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控释肥及施肥方式对水稻产量氮肥吸收及土壤无机氮空间分布的影响
控释肥被广泛应用提高作物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关于控释肥及运用方式对水稻生长、土壤肥力及氮肥平衡的综合评价较少。本试验以三种控释肥(硫包衣尿素,SCU;树脂包衣尿素,PCU;掺混控释肥,BBF)为氮源,研究2种施肥方式(常规撒施肥,S;机械侧条施肥,M)下,几种控释肥对水稻产量、氮肥利用、土壤养分分布及氮肥平衡的影响。肥料处理上增设了2种施肥方式下BBF的优化处理BBF+3(掺混控释肥基施+尿素分蘖肥),同时设常规分次施肥(CK)及不施肥(N0)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撒施处理中,BBF获得最高的水稻产量,氮肥利用效率(REN,AEN,PFPN),其N吸收规律与常规分次施肥(CK)基本一致。侧条施肥处理增加了施肥根际无机氮的含量,对N施肥周期和释放量均有增加,大体上增加了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REN,AEN,PFPN)。SCU和PCU侧条施肥处理较撒施显著增加了40-60cm土壤无机N含量。BBF撒施处理下N释放与水稻吸肥规律更加一致,是一种优化的机插缓释肥。侧条施肥增加了缓释肥肥效,采用BBF+3配合机械侧条施肥,进一步优化了机插缓释肥运用技术。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2
引言 2
1 材料与方法 2
1. 1 试验地点及氮源 2
1. 2 试验设计 3
1. 3 取样测定 3
1. 4计算公式 4
1. 5数据分析 4
2 结果分析 4
2.1 不同缓控释肥及施肥方式下水稻产量、氮肥利用 4
2.2不同缓控释肥及施肥方式下水稻氮肥吸收规律 5
2.3 不同缓控释肥及施肥方式下分蘖期田面水NH4+动态 5
2.4不同缓控释肥及施肥方式下稻田土壤无机N分布 7
2.5不同缓控释肥及施肥方式下重要时期稻田土壤剖面无机N积累 9
2.6不同缓控释肥及施肥方式下重要时期稻田土壤剖面无机N积累 10
3 讨论 10
3.1 不同控释肥及施肥方式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10
3.2 不同施肥方式下控释肥田间养分释放规律 1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3
不同控释肥及施肥方式对水稻产量、氮肥吸收及土壤无机氮空间分布的影响
引言
引言
水稻是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为超过13亿人口提供3560%的粮食供应[1,2]。研究表明,到2025年,水稻产量增加60%或者按照每年1.2%的增长才能满足不断人口的不断增加对粮食的需求[3,4]。化学肥料对作物增产至关重要。自2010年以来,中国农业化肥年消费超过3百万吨,约占全球化肥年总消费的1/3。然而粮食作物平均氮肥利用率仅为35%,肥料损失高达52%[57]。随着肥料投入的增加,氮肥的利用率随之降低,导致土壤N盈余,硝酸盐的淋溶下渗和径流、NH3等农田温室的排放,进而引发酸雨、土壤酸化以及水体富营养化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814]。
缓释肥(CRNF)是一类养分释放速率缓慢、释放周期长,在作物整个生长期都能满足作物生长所需的肥料[15]。缓控释肥具有养分释放与作物吸收同步,施入土壤后转变为植物有效养分的速率比普通肥料慢,可以明显减少追肥次数,节肥省工等特点,成为国内外新型肥料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但目前研究中,关于缓释肥对水稻增产的研究结果不一,这主要与其肥效释放与环境、土壤因素密切相关。
氮肥深施是减少农田氮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有效途径。水稻机插侧条施肥技术是指在栽插时将肥料一次性集中施于秧苗一侧510cm处,在水稻根系附近形成一条“贮肥库”,有利于根系对氮的吸收,增加作物产量,同时减少了肥料及人力的投入,是一种环保型施肥方式。随着机插秧的大面积推广,研究机插搭配控释肥的一次性施用,对提高我国水稻生产的高产、高效有积极推动作用。
前人多以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来评价氮肥施用效果,针对不同控释肥协调作物不同时期需肥规律和土壤供肥能力,以及对土壤、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研究较少。土壤氮素质量平衡法是测量和计算氮素淋失的基本方法,目前已经成为氮素对环境影响评价的最常用和有效的方法。本文通过大田试验,设置不同缓释肥种类和施肥方式,研究其对水稻产量、氮肥吸收及稻田土壤无机氮空间分布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地点及氮源
1.1.1 试验地点
本试验于2015年5月11月在丹阳市延陵镇宝林农场进行。该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年平均降雨量882mm,平均气温16.4℃。供试土壤为黄白土,020 cm土层土壤基础理化性状:有机质19.6 g kg1,总氮1.3 g kg1,速效N 19.3 mg kg1,有效P 27.9 mg kg1,速效K 168.0 mg kg1,PH 6.33。
1.1.1 试验氮源
试验采用尿素和3种控释肥为供试氮源,即:树脂包膜尿素(PCU,43%N),硫包衣尿素(SCU, 37% N),混掺缓释(BBF,23% N)。试验尿素(46% N)为常规氮肥。
1. 2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3种控释肥氮源(硫包衣尿素,SCU;树脂包衣尿素,PCU;掺混控释肥,BBF)及2种施肥方式(常规撒施肥,S;机械侧条施肥,M),肥料处理上增设了2种施肥方式下BBF的优化处理BBF+3(掺混控释肥基施+尿素分蘖肥),设尿素常规分次施肥(CK)以及不施N (N0) 为对照,共10个处理(表1)。除优化处理外,各控释肥一次性施用,施氮量按当地常规高产的80%,即216 kg N ha1,各处理磷、钾肥用量相同,N:P2O5:K2O=1:0.5:0.8。供试品种为迟熟中粳W030。机插秧,5月24日播种,6月20日移栽,栽植密度30cm×18cm。试验小区为条区顺序排列,单条小区面积5.4×20 =108m2。调查分3次重复。
