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熟中粳稻宁粳7号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本次试验的研究目的是在区试和生产试验基础上,针对宁粳7号的推广过程中所得出的产量形成特征的规律,从而探讨出精确定量的高产栽培技术方案。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时间的延迟,宁粳7号产量随之降低;氮肥水平为15kg/亩以及氮肥比例为5:5的处理时获得的产量最高;机插移栽密度对宁粳7号结实率和千粒重无显著差异,但最终产量有影响,表现为株距13.3cm处理最高;硫包衣尿素一次性施用的处理获得了最高的产量,其他各缓释肥处理的最终产量无显著差异。综合以上结论,提出宁粳7号的适宜的高产栽培方案要适期播种,适时移栽,合理密植,缓释促控。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2
1 材料与方法2
1.1 肥料试验 3
1.2 播种期试验4
1.3 密度试验4
1.4 试验数据处理4
2 结果与分析5
2.1 氮肥运筹对迟熟中粳稻宁粳7号的影响 5
2.2 迟熟中粳稻宁粳7号机插缓释肥效应分析 6
2.3 迟熟中粳稻宁粳7号适宜播期研究 8
2.4 迟熟中粳稻宁粳7号适宜机插移栽密度研究 9
3 讨论与结论 10
3.1 讨论 10
3.2 结论 11
致谢11
参考文献13
迟熟中粳稻宁粳7号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引言
引言
无论什么时候,民以食为天。因此追求粮食高产更高产是水稻研究与进展的永恒主题[13]。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不仅影响我国的国民经济水平,也严重影响着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我们国家2/3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因此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稻米生产的安全问题[4]。所以水稻增产便是我国农业可持续性发展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重大课题[56]。
在江苏省,水稻是本省粮食生产中高产稳产的强势作物,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江苏水稻种植面积占粮食总面积的40%左右,而总产占到60%左右,就全国来说,江苏水稻种植面积占7%左右,而总产占10%左右。近些年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来,水稻单产区域差异缩减,苏南地区水稻单产优势逐步减弱,而苏中地区成为当前江苏省水稻生产的单产优势地区,苏北地区与苏南地区、苏中地区的单产差距逐步削弱;苏南地区水稻总产在江苏省的比重不断下降,苏北地区在全省水稻生产中的比重明显上升[7]。江苏省年均约种植3400万亩水稻,其中粳稻约有3000万亩,粳稻的亩产在1994年就达到505kg[812],所以粳稻在江苏的水稻中占有优势地位。
在育成良种方面,中国水稻生产上主要推广品种、组合越来越多,但突破性品种、组合较少[13]。所以要加大科研投入,着力培育出单产更高的优良品种,以不断提高水稻产量,促进稻农增收。由于江苏地域范围逛,温光气候条件不同,造成了江苏水稻种植类型的多样性。而迟熟中粳稻具有米质优、适口性好、高产、优产、熟期适中、抗虫抗病性强、适应性比较广等特点。近年来,由于迟熟中粳稻产量的大幅提升,提高了苏中、淮北稻区粳稻种植面积,从而大大促进了江苏省的粳稻化工程的进展,使其产量水平上了一个新高度。20 世纪90 年代先后育成了“武育粳3号”、“武运粳8 号”等品种,则标志着江苏省粳稻高产育种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14]。研究分析表明(1)品种整体地产量水平显著提高,目前品种整体产量水平达到 600kg/667m2以上;(2)农艺性状得到明显改良,每穗粒数增加,穗型由弯曲穗逐步过渡到半直立穗、直立穗,着粒密度提高,同时有效穗数下降,提高了品种群体的光能利用率;(3)品质改良方面不明显,品种的外观质量和适口性较差;(4)整体抗性水平变化不大,对稻瘟病、纹枯病和条纹叶枯病的抗性水平较差,近年来条纹叶枯病的危害尤其严重[15]。
当然我们并不能把水稻产量的提高全部归于作物品种改良的贡献[16]。水稻的后期种植栽培管理也很重要。前人的水稻育种与栽培成果,为今天水稻超高产研究打下了夯实的基础[17]。关于栽培管理措施对水稻的影响,主要因素是播期、栽插密度和苗数、肥料运筹和水分管理等方面。所以研发配套的栽培技术,增强技术推广体系[18]很重要。水稻的优质的高产栽培理论和技术是十分重要的[19]。凌启鸿等提出的“小群体、壮个体、高积累”的途径[20]与“群体质量调控理论”[21],蒋彭炎等[22]提出的“稀少平”与“三高一稳”途径,陶诗顺等[23]提出的超多蘖壮秧超稀植途径,邹应斌等[24]提出的“旺壮重”栽培途径等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模式,例如有精确定量栽培、“三围”栽培[25]寒地“三超”栽培[26]等。
江苏省在水稻品种育成、改良、耕作与栽培理论革新方面一直在全国领先位置,为我国的水稻生产做出了重要贡献。而本文着重介绍迟熟中粳稻宁粳7号的特性以及主要研究其高产栽培技术。
1 材料与方法
随着气候资源的有效利用、栽培措施的配套等因素的影响,较大的差异表现。所以,为了适应不同地区的栽培需要,亟需系统研究总结迟熟中粳稻宁粳7号的品种特性,探讨出宁粳7号高产形成的基本特征,设计宁粳7号高产栽培的技术规程,以期为其大面积高产优质生产提供依据。具体地点计划在江都、兴化、泰兴、如东、高邮、丹阳、大丰进行示范区示范工作。并同时进行一系列试验设计。
1.1 肥料试验
肥料是任何一种农作物所赖以生存的物质,对于水稻来说,他能给水稻提供营养元素,肥料是提供水稻必需营养提高土壤肥力,改变土壤性质,从而促进高产,稳产的,保障水稻生产的稳定性。肥料的合理使用能满足水稻对养分的需求,了解水稻不同品种的需肥规律能更有效地对水稻生长生产进行控制,再通过了解土壤供肥和养分吸收的能力,是保证水稻产量的有效途径。
1.1.1 迟熟中粳稻宁粳7号氮肥运筹试验 本试验的目的是比较不同氮肥运筹对水稻产量、肥料利用率、养分吸收的影响。所进行的试验地点在琅琊区西涧办事处新集村。试验处理通过设置4个氮肥水平(kg/亩)(CK,0;N1,15kg;N2:20kg;N3:25kg),2种氮肥比例(R1,8:2 ; R2,5:5),总共7个处理,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各处理磷钾用量均相同。具体如表1所示。此次试验的测定内容为(1)在移栽时、倒4叶期、抽穗期、成熟期取植株样,考苗测定LAI、茎蘖数以及生物量。(2)在成熟期进行测产。(3)在倒4叶期(水稻拔节期)、抽穗期、成熟期对植株干物质重及氮素含量分别测定。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zwbh/466.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