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唑醇在葡萄上的残留动态研究

建立了戊唑醇在葡萄和土壤中残留的气相色谱检测方法,研究了戊唑醇在葡萄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葡萄和土壤样品用甲醇提取,二氯甲烷反萃,浓缩后甲苯定容,用气相色谱仪电子捕获器检测。研究结果表明在0.2~10mg/ml浓度范围内,戊唑醇浓度与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2为0.9987,最小检出量为0.002ng。戊唑醇在葡萄和土壤样品中的添加浓度为0.1~2mg/kg时,回收率分别为81.03%~105.06%和90.65%~101.92%,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3.37%~10.67%和2.36%~5.15%,最低检测浓度为0.1mg/Kg。戊唑醇在葡萄中的半衰期非别为6.14d(南京)和9.08d(郑州),在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9.17d(南京)和14.47d(郑州)。最终残留试验结果表明80%戊唑醇水分散粒剂0.170g/L、0.114g/L在葡萄上施药2次和3次,每次施药间隔10d,距最后一次施药采集的葡萄果实和土壤样品检测戊唑醇残留量均小于最低检测浓度,残留量均低于MRL值。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 2
Abstract 2
Key word 3
引言 3
1 材料与方法 4
1.1实验材料 4
1.2 气候条件、土壤类型 4
1.3 田间试验 4
1.3.1 葡萄上消解动态试验 5
1.3.2 土壤中消解动态试验 5
1.3.3 最终残留试验 5
1.3.4 样品采集与处理 5
1.3.5 田间试验设计总表 5
1.4 检测方法 6
1.4.1 仪器设备 6
1.4.2 试剂 6
1.4.3 提取与净化 6
1.4.4 气相色谱检测条件 6
1.5 标准曲线与添加回收试验 6
2 结果与讨论 7
2.1 标准曲线 7
2.2 添加回收试验结果 8
2.3 80%戊唑醇水分散粒剂在葡萄果实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试验结果9
2.3.1 戊唑醇在葡萄上的消解动态 9
2.3.2 戊唑醇在土壤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中的消解动态 10
2.4 80%戊唑醇水分散粒剂在葡萄果实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试验结果11
2.4.1 戊唑醇在葡萄果实上的最终残留11
2.4.2 戊唑醇在土壤中的最终残留12
3 结论12
致谢13
参考文献13
戊唑醇在葡萄上的残留动态研究
引言
引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种植业的发展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而病虫害己经成为阻止种植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防治病虫害最好的方式与方法应还是传统的化学药剂,也就是传统的农药技术。农药可以有效的对病虫害进行控制,是目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最有效、同时也是最经济的手段,更是今后防治病虫害的最有力武器[1]。化学农药能够防治病、虫害及消灭杂草,保证农作物的增产。农药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和保证农产品质量,但同时也对环境及人体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危害。农药使用所引发的农产品安全、环境污染和人类健康等问题在世界范围内备受关注。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农药防治农作物有害生物的国家之一。近年来,由于农药的广泛和大量使用,导致大量农药残存在环境和生物体内,包括农药及其有毒代谢物和杂质。近年来因农药中毒而引起的危害也再进一步扩大,过度使用而造成农药残留超标的问题,对生态系统、人体健康等具有极大地危害,也会制约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2] ,对社会经济造成危害。随着农药残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日益加大,对于农药在农作物及水果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的研究愈加重要,对农药在食品中的最大残留限量的确立以及农药的合理使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戊唑醇(Tebuconazole)是由德国拜耳公司开发的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是新一代高效广谱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剂,具保护、治疗和铲除作用,杀菌谱广,持效期长的特点,主要通过抑制真菌体内甾醇的脱甲基化,导致生物膜的形成受阻而发挥杀菌活性[3]。主要用于重要经济作物的种子处理或叶面喷洒,能防治多种病害,对葡萄白腐病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45]。戊唑醇的广泛应用使其残留研究愈加必要。
本课题基于溶剂提取、液液分配的方法,采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器检测进行戊唑醇在葡萄果实及土壤中的残留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进行研究分析,评价其在葡萄上的消解趋势、残留水平以及对环境的污染情况,为该药剂的合理使用和安全使用提供科学依据,对该药剂在葡萄上的登记使用和安全性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戊唑醇简介
中文通用名:戊唑醇
英文通用名:Tebuconazole
化学名称:(RS)1(4氯苯基)4,4二甲基3(1H1,2,4三唑1基甲基)戊3醇
化学结构式:

化学分子式:C16H22ClN3O
分子量:307.8
理化性质:无色晶体。熔点102105℃,密度 1.25,闪点100 ℃。20℃时,水32 mg/L(pH=7),二氯甲烷>200 g/L,己烷<0.1 g/L,异丙醇、甲苯50~100 g/L。
关于戊唑醇在小麦、水稻、玉米、香蕉、梨等上的残留研究国内外已有报道,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HPLCUV)[6]、气相色谱氮磷检测法(GCNPD)[79]、分散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DSPEHPLCMS) [10]、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11]等,常采用溶剂提取、液液分配和吸附剂净化的前处理方法。对于戊唑醇的残留动态研究研,国内外学者利用GC、HPLC等检测技术对戊唑醇通过叶面喷雾种子处理等方法使用后田间消解动态和残留规律进行了相关研究[1214]。陈莉等[17]利用HPLC检测研究表明戊唑醇在苹果上的半衰期为10.8~ 12.5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9.2~16.4d;王继军等[18]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戊唑醇在花生及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3.86~4.12d和10.31~11.44d;唐光辉等[19]HPLC检测研究表明戊唑醇树干注药后戊唑醇在花椒树体内残留期较长。孙明娜等[20]使用气相色谱检测法表明了戊唑醇在葡萄中的半衰期为9.8~12.2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8.2~17.3d。国内外的一系列研究都说明戊唑醇的残留研究十分重要,对戊唑醇在不同地点、不同作物上的残留量及消解动态还需更进一步的研究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zwbh/8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