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促雄性腺激素基因克隆及功能研究

甲壳类雄性性别分化主要由促雄性腺素(Androgenic gland hormone, AGH)调控。中华绒鳌蟹(Eriocheir sinenesis)是一种重要的经济甲壳类,广泛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淡水水域中。在这次实验中我们克隆获得了中华绒螯蟹的促雄性腺激素基因(EsIAG)全长cDNA序列, ES IAG基因cDNA全长为1495bp, ORF为456bp,编码151个氨基酸;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得到EsIAG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谱,EsIAG在促雄性腺及精巢中特异表达;最后通过RNA干扰技术沉默

池塘沉积物中重金属镉影响下孔雀石绿的降解规律

采集养殖池塘底泥作为环境载体,进行不同浓度孔雀石绿(MG)的单一污染和MG与重金属镉的复合污染,对培养过程中MG及其代谢产物LMG的含量进行测定以考察重金属镉的环境行为对孔雀石绿降解的影响。结果显示,同MG浓度下的单独污染和复合污染中MG的降解趋势几乎一致,MG的降解动力学方程也相似,在含0.0mg/kg 、0.5mg/kg 、5.0mg/kg Cd的复合污染下高浓度(2.5mg/kg )MG的半衰期分别为3.432±0.059、3.362±0.041、3.456±0.088d,低浓度(0.25mg/kg

池塘工程化循环流水养殖系统浮游植物群落的时空变化规律

循环流水养殖技术的研究在国外起步较早,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也一直在从事该领域的研究。其工艺流程简单、运行费用低廉、管理方便,符合现代渔业可持续科学发展理念。浮游植物一共检出81属136种,隶属8个门。经分析计算得到,草鱼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浮游植物密度平均密度为2.23 ×107 ind/L,平均生物量为21.33mg/L。在不同采样时间对比,4月22日,9月22日,12月22日,浮游植物的多样性分析,Shannon- Weaver多样性指数,R. Margalef指数值d,均匀度指数e值呈现

氮磷浓度对普通小球藻和鱼腥藻生长竞争的影响

通过室内实验和数据分析,研究了不同氮磷浓度对普通小球藻和鱼腥藻的生长和种间竞争的影响。本研究设置4个浓度梯度,每个浓度梯度均设置3个试验组,分别为普通小球藻单独培养组(简称C组)、鱼腥藻单独培养组(简称A组)、鱼腥藻和普通小球藻共同培养组(简称CA组)。每组试验设置3个平行。各组普通小球藻、鱼腥藻的初始接种密度均设置为5×105cell·mL-1。在容积为250 mL锥形瓶中配制培养液200 mL,置于光照恒温培养箱内,在温度25℃、光照强度2.2×103lx、光暗比12 h:12 h的条件下进行培养。在

慢性氨氮胁迫对团头鲂幼鱼生长血清生化指标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挑选规格相近的健康团头魴幼鱼分别饲养在氨氮浓度为5 mg/L(A1)、10 mg/L(A2)、15 mg/L(A3)、20 mg/L(A4)的水体中,对照组(A0)用不加外源氨氮的自然晾晒的自来水饲养。 每组放养试验鱼30 尾,暴露63d。结果表明,本实验条件下,氨氮浓度对特定生长率有显著影响( P<0.05),随着氨氮浓度的上升,特定生长率呈不断下降的趋势。氨氮胁迫前期, 血清总抗氧化力和谷胱甘肽均呈下降趋势, 丙二醛和谷丙转氨酶活力呈升高趋势。高氨氮组(A3、A4)总抗氧化力显著低于对照组(A0)(P

急性氨氮胁迫对团头鲂幼鱼血清生化和鳃组织结构变化的影响

为进一步了解氨氮对团头鲂幼鱼的毒性毒理影响,以体质量为(14.27 ± 0.01)g的团头鲂幼鱼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氨氮胁迫对其血清生化和鳃组织结构的影响。实验首先进行96 h的氨氮胁迫,得出96hLC50,在此基础上,设置对照(0.472mg/L)和实验组(25mg/L)2个氨氮浓度处理组,进行0、6、12、24和48 h的氨氮胁迫,取样后剩余团头鲂幼鱼移入曝气自来水进行96h的毒后恢复实验。结果表明,96hLC50为56.492mg/L。高氨氮组血清指标中皮质醇、血氨和血糖含量在实验期间呈先上升后降低的

