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元化瘀方不同浓度煎剂中药用成分的差异性研究
摘 要 通过检测不同浓度复元化瘀方中黄芪中的黄芪苷的含量和黄精中的多糖的含量,揭示本方在不同浓度煎剂中益气化瘀药物和补肾填髓药物的主要成分及稳定性。将复元化瘀方分不等量50g、100g、150g三组,加入等量的400ml水,煎煮浓缩到200ml。分别冷却、提纯得到滤液。采用紫外分光光度的方法对三组煎煮剂提纯液进行检测,检测不同煎剂组中药用成分黄芪苷和多糖的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不同浓度煎剂中益气化瘀药物和补肾填髓药物药用成分的差异。经过测定第一组中黄芪苷和多糖的含量2.40%、3.90%;第二组中黄芪苷和多糖的含量3.10%、5.70%;第三组中黄芪苷和多糖的含量3.60%、8.20%。通过研究发现复元化瘀方中黄芪为主的益气化瘀药物的主要成分黄芪苷的含量和黄精为主的补肾填髓药物的主要成分多糖的含量在不同浓度情况下是具有一定差别的,大剂量组虽然浓度较高,但与原草药的比例计算要小于中剂量组,临床应用第二种浓度药物的有效成分价值最高。目 录
1 绪 论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
1.1.1研究目的 1
1.1.2研究意义 1
2理论研究
2.1方剂的来源、方解、选药的理由 2
2.1.1方剂的来源 2
2.1.2方解 2
2.1.3选药的理由 2
2.2国内外研究 3
3实验研究
3.1 实验材料 5
3.1.1药材和试剂 5
3.1.2仪器 5
3.2 实验方法 5
3.2.1复方煎剂中苷类和多糖类的提取和分离 5
3.2.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6
3.2.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6
3.2.4测定波长的选择 6
3.2.5线性关系的考察 6
3.3指标测定 6
3.4统计学方法 6
3.5结果 6
3.5.1精密度试验 7
3.5.2重复性考察 7
3.5.3稳定性试验 7
3.5.4回收率试验 7
3.5.5样品溶液中黄芪苷和多糖的含量测定 8
3.6讨论 8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6
3.2.5线性关系的考察 6
3.3指标测定 6
3.4统计学方法 6
3.5结果 6
3.5.1精密度试验 7
3.5.2重复性考察 7
3.5.3稳定性试验 7
3.5.4回收率试验 7
3.5.5样品溶液中黄芪苷和多糖的含量测定 8
3.6讨论 8
3.6.1对组方的看法 8
3.6.2黄芪苷化合物和多糖化合物的测定方法 9
4结论 10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2
1 绪 论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1.1研究目的
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aematoma,CSDH)是神经外科的一种常见疾病,约占颅内血肿的 10%,硬膜下血肿的 25%。保守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效果差,难以阻断病程发展。所以,本病一旦发现,往往需要采用手术疗法。钻孔引流术被认为是 CSDH 的首选治疗方法,但是术后血肿的复发(术后复发率为5%30%)和临床症状不明显的患者不愿意接受手术成为治疗过程中倍感困惑的两大问题,因此CSDH的治疗也成为讨论的热点,关于CSDH的病因机制迄今为止仍未明确。
中医药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具有明显的优势,但目前运用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CSDH的研究并不多,采用中医药治疗的多以“瘀、痰”为治疗重点,这与现代医学的“血肿清除”不谋而合,同样肾虚血瘀型证见于老年人,发落齿脱,舌质淡胖或淡紫,苔少,脉沉涩,颅脑 CT 示脑萎缩明显,等或低密度血肿影,量一般较多,100ml 以上,常常双侧均有血肿。方用金匮肾气丸加减以补肾活血,化瘀利水,对于老年人,脑髓不充,脑萎缩的人群最为高发的问题仍为涉及。我的老师认为,CSDH的病机关键是肾精亏虚、瘀阻脑络,为本虚标实证,病位在脑,与肾密切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 肾中精气渐衰, 精气不足则髓难盈, 无以上注于脑, 致脑髓空虚则神无所归。脑部受伤,脑络受损,血溢脉外,脑髓空虚,气化无源,无力行血,即而成瘀。治当复元以生精益髓,化瘀借精气以通络。复元化瘀方(主要由黄芪、当归、桃仁、地龙、川芎、生地、熟地、生晒参、肉苁蓉、黄精),临床用于治疗CSDH,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1.1.2研究意义
