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施氮水平对冬小麦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研究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我国小麦生产以冬小麦为主,小麦品质是指其对某种特定最终用途的适合性,氮素是影响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为了给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科学依据,选择用三种不同品种冬小麦,通过设计施氮水平试验,在大田高产条件下研究了氮素对不同品种小麦籽粒产量、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逐渐提高,合理施用氮肥不仅可以提高小麦产量,也是改善小麦群体质量的主要途径。氮肥施用量的变化是造成小麦籽粒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 1
1 材料与方法 2
1.1 研究思路 2
1.2 实验设计 2
1.3 数据测定 2
1.3.1籽粒总蛋白含量 2
1.3.2干湿面筋含量 2
1.3.3 沉降值 3
1.3.4 淀粉含量 3
1.3.5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 3
1.4 数据分析 4
2结果与分析 4
2.1不同施氮水平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4
2.1.1 不同施氮水平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4
2.1.2 不同施氮水平对小麦干湿面筋含量的影响 4
2.1.3 不同施氮水平对小麦沉降值的影响 5
2.1.4 不同施氮水平对小麦淀粉含量的影响 6
2.2 不同施氮水平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6
2.2.1 不同施氮水平对小麦千粒重和每平米粒数的影响 6
2.2.2 不同施氮水平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7
3 讨论 7
致谢 8
参考文献 8
不同施氮水平对冬小麦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研究
引言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近十几年来,人们对如何提高小麦籽粒的产量和品质的研究已取得了极大的进步,优质专用小麦品种和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然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小麦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研究发现,氮素是小麦需求量最大的矿质元素,对不同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类型小麦品种的籽粒产量、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均有显著的影响。小麦产量的构成因素包括千粒重,每穗粒数与每单位面积穗数。小麦品质包括小麦种籽各方面的表现,是一个多因素构成的综合概念,包括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两个基本内容[1],有时籽粒的形态品质也被包括在内[2]。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是评价小麦籽粒品质的重要指标,籽粒蛋白质含量与小麦的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关系密切,在一定范围内,籽粒总蛋白质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增施氮肥对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315]。淀粉是小麦籽粒中所占比例最大的贮存性碳水化合物,成熟的小麦籽粒中,淀粉约占58%~76%,是小麦籽粒的重要组成部分,淀粉含量及其组分对小麦品质具有重要影响。不同的面粉及面粉制品对使用的小麦有不同的需求,食品制作品质的指标主要包括面筋含量、面筋质量、吸水率、面团形成时间、面团稳定时间、沉降值、软化度、评价值等[16]。对于中强筋小麦来说,在一定范围内,不同施氮水平之间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吸水率、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延伸性、面包体积和面包评分等主要指标均随施氮量增加逐渐提高,弱化度下降[1718]。
小麦的品质和产量对外界条件反应不完全同步,为了在高产的基础上获得优质的小麦,就需要研究氮素对小麦品质的作用机制。氮肥运筹的主要因素包括施氮量和施氮时期,我国小麦生产以冬小麦为主,因此,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冬小麦各方面品质的影响,对于不同条件下不同品种的小麦品质改良具有重要的意义。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思路
本研究结合对多点、多品种冬小麦和不同施氮量的田间试验,研究施氮量对不同小麦籽粒各方面的影响,包括不同施氮水平对小麦产量、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的影响并根据不同的环境和品种对优质小麦适宜的施氮量进行判断。图1为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图1 技术路线图
Fig.1 Technical chart of the study
1.2试验设计
于20142015年在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试验站进行。供试品种为弱筋小麦宁麦13(NM13)、中筋小麦扬辐麦4号(YFM4)和强筋小麦淮麦20(HM20)。播种日期为10月下旬。实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品种分别设置4个施氮水平,依次为:0(N0)、120kg/ha(N1)、225kg/ha(N2)、330kg/ha(N3),每个处理设置3次重复。各小区面积为5*6=30m2,钾肥均为135kg/ha。播种方式为人工条播,行距为25厘米,基本苗为225万/ha。氮肥与钾肥按基追比为5:5进行施用,基肥于播种前施入,追肥在拔节期施入,磷肥全部作为基肥,结合整地一次性按105kg/ha施用磷肥(P2O5),其他栽培管理措施同一般高产田。
1.3数据测定
1.2.1籽粒总蛋白含量
采用凯式定氮法。称取样品以浓硫酸消煮,测定籽粒全氮含量后,乘以5.75即为籽粒蛋白质含量。
1.3.2干湿面筋含量
采用国标法。将200g氯化钠、7.54g磷酸二氢钾(KH2PO4)和2.46g磷酸氢二钠(Na2HPO42H2O)用水稀释至10L,控制pH为5.96.2,制备20g/L氯化钠缓冲溶液。称取10.00±0.01g小麦粉样品加入4.6~5.2mL氯化钠缓冲溶液,使用仪器搅拌20s制成面团,再用氯化钠缓冲溶液洗涤5min,以分离出面团中淀粉、糖、纤维素及可溶性蛋白等,再在自来水水流下洗涤2min以上,以除去多余的洗涤液,洗涤后用碘液检查挤出水呈微蓝色时,剩余胶状物质为湿面筋。称量湿面筋重量后将其烘干,得到干面筋并称取干面筋重量。
湿面筋(%)=湿面筋(m)/面粉重量(m)*100%
干面筋(%)=干面筋(m)/面粉重量(m)*100%
1.3.3沉降值
采用国标SDS法。试样含水量为14%时,小麦粉称样量为5.00±0.01,试样含水量高于或低于14%时,则须根据试样含水量换算为相当于含水量为14%时的试样质量。取试样于干燥的具塞量筒中静置试样与试剂,待其温度与室温(22±1℃)平衡后,在称好试样的量筒中加入50mL澳酚蓝水溶液,塞好塞子,开始计时,立即快速上下振摇15s,竖立静置;于2min时再快速上下振摇15s并静置;4min时迅速加入50mLSDS乳酸混合液,并立即上下颠倒四次,静置。以后每隔2min,即在6,8和10min时,再分别上下颠倒四次并静置。小麦粉样品在最后一次颠倒振摇后静置40min读出量筒中沉积物的毫升数。每样品进行两次重复测定,在相继进行的两次测定结果之差不超出2mL时取其平均数。因本次试验测定样品数量较多,故采用四只量简为一组同时进行两个样品双试验测定。
1.3.4淀粉含量
采用双波长法。
首先制备直链淀粉标准液与支链淀粉标准液,称取直链淀粉纯品0.1000g,放在100ml容量瓶中,加入0.5mol/L的KOH10ml,在热水中待溶解后,取出加蒸馏水定容至100ml,即为1mg/ml直链淀粉标准溶液,支链淀粉标准液制备方法同上。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zwbh/446.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