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播种量对水稻基质育秧秧苗素质的影响
基质育秧条件下,分别对籼稻扬稻6号设置50g、60g、70g、80g、90g/盘的播种量,粳稻南粳9108设置100g、110g、120g、130g、140g/盘的播种量,通过测量形态指标(株高、叶长和叶宽等)、生理指标(SOD、POD等)观察不同播种量对两种类型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水稻秧苗植株株高随着播种量增加而增加,籼稻以90g/盘、粳稻以140g/盘的秧苗株高最高,根数逐渐降低,最长根长、根系活力和根系盘结力均随着播种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以籼稻70g/盘、粳稻120g/盘处理的秧苗最高,叶绿素含量和蛋白质含量二者随着播种量的增加先显著增加后显著减少,以籼稻70g/盘、粳稻120g/盘处理的秧苗最高,膜质过氧化程度随着播种量增加先显著降低后显著增加,保护酶活性则随着播种量增加先显著增加后显著降低,以籼稻70g/盘、粳稻120g/盘处理的秧苗各项生理指标表现最佳,综合比较以籼稻70g/盘及粳稻120g/盘处理的水稻秧苗素质较优。关键词基质育秧,水稻,品种类型,播种量,秧苗素质
目 录
1 引言 1
2 材料与方法 2
2.1 供试品种 2
2.2 试验设计 2
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2
2.3.1 整齐度的测定 2
2.3.2 形态指标的测定 2
2.3.3 生理指标的测定 3
2.4 数据分析 3
3 结果与分析 3
3.1 不同播种量对扬稻6号和南粳9108秧苗株高和整齐度的影响 3
3.1.1 不同播种量对扬稻6号和南粳9108秧苗株高的影响 3
3.1.2 不同播种量对扬稻6号和南粳9108一叶一心期秧苗整齐度的影响 4
3.2 不同播种量对扬稻6号和南粳9108不同生育时期形态指标的影响 4
3.2.1 不同播种量对扬稻6号和南粳9108一叶一心、二叶一心期形态指标的影响 4
3.2.2 不同播种量对扬稻6号和南粳9108三叶一心期地上部分形态指标的影响 5
3.2.2 不同播种量对水稻三叶一心期地下部分性状的影响 6
3.2.3 不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同播种量对水稻三叶一心期单株生物量的影响 6
3.3 不同播种量对扬稻6号和南粳9108不同生育时期生理指标的影响 7
3.3.1 不同播种量对扬稻6号和南粳9108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7
3.3.2 不同播种量对扬稻6号和南粳9108地上部分膜质过氧化程度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10
4 讨论 13
4.1 不同播种量对不同水稻株高及一叶一心期秧苗整齐度的影响 13
4.2 不同播种量对扬稻6号和南粳9108秧苗素质的影响 13
4.2.1 不同播种量对扬稻6号和南粳9108形态指标的影响 13
4.2.2 不同播种量对扬稻6号和南粳9108生理指标的影响 14
结 论 15
致 谢 16
参 考 文 献 17
1 引言
水稻(Oryza sativa L.)作为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具有营养价值高、产量高、适应多种环境以及经加工的副产品用途广等优点,世界上有近一半的人口都以之为主食,水稻也为30亿人口提供了所需消耗的3560%的能量[1]。水稻除可食用外,还可以作为酿酒、制糖的工业原料,稻壳、稻秆等可以作为饲料。
农业生产中,近十多年来,在大力推广水稻机插栽培,而育秧是机插稻栽培的关键环节。目前,在生产上进行机插稻工厂化育秧是主要的推广方式。水稻工厂化育苗是指借鉴工业化的经验,利用现代农业设备进行集约化育苗的一种生产方法。通过农机与农艺的有效结合,技术工程与生物工程的有机结合,按照标准工艺流程,采用专用设备浸种、破胸、催芽、播种 (基质)、浇水、(机械自动化)播种、覆土(基质)、控温控湿,为种子及幼苗提供最适宜的生长条件,实现大规模、集约化、自动化控制、标准化、商品化、社会化 [2]。工厂化培育壮秧中主要以基质为育秧载体。研究表明,基质育秧育成的秧苗素质较高,与机器插秧技术兼容性强;基质通透性强、不板结、可塑性强;有助于废物利用,农作物秸秆可做基质;基质工厂化育秧是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有效农艺措施[3]。基质培育壮秧需要有适宜的播种量为基础,才能为大田机插栽培提供优质的秧苗。
