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大豆疫霉的分离及毒性组成分析
大豆疫霉根腐病是由大豆疫霉根腐病菌侵染大豆引起的,对我国重要经济作物大豆有毁灭性的影响。其特点是土壤传播、分布广、危害重。当下这一病害在黑龙江省大豆种植区发生情况正在加速发展中,正有扩大严重之势,对大豆的生产产生了严重的威胁。这一实验在黑龙江佳木斯大豆种植区收集了土壤样本100份,使用叶碟诱捕法检测所采集的土壤样本中的大豆疫霉菌并分离纯化,其中有36份土壤样本呈现阳性,总共有36个大豆疫霉菌株被分离得到。采用大豆黄化苗下胚轴菌丝块接种法来测定大豆疫霉菌株的致病型,在36个菌株中鉴定出了35个致病型,其中对Rps3a、Rps1k、Rps1c、Rps1b和Rps6的毒力频率分别为19.44%、19.44%、16.67%、8.33%和2.78%,这一数据表明了大豆疫霉菌株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地的毒力多样性十分丰富,抗病基因Rps3a、Rps1k、Rps1c、Rps1b和Rps6在防治大豆疫霉根腐病育种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目录
摘要2
关键词2
Abstract2
Key words2
引言 2
1材料与方法3
1.1土样采集 3
1.2培养基的制备3
1.2.1基础培养基的制备3
1.2.2选择性培养基的制备3
1.3供试大豆幼苗的准备3
1.4大豆疫霉菌的诱捕分离3
1.5大豆疫霉菌致病型的测定4
2结果与分析5
2.1黑龙江省大豆疫霉菌的分布5
2.2黑龙江省大豆疫霉菌的毒力多样性5
2.3黑龙江省大豆疫霉菌的毒性组成6
3讨论 7
3.1土壤中大豆疫霉根腐病菌的分离 7
3.2大豆疫霉菌的致病型与毒性组成 7
致谢7
参考文献9
图1 游动孢子囊4
图2 游动孢子4
图3 大豆黄化苗下胚轴菌丝块接种步骤4
图4 评价标准5
图5 黑龙江省大豆疫霉菌对14个抗性基因的毒力频率7
表1 36个大豆疫霉菌株的致病性测定结果6
黑龙江省大豆疫霉的分离及毒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性组成分析
引言
大豆疫霉根腐病菌学名是Phytophthora sojae Kaufmann and Gerdemann。[1]大豆疫霉根腐病(Soybean Phytophthora Root Rot)是由大豆被大豆疫霉根腐病菌侵染引起的,对大豆生产过程中有着极大的影响,目前表现出分布范围广、危害情况重等特征,当前大豆疫霉根腐病在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发生且造成了严重影响[2]。在美国大豆疫霉根腐病仍然对大豆产区造成严重的影响。自从我国东北地区大豆疫霉菌被第一次分离得到[4],证明我国存在大豆疫霉,此后其他省份不断有检测和分离到该病原菌,目前大豆疫霉菌已被发现在15个省(市区)存在。黑龙江和福建两个省份大豆疫霉根腐病的发生情况较为严重,现在仍作为我国对外对内植物检疫病害。大豆由于作为我国主要粮油作物之一,在农业生产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近年市场需求的增加,我国每年需要大量的进口大豆,而每年均会在检疫口岸从进口大豆中截获大豆疫霉菌,有着极大的危险生物入侵的风险。大豆疫霉菌对大豆生理生态的影响十分重大,对不同国家大豆的生产有着巨大的影响,造成重大的损失。
在大豆的整个生育时期均有检测到大豆疫霉根腐病的发生,同时可侵染大豆的任何部位,大豆发育不同时期的症状有些许差异。易被大豆疫霉根腐病菌感染的品种在苗期被侵染的病状为:幼苗茎基部下胚轴会软化、褐色、出现水渍形状,叶片的颜色变黄失水萎蔫,旁边的根会变烂,主要的根转为深褐,在其真叶期受到侵染的症状为水浸状,子叶颜色黄色。[10]。
