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园优化过渡环节避免消极等待的个案研究【字数:13378】
过渡环节具有转换和承先启后的作用,是接洽幼儿生活活动、学习活动、游戏活动的桥梁。有效的过渡环节能成为各环节之间衔接的润滑剂,帮助幼儿更好地享受在园生活。本研究运用观察法、文献法以及访谈法,以过渡环节组织管理优异的常熟市S园某大班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幼儿及教师过渡环节的良好表现入手,对其组织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究,并通过与教师的访谈,总结梳理优化过渡环节避免消极等待的策略与经验。研究发现,S园某大班在过渡环节中将教师的部分控制与幼儿的自主调节相结合;教师具有良好的课程观、儿童观及个人风格,会基于幼儿的兴趣与需要进行渗透教育及良好的统筹安排,避免消极等待,并不断反思自身,以追求更完善优化的过渡环节。
目 录
一、问题的提出1
(一)为什么关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过渡环节1
(二)为什么关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过渡环节消极等待的现象1
(三)为什么选择做个案研究2
二、文献综述3
(一)对于幼儿消极等待的现状研究3
(二)对于幼儿消极等待的原因研究3
(三)对于幼儿园一日生活中避免消极等待的对策研究5
(四)小结5
(五) 概念界定6
三、研究设计7
(一)研究思路7
(二)研究对象7
(三)研究方法8
(四)个案选择的原因8
四、S园某大班优化过渡环节的个案描述9
(一)S园某大班一日生活中存在的过渡环节9
(二)S园某大班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过渡环节的行为描述11 (三)S园某大班教师在园一日生活中过渡环节的组织行为描述12
五、S园某大班优化过渡环节避免消极等待的因素分析14
(一)教师的课程观14
(二)教师的儿童观14
(三)教师的个人风格14
六、启示16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16
(二)深化幼儿为本的儿童观16
(三)形成观察与反思的实践习惯17
参考文献18
附录19
致谢20
问题的提出
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什么关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过渡环节
1.过渡环节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学习、游戏与生活活动贯穿着幼儿在园中的一日生活。在不同活动的间隙,起到纽带般承接作用的则称为过渡环节。过渡环节作为幼儿园一日生活各个环节的联结,不仅起着中转与衔接幼儿园一日生活各个部分的作用 ,并且蕴藏了丰富的教育价值。《踏好节奏,发现过渡环节中的教育价值》中指出,它是对上一环节活动的自然延伸,也是去实现下一环节活动的有效前提,它能够与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其他环节建立起积极有效的互动,发生相互作用,从而促进幼儿的发展。
2.有效的过渡环节能促进幼儿的发展。
《积极对待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过渡环节》中指出,在相对比较正式的幼儿园一日生活中,过渡环节是教与学之间的花絮,它可以通过策略被建设为幼儿自主调节与释放心理能量的空间,让幼儿在前后不同类型风格的活动间隙获得身心转化,使其在下一类活动中更好地参与。研究表明,关注过渡环节中教学节奏与幼儿身心节奏的适时调整,可以使各环节更自然顺畅地衔接,促进幼儿的成长与发展,让幼儿更好地享受在园生活。
(二)为什么关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过渡环节消极等待的现象
1.幼儿园一日生活中过渡环节消极等待的现象较为普遍,不利于幼儿发展。
自从接触了学前教育这个专业,笔者在幼儿园交流的机会逐渐增多,观察幼儿的机会也逐步增多 。笔者在见习期间观察到了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与此同时,却也发现了在两个环节过渡的时间里,发现幼儿们在园中教师的引导下会在喝水、如厕、吃饭、玩游戏等集体活动时遵循排队的原则,当时并未发现有任何问题。后来笔者又前往了其他幼儿园进行实习,在实习期间,也发现了那些等待的现象:入园后幼儿默默地等待教师组织集体活动,这些活动的间隙常常出现无谓的等待现象这类等待长期发展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一方面造成幼儿个人时间的浪费,另一方面削弱了自主性与创造性的发展。