在本方中,补肾填髓和益气化瘀药物的共同使用是本方一大特色,但是,补肾填髓和益气化瘀药物同时使用是否会降低本方的药用作用,且补肾填髓和益气化瘀药物中不同浓度的变化与临床疗效有怎样的关系,特别是在不同浓度中药用成分的差异性有哪些我们非常期待研究
2理论研究
2.1方剂的来源、方解、选药的理由
2.1.1方剂的来源
本课题是由指导老师范小璇老师根据临床经验的复元化瘀方(主要由黄芪、当归、桃仁、地龙、川芎、生地、熟地、生晒参、肉苁蓉、黄精),此方的功效非常广泛,其主要作用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aematoma,CSDH)。复元方中具有益气化瘀和补肾填髓作用的药物有黄芪、黄精、当归、生地等。
2.1.2方解
在本方中,补肾填髓和益气化瘀药物的应用是本方的一大特点,其中益气可以行血,以助化瘀药物祛瘀通络,而为益黄芪气之主药,补气行血而不留瘀。而“补肾”与“益脑髓”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生物学关系。本方中的药物有滋阴补肾的作用。然而肾中精气的盛衰直接关系到脑髓的盈亏。黄精为该方中滋阴补肾的主药,更有广大中医药专家热衷于研究开发。
2.1.3选药的理由
现代药理学研究明确了黄芪主要在心血管、物质代谢、抗衰老、及增强机体免疫力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作为常用的传统益气中药,其研究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中医学认为,黄芪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毒排脓、利水消肿、敛疮生肌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强心降压、降血糖、利尿、抗衰老、抗疲劳、抗肿瘤、抗病毒、镇静、镇痛等作用。所以黄芪能代表复元化瘀方中益气化瘀药物的含量测定。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精具有抗病原微生物作、对有血糖的影响、抗疲劳、抗氧化、延缓衰老、止血、对心血管、抗病毒等作用。近20多年来,人们对黄精化学成分的研究不断深入已经发现的化学成分有糖类、黄铜、蒽醌类、皂苷、生物碱、等活性成分。为我们开发利用黄精提供了基础。黄精中不同化学成分具不同药理活性,既有共性,也有侧重点不同。多搪类是黄精属植物含量最多的成分。黄精多糖的药理学活性有降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衰老等作用。目前黄精的主要产品如黄精注射液,口服液,精制浓缩颗粒,黄精多糖注射液等。它们有滋阴补肾、生津等功效。所以黄精能代表复元化瘀方中补肾填髓药物的含量测定。
2.2国内外研究
黄芪的药用历史迄今已有 2000 多年了,始见于汉墓马王堆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明《本草纲目》载“耆长也,黄芪色黄,为补者之长故名”。《本草逢源》:“黄芪能补五脏诸虚,治脉弦自汗,泻阴火,去肺热,无汗则发,有汗则止。”适用于脾气虚弱、体虚多汗、气血不足、气虚水肿等证。近些年来,随着各种现代化分析手段的应用,多糖类,三萜皂苷类,黄酮类等具有生理活性的有效成分陆续被发现,为我们开发利用黄芪提供了基础,黄芪中不同化学成分具不同药理活性,既有共性,也有侧重点不同,共性在清除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增强免疫,抗病毒等方面,但成分不同的结构,决定了各种成分的侧重点不同,如虽然黄芪黄酮类,皂苷类和多糖类均可以减少自由基对细胞膜的攻击,但是,黄芪黄酮对于由超氧离子,过氧化氢和紫外线引起的脂质过氧化膜损伤有显著的修复的作用[1]。目前,黄芪已被国内诸多药业公司制成单味制剂,如黄芪注射液,口服液,精制浓缩颗粒,黄芪多糖注射液等,它的抑癌预防感冒,延年益寿等作用为黄芪的开发利用展现出更加广阔的前景[2]。其化学成分众多,主要含有皂苷、黄酮、多糖以及氨基酸等几类成分。黄芪中生物活性成分多样除了皂普成分黄芪黄酮类成分也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能有效的反应黄芪的药物作用。传统目前对黄芪质量评价研究主要集中在指纹图谱的研究上,对黄芪活性成分的含量测定研究主要集中在黄蔑甲普的研究,近年来认为,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黄芪苷的检测也能有效的评价黄芪的药理作用[3]。黄芪苷具有降压、镇惊、镇痛作用,能增加血浆中cAMP和再生肝DNA的含量[4];也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激活延长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生长,促进炎症反应的消失[5]。众所周知,在当前我国药物发展进程中,中药质量标准化的研究是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保证中药材质量的主
