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抗甲维盐甜菜夜蛾幼虫对斑痣悬茧蜂生长发育表现的影响
:为探究抗甲维盐甜菜夜蛾幼虫寄主对斑痣悬茧蜂控害作用的潜在影响,本文采用抗性品系甜菜夜蛾幼虫为寄主进行处理,用敏感品系作为对照,供斑痣悬茧蜂分别寄生,观察其子代蜂的生长发育表现。结果表明,与对照寄主相比,抗性寄主对斑痣悬茧蜂的生长发育确有显著影响,具体表现为子代蜂的幼虫期和茧历期缩短、茧重减小、子代成蜂寿命缩短、体型(用后足胫节长度代表)变小。本研究结果说明,抗甲维盐甜菜夜蛾幼虫寄主可能对利用斑痣悬茧蜂控制其为害的生物防治效果造成负面影响。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前言1
1材料与方法2
1.1实验材料 2
1.1.1供试虫源2
1.1.2试验器具2
1.2试验方法 2
1.2.1寄生2
1.2.2 观察记录3
1.2.3 测量称重3
1.2.4 数据分析3
2结果与分析3
3讨论 5
表13
表24
图14
图25
致谢6
参考文献6
寄生抗甲维盐甜菜夜蛾幼虫对斑痣悬茧蜂生长发育表现的影响
引言
引言
甜菜夜蛾是一种世界性分布、间歇性大发生的,以危害蔬菜为主的杂食性害虫,特别是近年来对棉花、大豆和蔬菜等作物的危害逐渐加重,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危害。而由杀虫剂的不合理使用,导致甜菜夜蛾对多种杀虫剂产生了抗药性。甲维盐是在阿维菌素基础上添加其他基团合成的一种新型高效的生物农药,具有生物源、无公害等特点,因而被广泛应用于绿色农产品生产。但早在2010年,葛红等人整理了各地田间的甲维盐的抗性监测结果得出,甲维盐在田间用于防治小菜蛾(P. xylostella)时存在抗性风险,并且在云南的通海和元谋等部分地区的种群抗性已经极为严重,相对抗性高达352~904倍[],由此我们必须对生物农药的抗性问题高度重视。
斑痣悬茧蜂 (Meteorus pulchricornis) 属膜翅目(Hymenoptera)茧蜂科(Braconidae)优茧蜂亚科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Euphorinae)悬茧蜂属(Meteorus),营容性内寄生习性。寄主范围广泛,多为鳞翅目害虫,如舞毒蛾、甜菜夜蛾、棉铃虫、褐纹大尺蛾等。在欧洲,该蜂的品种属于两性生殖,但在亚洲的品种一般是孤雌生殖。斑痣悬茧蜂是一种多化性茧蜂 []。其生长发育受很多生态因子的影响。近5年来,国内关于非生物因子对斑痣悬茧蜂生长发育的研究逐渐增多。例如,卢毅等人研究了施氮量、寄主龄期及其互作对斑痣悬茧蜂生长发育的影响,得出施氮量对子代蜂存活和发育历期的影响明显大于寄主龄期,而对子代蜂成虫体型大小和寿命的影响明显小于寄主龄期,结果表明土壤施氮可通过寄主龄期大小而影响寄生蜂子代发育表现,且该影响与施氮量多存在非线性关系[]。在本实验中,我们将主要研究特定生物因子对于斑痣悬茧蜂的影响,既抗性寄主幼虫对其的影响。
害虫生物防治,是有害生物治理中最成功最节约和环境安全的方法,是指利用生物或生物代谢产物来控制病虫草害的技术,它是害虫持续控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在利用天敌害虫的防控中,寄生蜂的利用极其常见。对于内寄生蜂(endoparasitoids)而言,寄生蜂将卵产在寄主体内,卵孵化后取食寄主的体内组织,因而寄生蜂的生长发育状况和适合度表现会受到寄主体内环境的影响。Salama等人研究发现海灰翅夜蛾(Spodoptera littoralis)感染苏云金芽孢杆菌后体内出现了生物化学和组织学上的变化,从而影响了子代蜂的发育[]。李元喜等人曾以不同品系寄主组合与菜蛾绒茧蜂做寄生实验,证实了寄主抗药性对寄生蜂生长发育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以此推测,具抗药性的寄主对寄生蜂生长发育会产生影响。因此,协调利用微生物杀虫剂与寄生性天敌以增强不同生物防治技术的综合控害效果,无疑是害虫综合治理实践面临的严峻挑战[]。
