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种子耐淹优异种质筛选与特性研究
:大豆在我国有着广泛种植。一般的大豆品种在播种后如遭受洪涝灾害种子会产生生理生化变化,严重时种子大量死亡,影响出苗率而导致减产,选育种子耐淹性大豆品种是防灾避害的有效途径之一。本研究利用2个重组自交家系群体为材料进行种子耐淹性鉴定,结果从12个性状中筛选出遗传率高的发芽率、电导率等作为鉴定指标,从栽野杂交组合NJRI4P群体后代中遴选出21份耐淹种质,大部分为黑种皮,有泥膜。从栽培大豆组合ZM6后代家系中筛选出23份种质,其农艺性状存在较大变异。这些种质可为大豆相关遗传育种工作提供材料。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1材料与方法2
1.1试验材料 2
1.2试验方法 2
1.2.1耐淹性鉴定试验2
1.2.2形态农艺性状调查2
1.2.3数据分析方法2
2 结果与分析3
2.1种间杂交后代耐淹种质的筛选3
2.2栽培大豆杂交后代耐淹种质的筛选 4
2.3耐淹种质的特性分析 5
3讨论7
3.1大豆资源耐淹性遗传变异特点7
3.2大豆耐淹性的遗传与基因定位7
3.3种子耐淹性与形态农艺性状间相关7
致谢8
参考文献 8
大豆种子耐淹优异种质筛选与特性研究
引言
引言
大豆原产于我国,在我国从南到北,特别是在江汉平原以及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有着广泛种植,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和养地作物,也是需水较多的农作物,对土壤水分比较敏感,在不同的生育时期对水分的需求也有很大差别,充足的水分供应对大豆产量具有决定意义,但是水分过多也会带来不良影响。江汉平原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处在亚热带季风气候控制下,全年降雨量约为1100mm,降雨主要集中在59月,一般年份58月降雨量约占全年的60%,这一时期正是大豆的生长时期,如果在这个时期发生连续暴雨,造成洪涝灾害,会严重影响大豆的生产。大豆在发芽期、营养生长早期及开花结荚期对涝害比较敏感,特别是播种后的种子和大豆幼苗,由于个体小,田间遭受完全淹水涝害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后往往导致严重缺苗,影响大豆生长和产量。生产中利用耐涝品种是提高抗灾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陈文杰等,2012)。
筛选耐涝优异基因资源,研究其耐涝机制,发掘耐涝基因,培育综合性状好、耐涝性强的大豆品种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利用已有的重组自交家系群体进行种子耐淹性鉴定,筛选耐淹种质,分析其特性,以期为进一步育种利用提供材料。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用于本研究的野生豆RIL群体,由种子不耐淹水的栽培大豆南农4931与耐淹野生大豆PI342618B杂交衍生的F2:7重组自交家系群体NJRI4P,南农4931是南方大豆育种的骨干亲本。材料和图谱由国家大豆改良中心提供。
用于本研究的栽培豆RIL群体,由种子不耐淹水的栽培大豆正阳与耐淹水的蒙8206杂家衍生的ZM群体。ZM群体共有126个家系,采用2013年在大学江浦农学试验站进行鉴定试验所收获的种子。
1.2 试验方法
1.2.1 耐淹性鉴定试验
对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重组自交家系群体进行种子耐淹性鉴定。基本方法为:选用种皮完好大小均匀的种子40粒,灭菌、淋洗后,风干处理,将种子放入盛有100 mL蒸馏水的350 mL塑料杯中,25℃条件下时浸泡处理模拟涝胁迫处理,结合前期预实验,对栽培大豆淹水处理2天,对野生大豆淹水处理3天。处理结束后按常规发芽试验规程培养,发芽5天。完全随机设计,23次重复。调查的指标包括电导率、发芽率、根长、芽长、种苗全长及重量等。获得表型数据,根据发芽率等主要耐淹指标筛选耐淹材料。
1.2.2 形态农艺性状调查
不同大豆品种对涝害的耐性存在差异,植物耐涝性是一个综合的性状,单一的性状不能较全面地衡量耐涝性。为探索合适的耐性相关指标,进行了预备试验,结合文献资料,初步确定耐淹性相关指标有:发芽率(GR)、电导率(EC)、坏根(DC)、根长(RL)、芽长(SL)、种苗全长(HL)、根鲜重(RFW)、芽鲜重(SFW)、总鲜重(FW)、根干重(RDW)、芽干重(SDW)、总干重(DW)。在淹水处理后,用电导率仪测量塑料杯中液体的电导率值,常规发芽5天,统计发芽率,从每个重复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5株幼苗,测量其根长、芽长以及鲜重和干重等性状。获取两次重复数据,以其平均值作为每个家系性状的表型值进行数据分析。田间试验数据为与他人合作调查获得,试验设计参见陈世轩(2014)。
1.2.3 数据分析方法
初步整理RIL群体表型数据后,用Excel 2007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采用SAS 9.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并根据方差分析结果计算遗传率。
2 结果与分析
2.1 NJRI4P群体耐淹种质的筛选
表1列出该群体12个种子耐淹相关性状的情况。各性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表型变异,方差分析F测验表明家系间各性状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家系中最重要的指标发芽率均值为0.88,最低为0.38,最高为1,变异系数0.073,遗传率0.68,表明淹水处理对发芽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表1 NJRI4P群体表型性状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性状
最小值
最大值
均值
标准差
变异系数%
遗传率%
发芽率
0.38
1.00
0.81
0.11
7.30
67.92
电导率
10.80
540.00
