD活性和POD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可见,随NaCl浓度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通过对紫花苜蓿的生理指标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对紫花苜蓿生长产生抑制作用。
目录
摘要3
关键词3
Abstract3
Key words3
引言4
1材料与方法5
1.1实验概况 5
1.2 实验测定方法 5
1.2.1生长指标的测定5
1.2.2生理指标的测定5
2 结果与分析6
2.1不同盐浓度梯度对四种不同品种紫花苜蓿的生长指标的影响6
2.1.1株高 6
2.1.2 茎粗 7
2.1.3 根冠比7
2.1.4 单株根干重8
2.1.5 单株茎干重8
2.1.6单株叶干重9
2.2不同盐浓度梯度对四种不同品种紫花苜蓿的生理指标的影响10
2.2.1 相对电导率10
2.2.2 相对叶片含水量10
2.2.3 SOD活性11
2.2.4 POD活性11
2.2.5 CAT活性12
2.2.6 丙二醇含量13
3讨论13
3.1 NaCl胁迫对紫花苜蓿生长性状及地上与地下部生物量的影响13
3.2 NaCl胁迫对紫花苜蓿细胞膜透性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14
致谢14
参考文献15
NaCl胁迫对紫花苜蓿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引言
引言: 土壤的盐碱化一直威胁着人类赖以生存的有限的土地资源,是日益严重的环境和生态问题之一[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中国是盐碱地大国,在盐碱地面积排前10名的国家中位居第三。中国盐碱地分布在西北、东北、华北及滨海地区在内的17个省区,盐碱荒地和影响耕地的盐碱地总面积超过5亿亩,其中具有农业发展潜力的占中国耕地总面积10%以上。土壤盐分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一种主要环境因子,植物体内几乎所有的主要生理过程,如光合合成、蛋白质合成、能量和脂肪代谢等,都会受到盐胁迫的影响,从而导致植物减产甚至死亡[2]。我国的盐碱地主要由3种阳离子Na+,Ca2+,Mg2+与4种阴离子CO32,HCO3,Cl-,SO42组成,也有小面积的硝酸盐土壤[3]。土壤盐碱化严重制约了现代农业,畜牧业的发展,为选育具有耐盐特性的农作物品种,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相关研究。
紫花苜蓿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豆科牧草之一,素有“牧草之王”的美誉,但盐渍化土地严重制约着其种植范围。盐胁迫是重要的环境胁迫,能够显著影响植物的各项生理指标。培育选择耐盐性的紫花苜蓿品种,不仅可以增加优质蛋白质饲料,还可以改良盐碱地。因此,筛选耐盐性强的紫花苜蓿种质资源,对开发利用盐碱地,发展畜牧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赵芸晨等[4]研究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扁穗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碱茅(Puccinellia distans)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4种优质牧草对河西走廊盐渍化土壤改土培肥的效应,得出四种牧草对盐渍化土壤都有较好的改良效果。张晓磊等[5]研究苗期紫花苜蓿在混合盐碱下的根系变化特征,表明低浓度混合盐碱对其根系的生长影响具有促进作用,而浓度越高对紫花苜蓿的根系生长的抑制作用越明显。王卫栋等[6]在对共生根瘤菌的紫花苜蓿抗旱生理的研究基础上,运用iTRAQ技术对干旱条件不同根瘤菌处理的紫花苜蓿抗旱能力进行差异蛋白分析。李智燕[7]等研究了南方酸性土壤对紫花苜蓿与根瘤菌共生抑制作用。李富宽等[8]研究发现盐渍化土地上种植苜蓿可增加土壤氮肥,得高产牧草。
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紫花苜蓿耐盐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耐盐品种的杂交选育[9]、耐盐性生理[10]、耐盐相关基因特性分析以及耐盐品种的基因工程选育。选育紫花苜蓿耐盐品种既能提高盐碱地的利用、扩大紫花苜蓿种植面积、提高牧草供应量、促进畜牧业的发展,又可以改良土壤、保护生态环境。另外,许多参与调节离子平衡、渗透调节、抗氧化酶、转录因子等方面的盐诱导相关基因已从紫花苜蓿中获得克隆,且这些基因与耐盐相关的功能特性也得到充分确认。另外,由于植物的耐盐性是一个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11],而目前的研究报道仅涉及单基因的转化,这可能是限制基因工程耐盐育种发展的原因之一。再者,目前的研究报道均是在转基因品系( 种) 的生长早期发芽期和( 或) 幼苗期进行的耐盐性评析,而其耐盐性是否可以维持并稳定遗传尚有待证实,且某个发育阶段的耐盐性尚不能代表植物的耐盐性[12]
全面研究并了解紫花苜蓿的耐盐相关代谢途径以及耐盐相关基因和其表达模式是紫花苜蓿耐盐分子育种的前提条件。要获得耐盐性强的品种,还需要全面地研究和了解紫花苜蓿的耐盐机制,在此基础上,培育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耐盐新品种,为畜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13]。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紫花苜蓿耐盐性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对紫花苜蓿耐盐性尚缺乏系统研究。本文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在南京地区研究不同浓度NaCI对紫花苜蓿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初步探讨紫花苜蓿的耐盐性机制,为紫花苜蓿耐盐性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为紫花苜蓿应用于沿海滩涂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zwbh/18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