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淡剑夜蛾的种群动态及其化学防治

淡剑夜蛾Sidemia depravata(Butler),属鳞翅目,夜蛾科,别名淡剑袭夜蛾、淡剑贪夜蛾等。因其幼虫具有暴食性,到达一定数量会导致草坪成片枯萎,从而影响草坪的质量以及其观赏价值[1-2],现已成为主要危害草坪害虫之一。本文选择研究地点为上海辰山植物园,通过野外田间系统调查、诱虫灯诱集等方法监测其生物学特性与种群消长规律,发现上海地区淡剑夜蛾年发生4~5代,于7月上旬突增,8月于9月为爆发时期,从10月中旬又下降趋势,以第4代和第5代幼虫发生量最大, 危害最严重。通过采集野外幼虫选择7种药剂进行毒力测定,综合田间药效试验结果,筛选出最佳防治药剂高效氯氰菊酯微囊悬浮剂防效达90%,而多杀霉素与印楝素的防效均小于50%,速效性较差。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1.材料与方法 3
1.1供试药剂3
1.2田间虫情调查3
1.3灯下蛾量3
1.4田间药效实验3
2.结果与分析3
2.1淡剑夜蛾灯下虫量与分析3
2.1.1 2015年测报灯与分析3
2.1.2 20132015年诱虫灯数据与分析4
2.2淡剑夜蛾田间调查5
2.3上海气候与淡剑夜蛾种群消长规律之间的关系 6
2.3.1气温的影响6
2.3.2降水量的影响6
2.4药效实验及化学药剂防治的筛选6
讨论7
4.总结8
致谢8
参考文献8
草坪害虫淡剑夜蛾的生活史及其防治方法
引言
引言
淡剑夜蛾Sidemia depravata(Butler),属鳞翅目,夜蛾科,别名淡剑袭夜蛾、淡剑贪夜蛾等。因其幼虫具有暴食性,到达一定数量会导致草坪成片枯萎,从而影响草坪的质量以及其观赏价值,现已成为主要危害草坪害虫之一。淡剑夜蛾的幼虫的体色随着龄期的增长变化较大。低龄幼虫的体色黄绿色, 体上纵线较细, 受惊时假死卷曲呈“C”形;高龄幼虫的体色为黄褐色, 腹部呈黄绿色, 体上纵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线明显。其成虫趋光性强, 喜欢在嫩绿茂密的草坪叶片上成行状产卵, 卵块状, 直径0.3~0.5mm上粘附灰黄色绒毛。其蛹长12~14mm,起初为绿色,后边红褐色,有臀棘2根。淡剑夜蛾的成虫体态特征为:雄成虫体长约12 mm,翅展约26 mm,触角羽状;雌成虫体长约14 mm,翅展23 mm 左右,触角线状。前翅灰褐色,内横线和中横线黑色,翅面有一近梯形的暗褐色区域,外缘线有一列黑点。后翅淡灰褐色。
淡剑夜蛾主要危害禾本科草茎叶,冷地型草有苇状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细弱翦股颖Agrostistenuis Sibeh和葡匐翦股颖A . palutsris Huds。暖地型草有细叶结缕草、沟叶结缕草Zoysia matrel laMerr. 和狗牙根Cynodon spp.。受害程度一般是冷地型草重于暖地型草, 长势好的草重于长势差的草, 晚上灯光照明较密集的草坪区受害重。淡剑夜蛾成虫白天不动,夜晚活泼。
淡剑夜蛾成虫夜间羽化活动, 有强趋光性, 白天藏匿于草坪丛土表中, 如遇惊吓则作短距离飞迁。卵堆产, 卵块椭圆形, 上覆淡黄褐色绒毛, 似小棉团。卵均产在叶片正面, 成虫交配后34d 内均可产卵, 每块卵有数十粒至300粒。初产卵块34d后孵化。
一般13龄虫昼夜取食,只取食嫩叶叶肉,留下透明的叶表皮。46龄虫则白天隐蔽在草坪根部, 夜间取食, 阴雨天可全天取食。4龄以上食量大增, 进入暴食期, 草茎和叶片咬断或咬成缺刻, 轻者造成草坪发黄,如不及时防治,严重时会造成草坪整片死亡,严重影响草坪的观赏和正常生长。幼虫老熟后在草坪草的基部入浅土层做土室化蛹。[3]