2.幼儿园一日生活中过渡环节消极等待的现象有据可循,受到重视。
根据这些现象,笔者也查询了相关资料,发现这些现象已经引起了关注。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有一条规定是“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活动和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现象”,教师指导的集体活动能带给幼儿更多的参与感,时间的隐性浪费也可以得到一定的改善。所谓“消极等待”和“隐性浪费”这两个词精炼地指出了幼儿园等待现象的特点,引人深思。对此,笔者认为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是必要的,本研究以常熟市S园某大班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幼儿过渡环节的表现入手,对其组织优化策略进行阐述,对教师进行访谈,总结梳理优化过渡环节避免消极等待的策略与经验。
(三)为什么选择做个案研究
此研究的对象具有典型性意义,它针对于常熟市过渡环节组织管理优异,消极等待现象出现较少的幼儿园,所以研究对象的数量是相当有限的。此外,本研究适合长时间深入且具体的分析探索,并在不去控制的自然状态下开展;过程中观察者需收集整理相关的信息资料,了解研究个案的全面情况。笔者在S园某大班进行了时长三个多月的实习,实习时长与个案研究的时长相贴合;而S园作为常熟市的优质办学园所,在过渡环节的组织与管理上具有显而易见的优势,代表性与可探究性兼备,适用于做个案研究。本研究在对S园进行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剖析出它能够产生此“果”的“因”,由此为其他在此方面措施不够完善的园所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文献综述
笔者在中国学术期刊网进行搜索,与幼儿消极等待相关的文章不足 35 篇,在硕博论文库中只出现了1篇;由此可见,如今国内外还没有比较正式且全面的研究。
对于幼儿消极等待的现状研究
曾正玲(2009)的研究表明,由于种种原因,孩子们在生活活动中消极等待的现象普遍存在。同时,不同的幼儿做相同的事情所花费的时间可能是存在差异的。研究显示,在同一件事情上速度快的幼儿比速度慢的要少花费将近 18 分钟。钱勤珍(2011)在研究中指出,幼儿每天在园时间为9小时左右,活动时间大约为6小时;在剩下的三小时中,往往是消极等待现象出现的“重灾区”,如此明显的迹象自然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但由于动态案例的缺乏,一切似乎又成了纸上谈兵。
目 录
一、问题的提出1
(一)为什么关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过渡环节1
(二)为什么关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过渡环节消极等待的现象1
(三)为什么选择做个案研究2
二、文献综述3
(一)对于幼儿消极等待的现状研究3
(二)对于幼儿消极等待的原因研究3
(三)对于幼儿园一日生活中避免消极等待的对策研究5
(四)小结5
(五) 概念界定6
三、研究设计7
(一)研究思路7
(二)研究对象7
(三)研究方法8
(四)个案选择的原因8
四、S园某大班优化过渡环节的个案描述9
(一)S园某大班一日生活中存在的过渡环节9
(二)S园某大班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过渡环节的行为描述11 (三)S园某大班教师在园一日生活中过渡环节的组织行为描述12
五、S园某大班优化过渡环节避免消极等待的因素分析14
(一)教师的课程观14
(二)教师的儿童观14
(三)教师的个人风格14
六、启示16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16
(二)深化幼儿为本的儿童观16
(三)形成观察与反思的实践习惯17
参考文献18
附录19
致谢20
问题的提出
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什么关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过渡环节
1.过渡环节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学习、游戏与生活活动贯穿着幼儿在园中的一日生活。在不同活动的间隙,起到纽带般承接作用的则称为过渡环节。过渡环节作为幼儿园一日生活各个环节的联结,不仅起着中转与衔接幼儿园一日生活各个部分的作用 ,并且蕴藏了丰富的教育价值。《踏好节奏,发现过渡环节中的教育价值》中指出,它是对上一环节活动的自然延伸,也是去实现下一环节活动的有效前提,它能够与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其他环节建立起积极有效的互动,发生相互作用,从而促进幼儿的发展。
