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用药行为调查及分析(附件)
摘 要 为了对咸阳市人群用药行为的调查,及对市民用药是否合理进行了解,给安全用药教育推广打下基础。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在咸阳市世纪大道、人民中路、咸阳湖等人流量多的地方,随机分发500份问卷,收集数据并分析人群用药的影响因素。通过调查及分析将大致体现出咸阳市人群用药行为的现状及不安全因素,并对此提出自己的看法建议。
目 录
1 绪论 1
1.1 研究内容 1
1.2 研究方法 1
1.3 人群用药行为的调查现状 1
1.4 用药行为调查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2 安全用药行为的概述 3
2.1 用药行为的概述 3
3 调查与分析 6
3.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6
3.2 接受调查者用药行为的调查结果描述分析 7
3.3 接受调查者用药行为的调查结果描述分析18
4 结论 19
参考文献 21
致 谢 22
附 录 23
绪论
1.1 研究内容
本研究选取咸阳市我们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咸阳市同一路、渭城区、世纪大道等人流量多的地方,随机对500名市民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分发问卷调查表的方式,进行个人安全用药情况问卷调查及购药行为习惯调查,同时进行安全用药的宣传指导。
1.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关于合理用药行为的文献资料,为论文的撰写提供充足的理论基础。
问卷调查法: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并对人群进行发放与调查,收集数据分析人群用药的行为习惯
随机抽样法:就是调查对象总体中每个部分都有同等被抽中的可能,是一种完全依照机会均等的原则进行的抽样调查,被称为是一种“等概率”,提高数据的真实性。
1.3 人群用药行为的现状调查
近年来,药品安全问题也是人群中的一个热门话题,药品安全也越来越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居民安全用药问题受到大家的重视和关注。在人们健康意识不断增强,自我药疗兴起在情况下,人们逐渐形成了“大病去医院,小病去药店”的观念,并且受到“看病难,看病贵”思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想的影响,很多人都会自行购买一些药品。而这些药品却没有专业人员的监督和管理,无论是在使用方法上还是在储存条件上都没有专业人士的指导,因此,人群用药问题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一个需要受到人们关注的问题。
1.4 用药行为调查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医药卫生知识的普及,以及公费医疗制度的改革,现在很多人自行购买使用药品,一旦生病,很多人都会自己吃些药,然而他们对疾病、药品的适应症、不良反应等都不是特别了解,而且每个人的生理特点不同,存在个体差异,如果自行用药不注意的话,不仅难以得到很好的疗效,而且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研究家庭安全用药非常重要,这关系到广大人民的幸福健康。
通过对人群用药行为是否合理和自我药疗知识的调查,进行了解,为在社会人群中普及安全用药教育打下基础,提供素材;通过调查分析,唤起全社会的关注:为医药卫生管理部门制订相关制度时提供参考;为医疗卫生单位提高医药卫生服务质量提供参考;为医药商品市场的发展提供参考。2安全用药行为的概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卫生知识的普及,人们渐渐有“大病去医院,小病去药店”的观念,一生病就会自行去买药吃。毕竟大多数人没有专业的医药知识,如果自行用药不注意的话,不仅难以得到很好的疗效,而且还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人群合理用药的行为以及医药知识更深一步的普及在如今社会是有极大必要的。
2.1 用药行为的概述
合理用药行为(rationaladministrationofdrug)的概念是指根据疾病种类、患者状况和药理学理论选择最佳的药物及其制剂,制定或调整给药方案,以期有效、安全、经济地防治和治愈疾病的措施。剂量,按合理的时间间隔完成正确的疗程,达到预期的治疗目标。
其基本要素包括:安全性,作为诊断、预防、治疗疾病的药物,由于其特殊的药理、生理作用而具有两重性,即有效性和不安全性,包括毒副作用,不良反应等;有效性,“药到病除”是药物的治疗目的;经济性,尽可能少的药费支出换取尽可能大的治疗收益,合理使用有限医疗卫生资源,减轻患者及社会的经济负担。用药应行为考虑以下几方面。
