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白粉病霜霉病生防菌株筛选及田间效果评估

黄瓜是我国普遍栽培的蔬菜作物,而黄瓜霜霉病和黄瓜白粉病是黄瓜上发生的主要病害,严重时可造成巨大危害甚至绝收,且随着保护地栽培的发展,使这两种病害发生越来越严重。目前黄瓜白粉病、霜霉病的防治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但由于化学农药的长期不合理使用造成了生态环境污染及农药残留等不良影响。因此生物防治越来越受到关注,通过对生防细菌的田间大量筛选,可以筛选出安全有效的生防细菌,为以后的生物农药开发提供基础。本研究旨在研究不同生防菌剂复配组合对黄瓜霜霉病及黄瓜白粉病的防病及促生效果。在大棚试验中,在第8、15、25 d全部三次处理中,合剂54+HS10+7Ze3对黄瓜霜霉病的生物防治效果超过了30%、对黄瓜白粉病的生物防治效果超过了20%。其次为组合54+JC03+7Ze3、54+JC03+SM21。虽未超过经过有机认证的的生物农药“宁盾”,但单菌株可作为潜力菌株进行进一步的筛选。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2
引言 2
1材料与方法 3
1.1 供试菌株和供试植株 4
1.2 生防菌剂的制备 4
1.3 病原菌孢子囊悬浮液制备及鉴定 4
1.3.1 病原菌孢子囊悬浮液制备方法 4
1.3.2霜霉病/白粉病病原菌病原菌的鉴定 4
1.4植物材料培育 4
1.5防病实验 4
1.5.1大棚小区设计 4
1.5.2处理组菌悬液灌根、喷液接种 5
1.5.3病原菌孢子悬浮液接种 5
1.5.4样品采集时间和方法 5
2 结果统计 6
2.1病害调查方法 6
2.1.1 霜霉病病害调查方法 6
2.1.2白粉病病害调查方法 6
2.1.3病害严重度和生防效果统计计算方法 6
3.结果与分析 6
4.讨论 18
参考文献 19
致谢 20
黄瓜白粉病、霜霉病生防菌株筛选及田间效果评估
引言
黄瓜霜霉病是由古巴假霜霉菌[Pseudopero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nospora cubensis( Berk.&Curt.) Rostov]引起的一种气传病害,是黄瓜生产中最常见的重要病害,因黑色霉层而俗称“跑马干”、“黑毛”全国各地、各种栽培方式都有发生。该病流行性非常强、传播较快、发病时非常严重不及时防治很有可能造成毁灭性损失。该病通过气流进行传播,再侵染发生频繁,病害发生迅速。苗期发病出现褪绿斑点,后变成不规则的黄斑。成株期发病先出现浅绿色水渍状的斑点,之后受叶脉限制变成多角形,斑纹变成褐色,环境潮湿时叶片背面会出现灰黑色霉层,严重时全叶甚至全株干枯。每年给黄瓜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轻者10%~20%,重者30%,甚至绝收,严重影响黄瓜的产量和品质(((。
自从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设施大棚种植的推广,给菜农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大棚室温、湿度也为黄瓜霜霉病的发生提供了更有利的发病条件。因此,黄瓜霜霉病有扩大蔓延的趋势,若防治不及时,5~7d就可能全田发生和病害流行[2]。黄瓜霜霉病主要通过化学农药和选育抗病品种进行防治,据统计,早在1996年霜霉病杀菌剂的销售产值达12亿法郎,其中10%用于防治P. cubensis对葫芦科作物的危害(3(。中国的常用药剂有:百菌清、代森锌、霜霉威、福美双等,但这些内吸性杀菌剂由于作用位点单一很容易产生抗药性且不规范的使用农药容易导致农药残留、环境污染等问题。另外,抗病品种选育周期太长。因此,生物防治成为防治黄瓜霜霉病相关研究的新方向。
黄瓜白粉病是由葫芦科白粉菌( Erysiphe cucurbitacearum Zheng et chen) 或单丝壳白粉菌( Sphacrotheca fuliginea (Schlecht) poll)引起的 ,黄瓜白粉病俗称白毛,是一种全球性发病的病害。在我国,春季大棚和夏季和秋季露地种植的黄瓜每年都因白粉病的发生造成大量损失(4(,黄瓜白粉病病原菌主要通过气流传播,该病潜育期短、再侵染也很频繁、而且流行起来较难控制,对黄瓜生产为害严重,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5(,且随着大棚栽培方式的发展,它的危害越来越重(6([7]。自20世纪70 年代以来,该病生产上主要采用化学农药防治,曾先后施用托布津、粉锈宁、多菌灵、氟硅唑微、仙生、世高等。但已发现白粉病菌对苯丙咪唑类、有机磷类、羟基嘧啶类、甲氧基丙稀酸酯类和苯氧基喹啉类农药几乎同时产生了抗药性。长期的农药的大量不合理使用导致了许多环境污染问题以及农药残留的问题在环境法律法规逐渐健全,公众食品安全意识越来越强的今天,许多剧毒农药已被禁用。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有必要研究、开发高效无毒的新型生物农药来防治黄瓜白粉病。目前防治瓜类白粉病的生防杀菌剂主要由黄瓜白粉寄生孢(Ampelomyces quisqualis)、似酵母真(Sporothrixfiocciilosa)和蜡蛤轮枝菌(VerticUliumlecanii )组成(8((9((10(。王春梅等(11(发现蛇床子素对黄瓜白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唐蕊等(12(通过实验发现大黄提取液和中草药Ts86对黄瓜白粉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本研究从本实验室的BCA库细菌,通过大田试验对不同生防菌复配组合在生防效果、促生作用这两个方面进行了评估,期望找到能有效防治黄瓜霜霉病和黄瓜白粉病的生防菌株复配组合用于农业生产,同时为下一步生防机理研究提供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和供试植株
供试植株:黄瓜(津优一号)
温室大棚:牌楼实验基地;
LB培养基(1L):胰蛋白胨10 g,酵母浸粉5 g,NaCl 10 g,补足水至1L,琼脂15 g,用1 mol/L的NaOH调节 pH 7.07.2,分装后121℃灭菌20 min。
生防菌剂:实验室保存的14株生防菌,根据不同功效进行3菌组合复配的38个配方
表1 3种生防菌复配配方
Table1 Compound formula of three biocontrol bacteria
合剂菌株组成
合剂菌株组成
54+JC03+HS10
54+7Ze3+2YW4
54+JC03+2BQN19
54+7Ze3+5JN2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zwbh/12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