1 绪 论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
1.1.1研究目的 1
1.1.2研究意义 1
2理论研究
2.1方剂的来源、方解、选药的理由 2
2.1.1方剂的来源 2
2.1.2方解 2
2.1.3选药的理由 2
2.2国内外研究 3
3实验研究
3.1 实验材料 5
3.1.1药材和试剂 5
3.1.2仪器 5
3.2 实验方法 5
3.2.1复方煎剂中苷类和多糖类的提取和分离 5
3.2.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6
3.2.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6
3.2.4测定波长的选择 6
3.2.5线性关系的考察 6
3.3指标测定 6
3.4统计学方法 6
3.5结果 6
3.5.1精密度试验 7
3.5.2重复性考察 7
3.5.3稳定性试验 7
3.5.4回收率试验 7
3.5.5样品溶液中黄芪苷和多糖的含量测定 8
3.6讨论 8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6
3.2.5线性关系的考察 6
3.3指标测定 6
3.4统计学方法 6
3.5结果 6
3.5.1精密度试验 7
3.5.2重复性考察 7
3.5.3稳定性试验 7
3.5.4回收率试验 7
3.5.5样品溶液中黄芪苷和多糖的含量测定 8
3.6讨论 8
3.6.1对组方的看法 8
3.6.2黄芪苷化合物和多糖化合物的测定方法 9
4结论 10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2
1 绪 论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1.1研究目的
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aematoma,CSDH)是神经外科的一种常见疾病,约占颅内血肿的 10%,硬膜下血肿的 25%。保守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效果差,难以阻断病程发展。所以,本病一旦发现,往往需要采用手术疗法。钻孔引流术被认为是 CSDH 的首选治疗方法,但是术后血肿的复发(术后复发率为5%30%)和临床症状不明显的患者不愿意接受手术成为治疗过程中倍感困惑的两大问题,因此CSDH的治疗也成为讨论的热点,关于CSDH的病因机制迄今为止仍未明确。
中医药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具有明显的优势,但目前运用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CSDH的研究并不多,采用中医药治疗的多以“瘀、痰”为治疗重点,这与现代医学的“血肿清除”不谋而合,同样肾虚血瘀型证见于老年人,发落齿脱,舌质淡胖或淡紫,苔少,脉沉涩,颅脑 CT 示脑萎缩明显,等或低密度血肿影,量一般较多,100ml 以上,常常双侧均有血肿。方用金匮肾气丸加减以补肾活血,化瘀利水,对于老年人,脑髓不充,脑萎缩的人群最为高发的问题仍为涉及。我的老师认为,CSDH的病机关键是肾精亏虚、瘀阻脑络,为本虚标实证,病位在脑,与肾密切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 肾中精气渐衰, 精气不足则髓难盈, 无以上注于脑, 致脑髓空虚则神无所归。脑部受伤,脑络受损,血溢脉外,脑髓空虚,气化无源,无力行血,即而成瘀。治当复元以生精益髓,化瘀借精气以通络。复元化瘀方(主要由黄芪、当归、桃仁、地龙、川芎、生地、熟地、生晒参、肉苁蓉、黄精),临床用于治疗CSDH,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1.1.2研究意义
在本方中,补肾填髓和益气化瘀药物的共同使用是本方一大特色,但是,补肾填髓和益气化瘀药物同时使用是否会降低本方的药用作用,且补肾填髓和益气化瘀药物中不同浓度的变化与临床疗效有怎样的关系,特别是在不同浓度中药用成分的差异性有哪些我们非常期待研究
2理论研究
2.1方剂的来源、方解、选药的理由
2.1.1方剂的来源
