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害胁迫下不同耕作方式对甜高粱产量性状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我国是一个湿害胁迫比较严重的国家,尤其是南方地区常年降水较多,易形成湿害,会对甜高粱的产量及内在生理指标造成影响。本试验为探究湿害胁迫对甜高粱产量性状和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设计了平作和垄作两个处理,在甜高粱的3叶期对其进行9d的渍水处理,在渍水处理的0,3,6,9d对其抗氧化酶系统活性进行测定比较,分阶段性进行4次取样测定其产量性状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垄作耕作方式下的茎粗、叶数、叶面积指数都显著高于平作,其他产量性状也都表现为垄作大于平作的趋势。垄作的耕作方式下的抗氧化酶系统活性变化表现为更适应湿害胁迫。即在湿害胁迫下,垄作的耕作方式表现出更有利于优质高产甜高粱的生产。本试验研究结果对于易形成湿害胁迫地区的甜高粱生产提供了理论支持,对实际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引言 1
1 材料与方法 2
1.1 材料 2
1.2 方法 2
1.2.1 试验区概况 2
1.2.2 试验设计 2
1.2.3 试验测定项目和方法 3
1.3 数据处理 3
2 结果分析 3
2.1 湿害胁迫下不同耕作方式对甜高粱产量性状的影响 3
2.1.1 湿害胁迫下不同耕作方式对甜高粱株高的影响 3
2.1.2 湿害胁迫下不同耕作方式对甜高粱茎粗的影响 4
2.1.3 湿害胁迫下不同耕作方式对甜高粱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5
2.1.4 湿害胁迫下不同耕作方式对甜高粱叶数的影响 5
2.1.5 湿害胁迫下不同耕作方式对甜高粱茎叶比的影响 6
2.1.6 湿害胁迫下不同耕作方式对甜高粱干鲜比的影响 7
2.2 湿害胁迫下不同耕作方式对甜高粱抗氧化酶系统活性影响 7
2.2.1 湿害胁迫下不同耕作方式对甜高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 7
2.2.2 湿害胁迫下不同耕作方式对甜高粱过氧化物酶(POD)的影响 8
2.2.3 湿害胁迫下不同耕作方式对甜高粱过氧化氢酶(CAT)的影响 8
3 讨论 9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3.1 苗期湿害胁迫下甜高粱的耕作方式与产量性状的关系 9
3.2 苗期湿害胁迫下甜高粱的耕作方式与抗氧化酶系统活性的关系 10
3.3 下一步深入研究方向 11
致谢 11
参考文献 12
湿害胁迫下不同耕作方式对甜高粱产量性状
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引言
引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动物源食品消费增加,膳食结构中肉、蛋、奶的比例也在逐渐增加。由于我国肉类消费仍以猪禽肉为主,导致饲料用粮在粮食总消费中的比重不断上升。与此同时,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粮食单产增加乏力,“人畜争粮,人畜争地”矛盾日益加剧,这些情况都严重威胁了我国的粮食安全和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在这些形势下,需要积极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通过大力发展草牧业来促进畜牧业的持续发展。2015年以来,连续三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均提及,发展草牧业,种植优质牧草,进行“粮经饲”三元结构调整,其目标是农区优质饲草生产和动物生产进行紧密结合,既可以为缓解农区饲料压力,提供优质牧草,又能使农业系统内种植业和养殖业之间的物质和能量得到高效利用,进而提高了整个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促进畜牧业产业化发展[1]。
甜高粱作为一种短日照C4植物,生物产量大,光能利用率高,杂种优势明显。由于甜高粱具有低的CO2与光补偿点和高的饱和点,所以其光合效率高,有机物的积累速率快。同时,甜高粱在抗逆性方面表现出优势,可抗旱、耐涝、耐盐碱、耐贫瘠、耐高温和耐干热风等。除此之外,甜高粱用途广泛,可用作饲料、粮食和糖料作物。作饲草利用时,可以用作青饲料、青贮饲料和干草等,尤其是作为青贮饲料时,营养物质丰富,香味浓郁,家畜喜食。