在此,我们以抗甲维盐的甜菜夜蛾幼虫为寄生对象,观察测量了成功寄生其体内的斑痣悬茧蜂子代蜂的各项生长发育指标,分析得出抗甲维盐甜菜夜蛾对斑痣悬茧蜂的寿命、茧历期、茧重及其子代成蜂体型大小的影响,为对田间甜菜夜蛾的化学控制与生物控制的有效协调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
1.1.1供试虫源
甜菜夜蛾:敏感品系、高抗品系(1000倍),由大学昆虫分子毒理学实验室提供。在环境温度为(26±1)℃,相对湿度为 60±10%,光照周期为16L:8D养虫室中人工饲养。寄主幼虫从初孵幼虫到2龄末幼虫均在塑料盒(20 cm×10 cm×10 cm)内用人工饲料饲养。寄主幼虫进入3龄后,将其转移至塑料杯(高3 cm,直径4 cm)单头饲养。化蛹后,将蛹移入养虫笼,成虫羽化后喂食10%蜂蜜水,提供纸片为成虫产卵提供介质。供试甜菜夜蛾为2龄末3龄末的低龄幼虫,作寄生准备。
斑痣悬茧蜂:于2012年8月采自南京市江浦农场大豆田中的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幼虫育出,营孤雌产雌生殖,以黏虫23龄幼虫作为寄主进行继代繁殖。供试斑痣悬茧蜂选取的46日龄无寄生经历的成蜂,每日用棉线蘸取10%的蜂蜜水饲喂。
1.1.2试验器具
圆形塑料盒(高8 cm,直径9 cm)、一次性塑料杯(高3 cm,直径4 cm)、直型玻璃试管(长5 cm、口径1 cm)、解剖镜、Mitler,AL204IC电子天平、培养箱等。
1.2 试验方法
1.2.1寄生
选取大小一致的2龄末3龄初甜菜夜蛾30头和46日龄斑痣悬茧蜂2头,放入底部铺有饲料的圆形塑料盒中,将沾有蜂蜜水的棉线放入其中为斑痣悬茧蜂提供养分,用黑色棉布封口,进行寄生。
1.2.2观察记录
寄生完成12 h后,将寄主移入放有相同饲料块的一次性塑料杯中,单头饲养,直至斑痣悬茧蜂爬出寄主体内并结茧,记录结茧日期。从寄生成功的日期开始算起,直至幼蜂从虫体内钻出结茧,该时间段记录为幼虫发育历期,即幼虫期。做好相关记录后,将单个寄生蜂蜂茧移入直型玻璃试管内,用胶塞封口并置于培养箱中至茧蜂出茧,记录茧历期。斑痣悬茧蜂羽化后,标记羽化日期,每日用棉线蘸取清水饲喂直至其自然死亡,记录子代成蜂寿命。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前言1
1材料与方法2
1.1实验材料 2
1.1.1供试虫源2
1.1.2试验器具2
1.2试验方法 2
1.2.1寄生2
1.2.2 观察记录3
1.2.3 测量称重3
1.2.4 数据分析3
2结果与分析3
3讨论 5
表13
表24
图14
图25
致谢6
参考文献6
寄生抗甲维盐甜菜夜蛾幼虫对斑痣悬茧蜂生长发育表现的影响
引言
引言
甜菜夜蛾是一种世界性分布、间歇性大发生的,以危害蔬菜为主的杂食性害虫,特别是近年来对棉花、大豆和蔬菜等作物的危害逐渐加重,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危害。而由杀虫剂的不合理使用,导致甜菜夜蛾对多种杀虫剂产生了抗药性。甲维盐是在阿维菌素基础上添加其他基团合成的一种新型高效的生物农药,具有生物源、无公害等特点,因而被广泛应用于绿色农产品生产。但早在2010年,葛红等人整理了各地田间的甲维盐的抗性监测结果得出,甲维盐在田间用于防治小菜蛾(P. xylostella)时存在抗性风险,并且在云南的通海和元谋等部分地区的种群抗性已经极为严重,相对抗性高达352~904倍[],由此我们必须对生物农药的抗性问题高度重视。
斑痣悬茧蜂 (Meteorus pulchricornis) 属膜翅目(Hymenoptera)茧蜂科(Braconidae)优茧蜂亚科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Euphorinae)悬茧蜂属(Meteorus),营容性内寄生习性。寄主范围广泛,多为鳞翅目害虫,如舞毒蛾、甜菜夜蛾、棉铃虫、褐纹大尺蛾等。在欧洲,该蜂的品种属于两性生殖,但在亚洲的品种一般是孤雌生殖。斑痣悬茧蜂是一种多化性茧蜂 []。其生长发育受很多生态因子的影响。近5年来,国内关于非生物因子对斑痣悬茧蜂生长发育的研究逐渐增多。例如,卢毅等人研究了施氮量、寄主龄期及其互作对斑痣悬茧蜂生长发育的影响,得出施氮量对子代蜂存活和发育历期的影响明显大于寄主龄期,而对子代蜂成虫体型大小和寿命的影响明显小于寄主龄期,结果表明土壤施氮可通过寄主龄期大小而影响寄生蜂子代发育表现,且该影响与施氮量多存在非线性关系[]。在本实验中,我们将主要研究特定生物因子对于斑痣悬茧蜂的影响,既抗性寄主幼虫对其的影响。
