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蛀秆螟虫线粒体coⅰ基因的种间变异
本研究目的是克隆二化螟、台湾稻螟、芦苞螟、甘蔗条螟、大螟、三化螟和玉米螟等7种常见蛀秆螟虫的COI基因片段,通过序列比对和遗传距离分析,揭示不同蛀秆螟虫的种间和种内的遗传变异度,为这些螟虫的幼虫及蛹的区分和鉴定提供依据。结果显示,选用的特异引物可以从所试各种螟虫中稳定克隆出709 bp的基因序列。序列比对和碱基组成分析证实,所克隆的序列片段是COI基因片段,其中包含199个变异位点,没有缺失和插入现象。COI基因片段的种间遗传距离(0.86 ~1.54)显著大于种内个体间遗传距离(0.000~0.047)。利用进化树分析发现,不同螟虫均独立聚类,且表现出一定的亲缘关系。讨论认为,选用的特异性引物适合克隆各种蛀秆螟虫的COI基因,且所克隆的螟虫COI基因片段具有适宜的变异信息,种内相对保守,种间变异显著,适合用做条形码编码序列进行不同种螟虫的区分和鉴定。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或绪论)1
1材料与方法2
1.1试虫 2
1.2主要试剂和仪器设备 2
1.3总DNA的提取 2
1.4蛀杆螟虫的COⅠ编码片段基因的克隆分析3
1.4.1 PCR引物3
1.4.2 PCR反应3
1.4.3 PCR产物的回收和纯化3
1.4.4连接反应3
1.4.5连接产物的转化3
1.4.6重组质粒检测4
1.4.7测序及序列分析4
2结果与分析4
2.1七种蛀杆螟虫的COⅠ基因克隆4
2.2七种蛀杆螟虫的COⅠ基因序列的碱基组成和变异5
2.3 七种蛀杆螟虫的COⅠ基因的碱基差异分析5
2.4七种蛀杆螟虫的COⅠ基因的遗传距离分析6
2.5系统发育树的构建6
3讨论 7
致谢8
参考文献8
图1克隆获得的不同蛀杆螟虫的线粒体COI基因片段5
图2 基于COI序列利用邻接法构建的7 种螟虫系统发育树7
表1 七种螟虫的COI基因碱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替换模式5
表2 七种不同蛀秆螟虫的种间遗传距离6
不同蛀秆螟虫线粒体COⅠ基因的种间变异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或绪论)1
1材料与方法2
1.1试虫 2
1.2主要试剂和仪器设备 2
1.3总DNA的提取 2
1.4蛀杆螟虫的COⅠ编码片段基因的克隆分析3
1.4.1 PCR引物3
1.4.2 PCR反应3
1.4.3 PCR产物的回收和纯化3
1.4.4连接反应3
1.4.5连接产物的转化3
1.4.6重组质粒检测4
1.4.7测序及序列分析4
2结果与分析4
2.1七种蛀杆螟虫的COⅠ基因克隆4
2.2七种蛀杆螟虫的COⅠ基因序列的碱基组成和变异5
2.3 七种蛀杆螟虫的COⅠ基因的碱基差异分析5
2.4七种蛀杆螟虫的COⅠ基因的遗传距离分析6
2.5系统发育树的构建6
3讨论 7
致谢8
参考文献8
图1克隆获得的不同蛀杆螟虫的线粒体COI基因片段5
图2 基于COI序列利用邻接法构建的7 种螟虫系统发育树7
表1 七种螟虫的COI基因碱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替换模式5
表2 七种不同蛀秆螟虫的种间遗传距离6
不同蛀秆螟虫线粒体COⅠ基因的种间变异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zwbh/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