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lc法测定不同批次绞股蓝中皂苷rb3的含量(附件)
目 录
1引言 1
1.1绞股蓝的药用历史 1
1.2绞股蓝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 1
1.2.1绞股蓝中皂苷类成分的研究 1
1.2.2绞股蓝皂苷Rb3药理作用 2
1.2.3绞股蓝中其他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 4
1.3绞股蓝皂苷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现状 4
1.3.1比色法 5
1.3.2紫外分光光度法 5
1.3.3薄层色谱法 5
1.3.4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5
1.4绞股蓝皂苷综合开发现状 6
1.4.1绞股蓝皂苷药物制剂 6
1.4.2绞股蓝保健品的开发 6
1.5研究内容 7
1.6目的及意义 7
2实验 8
2.1材料与仪器 8
2.1.1材料 8
2.1.2仪器 8
2.2实验方法与结果 8
2.2.1色谱条件 8
2.2.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9
2.2.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9
2.2.4仪器条件的选择 9
2.2.5标准曲线绘制 10
2.2.6方法学考察 10
2.2.7样品测定结果 12
3讨论 14
3.1测定波长的选择 14
3.2流动相的选择 14
3.3注温的选择 14
3.4 不同地区绞股蓝中人参皂苷Rb3的含量 14
参考文献 16
致谢 18
1引言
1.1绞股蓝的药用历史
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n属于药食同源的葫芦科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绞股蓝全草入药,味苦、寒、归肺、肝、脾经[1]。其茎细弱,具分枝,具纵棱和沟,无毛或疏被短柔毛;属喜温植物,有“南方人参”和“第二人参”的美誉[2]。中国对绞股蓝的使用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起初作为救荒野菜食用,始载于明朝的《救荒本草》,根据图和形态特征的记述就是绞股蓝。明代李时珍(15181593)所著《本草纲目》中记载“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五叶藤治疮疖、虫咬、凉血解毒、利小便”。此外,明代《农政全书校注》、清代的《植物名实图考》、现代的《中药大词典》、《临床实用中药手册》、《民间常用草药》等书籍均记载绞股蓝可用于消炎解毒、止咳祛痰、治疗慢性气管炎及传染性肝炎等疾病[3]。
1972年我国云南曲靖地区中西医结合小组首次将绞股蓝用于临床治疗老年慢性气管炎,并通过对537例临床患者进行观察,其效果显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绞股蓝渐渐被国人所知。1986年我国国家科委正式行文,将绞股蓝列入“八五星火计划”,作为山区待开发的五种名贵中药材项目之首[4],2001年国家林业局保护司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把绞股蓝调整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002年卫生部将绞股蓝正式列为新资源药食同源的保健药。目前各国学者对其研究仍方兴未艾,相关论文论著已达千余篇,开发利用力度也逐渐增大[5]。
1.2绞股蓝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
绞股蓝含有多种药用成分:皂苷、黄酮、多糖、氨基酸、植物蛋白、甾体、色素、有机酸、纤维素、叶绿素、木质素、微量元素等,被誉为“人间仙草”[6]。其中皂苷Rb3为绞股蓝中主要活性成分之一,且含量较高,药理活性研究表明,皂苷Rb3的药理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心血管损伤的保护、缺血缺氧脑损伤的保护、线粒体损伤的保护、拮抗钙离子、抑制血小板活化聚集、防止血栓形成、抗病毒、抗氧化、抗衰老、抗惊厥等显著的作用,对现代医学研究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1.2.1绞股蓝中皂苷类成分的研究
绞股蓝皂苷是绞股蓝的主要药用成分之一。1976年在日本广岛召开的日本生药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上,日本学者永井正博(Masahiro Nagai)报告了从绞股蓝中分离得到人参二醇的成分,首次揭示了绞股蓝中含有达玛烷型(dammarane)人参皂苷类成分,1981年他们正式报道从“低级性皂苷”中分离得到:两种新皂苷[7]。随后10年间日本学者竹本常松等从绞股蓝中分离得到了82种单体皂苷,其中四种与人参中的皂苷结构、功能完全一致,且含量是高丽参的3倍。此后我国学者也从绞股蓝中分离得到十几种三萜皂苷类成分及新的皂苷元,各国掀起了绞股蓝的热潮。
随着绞股蓝化学成分的深入研究,我国国家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中国天然产物化学成分库数据显示,上世纪从绞股蓝中分离出84种皂苷成分。由于绞股蓝具有良好的药理疗效,国内外对其成分的研究一直是热点,目前已有超过136种皂苷成分从绞股蓝中分离鉴定出来。但由于达玛烷型皂苷遇热不稳定,而皂苷提取通常经过热处理,因此尚难肯定这136种绞股蓝皂苷是否全部是植物体的原生成分。在这些皂苷中有八种与原人参二醇型人参皂苷Rb1、Rc、Rb3、Rd、F2、Rg3、malonylRb1和malonylRd是相同的,且此八种占全部皂苷的25%。构成绞股蓝皂苷的苷元共有18种,主要为原人参醇和原人参二醇,至今未发现原人参三醇,而人参三醇组皂苷和人参二醇组皂苷对中枢神经分别有兴奋和抑制作用,所以绞股蓝不具有人参那样的双重功效,这是绞股蓝与人参药理作用的不同之处[8]。
1.2.2绞股蓝皂苷Rb3药理作用
1.2.2.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绞股蓝皂苷Rb3在心血管系统方面的作用主要是保护缺血时心肌功能、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
有实验结果表明绞股蓝皂苷Rb3可显著改善异丙肾上腺素引起的心肌损伤和心功能受损。绞股蓝皂苷Rb3也缓解了左心室丙二醛含量的增加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降低。其药理作用机制可能与绞股蓝皂苷Rb3的抗氧化活性有关[11]。
韩冬等[12]通过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4周建立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模型,以研究绞股蓝皂苷Rb3对大鼠实验性心室重构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绞股蓝皂苷Rb3对大鼠实验性心室重构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减少缩血管物质对心肌的损害以及增强心肌抗氧化能力来实现的。
1.2.2.2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绞股蓝皂苷Rb3在神经系统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缺血缺氧脑损伤的保护和改善认识、学习记忆能力两个方面。
蒋炜炜[9]等探讨了人参皂苷Rb3对缺血及正常神经元持续性钠电流的影响,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模拟缺血后大鼠海马神经元持续性钠电流幅度的变化;观察不同浓度绞股蓝皂苷Rb3对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持续性钠电流变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绞股蓝皂苷Rb3在缺血时可通过抑制神经元持续性钠电流的增大幅度发挥对缺血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是阻止缺血缺氧时钠通道的变构、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拮抗钙离子、降低谷氨酸和一氧化氮的神经毒性等。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zygc/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