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腥草多糖提取工艺研究

摘 要鱼腥草是《中国药典》记载的一味中草药,广泛分布在中国的东南、中部和西南地区,它不仅作为药物,还被作为一种特味野菜,因此中国卫生部收录其为“药食两用”的中草药品种之一,它含有的化学成分繁杂有挥发油、多糖类、黄酮类等,其中多糖有抗凝血、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来间接抵抗癌症、降血糖血脂等作用[1]。此课题以鱼腥草为实验材料使用超声波设计了单因素和正交提取多糖实验,以鱼腥草多糖得率为指标,确定了最佳提取条件料液比1:40 M/V、提取时间60min、提取温度80℃、超声波功率250W,在此条件下,多糖得率4.93%。
Keywords: Houttuynia cordata polysaccharide; extraction technology; ultrasonic extraction 目 录
1 绪论 1
1.1鱼腥草简述 1
1.2鱼腥草的利用价值 1
1.3鱼腥草的化学成分 2
1.3.1挥发油 2
1.3.2多糖 3
1.3.3生物碱 3
1.3.4黄酮类 3
1.3.5其它类 4
1.4多糖的简述 4
1.5多糖的生物活性 4
1.5.1多糖降血脂作用 5
1.5.2多糖抗肿瘤作用 5
1.5.3多糖抗血糖作用 5
1.5.4多糖抗病毒作用 6
1.5.5多糖增强免疫力 6
1.5.6多糖抗氧化作用 6
1.6多糖的提取 6
1.6.1酶解提取法 7
1.6.2水提法 7
1.6.3碱提取法 7
1.6.4酸提取法 7
1.6.5超声波辅助提取法 8
1.6.6超高压提取法 8
1.6.7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8
1.7多糖含量的定量分析方法 8
1.7.1蒽酮—硫酸法 9
1.7.2苯酚—硫酸法 9
1.7.3红外光谱法 9
1.7.4滴定法 9
1.8研究目的和意义 9
2 实验部分 1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br /> 2.1实验材料 11
2.2实验准备 11
2.2.1鱼腥草粗多糖的提取工艺流程 11
2.2.2葡萄糖标准曲线制作 11
2.2.3鱼腥草多糖的测定 12
2.3单因素实验 12
2.3.1提取温度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 12
2.3.2提取时间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 13
2.3.3料液比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 13
2.3.4超声波功率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 14
2.4正交实验 14
2.5验证实验 15
3讨论 17
参考文献 19
致 谢 21
1 绪论
1.1鱼腥草简述
鱼腥草是三白草科植物蕺菜,野生在海拔于2600m以下沟边、田埂等潮湿阴暗的地方,冬季在零下15℃气温下也可以过冬。《名医别录》记载因其茎叶捏碎后有鱼腥气味而得名,又叫狗心草、折耳根、狗点耳、臭草、猪鼻孔等,是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早前《本草纲目》也记录鱼腥草味辛,属性寒凉,入手太阴经,归肺、肝二经。现代药理实验也证明,鱼腥草有清热解毒,化痰止咳和利尿涌淋等功效[2],具有“中药抗生素”之美称。
鱼腥草不仅富含不同的药理活性成分,而且富含蛋白质、维生素、脂肪等营养成分鲜嫩的茎叶部分可以用来做蔬菜或炒或凉拌、做汤,因此2001年中国卫生部收录其为“药食两用”的中草药种类之一。一直以来,人们主要利用鱼腥草的野生资源,所以它不仅有着很高的药食利用价值,而且也有着很高的市场开发价值。最后随着需求量的日益增加大家也学会了人工栽培,在我国四川,云南,贵州等地栽培较多[3],2004年国家在四川雅安建立鱼腥草GAP基地,资源十分丰富。
/
1.2鱼腥草的利用价值
鱼腥草含有黄酮、挥发油、多糖等多种药理成分,具有很大药用开发价值。据统计,从2000年到2006年间有关鱼腥草的发表文章有百万篇,就2006年高达380篇。从发表的研究方向来看,可分为七个方面,临床方面(内科、外科、妇科、五官科)、药物的研究方面、药物的不良反应方面、栽培方面、用动物来研究疾病方面、食品加工方面、膳食养生方面[4]。鱼腥草与西药相比在抗菌抗病毒中具有药性持久性,所以有关鱼腥草注射液的研究论文期刊就达到一半以上,很受我国学者的高度重视,但因2006年鱼腥草注射液引起多起致死案例被国家药监局通知暂停使用,导致有关鱼腥草的研究文献呈下降趋势,但是关于鱼腥草注射液的研究文献却是越来越突出,就有学者研究认为此事件主要是鱼腥草注射液中挥发油的成分繁多和主要的抗菌成分癸酞乙醛的性质不稳定且溶解度低,提取后易氧化聚合导致的,这是属于过敏的原因[5],现临床所用的合成鱼腥草素(synthetichouttuyni)是人工合成的癸酞乙醛亚硫酸加成物。也有通过调查记录临床上已经运用的鱼腥草滴眼液、鱼腥草口含片、鱼腥草口服液等药品和利用鱼腥草制成的饮料饮品、食物蔬菜,发现它一直没有对机体系统有毒副作用,所以鱼腥草还是很值得研究的一种中药。
1.3鱼腥草的化学成分
1.3.1挥发油
挥发油是鱼腥草中里面主要发挥药效的成分,现在鱼腥草发现的挥发油成分有月桂醛、月桂烯、癸酸、石竹烯乙酸龙脑脂等多达上百种[6],目前临床治疗的肺炎、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就有鱼腥草挥发油药品,但鱼腥草口服液在治疗中出现有过敏反应,严重时可休克。
表 11 鱼腥草挥发油成分及药理作用
名称
药理作用
癸酰乙醛(鱼腥草素)
抗菌、抗病毒(具鱼腥气味)
甲基正壬酮
抗菌、抗病毒、抗炎
月桂醛
抗菌、抗病毒、利尿、(特异臭味)
香叶醛
驱杀昆虫、防腐、抑杀真菌
细辛脑
祛痰止咳、平喘镇静、解痉抗惊厥
亚油酸
软化血管、降血脂血压、促微循环
芳樟醇
抗菌、抗病毒、促进细胞再生
β石竹烯
平喘
1.3.2多糖
植物多糖发现具有抗肿瘤、抗氧化、免疫调节、促进组织再生、降血脂血糖、抗血栓、防止细胞增殖等作用,它的药用价值已经受国际学者们重视,据报道现在已经有100多种从中药植物中提取的水溶性多糖已经用于临床治疗肿瘤、肝炎、糖尿病等病。张倩等[7]通过薄层层析法也发现鱼腥草中含有葡萄糖、果糖、鼠李糖等和未知一种五碳糖。孟江等[8]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出来源不同的鱼腥草中多糖含量在15.73%22.29%之间,也证明了鱼腥草多糖含量的多少与来源产地也有关系。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zygc/78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