故治理大豆疫霉根腐病最好的办法是选育和使用抗病品种。使用目前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将我国各个地方所发现的大豆疫霉进行分离并测定其毒力型同时分析,有助于更加合理高效的利用抗病基因;对黑龙江大豆疫霉进行研究,弄清该地区大豆疫霉的特点;对其进行抗病性分析,为利用抗病品种进行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土样采集
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大豆种植区,选择地势低洼或着发生过大豆疫霉根腐病的大豆生产区田地,在大豆田四周及中央部位,收集大豆植株根部四周的土壤大约200cc,相同田块的土壤样品要拌匀并带回实验室约100cc。放置于室内晾干,除去土样中植物组织和小石块等杂物,在灭菌过的研钵中研磨成粉状,放在纸袋中置于室温下保存,每份土壤样品保存两份。
1.2 培养基的制备
1.2.1 基础培养基的制备
美国Campbell公司生产的,以8种蔬菜为主要成分混合制成的罐装V8汁作为主要原料,加入去离子水配置成10%的V8培养基,于 250ml 三角瓶中分装,每个三角瓶装 200ml,在高压条件下蒸汽灭菌。
1.2.2 选择性培养基的制备
将未完成的基础培养基的温度降至50℃左右时放入超净工作台中分别加入氨苄,利福平,五氯硝基苯,控制其最终浓度分别为:50ppm、50ppm、50ppm。
1.3 供试大豆幼苗的准备
将感病大豆品种Williams播种于填装有蛭石的塑料花盆中,放在 2428℃、14h 光照/10h 黑暗的温室中生长,待10天左右真叶完全展开后,用打孔器将真叶制成叶碟(d=1cm)
将鉴别寄主大豆播种于填装有蛭石的塑料花盆中,在每盆中种两个品种,每个品种至少种80粒种子,遮光处理,放入2428℃的温室中生长,3天后取长势良好的黄花苗洗净用于接种。鉴别寄主分别为:Harlon(Rps1a)、Harosoy13XX(Rps1b)、Williams79(Rps1c)、PI103091(Rps1d)、Williams82(Rps1k)、L761988(Rps2)、Chapman(Rps3a)、PRX14636(Rps3b)、PRX14548(Rps3c)、L852352(Rps4)、L853059(Rps5)、Harosoy62XX(Rps6)、Harosoy(Rps7)、PI399073(Rps8)。感病对照品种为Williams。
目录
摘要2
关键词2
Abstract2
Key words2
引言 2
1材料与方法3
1.1土样采集 3
1.2培养基的制备3
1.2.1基础培养基的制备3
1.2.2选择性培养基的制备3
1.3供试大豆幼苗的准备3
1.4大豆疫霉菌的诱捕分离3
1.5大豆疫霉菌致病型的测定4
2结果与分析5
2.1黑龙江省大豆疫霉菌的分布5
2.2黑龙江省大豆疫霉菌的毒力多样性5
2.3黑龙江省大豆疫霉菌的毒性组成6
3讨论 7
3.1土壤中大豆疫霉根腐病菌的分离 7
3.2大豆疫霉菌的致病型与毒性组成 7
致谢7
参考文献9
图1 游动孢子囊4
图2 游动孢子4
图3 大豆黄化苗下胚轴菌丝块接种步骤4
图4 评价标准5
图5 黑龙江省大豆疫霉菌对14个抗性基因的毒力频率7
表1 36个大豆疫霉菌株的致病性测定结果6
黑龙江省大豆疫霉的分离及毒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性组成分析
引言
