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菜夜蛾对氰氟虫腙的交互抗性研究

浸叶法测定了与氰氟虫腙筛选至第10代(Meta-G10)对12种常规杀虫剂的抗药性,并与原始种群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经过连续10代的筛选,甜菜夜蛾对氰氟虫腙的抗性倍数由原始种群的(RR=60.3)上升到(RR=370.4);对于功夫菊酯(RR=2789.9)、氟啶脲(RR=44.0)、虫酰肼(RR=42.7)、氯虫苯甲酰胺(RR=4.6)的抗药性水平与原始种群[功夫菊酯(RR=3448.5)、氟啶脲(RR=60.4)、虫酰肼(RR=51.5)、氯虫苯甲酰胺(RR=10.4)]相比较都有一定的下降;对于茚虫威(RR=2.0)、多杀菌素(RR=3.3)、灭多威(RR=3.5)、硫丹(RR=4.5)、三氟甲吡醚 (RR=6.4)、甲维盐(RR=150.2)毒死蜱(RR>1785.7)的抗性水平与原始种群[茚虫威(RR=3.6)、多杀菌素(RR=3.2)、灭多威(RR=4.5)、硫丹(RR=4.7)、三氟甲吡醚(RR=9.2)、甲维盐(RR=174.2)、毒死蜱(RR>1785.7)]相比没有明显的变化。氰氟虫腙、茚虫威以及功夫菊酯的作用机制都是作用于钠离子通道,氰氟虫腙和茚虫威是钠离子通道的阻滞剂(SCIBs),功夫菊酯是钠离子通道的调控剂,本研究未发现氰氟虫腙与茚虫威或功夫菊酯存在交互抗性,也未发现与其他的一些常用杀虫剂存在交互抗性。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2
引言2
1材料与方法2
1.1供试昆虫 2
1.2供试药剂 2
1.3生物测定方法3
1.4数据处理3
2结果与分析3
3讨论4
致谢5
参考文献6
表1 供试杀虫剂2
表2 惠州2012田间种群、室内不接触药剂饲养种群以及氰氟虫腙筛选种群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3
甜菜夜蛾对氰氟虫腙的交互抗性研究
引言
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Hübner)属于鳞翅目、夜蛾科[1, 2],是一种世界性分布、多食性和间歇性暴发的重要农业害虫[3],主要危害棉花、大豆、花生、烟草以及大葱、姜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等蔬菜[4, 5]。从北纬40 57°到南纬35 40°均有分布,在亚洲、北美洲、欧洲、澳洲及非洲均有为害记录[6]。随着作物模式的变化,以及全球变暖等因素,甜菜夜蛾在中国渐渐成为一个占主导地位的害虫[7, 8]。目前对于甜菜夜蛾主要是以药剂防治为主,由于杀虫剂的不合理使用,甜菜夜蛾对多种杀虫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9, 10]。
目前,氰氟虫腙[11, 12]是防治甜菜夜蛾的一种高效的药剂,其作用机制[13, 14]十分独特,本身即具有杀虫活性,不需要生物激活。但多年来因为不合理地使用化学杀虫剂,导致了甜菜夜蛾对于许多长期使用的传统杀虫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且不同药剂之间的交互抗性现象日益严重。本实验室对于广东惠州甜菜夜蛾品系的监测发现其对氰氟虫腙产生了极高水平的抗药性,因此甜菜夜蛾对于氰氟虫腙的抗性研究成为一项十分急迫的任务。本文测定了氰氟虫腙对茚虫威、功夫菊酯、毒死蜱、甲维盐等十一种杀虫剂的交互抗性,为合理地使用氰氟虫腙以及氰氟虫腙与其他杀虫剂的轮换使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昆虫
室内筛选起始种群(HZ12G1):2012年采自广东惠州惠阳县的大葱上。
甜菜夜蛾室内敏感种群(MetaG10):2001年5月由武汉科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未接触任何药剂饲养至今。
饲养条件:温度27℃±1℃,湿度70%~80%,光周期14L:10D。
1.2 供试药剂
表1 供试杀虫剂
Table 1 Insecticides used in the experiment
杀虫剂
含量
购买公司
氯虫苯甲酰胺
20% SC
美国杜邦公司
三氟甲吡醚
100g/L EC
浙江威尔达有限公司
氰氟虫腙
240g/L SC
巴斯夫化工有限公司
茚虫威
150g/L EC
河北威远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甲维盐
69.2%
河北威远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功夫菊酯
95.8%
江苏春江农化有限公司
氟啶脲
98.1%
江苏扬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毒死蜱
95%
红太阳集团有限公司
多杀菌素
90%
陶氏化学(中国)有限公司
灭多威
97.5%
江苏常隆化工有限公司
硫丹
96%
江苏安邦集团
虫酰肼
98.5%
日本曹达株式会社
1.3 生物测定方法
采用浸叶法进行生物测定:首先将药剂稀释成68个系列梯度浓度,然后将新鲜的包菜叶片在药液中浸渍30秒,取出后平铺在室内报纸上,晾干后放入培养皿(5×5cm)中,再接入三龄中期甜菜夜蛾幼虫34头,用清水处理的叶片做对照。每一个药剂浓度处理10个培养皿,处理3040头幼虫。后置于养虫室内(温度27℃±1℃,湿度70%80%,光周期14h L:10h D,根据不同药剂的作用特点,2天、3天或者5天后检查结果。用毛笔尖碰触虫体,虫体无反应,虫体己经严重变形,或者虫体小于对照虫体的一半者,视为死亡。
1.4 数据处理
生物测定数据资料用PoloPlus软件[15]进行机率值分析,并计算LC50值及其95%置信限和斜率及其标准误。
2 结果与分析
如下图经过连续10代的筛选,浸叶法测得HZ12年品系的LC50由筛选前的913.918mg/L上升到筛选后5609mg/L。与敏感品系(LC50=15.145 mg/L)相比,抗性倍数由60.3倍上升为370.4倍。
对于功夫菊酯(RR=2789.9)、氟啶脲(RR=44.0)、虫酰肼(RR=42.7)、氯虫苯甲酰胺(RR=4.6)的抗药性水平与原始种群[功夫菊酯(RR=3448.5)、氟啶脲(RR=60.4)、虫酰肼(RR=51.5)、氯虫苯甲酰胺(RR=10.4)]相比较都有一定的下降;对于茚虫威(RR=2.0)、多杀菌素(RR=3.3)、灭多威(RR=3.5)、硫丹(RR=4.5)、三氟甲吡醚(RR=6.4)、甲维盐(RR=150.2)、毒死蜱(RR>1785.7)的抗性水平与原始种群[茚虫威(RR=3.6)、多杀菌素(RR=3.2)、灭多威(RR=4.5)、硫丹(RR=4.7)、三氟甲吡醚(RR=9.2)、甲维盐(RR=174.2)、毒死蜱(RR>1785.7)]相比没有明显的变化。
表2 惠州2012田间种群、室内不接触药剂饲养种群以及氰氟虫腙筛选种群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
Table 2 Resistance of HZ12G1 and MetaG10 to twelve insecticides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zwbh/6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