2.有效的过渡环节能促进幼儿的发展。
《积极对待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过渡环节》中指出,在相对比较正式的幼儿园一日生活中,过渡环节是教与学之间的花絮,它可以通过策略被建设为幼儿自主调节与释放心理能量的空间,让幼儿在前后不同类型风格的活动间隙获得身心转化,使其在下一类活动中更好地参与。研究表明,关注过渡环节中教学节奏与幼儿身心节奏的适时调整,可以使各环节更自然顺畅地衔接,促进幼儿的成长与发展,让幼儿更好地享受在园生活。
(二)为什么关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过渡环节消极等待的现象
1.幼儿园一日生活中过渡环节消极等待的现象较为普遍,不利于幼儿发展。
自从接触了学前教育这个专业,笔者在幼儿园交流的机会逐渐增多,观察幼儿的机会也逐步增多 。笔者在见习期间观察到了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与此同时,却也发现了在两个环节过渡的时间里,发现幼儿们在园中教师的引导下会在喝水、如厕、吃饭、玩游戏等集体活动时遵循排队的原则,当时并未发现有任何问题。后来笔者又前往了其他幼儿园进行实习,在实习期间,也发现了那些等待的现象:入园后幼儿默默地等待教师组织集体活动,这些活动的间隙常常出现无谓的等待现象这类等待长期发展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一方面造成幼儿个人时间的浪费,另一方面削弱了自主性与创造性的发展。
2.幼儿园一日生活中过渡环节消极等待的现象有据可循,受到重视。
根据这些现象,笔者也查询了相关资料,发现这些现象已经引起了关注。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有一条规定是“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活动和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现象”,教师指导的集体活动能带给幼儿更多的参与感,时间的隐性浪费也可以得到一定的改善。所谓“消极等待”和“隐性浪费”这两个词精炼地指出了幼儿园等待现象的特点,引人深思。对此,笔者认为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是必要的,本研究以常熟市S园某大班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幼儿过渡环节的表现入手,对其组织优化策略进行阐述,对教师进行访谈,总结梳理优化过渡环节避免消极等待的策略与经验。
(三)为什么选择做个案研究
此研究的对象具有典型性意义,它针对于常熟市过渡环节组织管理优异,消极等待现象出现较少的幼儿园,所以研究对象的数量是相当有限的。此外,本研究适合长时间深入且具体的分析探索,并在不去控制的自然状态下开展;过程中观察者需收集整理相关的信息资料,了解研究个案的全面情况。笔者在S园某大班进行了时长三个多月的实习,实习时长与个案研究的时长相贴合;而S园作为常熟市的优质办学园所,在过渡环节的组织与管理上具有显而易见的优势,代表性与可探究性兼备,适用于做个案研究。本研究在对S园进行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剖析出它能够产生此“果”的“因”,由此为其他在此方面措施不够完善的园所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文献综述
笔者在中国学术期刊网进行搜索,与幼儿消极等待相关的文章不足 35 篇,在硕博论文库中只出现了1篇;由此可见,如今国内外还没有比较正式且全面的研究。
对于幼儿消极等待的现状研究
曾正玲(2009)的研究表明,由于种种原因,孩子们在生活活动中消极等待的现象普遍存在。同时,不同的幼儿做相同的事情所花费的时间可能是存在差异的。研究显示,在同一件事情上速度快的幼儿比速度慢的要少花费将近 18 分钟。钱勤珍(2011)在研究中指出,幼儿每天在园时间为9小时左右,活动时间大约为6小时;在剩下的三小时中,往往是消极等待现象出现的“重灾区”,如此明显的迹象自然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但由于动态案例的缺乏,一切似乎又成了纸上谈兵。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yyxy/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