大豆疫霉根腐病菌学名是Phytophthora sojae Kaufmann and Gerdemann。[1]大豆疫霉根腐病(Soybean Phytophthora Root Rot)是由大豆被大豆疫霉根腐病菌侵染引起的,对大豆生产过程中有着极大的影响,目前表现出分布范围广、危害情况重等特征,当前大豆疫霉根腐病在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发生且造成了严重影响[2]。在美国大豆疫霉根腐病仍然对大豆产区造成严重的影响。自从我国东北地区大豆疫霉菌被第一次分离得到[4],证明我国存在大豆疫霉,此后其他省份不断有检测和分离到该病原菌,目前大豆疫霉菌已被发现在15个省(市区)存在。黑龙江和福建两个省份大豆疫霉根腐病的发生情况较为严重,现在仍作为我国对外对内植物检疫病害。大豆由于作为我国主要粮油作物之一,在农业生产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近年市场需求的增加,我国每年需要大量的进口大豆,而每年均会在检疫口岸从进口大豆中截获大豆疫霉菌,有着极大的危险生物入侵的风险。大豆疫霉菌对大豆生理生态的影响十分重大,对不同国家大豆的生产有着巨大的影响,造成重大的损失。
在大豆的整个生育时期均有检测到大豆疫霉根腐病的发生,同时可侵染大豆的任何部位,大豆发育不同时期的症状有些许差异。易被大豆疫霉根腐病菌感染的品种在苗期被侵染的病状为:幼苗茎基部下胚轴会软化、褐色、出现水渍形状,叶片的颜色变黄失水萎蔫,旁边的根会变烂,主要的根转为深褐,在其真叶期受到侵染的症状为水浸状,子叶颜色黄色。[10]。
故治理大豆疫霉根腐病最好的办法是选育和使用抗病品种。使用目前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将我国各个地方所发现的大豆疫霉进行分离并测定其毒力型同时分析,有助于更加合理高效的利用抗病基因;对黑龙江大豆疫霉进行研究,弄清该地区大豆疫霉的特点;对其进行抗病性分析,为利用抗病品种进行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土样采集
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大豆种植区,选择地势低洼或着发生过大豆疫霉根腐病的大豆生产区田地,在大豆田四周及中央部位,收集大豆植株根部四周的土壤大约200cc,相同田块的土壤样品要拌匀并带回实验室约100cc。放置于室内晾干,除去土样中植物组织和小石块等杂物,在灭菌过的研钵中研磨成粉状,放在纸袋中置于室温下保存,每份土壤样品保存两份。
1.2 培养基的制备
1.2.1 基础培养基的制备
美国Campbell公司生产的,以8种蔬菜为主要成分混合制成的罐装V8汁作为主要原料,加入去离子水配置成10%的V8培养基,于 250ml 三角瓶中分装,每个三角瓶装 200ml,在高压条件下蒸汽灭菌。
1.2.2 选择性培养基的制备
将未完成的基础培养基的温度降至50℃左右时放入超净工作台中分别加入氨苄,利福平,五氯硝基苯,控制其最终浓度分别为:50ppm、50ppm、50ppm。
1.3 供试大豆幼苗的准备
将感病大豆品种Williams播种于填装有蛭石的塑料花盆中,放在 2428℃、14h 光照/10h 黑暗的温室中生长,待10天左右真叶完全展开后,用打孔器将真叶制成叶碟(d=1cm)
将鉴别寄主大豆播种于填装有蛭石的塑料花盆中,在每盆中种两个品种,每个品种至少种80粒种子,遮光处理,放入2428℃的温室中生长,3天后取长势良好的黄花苗洗净用于接种。鉴别寄主分别为:Harlon(Rps1a)、Harosoy13XX(Rps1b)、Williams79(Rps1c)、PI103091(Rps1d)、Williams82(Rps1k)、L761988(Rps2)、Chapman(Rps3a)、PRX14636(Rps3b)、PRX14548(Rps3c)、L852352(Rps4)、L853059(Rps5)、Harosoy62XX(Rps6)、Harosoy(Rps7)、PI399073(Rps8)。感病对照品种为Williams。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zwbh/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