155.98
89.25
11.30
95.75
坏根率%
0.00
27.00
4.70
4.60
55.05
62.07
苗全长cm
9.93
28.07
21.74
3.36
9.01
46.13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1材料与方法2
1.1试验材料 2
1.2试验方法 2
1.2.1耐淹性鉴定试验2
1.2.2形态农艺性状调查2
1.2.3数据分析方法2
2 结果与分析3
2.1种间杂交后代耐淹种质的筛选3
2.2栽培大豆杂交后代耐淹种质的筛选 4
2.3耐淹种质的特性分析 5
3讨论7
3.1大豆资源耐淹性遗传变异特点7
3.2大豆耐淹性的遗传与基因定位7
3.3种子耐淹性与形态农艺性状间相关7
致谢8
参考文献 8
大豆种子耐淹优异种质筛选与特性研究
引言
引言
大豆原产于我国,在我国从南到北,特别是在江汉平原以及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有着广泛种植,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和养地作物,也是需水较多的农作物,对土壤水分比较敏感,在不同的生育时期对水分的需求也有很大差别,充足的水分供应对大豆产量具有决定意义,但是水分过多也会带来不良影响。江汉平原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处在亚热带季风气候控制下,全年降雨量约为1100mm,降雨主要集中在59月,一般年份58月降雨量约占全年的60%,这一时期正是大豆的生长时期,如果在这个时期发生连续暴雨,造成洪涝灾害,会严重影响大豆的生产。大豆在发芽期、营养生长早期及开花结荚期对涝害比较敏感,特别是播种后的种子和大豆幼苗,由于个体小,田间遭受完全淹水涝害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后往往导致严重缺苗,影响大豆生长和产量。生产中利用耐涝品种是提高抗灾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陈文杰等,2012)。
筛选耐涝优异基因资源,研究其耐涝机制,发掘耐涝基因,培育综合性状好、耐涝性强的大豆品种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利用已有的重组自交家系群体进行种子耐淹性鉴定,筛选耐淹种质,分析其特性,以期为进一步育种利用提供材料。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用于本研究的野生豆RIL群体,由种子不耐淹水的栽培大豆南农4931与耐淹野生大豆PI342618B杂交衍生的F2:7重组自交家系群体NJRI4P,南农4931是南方大豆育种的骨干亲本。材料和图谱由国家大豆改良中心提供。
用于本研究的栽培豆RIL群体,由种子不耐淹水的栽培大豆正阳与耐淹水的蒙8206杂家衍生的ZM群体。ZM群体共有126个家系,采用2013年在大学江浦农学试验站进行鉴定试验所收获的种子。
1.2 试验方法
1.2.1 耐淹性鉴定试验
对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重组自交家系群体进行种子耐淹性鉴定。基本方法为:选用种皮完好大小均匀的种子40粒,灭菌、淋洗后,风干处理,将种子放入盛有100 mL蒸馏水的350 mL塑料杯中,25℃条件下时浸泡处理模拟涝胁迫处理,结合前期预实验,对栽培大豆淹水处理2天,对野生大豆淹水处理3天。处理结束后按常规发芽试验规程培养,发芽5天。完全随机设计,23次重复。调查的指标包括电导率、发芽率、根长、芽长、种苗全长及重量等。获得表型数据,根据发芽率等主要耐淹指标筛选耐淹材料。
1.2.2 形态农艺性状调查
不同大豆品种对涝害的耐性存在差异,植物耐涝性是一个综合的性状,单一的性状不能较全面地衡量耐涝性。为探索合适的耐性相关指标,进行了预备试验,结合文献资料,初步确定耐淹性相关指标有:发芽率(GR)、电导率(EC)、坏根(DC)、根长(RL)、芽长(SL)、种苗全长(HL)、根鲜重(RFW)、芽鲜重(SFW)、总鲜重(FW)、根干重(RDW)、芽干重(SDW)、总干重(DW)。在淹水处理后,用电导率仪测量塑料杯中液体的电导率值,常规发芽5天,统计发芽率,从每个重复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5株幼苗,测量其根长、芽长以及鲜重和干重等性状。获取两次重复数据,以其平均值作为每个家系性状的表型值进行数据分析。田间试验数据为与他人合作调查获得,试验设计参见陈世轩(2014)。
1.2.3 数据分析方法
初步整理RIL群体表型数据后,用Excel 2007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采用SAS 9.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并根据方差分析结果计算遗传率。
2 结果与分析
2.1 NJRI4P群体耐淹种质的筛选
表1列出该群体12个种子耐淹相关性状的情况。各性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表型变异,方差分析F测验表明家系间各性状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家系中最重要的指标发芽率均值为0.88,最低为0.38,最高为1,变异系数0.073,遗传率0.68,表明淹水处理对发芽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表1 NJRI4P群体表型性状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性状
最小值
最大值
均值
标准差
变异系数%
遗传率%
发芽率
0.38
1.00
0.81
0.11
7.30
67.92
电导率
10.80
540.00
155.98
89.25
11.30
95.75
坏根率%
0.00
27.00
4.70
4.60
55.05
62.07
苗全长cm
9.93
28.07
21.74
3.36
9.01
46.13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zwbh/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