害虫生物防治,是有害生物治理中最成功最节约和环境安全的方法,是指利用生物或生物代谢产物来控制病虫草害的技术,它是害虫持续控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在利用天敌害虫的防控中,寄生蜂的利用极其常见。对于内寄生蜂(endoparasitoids)而言,寄生蜂将卵产在寄主体内,卵孵化后取食寄主的体内组织,因而寄生蜂的生长发育状况和适合度表现会受到寄主体内环境的影响。Salama等人研究发现海灰翅夜蛾(Spodoptera littoralis)感染苏云金芽孢杆菌后体内出现了生物化学和组织学上的变化,从而影响了子代蜂的发育[]。李元喜等人曾以不同品系寄主组合与菜蛾绒茧蜂做寄生实验,证实了寄主抗药性对寄生蜂生长发育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以此推测,具抗药性的寄主对寄生蜂生长发育会产生影响。因此,协调利用微生物杀虫剂与寄生性天敌以增强不同生物防治技术的综合控害效果,无疑是害虫综合治理实践面临的严峻挑战[]。
在此,我们以抗甲维盐的甜菜夜蛾幼虫为寄生对象,观察测量了成功寄生其体内的斑痣悬茧蜂子代蜂的各项生长发育指标,分析得出抗甲维盐甜菜夜蛾对斑痣悬茧蜂的寿命、茧历期、茧重及其子代成蜂体型大小的影响,为对田间甜菜夜蛾的化学控制与生物控制的有效协调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
1.1.1供试虫源
甜菜夜蛾:敏感品系、高抗品系(1000倍),由大学昆虫分子毒理学实验室提供。在环境温度为(26±1)℃,相对湿度为 60±10%,光照周期为16L:8D养虫室中人工饲养。寄主幼虫从初孵幼虫到2龄末幼虫均在塑料盒(20 cm×10 cm×10 cm)内用人工饲料饲养。寄主幼虫进入3龄后,将其转移至塑料杯(高3 cm,直径4 cm)单头饲养。化蛹后,将蛹移入养虫笼,成虫羽化后喂食10%蜂蜜水,提供纸片为成虫产卵提供介质。供试甜菜夜蛾为2龄末3龄末的低龄幼虫,作寄生准备。
斑痣悬茧蜂:于2012年8月采自南京市江浦农场大豆田中的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幼虫育出,营孤雌产雌生殖,以黏虫23龄幼虫作为寄主进行继代繁殖。供试斑痣悬茧蜂选取的46日龄无寄生经历的成蜂,每日用棉线蘸取10%的蜂蜜水饲喂。
1.1.2试验器具
圆形塑料盒(高8 cm,直径9 cm)、一次性塑料杯(高3 cm,直径4 cm)、直型玻璃试管(长5 cm、口径1 cm)、解剖镜、Mitler,AL204IC电子天平、培养箱等。
1.2 试验方法
1.2.1寄生
选取大小一致的2龄末3龄初甜菜夜蛾30头和46日龄斑痣悬茧蜂2头,放入底部铺有饲料的圆形塑料盒中,将沾有蜂蜜水的棉线放入其中为斑痣悬茧蜂提供养分,用黑色棉布封口,进行寄生。
1.2.2观察记录
寄生完成12 h后,将寄主移入放有相同饲料块的一次性塑料杯中,单头饲养,直至斑痣悬茧蜂爬出寄主体内并结茧,记录结茧日期。从寄生成功的日期开始算起,直至幼蜂从虫体内钻出结茧,该时间段记录为幼虫发育历期,即幼虫期。做好相关记录后,将单个寄生蜂蜂茧移入直型玻璃试管内,用胶塞封口并置于培养箱中至茧蜂出茧,记录茧历期。斑痣悬茧蜂羽化后,标记羽化日期,每日用棉线蘸取清水饲喂直至其自然死亡,记录子代成蜂寿命。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zwbh/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