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芹酮的α,β不饱和双键的选择性还原研究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中文 在有机合成模块,如何仅对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进行碳碳双键还原,而不影响碳氧双键,始终是个艰巨的问题。本次研究中,以香芹酮还原成二氢香芹酮为例,采用过渡金属钯碳通氢,金属复氢化物硼氢化钠为还原剂,锌粉还原这三种不同的还原方式,来讨论如何提高碳碳双键加氢的选择性。从中选取最佳工艺Zn/NaOH还原进行细化,考察了反应的酸碱条件,溶剂和锌粉的用量,反应时间及温度这些因素对整个实验过程的影响,最终获得最佳合成方案:在70℃加热下,50克香芹酮,250毫升乙醇作为溶剂,加入锌粉3
香芹酮酮羰基的选择性还原研究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中文 [目的]研究香芹酮酮羰基的还原规律,找出适合工业生产香芹醇的工艺。[方法]采用香芹酮作为原料,分别采用异丙醇铝和硼氢化钠作为还原剂,经过油浴或冰浴进行还原反应,对产物进行蒸馏,再采用气相色谱法进行分析,探讨和优化香芹醇的制备工艺。[结果]采用异丙醇铝作为还原剂时,最佳实验方案产率为89.2。采用硼氢化钠作为还原剂时74.1,最佳实验方案产率为。[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按照最佳制备工艺和反应条件,可以更好地提高香芹酮酮羰基的选择性,生成目的产物香芹醇,但是由于时间有限,催化剂对
鱼腥草多糖的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中文 本课题主要研究了中药鱼腥草多糖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通过高速球磨法,主要考察了液料比、球磨时间和球磨珠子数对鱼腥草中多糖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得出:(1)鱼腥草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液料比18:1、球磨时间4h、球磨30个珠子,离心过滤后旋转蒸发除色得鱼腥草多糖溶液;(2)在本次实验范围内,液料比和球磨时间对抗氧化活性影响不大,鱼腥草多糖羟自由基清除率为51.4%,超氧自由基清除能力为50.9%,所以鱼腥草多糖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活性 。 关键词 鱼腥草,
鱼腥草的微粉化及制剂的研究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中文 本文主要探讨了中药(鱼腥草)微粉化及其原位凝胶制剂的制备。利用球磨法,主要考察了提取溶剂及球磨时间对鱼腥草总黄酮含量的影响,从而探究得出鱼腥草微粉化最佳工艺参数。此外,利用所得鱼腥草提取物进行了鱼腥草原位凝胶制剂的制备,通过对其溶蚀率、均匀度、回收率等进行质量评估优化得出最佳处方。实验结果得出:(1)鱼腥草微粉球磨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7、提取时间为6h、冷冻离心处理20min,过滤后旋转蒸发15min制得鱼腥草提取液;(2)鱼腥草原味凝胶最佳处方为1%海藻酸钠、1
黄芩与柴胡活性物质制备及其内源酶调控影响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中文 黄芩和柴胡是我国传统中药中经常使用和十分重要的中药材,具有明显的生理活性。本论文研究了黄芩与柴胡活性物质的制备方法并对药材中内源酶对该药材的调控影响进行了考察。采用乙醇回流提取工艺制备黄芩、柴胡活性物质;采用紫外检测酶是否存在及其活力;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在内源酶作用下,药材内活性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在黄芩内源酶的作用下黄芩苷可水解生成黄芩素,柴胡皂苷a的含量增加,柴胡皂苷c的含量减少。在柴胡内源酶的作用下,黄芩苷的含量变化甚微,柴胡皂苷c含量减少。因此,内源酶对黄芩—
黄芩与栀子的全组分颗粒剂制备及质量控制研究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中文 目的 如今的中药配方颗粒仅是水煎组分的喷雾产品,忽视其药材内源酶、醇煎在方药配伍中的作用。本课题以黄芩和栀子为研究对象,尝试建立含生药材内源酶组分、水煎组分、醇煎组分等全组分中药配方颗粒制备方法。方法 采用磷酸盐缓冲液浸泡提取新鲜药材中的内源酶,采用不同溶剂和方法提取药材中的活性成分。通过UV-Vis和HPLC测定内源酶的活力,HPLC测定不同溶剂和不同提取方法所得到的提取成分的不同。结果 采用不同提取溶剂与方法时,黄芩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明显有差异。由于洗脱方法的
黄芩内源酶提取及酶学性质研究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中文 目的 建立中药黄芩内源酶提取、活性测定方法。方法 利用低温浸泡法提取中药黄芩内源酶,考马斯亮蓝法测蛋白含量,对硝基苯酚比色法测定葡萄糖醛酸苷酶的酶活,并用HPLC法分析糖苷酶对黄芩苷、水杨苷等中药苷类物质的转化情况。结果 黄芩内源酶的蛋白浓度为 9.5549μg/mL,含量较高,葡萄糖醛酸苷酶的酶活较强,对黄芩苷物质有水解能力。结论 黄芩生药材中含有葡萄糖醛酸苷酶,对黄芩苷有较强催化水解能力,而对其他苷类物质水解能力较弱,表明黄芩内源糖苷酶具有种属专一性。 关键词 黄芩,
丁香挥发性成分对常见真菌、杆菌的体外抑制活性与机制研究II
毕业设计论文中文 关键词 丁香,抑菌活性,作用机理,滤纸片法,二倍稀释法,细胞膜通透性
不同1,6六亚甲基二氨基甲酸甲酯分析方法的比较研究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中文 目的:研究不同分析方法在碳酸二甲酯(DMC)与1,6-己二胺(HDA)反应合成1,6-六亚甲基二氨基甲酸甲酯(HDU)的的基础上的优缺点; 方法:采用GC和HPLC法对反应体系进行分析,采用IR对副产物和HDU进行表征; 结果:HPLC法明显的反应了反应液中HDU的合成情况,气相法也同样反应了HDU的合成以及HDA的转化,遗憾的是在有限的时间和条件下,两种方法都没有体现出副产物的生成情况; 结论:在此反应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分析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不同产地王不留行的淀粉物化性质研究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中文 本文通过对王不留行淀粉热力学性质、糊化性质等物理化学性质的表征,研究不同产地的王不留行淀粉的物化性质差异,进而了解王不留行的产地特征。研究发现不同产地的王不留行淀粉均为多角形颗粒,大小较为均匀,表面光滑,红外光谱基本一致,呈典型的吡喃葡萄糖吸收特征,且均为典型的A型谷类淀粉,但各项物化性质、热力学性质、糊化性质等存在较大差异:结晶度介于32.1~45.1%之间;凝胶化焓介于69.52~283.8J/g之间;糊化温度介于69~77℃之间;回生值介于670~1303cP,糊粘度
不同产地莲子心水提物HPLC指纹图谱的研究
毕业设计(论文)中文 目的:建立莲子心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对6种不同产地莲子心进行鉴别研究。方法:以Hypersil GOLD (4.6mm×250mm,5μm)为色谱柱,乙腈—醋酸钠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282波长下以莲心碱为参照物测定了6种不同产地莲子心的指纹图谱。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对6个HPLC图谱分析处理,标定共有峰,并进行相似度比较。结果:共有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差异不大,而相对峰面积差异较大,除了4、5两个样品外,莲子心相似度均在0.9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