本课题是由指导老师范小璇老师根据临床经验的复元化瘀方(主要由黄芪、当归、桃仁、地龙、川芎、生地、熟地、生晒参、肉苁蓉、黄精),此方的功效非常广泛,其主要作用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aematoma,CSDH)。复元方中具有益气化瘀和补肾填髓作用的药物有黄芪、黄精、当归、生地等。
2.1.2方解
在本方中,补肾填髓和益气化瘀药物的应用是本方的一大特点,其中益气可以行血,以助化瘀药物祛瘀通络,而为益黄芪气之主药,补气行血而不留瘀。而“补肾”与“益脑髓”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生物学关系。本方中的药物有滋阴补肾的作用。然而肾中精气的盛衰直接关系到脑髓的盈亏。黄精为该方中滋阴补肾的主药,更有广大中医药专家热衷于研究开发。
2.1.3选药的理由
现代药理学研究明确了黄芪主要在心血管、物质代谢、抗衰老、及增强机体免疫力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作为常用的传统益气中药,其研究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中医学认为,黄芪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毒排脓、利水消肿、敛疮生肌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强心降压、降血糖、利尿、抗衰老、抗疲劳、抗肿瘤、抗病毒、镇静、镇痛等作用。所以黄芪能代表复元化瘀方中益气化瘀药物的含量测定。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精具有抗病原微生物作、对有血糖的影响、抗疲劳、抗氧化、延缓衰老、止血、对心血管、抗病毒等作用。近20多年来,人们对黄精化学成分的研究不断深入已经发现的化学成分有糖类、黄铜、蒽醌类、皂苷、生物碱、等活性成分。为我们开发利用黄精提供了基础。黄精中不同化学成分具不同药理活性,既有共性,也有侧重点不同。多搪类是黄精属植物含量最多的成分。黄精多糖的药理学活性有降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衰老等作用。目前黄精的主要产品如黄精注射液,口服液,精制浓缩颗粒,黄精多糖注射液等。它们有滋阴补肾、生津等功效。所以黄精能代表复元化瘀方中补肾填髓药物的含量测定。
2.2国内外研究
黄芪的药用历史迄今已有 2000 多年了,始见于汉墓马王堆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明《本草纲目》载“耆长也,黄芪色黄,为补者之长故名”。《本草逢源》:“黄芪能补五脏诸虚,治脉弦自汗,泻阴火,去肺热,无汗则发,有汗则止。”适用于脾气虚弱、体虚多汗、气血不足、气虚水肿等证。近些年来,随着各种现代化分析手段的应用,多糖类,三萜皂苷类,黄酮类等具有生理活性的有效成分陆续被发现,为我们开发利用黄芪提供了基础,黄芪中不同化学成分具不同药理活性,既有共性,也有侧重点不同,共性在清除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增强免疫,抗病毒等方面,但成分不同的结构,决定了各种成分的侧重点不同,如虽然黄芪黄酮类,皂苷类和多糖类均可以减少自由基对细胞膜的攻击,但是,黄芪黄酮对于由超氧离子,过氧化氢和紫外线引起的脂质过氧化膜损伤有显著的修复的作用[1]。目前,黄芪已被国内诸多药业公司制成单味制剂,如黄芪注射液,口服液,精制浓缩颗粒,黄芪多糖注射液等,它的抑癌预防感冒,延年益寿等作用为黄芪的开发利用展现出更加广阔的前景[2]。其化学成分众多,主要含有皂苷、黄酮、多糖以及氨基酸等几类成分。黄芪中生物活性成分多样除了皂普成分黄芪黄酮类成分也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能有效的反应黄芪的药物作用。传统目前对黄芪质量评价研究主要集中在指纹图谱的研究上,对黄芪活性成分的含量测定研究主要集中在黄蔑甲普的研究,近年来认为,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黄芪苷的检测也能有效的评价黄芪的药理作用[3]。黄芪苷具有降压、镇惊、镇痛作用,能增加血浆中cAMP和再生肝DNA的含量[4];也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激活延长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生长,促进炎症反应的消失[5]。众所周知,在当前我国药物发展进程中,中药质量标准化的研究是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保证中药材质量的主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zygc/1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