淡剑夜蛾综合防治:园艺防治:淡剑夜蛾成虫产卵的高峰期在7月至9月。在这期间内,园内员工定期根据其产卵特性进行草坪修剪,并留茬35cm并且及时将剪下的草叶集中处理,以减少田间卵量,恶化其生存环境,可以大大降低虫口密度,有效地遏制淡剑夜蛾的爆发[4]。
物理防治:杀虫灯诱杀。利用淡剑夜蛾成虫的趋光性,在草坪周围或路灯下安装佳多牌频振式诱虫灯(PS15II 型)以诱杀成虫,减少产卵量。园区内共有111盏杀虫灯,为保证园区内美观,挂在较为隐蔽的地方,由杀虫灯记录数据可见,杀虫灯诱杀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方式。人工捕捉也是有效措施。夏季天气炎热,未有雨季时需定期灌水,发现在灌过水后草坪内的淡剑夜蛾幼虫会自动浮出,捕捉较为容易。若天气过于炎热,发现幼虫因地表温度过高,均爬至草丛叶尖背面,容易人工去除。
生物防治:病原微生物的侵染
(1)Bt(苏云金杆菌)的使用。在园内试药期间发现使用BT制剂后, 在该区域的低龄幼虫几乎全部死亡,而对于高龄幼虫则效果不太明显。BT杀虫作用的主要成分是孢子形成过程中产生了伴孢晶体。伴孢晶体通过昆虫口服后, 在中肠碱性环境中, 被降解为活性的多肽片断(伴孢晶体的毒性片断包含三个不同的结构域。一般认为结构一参与孔道的形成, 结构域二决定毒素与受体的特异性结合, 结构域三主要调节毒素的活性),再与中肠受体蛋白结合,形成细胞膜通道, 破坏渗透膜, 引起细胞溶解, 最终导致虫体死亡[5]。
(2)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的使用。在试药期间发现使用后,该区域的低龄幼虫皆被侵染,肢体僵硬体表变白,最后可捏碎成粉末状。球孢白僵菌是白僵菌属,它对环境和温血动物无害, 易于培养, 原料价廉易得, 杀虫谱广, 致病性强, 从而成为目前国内应用最广泛的昆虫病原真菌[67]。球孢白僵菌在代谢过程中能合成、分泌一系列胞外水解酶,如蛋白酶、几丁质酶、脂肪酶和淀粉酶等。它们在白僵菌入侵害虫时, 尤其在穿透昆虫体壁过程中,起到溶解昆虫表皮, 以利于菌体侵染的作用[8]。在田间调查时,发现有淡剑夜蛾幼虫肢体僵硬,体表呈墨绿色,疑似被绿僵菌[9]所侵染,但因园内未曾使用次药剂,所以死亡原因有待研究。园内还备有多杀霉素、印楝素、短稳杆菌等生物药剂。
捕食性鸟类:因园内绿色植被多,生态环境好,有不同种鸟类于此地筑巢。常看见整群捕食性鸟类在草坪上捕食幼虫。应减少使用高毒化学药剂,防止鸟类中毒事件发生。
寄生蜂:为有效防治鳞翅目食叶类害虫,园区内曾大量养殖周氏啮小蜂。在平时调查发现园区内有因被其寄生而死亡的鳞翅目幼虫和被寄生的蛹,可猜测周氏啮小峰对淡剑夜蛾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
化学防治:为保护园区生态环境,园区内采用不同作用机理、毒性低的药剂,如:杀铃脲,该药品属苯甲酰脲类的昆虫生长调节剂。它能抑制昆虫几丁质合成酶的活性,阻碍几丁质合成,即阻碍新表皮的形成,使昆虫的蜕皮化蛹受阻,活动减缓,取食减少,甚至死亡。但害虫种群爆发危害时需结合使用部分触杀效果好的药剂作为应急防控。如:高效氯氰菊酯,该药品为非内吸性但具备触杀和胃毒作用的杀虫剂,通过与害虫钠通道相互作用破坏其神经系统,该杀虫剂主要用来防治农作物上发生的鳞翅目害虫;乐斯本又称毒死蜱,为有机磷杀虫剂 具有胃毒触作用。针对不同有害生物存有不同的杀虫杀螨剂。
1 材料与方法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zwbh/27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