播种量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关键栽培因素之一,适宜的播种量有助于水稻秧苗素质的提高。程彩霞的研究表明,以粳稻五优稻4号为材料进行土种混播进行秧盘育秧,播种量在140~160g/盘范围内,秧苗素质稳定,超过范围后秧苗素质变差[4]。马卉的研究发现,以粳稻淮稻 5 号为材料,里下河地区建湖境内浅位勤泥土为栽培土,当每盘播种量低于110g,秧苗个体素质优化,但群体指标无法达到要求,每盘播种量150g以上,叶期后盘内苗体拥挤,秧苗质量差,塑盘育秧其适宜的播种量范围为110~130 g/盘 [5]。谢云玲的研究表明,籼型杂交稻在播种量为50~80g/盘时,随着播量的增加,秧苗的叶绿素(SPAD值)、叶面积指数等逐渐升高[6]。而李伟等的研究认为,杂交稻在播种量为50~90g/盘时,播种量增加秧苗高度增加,秧苗整齐度增加,分蘖早发性增高,播种量高于100g/盘后,整齐度降低,苗高降低,最适的播种量为50g [7]。张来运等的研究表明,以粳稻淮稻 5 号为材料,基质育秧条件下在播种量120~150 g/盘的范围内,随着播种量的增加,茎粗苗壮,叶绿素含量较高,根数和白根数较多,根系活力较强,根系盘结力强[8]。滕飞等的研究指出,以粳稻甬优12为材料,在低播种量条件下(35~50g),秧苗生长较快,基部较粗,根系也较为发达,而高播种量条件下(95~110g),秧苗素质显著降低,其苗高、叶龄、根数均大幅降低,差异显著[9]。金军等的研究认为,粳稻武运粳23号在基质育秧条件下,播种量在120g~210g芽谷/盘范围内,随着播种量增加秧苗株高、根系活力、叶绿素、根数、最长根长和根系盘结力都会增加,品种当地最适播种量为150g~180g/盘[10]
本试验在运用基质育秧条件下,以籼稻扬稻6号、粳稻南粳9108两种类型水稻为材料,通过分别设置不同的播种量水平,研究了播种量对水稻工厂化基质育秧的秧苗素质的影响,确定了两种水稻在当地的最适播种量。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品种
供试品种为籼稻扬稻6号,粳稻南粳9108。
2.2 试验设计
水稻育秧的秧盘规格为58cm × 28cm ×3cm,籼稻扬稻6号播种量为50g、60g、70g、80g、90g干谷/盘,粳稻南粳9108播种量为100g、110g、120g、130g、140g干谷/盘,两个品种,每个处理五次重复,随机区组设计。在育秧盘中覆盖大概2.5cm厚的育秧基质,喷洒少量水使基质不至于太过松散,均匀播撒水稻干谷,再覆盖约0.5cm厚基质并浇透水。
目 录
1 引言 1
2 材料与方法 2
2.1 供试品种 2
2.2 试验设计 2
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2
2.3.1 整齐度的测定 2
2.3.2 形态指标的测定 2
2.3.3 生理指标的测定 3
2.4 数据分析 3
3 结果与分析 3
3.1 不同播种量对扬稻6号和南粳9108秧苗株高和整齐度的影响 3
3.1.1 不同播种量对扬稻6号和南粳9108秧苗株高的影响 3
3.1.2 不同播种量对扬稻6号和南粳9108一叶一心期秧苗整齐度的影响 4
3.2 不同播种量对扬稻6号和南粳9108不同生育时期形态指标的影响 4
3.2.1 不同播种量对扬稻6号和南粳9108一叶一心、二叶一心期形态指标的影响 4
3.2.2 不同播种量对扬稻6号和南粳9108三叶一心期地上部分形态指标的影响 5
3.2.2 不同播种量对水稻三叶一心期地下部分性状的影响 6
3.2.3 不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同播种量对水稻三叶一心期单株生物量的影响 6
3.3 不同播种量对扬稻6号和南粳9108不同生育时期生理指标的影响 7
3.3.1 不同播种量对扬稻6号和南粳9108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7
3.3.2 不同播种量对扬稻6号和南粳9108地上部分膜质过氧化程度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10
4 讨论 13
4.1 不同播种量对不同水稻株高及一叶一心期秧苗整齐度的影响 13
