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绵蚜对几种常用药剂的抗性监测

摘要:利用浸叶法测定山东济南、新疆察布查尔苹果绵蚜种群对吡虫啉、氯氟氰菊酯和毒死蜱的抗性水平,并进行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性测定。以察布查尔苹果绵蚜为相对敏感种群,结果发现济南苹果绵蚜对氯氟氰菊酯和毒死蜱的相对抗性倍数分别为32.5倍和13.5倍,均已达到中等水平抗性,对吡虫啉的相对抗性倍数为0.5倍,表现为敏感。对察布查尔,济南和保定三个不同苹果绵蚜种群的酶活测定结果显示,察布查尔苹果绵蚜的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两种酶活性都最高,可能是由于对吡虫啉的代谢解毒能力增强的缘故;另外还发现吡虫啉和氯氟氰菊酯对济南苹果绵蚜体内的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没有诱导作用。本文研究结果可为苹果绵蚜制定合理的防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1材料与方法2
1.1供试药剂2
1.2供试昆虫 2
1.3实验方法 2
1.3.1生物测定法——浸叶法 3
1.3.2酯酶的活性测定法3
1.3.3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测定3
1.3.4蛋白质含量的测定3
1.4数据处理3
2结果与分析 3
2.1不同苹果绵蚜种群的抗性测定3
2.2不同苹果绵蚜种群的酶活性测定4
3讨论 4
4致谢5
参考文献5
苹果绵蚜对几种常用药剂的抗性监测
引言
引言
苹果绵蚜Eriosoma lanigerum,属于同翅目,瘿绵蚜科,又名血色蚜虫、赤蚜、绵蚜,是国内外检疫对象之一[1]。苹果绵蚜原产于美国,1914年传入中国山东威海[2]。苹果绵蚜是苹果生产上的重要害虫,其具有繁殖能力强、世代重叠明显、发育周期短、为害严重等特点,且此虫在危害部位可分泌大量白色毛状蜡质,防治上具有相当的难度,为苹果生产造成严重损失[3,4]。苹果绵蚜的危害,严重影响苹果树的生长发育和花芽分化,因而使树势衰弱,树龄缩短,产量及品质降低。其次,由于瘤状虫瘿的破裂,容易招致其他病虫害的侵袭,如苹果透翅蛾及苹果腐烂病等的发生。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在发生较重的果园,绵蚜也能危害果实,幼树受害重时可引起整株死亡 [5,6,7]。
近年来,苹果绵蚜在我国的分布范围逐年扩大,危害程度逐渐加重。对苹果绵蚜的防治举措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化学防治是我国治理苹果绵蚜的主要手段。长期以来,大量多次的农药使用和不合理使用,致使苹果绵蚜对不同杀虫剂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性。
新疆伊犁察布查尔县处于中国西北边陲,地形复杂,温差较大,跨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山气候类型,气候湿润温和,全区年均气温2.9℃一9.1℃。苹果绵蚜在新疆伊犁察布查尔一年发生1215代,能在室外安全越冬[8],以红富士,红元帅等苹果品种危害较为严重,Sandanayak[9,10]等人在2002年对5个苹果近缘种Roter Eiserapfel(RE), Freiherr von Berlepsch(FvB), Braeburn(B), Willie Sharp(WS),Royal Gala(RG)进行抗性试验,发现RG的抗性最差,WS 的最强。而山东济南处于中国华北地区,气候春旱多风,夏热多雨,秋晴高爽,冬寒干燥。苹果绵蚜在山东济南地区一年发生1718代 [11]。因为这两不同地理种群的苹果绵蚜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了解苹果绵蚜对常用防治杀虫剂的抗性动态则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新疆、山东和河北主产区的苹果绵蚜成虫对几种杀虫剂进行了抗性监测,研究结果可为及时、准确的制定相应的防治方案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供试药剂
480g/L毒死蜱乳油(陶氏益农农业科技中国有限公司)、25g/L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吉林省入达农药有限公司)、200g/L吡虫啉原药(山东嘉禾化工有限公司)、αNA(北京索莱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固蓝RR盐(北京索莱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CDNB(1.2 mmol/L)(北京索莱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GSH(6mmol/L)(北京索莱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所有原药按其各自保存方法在常温或冷冻贮藏于20℃冰箱中保存。
1.2 供试昆虫
2014年,采集山东济南,新疆察布查尔以及河北保定的苹果绵蚜,选择健康成蚜,四龄若蚜用于生物测定及酶活测定。
1.3 实验方法
1.3.1生物测定法浸叶法
用浸叶法进行生物测定。将三种杀虫剂吡虫啉、毒死蜱和氯氟氰菊酯配置系列浓度梯度药液,将苹果叶浸渍于不同浓度的药液中10s,反面朝上自然晾干后接入苹果绵蚜(每浓度处理20头、3个重复),晾干后放入直径9cm,高1.5cm的塑料培养皿中,用毛笔蘸取无翅的健康绵蚜成虫,每20头分为一组放在培养皿中,同时用清水处理作为对照,处理后35小时后检查苹果绵蚜的死亡情况(有机磷类杀虫剂3小时检查,新烟碱类杀虫剂5小时检查)。试虫死亡标准:用毛笔轻触苹果绵蚜,在放大镜下观察,身体无任何反应者,可以判断为死亡。用机率值法计算毒力回归线和LC50值。
1.3.2 酶液的制备
取20头大小一致的苹果绵蚜成蚜或四龄若蚜,加入600 ul匀浆缓冲液(0.1 mol/L,PH=7.6的磷酸缓冲液)匀浆;再全部转移到离心管中,4℃,1000g/min下离心2次,取上清液,即为粗酶液。
1.3.3 酯酶的活性测定法
称取10 mg αNA和20 mg 固蓝RR盐,溶于少量丙酮,用PBS 缓冲溶液(0.2 mol/L PH=6.0)定容至25ml,过滤。在酶标板中加入50ul酶液、150 ul αNA固蓝RR盐的混合液。450 nm下测定光密度值,记录10min内的OD变化值,每25秒记录一次,酶促反应温度为30℃。
1.3.4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测定
以CDNB为底物,在酶标板中加入90 ul磷酸缓冲液(0.1mol/L,PH=7.6)、10 ul粗酶液、100 ul的CDNB(1.2 mmol/L)和100ul GSH(6mmol/L)。340 nm下测定光密度值,记录10 min内的OD变化值,每10秒记录一次,酶促反应温度为30℃。
1.3.4蛋白含量的测定
采用Bradford [12]考马斯亮蓝G250法。将标准牛血清蛋白配制成系列浓度,取10 ul各浓度溶液加入270 ul G250溶液,27℃温育5min, 595nm处测定吸光度,制作标准曲线。采用相同的体系测定各酶液的吸光值,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各处理的蛋白质含量。
1.4 数据处理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zwbh/66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