表1 肥料运筹模式
Table 1 The rate and ratio of fertilizer application
处理
基肥kg ha1
分蘖肥
促花肥
保花肥
总
N
P2O5
K2O
N
N
N
N
kg ha1
CK
65
108
173
43
65
43
216
SSCU
216
108
173
216
SPCU
216
108
173
216
SBBF
216
108
173
216
SBBF+3
170
108
173
45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2
引言 2
1 材料与方法 2
1. 1 试验地点及氮源 2
1. 2 试验设计 3
1. 3 取样测定 3
1. 4计算公式 4
1. 5数据分析 4
2 结果分析 4
2.1 不同缓控释肥及施肥方式下水稻产量、氮肥利用 4
2.2不同缓控释肥及施肥方式下水稻氮肥吸收规律 5
2.3 不同缓控释肥及施肥方式下分蘖期田面水NH4+动态 5
2.4不同缓控释肥及施肥方式下稻田土壤无机N分布 7
2.5不同缓控释肥及施肥方式下重要时期稻田土壤剖面无机N积累 9
2.6不同缓控释肥及施肥方式下重要时期稻田土壤剖面无机N积累 10
3 讨论 10
3.1 不同控释肥及施肥方式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10
3.2 不同施肥方式下控释肥田间养分释放规律 1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3
不同控释肥及施肥方式对水稻产量、氮肥吸收及土壤无机氮空间分布的影响
引言
引言
水稻是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为超过13亿人口提供3560%的粮食供应[1,2]。研究表明,到2025年,水稻产量增加60%或者按照每年1.2%的增长才能满足不断人口的不断增加对粮食的需求[3,4]。化学肥料对作物增产至关重要。自2010年以来,中国农业化肥年消费超过3百万吨,约占全球化肥年总消费的1/3。然而粮食作物平均氮肥利用率仅为35%,肥料损失高达52%[57]。随着肥料投入的增加,氮肥的利用率随之降低,导致土壤N盈余,硝酸盐的淋溶下渗和径流、NH3等农田温室的排放,进而引发酸雨、土壤酸化以及水体富营养化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814]。
缓释肥(CRNF)是一类养分释放速率缓慢、释放周期长,在作物整个生长期都能满足作物生长所需的肥料[15]。缓控释肥具有养分释放与作物吸收同步,施入土壤后转变为植物有效养分的速率比普通肥料慢,可以明显减少追肥次数,节肥省工等特点,成为国内外新型肥料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但目前研究中,关于缓释肥对水稻增产的研究结果不一,这主要与其肥效释放与环境、土壤因素密切相关。
氮肥深施是减少农田氮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有效途径。水稻机插侧条施肥技术是指在栽插时将肥料一次性集中施于秧苗一侧510cm处,在水稻根系附近形成一条“贮肥库”,有利于根系对氮的吸收,增加作物产量,同时减少了肥料及人力的投入,是一种环保型施肥方式。随着机插秧的大面积推广,研究机插搭配控释肥的一次性施用,对提高我国水稻生产的高产、高效有积极推动作用。
前人多以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来评价氮肥施用效果,针对不同控释肥协调作物不同时期需肥规律和土壤供肥能力,以及对土壤、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研究较少。土壤氮素质量平衡法是测量和计算氮素淋失的基本方法,目前已经成为氮素对环境影响评价的最常用和有效的方法。本文通过大田试验,设置不同缓释肥种类和施肥方式,研究其对水稻产量、氮肥吸收及稻田土壤无机氮空间分布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地点及氮源
1.1.1 试验地点
本试验于2015年5月11月在丹阳市延陵镇宝林农场进行。该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年平均降雨量882mm,平均气温16.4℃。供试土壤为黄白土,020 cm土层土壤基础理化性状:有机质19.6 g kg1,总氮1.3 g kg1,速效N 19.3 mg kg1,有效P 27.9 mg kg1,速效K 168.0 mg kg1,PH 6.33。
1.1.1 试验氮源
试验采用尿素和3种控释肥为供试氮源,即:树脂包膜尿素(PCU,43%N),硫包衣尿素(SCU, 37% N),混掺缓释(BBF,23% N)。试验尿素(46% N)为常规氮肥。
1. 2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3种控释肥氮源(硫包衣尿素,SCU;树脂包衣尿素,PCU;掺混控释肥,BBF)及2种施肥方式(常规撒施肥,S;机械侧条施肥,M),肥料处理上增设了2种施肥方式下BBF的优化处理BBF+3(掺混控释肥基施+尿素分蘖肥),设尿素常规分次施肥(CK)以及不施N (N0) 为对照,共10个处理(表1)。除优化处理外,各控释肥一次性施用,施氮量按当地常规高产的80%,即216 kg N ha1,各处理磷、钾肥用量相同,N:P2O5:K2O=1:0.5:0.8。供试品种为迟熟中粳W030。机插秧,5月24日播种,6月20日移栽,栽植密度30cm×18cm。试验小区为条区顺序排列,单条小区面积5.4×20 =108m2。调查分3次重复。
表1 肥料运筹模式
Table 1 The rate and ratio of fertilizer application
处理
基肥kg ha1
分蘖肥
促花肥
保花肥
总
N
P2O5
K2O
N
N
N
N
kg ha1
CK
65
108
173
43
65
43
216
SSCU
216
108
173
216
SPCU
216
108
173
216
SBBF
216
108
173
216
SBBF+3
170
108
173
45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zwbh/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