4.2 不同播种量对扬稻6号和南粳9108秧苗素质的影响 13
4.2.1 不同播种量对扬稻6号和南粳9108形态指标的影响 13
4.2.2 不同播种量对扬稻6号和南粳9108生理指标的影响 14
结 论 15
致 谢 16
参 考 文 献 17
1 引言
水稻(Oryza sativa L.)作为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具有营养价值高、产量高、适应多种环境以及经加工的副产品用途广等优点,世界上有近一半的人口都以之为主食,水稻也为30亿人口提供了所需消耗的3560%的能量[1]。水稻除可食用外,还可以作为酿酒、制糖的工业原料,稻壳、稻秆等可以作为饲料。
农业生产中,近十多年来,在大力推广水稻机插栽培,而育秧是机插稻栽培的关键环节。目前,在生产上进行机插稻工厂化育秧是主要的推广方式。水稻工厂化育苗是指借鉴工业化的经验,利用现代农业设备进行集约化育苗的一种生产方法。通过农机与农艺的有效结合,技术工程与生物工程的有机结合,按照标准工艺流程,采用专用设备浸种、破胸、催芽、播种 (基质)、浇水、(机械自动化)播种、覆土(基质)、控温控湿,为种子及幼苗提供最适宜的生长条件,实现大规模、集约化、自动化控制、标准化、商品化、社会化 [2]。工厂化培育壮秧中主要以基质为育秧载体。研究表明,基质育秧育成的秧苗素质较高,与机器插秧技术兼容性强;基质通透性强、不板结、可塑性强;有助于废物利用,农作物秸秆可做基质;基质工厂化育秧是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有效农艺措施[3]。基质培育壮秧需要有适宜的播种量为基础,才能为大田机插栽培提供优质的秧苗。
播种量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关键栽培因素之一,适宜的播种量有助于水稻秧苗素质的提高。程彩霞的研究表明,以粳稻五优稻4号为材料进行土种混播进行秧盘育秧,播种量在140~160g/盘范围内,秧苗素质稳定,超过范围后秧苗素质变差[4]。马卉的研究发现,以粳稻淮稻 5 号为材料,里下河地区建湖境内浅位勤泥土为栽培土,当每盘播种量低于110g,秧苗个体素质优化,但群体指标无法达到要求,每盘播种量150g以上,叶期后盘内苗体拥挤,秧苗质量差,塑盘育秧其适宜的播种量范围为110~130 g/盘 [5]。谢云玲的研究表明,籼型杂交稻在播种量为50~80g/盘时,随着播量的增加,秧苗的叶绿素(SPAD值)、叶面积指数等逐渐升高[6]。而李伟等的研究认为,杂交稻在播种量为50~90g/盘时,播种量增加秧苗高度增加,秧苗整齐度增加,分蘖早发性增高,播种量高于100g/盘后,整齐度降低,苗高降低,最适的播种量为50g [7]。张来运等的研究表明,以粳稻淮稻 5 号为材料,基质育秧条件下在播种量120~150 g/盘的范围内,随着播种量的增加,茎粗苗壮,叶绿素含量较高,根数和白根数较多,根系活力较强,根系盘结力强[8]。滕飞等的研究指出,以粳稻甬优12为材料,在低播种量条件下(35~50g),秧苗生长较快,基部较粗,根系也较为发达,而高播种量条件下(95~110g),秧苗素质显著降低,其苗高、叶龄、根数均大幅降低,差异显著[9]。金军等的研究认为,粳稻武运粳23号在基质育秧条件下,播种量在120g~210g芽谷/盘范围内,随着播种量增加秧苗株高、根系活力、叶绿素、根数、最长根长和根系盘结力都会增加,品种当地最适播种量为150g~180g/盘[10]
本试验在运用基质育秧条件下,以籼稻扬稻6号、粳稻南粳9108两种类型水稻为材料,通过分别设置不同的播种量水平,研究了播种量对水稻工厂化基质育秧的秧苗素质的影响,确定了两种水稻在当地的最适播种量。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品种
供试品种为籼稻扬稻6号,粳稻南粳9108。
2.2 试验设计
水稻育秧的秧盘规格为58cm × 28cm ×3cm,籼稻扬稻6号播种量为50g、60g、70g、80g、90g干谷/盘,粳稻南粳9108播种量为100g、110g、120g、130g、140g干谷/盘,两个品种,每个处理五次重复,随机区组设计。在育秧盘中覆盖大概2.5cm厚的育秧基质,喷洒少量水使基质不至于太过松散,均匀播撒水稻干谷,再覆盖约0.5cm厚基质并浇透水。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zwbh/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