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市人民医院2015年12月2016年1月感染科抗菌药物应用情况的调查(附件)
摘 要 本文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新疆吐鲁番市人民医院2015年12月~2016年1月份感染科病例246份,对抗菌药使用种类、联合用药情况、给药途径及病原微生物的送检情况等项目进行统计分析,依据相关文献及标准进行评价,研究和分析新疆吐鲁番市人民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评价该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为提高医药治疗管理水平提供参考。结果发现吐鲁番市人民医院感染科抗菌药物应用率较高,为57.7%。患者感染所患疾病主要是肺结核病,占36%,其次是麻疹,占35%;抗菌药物应用中,以预防性用药为主;抗菌药物的应用以头孢类为主;联合用药以二联为主,为30.98%,主要的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细菌培养率仅为26.7%。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或应用不当仍是该医院存在的严重问题,主要表现在药物用法、给药途径及药敏实验等方面,应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规范合理应用。 目 录
1 绪论
1.1 抗菌药物概述 1
1.1.1 抗菌药物的定义 1
1.1.2 抗菌药物的分类及用途 1
1.2 抗菌药物使用现状 3
1.2.1 抗菌药物的使用广泛,使用量大 3
1.2.2 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应用现象普遍 3
1.3 我国目前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主要原因 4
1.3.1 医务人员 4
1.3.2 患者 4
1.3.3 医院运作和国家政策法规 4
1.4 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造成的危害 4
1.4.1 增强了细菌耐药性 5
1.4.2 增加了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5
1.4.3 降低了人体免疫力 5
1.4.4 增加治疗费用及浪费医药资源 6
1.5 我国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采取的方法与措施 6
1.5.1 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培训 6
1.5.2 加强抗菌药物分级管理 6
1.5.3 落实处方点评制度,加强病原菌监测 7
1.5.4 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宣传教育工作 7
2 资料与方法
2.1 资料 8
2.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 1.5 我国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采取的方法与措施 6
1.5.1 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培训 6
1.5.2 加强抗菌药物分级管理 6
1.5.3 落实处方点评制度,加强病原菌监测 7
1.5.4 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宣传教育工作 7
2 资料与方法
2.1 资料 8
2.2 研究方法 8
3 结果
3.1 不同疾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9
3.2 抗菌药物治疗及预防应用情况 9
3.3 抗菌药物应用种类 10
3.4 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及给药途径 10
3.5 病原菌送检情况 10
4 讨论
结论 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5
1 绪论
抗菌药物是具有抑制或杀灭病原菌能力的化学物质,是当今临床上使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性感染。虽然抗菌药物为人们的生命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由于不合理使用而引发得一系列药物不良反应使其治疗效果大打折扣,给社会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因此该类药物的合理应用与管理已成为我国医疗事业的重中之重[1]。
1.1 抗菌药物概述
1.1.1 抗菌药物的定义
抗菌药物是指具有抑菌或杀菌活性的各种抗生素,如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糖肽类、四环素类等,和各种全合成抗菌药物,如磺胺类、硝基呋喃类、喹诺酮类等,以及本身没有或有微弱抗菌活性但能增强其他抗菌药物作用的化合物,如β内酰胺酶抑制剂等[2]。其中抗生素(原称抗菌素)是指由细菌、放线菌及真菌等微生物经培养而得到的某些产物,既不参与细胞结构,也不是细胞的贮存养料,对产生菌本身无害,在低浓度下具有抑制或杀死其他微生物的作用。人工合成的抗菌药将天然抗生素化学结构加以改造,或用全化学合成的方法制造而成,与天然抗生素基本相同或类似。
1.1.2 抗菌药物的分类及用途
自1929年,美国弗来明博士发现青霉素至今,抗菌药物的品种逐渐增多,目前在临床上应用较广泛的有七大类,包括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喹诺酮类、多肽类以及抗真菌药物。在每种药物中,又包括小型类别的抗菌药物[34]。
1.1.2.1 β内酰胺类抗菌药
β内酰胺类抗菌药通常包括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头霉素类、氧头孢烯类、单环类,以及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合成剂[5]。该类药物是繁殖期杀菌剂,具有强大的杀菌作用,是目前为止品种做多,使用最广泛的抗菌药之一。
1.1.2.2 氨基糖苷类抗菌药
氨基糖苷类为广谱抗生素,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来源于天然,如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阿司米星、西索米星等。另一类为人工半合成品,如奈替米星、异帕米星、依替米星、地贝卡星等。这些药物具有较好的动力学特性,不容易被钝化,临床上较常用,仅对需氧菌有效。
1.1.2.3 氨基糖苷类抗菌药
主要包括红霉素、甲红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麦迪霉素、阿奇霉素、螺旋霉素等。适用于呼吸道、皮肤软组织感染,特别适用于支原体、衣原体和军团菌所引起的感染,毒性较低。对青霉素过敏者可以选用这类型的抗菌药物。
1.1.2.4 林可霉素类抗菌药
该类的主要品种有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抗菌谱与大环内酯类比较相似,对厌氧菌感染效果比较好。主要是用于厌氧菌所致的各种感染和呼吸道感染等,如骨关节的化脓性感染等,不良反应也比较少。
1.1.2.5 喹诺酮类抗菌药
喹诺酮类是一类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的抗菌的药物,常用药有诺氟沙星、依诺沙星、环丙沙星、司帕沙星等。该类抗菌药对于革兰阴性杆菌的作用很强,并且具有很好的穿透作用。
1.1.2.6 多肽类抗生素
