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股蓝总皂苷自乳化颗粒研究

摘 要绞股蓝属葫芦科植物,有公罗锅底、五叶参、七叶胆、甘茶蔓、遍地生根、小苦药等等之称。并且,在明清的《植物名实图考》、《救荒本草》、《农政全书》中都有记载,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对绞股蓝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研究和保健品等方面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已有不少人对此进行了综合性报道。近来,绞股蓝又有了“南方人参”和“第二人参”的美誉,而绞股蓝中因有与人参皂苷相同的成分,所以绞股蓝的研究又再次成为的热点。而绞股蓝现在在市面上有很多种剂型,分别有茶剂、片剂、颗粒剂、丸剂、粉剂、软膏剂和注射剂等。而本文主要是对绞股蓝总皂苷的自乳化颗粒的研究,通过绞股蓝总皂苷固体自乳化颗粒处方的研究,筛选出最佳处方配比,从而优化绞股蓝自乳化颗粒的药用功效。目 录
1 综 述
1.1 绞股蓝考证 1
1.2 绞股蓝生物学特征 2
1.2.1 绞股蓝的性状鉴定 3
1.2.2 绞股蓝皂苷成分的化学成分 3
1.3 绞股蓝药材的药理作用研究 4
1.3.1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4
1.3.2 对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 5
1.3.3 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5
1.3.4 对血凝和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6
1.4 保健作用 6
2 实验研究
2.1 仪器与材料 8
2.2 方法与结果 8
2.2.1 GPS标准溶液的制备 8
2.2.2 标准曲线的绘制 8
2.3 GPSLSEDDS 的处方优化 8
2.3.1 空白自微乳化液的筛选 8
2.3.2 含药自微乳化液的制备 9
2.3.3 乳化时间的测定 9
2.3.4 粒径的测定 9
2.4 GPSSSEG 的处方优化 10
2.4.1 固体辅料吸附能力 10
2.4.2 GPSSSEG 的制备工艺 10
2.4.3 自乳液与固体辅料比例筛选 10
2.4.4 成型率和粒径测定 10
2.4.5 GPSSSEG溶出度的测定 11
2.5 GPSSSE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2.3.4 粒径的测定 9
2.4 GPSSSEG 的处方优化 10
2.4.1 固体辅料吸附能力 10
2.4.2 GPSSSEG 的制备工艺 10
2.4.3 自乳液与固体辅料比例筛选 10
2.4.4 成型率和粒径测定 10
2.4.5 GPSSSEG溶出度的测定 11
2.5 GPSSSEG 质量评价 12
2.5.1 粒径和Zeta电位测定 12
2.5.2 溶出度测定结果 13
结论与讨论 14
参考文献 15
致谢 16
1 综述
绞股蓝总皂苷,是绞股蓝中提取的主要有效成分,含有80多种皂苷,其中4种皂苷和人参皂苷Rb1、Rb3、Rd、F2的结构根本相同。人参皂苷是一种新型的药食两用植物。治疗和预防高血压等哮喘、偏头痛、糖尿病、痤疮、色斑、心血管疾病、便秘、痔疮、等症状都有显著功效,而且具有较为明显的增进食欲、抗衰老镇静、催眠、消除疲劳的作用,对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肿瘤、肝炎、口腔炎、冠心病、动脉硬化、皮肤粗糙、胆结石、肢体麻木、肥胖及白发秃顶、男性不育、性功能衰退等具有很好的疗效。而绞股蓝总皂苷也具有上述功效。在21世纪,绞股蓝皂甙对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艾滋病及癌症具有明显的生物活性。根据现代药理研究表明, 绞股蓝总皂苷具有增强免疫、抗溃疡、防止衰老、降低血脂、保肝抑制肿瘤、抗疲劳等作用。绞股蓝现在在市面上有很多种剂型,分别有茶剂,片剂,丸剂,粉剂软膏剂和注射剂等。但是,由于绞股蓝总皂苷的溶解度较低,口服吸收速度缓慢,导致生物利用率不高,限制了临床应用效果。