湿害胁迫威胁着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粮食生产[2]。据报道,全球约50%的水浇地出现排水不良的情况,约10%的耕地在遭受着湿害胁迫,作物减产达到20%[3]。尤其是近几年来,湿害使我国农业遭受到了巨大损失,全国平均每年约8.14×106hm2耕地受到湿害影响,其中4.48×106hm2达到灾害程度,损失粮食约2.8×109Kg[4]。我国南方地区常年降水量较大,一般6月下旬到7月中旬开始进入梅雨季节,较长时间的降水对甜高粱造成不同程度的湿害胁迫。相关研究表明,湿害胁迫下,甜高粱在叶片光合、细胞膜透性、抗氧化酶活性等方面会发生相应变化,以此来适应外界的不良逆境[56]。但尽管其耐涝能力强,幼苗期间所承受的水分胁迫能力也是有限的。而且相关研究也表明,随着水分胁迫的加重,其死亡根数呈直线上升,株高出现下降,光合效率出现降低,对其他的农艺性状、生理指标和饲用品质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所以在湿害胁迫下,不利于甜高粱的优质高效生产。
国内外对于甜高粱用作饲料作物的栽培技术已经很多,但对于易发湿害胁迫地区的栽培管理技术的研究很少,本试验拟设置在湿害胁迫的条件,平作和垄作两种不同的耕作方式下甜高粱的产量性状和生理指标进行比较,为易产生湿害胁迫地区探索一种更佳的耕作方式。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所用材料为甜高粱(大力士),由百绿(北京)国际草业有限公司提供。
1.2 方法
1.2.1 试验区概况
试验于2016年在江苏省兴化市(北纬32°40′至33°13′,东经119°43′至120°16′)的华夏畜牧有限公司进行。该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属于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0℃,年平均降水量1032.3mm,年平均降雨日(日雨量≥0.1mm)109天。兴化市每年于6月20日左右入梅,7月10日左右出梅,梅雨量平均为240mm;土质疏松,耕作层深厚,肥力中等,适合甜高粱的生长;前茬作物为小黑麦(Triticum)。试验地块土壤有机质20.63gkg1,碱解氮含量131mgkg1,有效磷55.47mgkg1,有效钾78.31mgkg1。
1.2.2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小区面积为9m2(3m×3m),设置了垄作和平作2个处理,3个重复,实验小区之间大沟30cm,小沟20cm。垄作每小区起3垄,相邻垄之间间距为30cm,垄高15cm,垄面宽50cm,垄上种2行,行距是30cm。平作设计为宽窄行,宽行为80cm,窄行为30cm。单株株距为10cm,则估算播量大概为13340株/亩。播种前施入基肥(复合肥15kg/亩,N:P:K=20:8:18)。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引言 1
1 材料与方法 2
1.1 材料 2
1.2 方法 2
1.2.1 试验区概况 2
1.2.2 试验设计 2
1.2.3 试验测定项目和方法 3
1.3 数据处理 3
2 结果分析 3
2.1 湿害胁迫下不同耕作方式对甜高粱产量性状的影响 3
2.1.1 湿害胁迫下不同耕作方式对甜高粱株高的影响 3
2.1.2 湿害胁迫下不同耕作方式对甜高粱茎粗的影响 4
2.1.3 湿害胁迫下不同耕作方式对甜高粱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5
2.1.4 湿害胁迫下不同耕作方式对甜高粱叶数的影响 5
2.1.5 湿害胁迫下不同耕作方式对甜高粱茎叶比的影响 6
2.1.6 湿害胁迫下不同耕作方式对甜高粱干鲜比的影响 7
2.2 湿害胁迫下不同耕作方式对甜高粱抗氧化酶系统活性影响 7
2.2.1 湿害胁迫下不同耕作方式对甜高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 7
2.2.2 湿害胁迫下不同耕作方式对甜高粱过氧化物酶(POD)的影响 8
2.2.3 湿害胁迫下不同耕作方式对甜高粱过氧化氢酶(CAT)的影响 8
3 讨论 9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3.1 苗期湿害胁迫下甜高粱的耕作方式与产量性状的关系 9
3.2 苗期湿害胁迫下甜高粱的耕作方式与抗氧化酶系统活性的关系 10
3.3 下一步深入研究方向 11
致谢 11
参考文献 12
湿害胁迫下不同耕作方式对甜高粱产量性状
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引言