多肽类抗生索的抗菌能力很强,但毒性较大,尤其是对耳毒性和肾毒性较突出,因此,除了严重感染之外,很少会选择该类抗生素。主要包括万古霉素及去甲万古霉素,还有多黏毒素等种类。
1.1.2.7 抗真茵药物
常用药物有两性霉素B和氟康唑,其中两性霉素B是一种广谱的抗真菌药,虽然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但该类药物仍然是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首选类药品。氟康唑属于三唑类的药物,对于许多念珠菌类有很好的疗效,但对曲霉菌无效,通常跟两性霉素B联合使用。
1.2 抗菌药物使用现状
1 绪论
1.1 抗菌药物概述 1
1.1.1 抗菌药物的定义 1
1.1.2 抗菌药物的分类及用途 1
1.2 抗菌药物使用现状 3
1.2.1 抗菌药物的使用广泛,使用量大 3
1.2.2 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应用现象普遍 3
1.3 我国目前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主要原因 4
1.3.1 医务人员 4
1.3.2 患者 4
1.3.3 医院运作和国家政策法规 4
1.4 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造成的危害 4
1.4.1 增强了细菌耐药性 5
1.4.2 增加了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5
1.4.3 降低了人体免疫力 5
1.4.4 增加治疗费用及浪费医药资源 6
1.5 我国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采取的方法与措施 6
1.5.1 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培训 6
1.5.2 加强抗菌药物分级管理 6
1.5.3 落实处方点评制度,加强病原菌监测 7
1.5.4 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宣传教育工作 7
2 资料与方法
2.1 资料 8
2.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 1.5 我国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采取的方法与措施 6
1.5.1 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培训 6
1.5.2 加强抗菌药物分级管理 6
1.5.3 落实处方点评制度,加强病原菌监测 7
1.5.4 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宣传教育工作 7
2 资料与方法
2.1 资料 8
2.2 研究方法 8
3 结果
3.1 不同疾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9
3.2 抗菌药物治疗及预防应用情况 9
3.3 抗菌药物应用种类 10
3.4 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及给药途径 10
3.5 病原菌送检情况 10
4 讨论
结论 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5
1 绪论
抗菌药物是具有抑制或杀灭病原菌能力的化学物质,是当今临床上使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性感染。虽然抗菌药物为人们的生命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由于不合理使用而引发得一系列药物不良反应使其治疗效果大打折扣,给社会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因此该类药物的合理应用与管理已成为我国医疗事业的重中之重[1]。
1.1 抗菌药物概述
1.1.1 抗菌药物的定义
抗菌药物是指具有抑菌或杀菌活性的各种抗生素,如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糖肽类、四环素类等,和各种全合成抗菌药物,如磺胺类、硝基呋喃类、喹诺酮类等,以及本身没有或有微弱抗菌活性但能增强其他抗菌药物作用的化合物,如β内酰胺酶抑制剂等[2]。其中抗生素(原称抗菌素)是指由细菌、放线菌及真菌等微生物经培养而得到的某些产物,既不参与细胞结构,也不是细胞的贮存养料,对产生菌本身无害,在低浓度下具有抑制或杀死其他微生物的作用。人工合成的抗菌药将天然抗生素化学结构加以改造,或用全化学合成的方法制造而成,与天然抗生素基本相同或类似。
1.1.2 抗菌药物的分类及用途
自1929年,美国弗来明博士发现青霉素至今,抗菌药物的品种逐渐增多,目前在临床上应用较广泛的有七大类,包括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喹诺酮类、多肽类以及抗真菌药物。在每种药物中,又包括小型类别的抗菌药物[34]。
1.1.2.1 β内酰胺类抗菌药
β内酰胺类抗菌药通常包括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头霉素类、氧头孢烯类、单环类,以及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合成剂[5]。该类药物是繁殖期杀菌剂,具有强大的杀菌作用,是目前为止品种做多,使用最广泛的抗菌药之一。
1.1.2.2 氨基糖苷类抗菌药
氨基糖苷类为广谱抗生素,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来源于天然,如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阿司米星、西索米星等。另一类为人工半合成品,如奈替米星、异帕米星、依替米星、地贝卡星等。这些药物具有较好的动力学特性,不容易被钝化,临床上较常用,仅对需氧菌有效。
1.1.2.3 氨基糖苷类抗菌药
主要包括红霉素、甲红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麦迪霉素、阿奇霉素、螺旋霉素等。适用于呼吸道、皮肤软组织感染,特别适用于支原体、衣原体和军团菌所引起的感染,毒性较低。对青霉素过敏者可以选用这类型的抗菌药物。
1.1.2.4 林可霉素类抗菌药
该类的主要品种有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抗菌谱与大环内酯类比较相似,对厌氧菌感染效果比较好。主要是用于厌氧菌所致的各种感染和呼吸道感染等,如骨关节的化脓性感染等,不良反应也比较少。
1.1.2.5 喹诺酮类抗菌药
喹诺酮类是一类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的抗菌的药物,常用药有诺氟沙星、依诺沙星、环丙沙星、司帕沙星等。该类抗菌药对于革兰阴性杆菌的作用很强,并且具有很好的穿透作用。
1.1.2.6 多肽类抗生素
多肽类抗生索的抗菌能力很强,但毒性较大,尤其是对耳毒性和肾毒性较突出,因此,除了严重感染之外,很少会选择该类抗生素。主要包括万古霉素及去甲万古霉素,还有多黏毒素等种类。
1.1.2.7 抗真茵药物
常用药物有两性霉素B和氟康唑,其中两性霉素B是一种广谱的抗真菌药,虽然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但该类药物仍然是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首选类药品。氟康唑属于三唑类的药物,对于许多念珠菌类有很好的疗效,但对曲霉菌无效,通常跟两性霉素B联合使用。
1.2 抗菌药物使用现状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zygc/1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