异育银鲫感染病毒cyhv2后tlr6组织分布及表达研究

TLR6是天然免疫系统中的一种模式识别受体,能够识别病原,并激活免疫细胞,进而激活机体的免疫反应。本实验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对异育银鲫感染CyHV-2(cyprinid herpesvirus 2)后TLR6在组织中的分布表达进行研究。荧光定量结果表明,TLR6在异育银鲫的天然免疫机制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TLR6在脑部表达量最高,在鳃、脾、肾、肠中均有较高的表达,在肝中无表达。该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 TLR6 在鱼类体内的分布及动态表达规律提供参考,以及为鱼类通过TLR6介导的天然免疫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富营养化水体中鲢鳙鱼幼鱼肠道结构的初步研究

本实验选取3个不同水域暂养的鲢鳙鱼作为实验样本测量样本鲢鳙鱼幼鱼的基本生物学数据,对样本鱼的肠道进行切片,观察鲢鳙鱼肠道的组织结构,采集肠道相关的数量性状,证实鲢鳙鱼肠道系数和水域的营养化程度是有一定关系的。结果得出竺山湖的鲢鳙鱼的肠道系数在三个富营养化水域中是最高的;三个水域中鲢鳙鱼肠道绒毛数、皱襞个数以及肌层厚度,三国城水域的鲢鳙鱼最高,通过分析鱼类肠道的功能发现肠道的这些数量性状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鱼类的生长环境,进而可以了解太湖水体环境对鲢鳙鱼生活的影响,以及放流花白鲢在不同水域中的抑藻效果,为评

太湖河蚬的时空分布研究

在2014年7月8月,对太湖整个水域中河蚬进行资源调查。利用河蚬拖网在太湖37个采样点采样,根据收集的数据分别绘制出不同采样位点的河蚬规格,三度形态特征,体重、出肉率,以及河蚬的密度(数量丰度)与生物量(重量丰度)的分布图,最终研究得出在太湖东部、西部和东南部湖区河蚬的数量较少,竺山湖湖区、梅梁湾湖区(近月牙湾)和平台山东南至贡湖湖口区域是生物量高浓度区域,在太湖东部、西部和东南部湖区河蚬生物量较小。

团头鲂缬氨酸最适需求量的研究

本试验旨在研究其幼鱼日粮中缬氨酸的营养需求量。设置六组不同缬氨酸水平(0.66%、0.96%、1.26%、1.56%、1.86%、2.16%)的等氮等能饲料在网箱中饲喂团头鲂,养殖周期为8周。试验结果表明(1)末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随日粮缬氨酸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在1.26%时达到最大值后保持稳定。日粮缬氨酸含量显著影响内脏比(p < 0.05),但对肝体比、肥满度及存活率的影响不显著(p > 0.05)。(2)缬氨酸水平显著影响全鱼粗蛋白含量和血清总蛋白含量(p < 0.05)。日

团头鲂不同组织中抗氧化蛋白基因表达差异性研究

本试验应用Real Time PCR技术对抗氧化蛋白基因Prx在团头鲂的肝、肾、脾、心、脑、鳃、肌肉、鳔、前肠、后肠十个组织中的表达分布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rxⅠ、PrxⅡ、PrxⅢ、PrxⅣ、PrxⅤ、PrxⅥ在团头鲂10个主要组织中均有表达PrxⅠ心脏、肾脏>肝脏、脾脏、鳃>后肠>前肠>脑、肌肉、鳔;PrxⅡ肝脏>前肠>后肠>心脏、脑、鳔、肾脏、脾脏、鳃、肌肉;PrxⅢ肌肉、鳔>脾脏>肝脏>心脏>前肠、后肠>鳃、脑、肾脏;PrxⅣ肝脏>后肠>前肠>心脏、脑、肌肉>肾脏>脾脏、鳃、鳔;PrxⅤ脑、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