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星天牛的发生规律及利用花绒寄甲生物防治的研究
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Forster)是危害我国园林绿化植物的一类重要的蛀干性害虫,发生严重时常造成树木的死亡。由于星天牛主要以幼虫在树干内蛀食为害,且具有隐蔽性、防治难度大等特点,目前以化学防治为主的防治措施效果不理想。为了实现对星天牛的绿色、可持续控制,调查了2015年上海市各监测点主要公园绿地和重点道路内星天牛发生情况,分析了近三年的历史数据,并对自然条件下园林星天牛的发生规律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同时,通过释放其寄生性天敌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 (Fairmaire)的成虫和卵,研究了在野外短时间和长时间的生物防治效果,结果如下由近三年上海市园林星天牛的发生规律数据分析中可知,只有崇明的星天牛总体发生趋势呈逐年下降趋势,普陀、杨浦、闸北、奉贤、虹口等地的星天牛发生趋势呈逐年上升趋势,浦东新区、宝山、嘉定等地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长宁、闵行、徐汇、黄浦、静安、松江、金山、辰山植物园等地呈现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而青浦、世纪公园、上海动物园等监测点则基本无星天牛大面积发生情况。在野外短时间应用花绒寄甲防治园林星天牛的试验中,花绒寄甲成虫和卵在释放50天后,柳树星天牛所产生的新鲜排粪孔的校正减退率达到57.1%;在野外长时间防治试验中,植株基部和一级分枝在释放前后的平均孔洞数量没有显著差异,说明释放花绒寄甲的成虫和卵对防治植株基部和一级分枝上的星天牛没有明显的影响,而植株主干和二级分枝在释放前后的平均孔洞数量具有显著的差异,说明释放花绒寄甲的成虫和卵主要对防治主干和二级分枝上的星天牛具有显著的影响。以上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林间释放花绒寄甲卵和成虫对星天牛有良好的控制效果,且不同的释放部位对防治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引言
引言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zwbh/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