引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动物源食品消费增加,膳食结构中肉、蛋、奶的比例也在逐渐增加。由于我国肉类消费仍以猪禽肉为主,导致饲料用粮在粮食总消费中的比重不断上升。与此同时,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粮食单产增加乏力,“人畜争粮,人畜争地”矛盾日益加剧,这些情况都严重威胁了我国的粮食安全和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在这些形势下,需要积极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通过大力发展草牧业来促进畜牧业的持续发展。2015年以来,连续三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均提及,发展草牧业,种植优质牧草,进行“粮经饲”三元结构调整,其目标是农区优质饲草生产和动物生产进行紧密结合,既可以为缓解农区饲料压力,提供优质牧草,又能使农业系统内种植业和养殖业之间的物质和能量得到高效利用,进而提高了整个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促进畜牧业产业化发展[1]。
甜高粱作为一种短日照C4植物,生物产量大,光能利用率高,杂种优势明显。由于甜高粱具有低的CO2与光补偿点和高的饱和点,所以其光合效率高,有机物的积累速率快。同时,甜高粱在抗逆性方面表现出优势,可抗旱、耐涝、耐盐碱、耐贫瘠、耐高温和耐干热风等。除此之外,甜高粱用途广泛,可用作饲料、粮食和糖料作物。作饲草利用时,可以用作青饲料、青贮饲料和干草等,尤其是作为青贮饲料时,营养物质丰富,香味浓郁,家畜喜食。
湿害胁迫威胁着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粮食生产[2]。据报道,全球约50%的水浇地出现排水不良的情况,约10%的耕地在遭受着湿害胁迫,作物减产达到20%[3]。尤其是近几年来,湿害使我国农业遭受到了巨大损失,全国平均每年约8.14×106hm2耕地受到湿害影响,其中4.48×106hm2达到灾害程度,损失粮食约2.8×109Kg[4]。我国南方地区常年降水量较大,一般6月下旬到7月中旬开始进入梅雨季节,较长时间的降水对甜高粱造成不同程度的湿害胁迫。相关研究表明,湿害胁迫下,甜高粱在叶片光合、细胞膜透性、抗氧化酶活性等方面会发生相应变化,以此来适应外界的不良逆境[56]。但尽管其耐涝能力强,幼苗期间所承受的水分胁迫能力也是有限的。而且相关研究也表明,随着水分胁迫的加重,其死亡根数呈直线上升,株高出现下降,光合效率出现降低,对其他的农艺性状、生理指标和饲用品质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所以在湿害胁迫下,不利于甜高粱的优质高效生产。
国内外对于甜高粱用作饲料作物的栽培技术已经很多,但对于易发湿害胁迫地区的栽培管理技术的研究很少,本试验拟设置在湿害胁迫的条件,平作和垄作两种不同的耕作方式下甜高粱的产量性状和生理指标进行比较,为易产生湿害胁迫地区探索一种更佳的耕作方式。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所用材料为甜高粱(大力士),由百绿(北京)国际草业有限公司提供。
1.2 方法
1.2.1 试验区概况
试验于2016年在江苏省兴化市(北纬32°40′至33°13′,东经119°43′至120°16′)的华夏畜牧有限公司进行。该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属于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0℃,年平均降水量1032.3mm,年平均降雨日(日雨量≥0.1mm)109天。兴化市每年于6月20日左右入梅,7月10日左右出梅,梅雨量平均为240mm;土质疏松,耕作层深厚,肥力中等,适合甜高粱的生长;前茬作物为小黑麦(Triticum)。试验地块土壤有机质20.63gkg1,碱解氮含量131mgkg1,有效磷55.47mgkg1,有效钾78.31mgkg1。
1.2.2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小区面积为9m2(3m×3m),设置了垄作和平作2个处理,3个重复,实验小区之间大沟30cm,小沟20cm。垄作每小区起3垄,相邻垄之间间距为30cm,垄高15cm,垄面宽50cm,垄上种2行,行距是30cm。平作设计为宽窄行,宽行为80cm,窄行为30cm。单株株距为10cm,则估算播量大概为13340株/亩。播种前施入基肥(复合肥15kg/亩,N:P:K=20:8:18)。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zwbh/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