绞股蓝主要的产地分别是:我国的南部(主要在长江以南地区)、日本、朝鲜、印度还有东南亚地带, 在广西,绞股蓝也有着丰富的资源,而湖北省和云南省是我过绞股蓝产地比较多的两个省份,可高达11个种,现已占总数的53%,其次在陕西有8个种,广西有7个种,安徽也有6个种,其他省份最多为一个到几个。翅茎绞股蓝是贵州省的特有种,小果绞股蓝是浙江的特有种, 歙县绞股蓝是安徽的特有种,缅甸绞股蓝与毛果绞股蓝是云南的特有种。在2002年以前,文献中报道的疏花绞股蓝是安徽的特有种,聚果绞股蓝与小籽绞股蓝是云南的特有种,
零二年,郑小江报道过绞股蓝资源调查与收集,连续十年对湖北省恩施州进行调查,发现在恩施州分别有心籽绞股蓝、疏花绞股蓝、广西绞股蓝、小籽绞股蓝、扁果绞股蓝,这一调查证明了,长江流域和西南地区为中国绞股蓝分布产地较多的地区,也可在西南地区发现较多的绞股蓝资源。也因为有这一调查,使得各省都有可能发现绞股蓝的特有种。
1.1 绞股蓝考证
绞股蓝最初记载在《救荒本草》中,“绞股蓝,生田野中,延蔓而生,叶似小蓝叶,短小较薄,边有锯齿,又似痢见草,叶亦软,淡绿五叶攒生一处,开小花,黄色,亦有开白花者,结子如豌豆大,生则青色,熟则紫黑色,叶味甜。”根据其生长环境及其所述形态特征,即为此品种。
朱棣,朱元璋第五子,自幼好学,能辞善赋。明朝初期,民不聊生、庶草荒芜。朱棣经过考核后发现可度过饥荒的野生植物有414种,经证实花实和根干皮叶均可食用,分木、果、菜、谷、草五部分,且逐一绘图说明了,此名为《救荒本草》,以备饥荒之用。该书刊在1404年,在营养学与食疗方面有着相当巨大的贡献。被后人誉为“南方人参”的绞股蓝,也首次被收录在此书中。
绞股蓝在《中药大辞典》又名七叶胆,在日本,绞股蓝又名为甘茶蔓。绞股蓝具有悠久的民间应用历史,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在明代,徐光启把《救荒本草》中有关于绞股蓝的全部文字都收入了《农政全书》中。清代,吴其浚也将它收入到了《植物名实图考》里,绞股蓝在历史上为民间常用草药。绞股蓝在现代的《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临床实用中药手册》、《中草药彩色图谱》等书籍中均有记载。可用于止咳祛痰、清热解毒、、传染性肝炎治疗与慢性气管炎等症状。
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国内和日本对绞股蓝进行了大量化学和药理研究,并且逐步开发出了多种绞股蓝制剂,收载于《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中,绞股蓝现已成为常用中草药。?且还收载在《湖南省中药材标准》(1993年版)、《山东中药材标准》(1995年版)、《广西中药材标准》(第二册)(1996年版)、《江西中药材标准》(1996年版)等地方药材志中。
1.2 绞股蓝生物学特征
绞股蓝为多年生攀援草本植物,其中包含了16种2变种,隶属于2亚属2组,主要分布于热带亚洲地区。绞股蓝是我国常用中药,具有悠久的应用历史,而且可全草入药。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绞股蓝属植物含有多种皂苷,其基本的化学结构是达玛烷型,具有抑制肿瘤、降低血脂、提高机体免疫力、镇静止痛等功效。但是不同物种间生药形态组织及总皂苷含量差别较大。近来,由于生态环境遭到不断破坏,野生绞股蓝资源也不断减少,并且市场需求量还在不断增加,因此导致了国内绞股蓝的药材资源来源复杂,药材质量差异显著且从形态学上难以区分。为了能有效的利用绞股蓝的植物资源,对绞股蓝属进行正确的分类和坚定就尤为重要了。
1.2.1 绞股蓝的性状鉴定
绞股蓝,为多年生攀缘草本植物。茎细小柔弱,分枝及多,叶片有纵棱与沟槽,且无毛或短小毛。叶互生;叶柄长37cm;卷须纤小,2歧稀少单一,叶片分别为膜质或者纸质性质,为鸟足状,具有59个小叶,通常为57叶,卵状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中间小叶长312cm,宽1.54cm,侧生叶比较纤小,有尖端,基部越来越狭,叶面深绿色,侧脉有68对下叶,上部平坦,下部突起,为细小脉落网状。雌雄异株,雄花为圆锥状,穗纤小,多分枝,长1015cm,分枝扩展开后,长34cm,有时基部具小叶,柔毛短,花序为梗丝状,长14mm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zygc/144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