(1)药物的选择:用药合理与否,关系到治疗的成败。在选择用药时,必须考虑以下几点:①是否有用药的必要。在可用可不用的情况下无需用药。②若必须用药,就应考虑疗效问题。为尽快治愈病人,在可供选择的同类药物中,应首选疗效最好的药。③药物疗效与药物不良反应的轻重权衡。大多数药物都或多或少地有一些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副作用或其他不良反应,以及耐药、成瘾等。一般来说,应尽可能选择对病人有益无害或益多害少的药物,因此在用药时必须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症,防止滥用药物。④联合用药问题。联合用药可能使原有药物作用增加,称为协同作用;也可能使原有药物作用减弱,称为拮抗作用。提高治疗效应,减弱毒副反应是联合用药的目的,反之,治疗效应降低,毒副反应加大,是联合用药不当所致,会对患者产生有害反应。
(2)制剂的选择:同一药物、同一剂量、不同的制剂会引起不同的药物效应,这是因为制造工艺不同导致了药物生物利用度的不同。选择适宜的制剂也是合理用药的重要环节。
(3)剂量的选择:为保证用药安全、有效,通常采用最小有效量与达到最大治疗作用但尚未引起毒性反应的剂量之间的那一部分剂量作为常用量。临床所规定的常用量一般是指成人(18~60岁)的平均剂量,但对药物的反应因人而异。年龄、性别、营养状况、遗传因素等对用药剂量都有影响。小儿所需剂量较小,一般可根据年龄、体重、体表面积按成人剂量折算。老人的药物可按成人剂量酌减。另外,对于体弱、营养差、肝肾功能不全者用药量也应相应减少。
(4)给药途径的选择:不同给药途径影响药物在体内的有效浓度,与疗效关系密切。如硫酸镁注射给药产生镇静作用,而口服给药则导泻。各种给药方法都有其特点,临床主要根据病人情况和药物特点来选择。①口服。是最常用的给药方法具有方便、经济、安全等优点,适用于大多数药物和病人;主要缺点是吸收缓慢而不规则,药物可刺激胃肠道,在到达全身循环之前又可在肝内部分破坏,也不适用于昏迷、呕吐及婴幼儿、精神病等病人。②直肠给药。主要适用于易受胃肠液破坏或口服易引起恶心、呕吐等少数药物,如水合氯醛,但使用不便,吸收受限,故不常用。③舌下给药。只适合于少数用量较小的药物,如硝酸甘油片剂舌下给药治疗心绞痛,可避免胃肠道酸、碱、酶的破坏,吸收迅速,奏效快。④注射给药。具有吸收迅速而完全、疗效确实可靠等优点。皮下注射吸收均匀缓慢,药效持久,但注射药液量少(1~2毫升),并能引起局部疼痛及刺激,故使用受限;因肌肉组织有丰富的血管网,故肌肉注射吸收较皮下为快,药物的水溶液、混悬液或油制剂均可采用,刺激性药物亦宜选用肌注;静脉注射可使药物迅速、直接、全部入血浆生效,特别适用于危重病人,但静脉注射只能使用药物的水溶液,要求较高,较易发生不良反应,有一定的危险性,故需慎用。⑤吸入法给药。适用于挥发性或气体药物,如吸入性全身麻醉药。⑥局部表面给药。如擦涂、滴眼、喷雾、湿敷等,主要目的是在局部发挥作用。
目 录
1 绪论 1
1.1 研究内容 1
1.2 研究方法 1
1.3 人群用药行为的调查现状 1
1.4 用药行为调查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2 安全用药行为的概述 3
2.1 用药行为的概述 3
3 调查与分析 6
3.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6
3.2 接受调查者用药行为的调查结果描述分析 7
3.3 接受调查者用药行为的调查结果描述分析18
4 结论 19
参考文献 21
致 谢 22
附 录 23
绪论
1.1 研究内容
本研究选取咸阳市我们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咸阳市同一路、渭城区、世纪大道等人流量多的地方,随机对500名市民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分发问卷调查表的方式,进行个人安全用药情况问卷调查及购药行为习惯调查,同时进行安全用药的宣传指导。
1.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关于合理用药行为的文献资料,为论文的撰写提供充足的理论基础。
问卷调查法: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并对人群进行发放与调查,收集数据分析人群用药的行为习惯
随机抽样法:就是调查对象总体中每个部分都有同等被抽中的可能,是一种完全依照机会均等的原则进行的抽样调查,被称为是一种“等概率”,提高数据的真实性。
1.3 人群用药行为的现状调查
近年来,药品安全问题也是人群中的一个热门话题,药品安全也越来越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居民安全用药问题受到大家的重视和关注。在人们健康意识不断增强,自我药疗兴起在情况下,人们逐渐形成了“大病去医院,小病去药店”的观念,并且受到“看病难,看病贵”思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想的影响,很多人都会自行购买一些药品。而这些药品却没有专业人员的监督和管理,无论是在使用方法上还是在储存条件上都没有专业人士的指导,因此,人群用药问题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一个需要受到人们关注的问题。
1.4 用药行为调查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医药卫生知识的普及,以及公费医疗制度的改革,现在很多人自行购买使用药品,一旦生病,很多人都会自己吃些药,然而他们对疾病、药品的适应症、不良反应等都不是特别了解,而且每个人的生理特点不同,存在个体差异,如果自行用药不注意的话,不仅难以得到很好的疗效,而且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研究家庭安全用药非常重要,这关系到广大人民的幸福健康。
通过对人群用药行为是否合理和自我药疗知识的调查,进行了解,为在社会人群中普及安全用药教育打下基础,提供素材;通过调查分析,唤起全社会的关注:为医药卫生管理部门制订相关制度时提供参考;为医疗卫生单位提高医药卫生服务质量提供参考;为医药商品市场的发展提供参考。2安全用药行为的概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卫生知识的普及,人们渐渐有“大病去医院,小病去药店”的观念,一生病就会自行去买药吃。毕竟大多数人没有专业的医药知识,如果自行用药不注意的话,不仅难以得到很好的疗效,而且还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人群合理用药的行为以及医药知识更深一步的普及在如今社会是有极大必要的。
2.1 用药行为的概述
合理用药行为(rationaladministrationofdrug)的概念是指根据疾病种类、患者状况和药理学理论选择最佳的药物及其制剂,制定或调整给药方案,以期有效、安全、经济地防治和治愈疾病的措施。剂量,按合理的时间间隔完成正确的疗程,达到预期的治疗目标。
其基本要素包括:安全性,作为诊断、预防、治疗疾病的药物,由于其特殊的药理、生理作用而具有两重性,即有效性和不安全性,包括毒副作用,不良反应等;有效性,“药到病除”是药物的治疗目的;经济性,尽可能少的药费支出换取尽可能大的治疗收益,合理使用有限医疗卫生资源,减轻患者及社会的经济负担。用药应行为考虑以下几方面。
(1)药物的选择:用药合理与否,关系到治疗的成败。在选择用药时,必须考虑以下几点:①是否有用药的必要。在可用可不用的情况下无需用药。②若必须用药,就应考虑疗效问题。为尽快治愈病人,在可供选择的同类药物中,应首选疗效最好的药。③药物疗效与药物不良反应的轻重权衡。大多数药物都或多或少地有一些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副作用或其他不良反应,以及耐药、成瘾等。一般来说,应尽可能选择对病人有益无害或益多害少的药物,因此在用药时必须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症,防止滥用药物。④联合用药问题。联合用药可能使原有药物作用增加,称为协同作用;也可能使原有药物作用减弱,称为拮抗作用。提高治疗效应,减弱毒副反应是联合用药的目的,反之,治疗效应降低,毒副反应加大,是联合用药不当所致,会对患者产生有害反应。
(2)制剂的选择:同一药物、同一剂量、不同的制剂会引起不同的药物效应,这是因为制造工艺不同导致了药物生物利用度的不同。选择适宜的制剂也是合理用药的重要环节。
(3)剂量的选择:为保证用药安全、有效,通常采用最小有效量与达到最大治疗作用但尚未引起毒性反应的剂量之间的那一部分剂量作为常用量。临床所规定的常用量一般是指成人(18~60岁)的平均剂量,但对药物的反应因人而异。年龄、性别、营养状况、遗传因素等对用药剂量都有影响。小儿所需剂量较小,一般可根据年龄、体重、体表面积按成人剂量折算。老人的药物可按成人剂量酌减。另外,对于体弱、营养差、肝肾功能不全者用药量也应相应减少。
(4)给药途径的选择:不同给药途径影响药物在体内的有效浓度,与疗效关系密切。如硫酸镁注射给药产生镇静作用,而口服给药则导泻。各种给药方法都有其特点,临床主要根据病人情况和药物特点来选择。①口服。是最常用的给药方法具有方便、经济、安全等优点,适用于大多数药物和病人;主要缺点是吸收缓慢而不规则,药物可刺激胃肠道,在到达全身循环之前又可在肝内部分破坏,也不适用于昏迷、呕吐及婴幼儿、精神病等病人。②直肠给药。主要适用于易受胃肠液破坏或口服易引起恶心、呕吐等少数药物,如水合氯醛,但使用不便,吸收受限,故不常用。③舌下给药。只适合于少数用量较小的药物,如硝酸甘油片剂舌下给药治疗心绞痛,可避免胃肠道酸、碱、酶的破坏,吸收迅速,奏效快。④注射给药。具有吸收迅速而完全、疗效确实可靠等优点。皮下注射吸收均匀缓慢,药效持久,但注射药液量少(1~2毫升),并能引起局部疼痛及刺激,故使用受限;因肌肉组织有丰富的血管网,故肌肉注射吸收较皮下为快,药物的水溶液、混悬液或油制剂均可采用,刺激性药物亦宜选用肌注;静脉注射可使药物迅速、直接、全部入血浆生效,特别适用于危重病人,但静脉注射只能使用药物的水溶液,要求较高,较易发生不良反应,有一定的危险性,故需慎用。⑤吸入法给药。适用于挥发性或气体药物,如吸入性全身麻醉药。⑥局部表面给药。如擦涂、滴眼、喷雾、湿敷等,主要目的是在局部发挥作用。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zygc/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