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茎突变体水稻饲料营养价值研究
水稻脆茎突变体是研究水稻细胞壁形成的优良材料,也是选育水稻抗倒伏品种的重要材料,近年来还可作为选育谷秆两用型水稻的中间材料。粳型水稻武育粳3号,经过EMS诱变获得两个具有脆茎性状的突变体D12W230、D12W231,研究了氮肥与收获期对野生型与突变体不同器官粗纤维、粗蛋白、灰分及无氮浸出物含量与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抽穗至成熟期,突变体与野生型的粗纤维、灰分、无氮浸出物含量与积累量基本为递增趋势,粗蛋白含量与积累逐渐减少,抽穗期NDF、ADF、CP、AIA以叶穗最高,茎鞘其次,抽穗后20天至成熟期与之相反。抽穗期至抽穗后20天NFE含量叶穗高于茎鞘,抽穗后40天至成熟期茎鞘高于叶穗,而且突变体D12W231植株中CP、NFE较D12W230多,提供的营养物质更丰富。施加氮肥,显著降低了植株NDF、ADF、ADL、C等纤维物质的含量,而显著增加了CP、NFE含量与积累,收获期宜在成熟期之前进行,因为这个时期稻草可利用的粗蛋白、无氮浸出物丰富,生物量高。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2
1.材料与方法3
1.1材料3
1.2田间试验3
1.3试验方法3
1.4数据处理4
2.结果与分析4
2.1收获于不同时期的脆茎水稻和野生型水稻的植物学组成4
2.2不同收获时期突变体与野生型水稻茎鞘化学成分5
2.3不同收获时期突变体与野生型水稻叶穗化学成分6
2.4不同收获时期突变体与野生型水稻植株化学成分8
2.5氮肥对不同收获时期水稻茎鞘化学成分的影响9
2.6氮肥对不同收获时期水稻叶穗化学成分的影响11
2.7氮肥对不同收获时期水稻植株化学成分的影响12
3.讨论14
3.1脆茎突变体D12W230、D12W231对饲料利用的意义14
3.2收获时期对脆茎突变体饲料价值的影响14
3.3栽培措施对脆茎突变体饲料价值的影响15
致谢15
参考文献15
脆茎突变体水稻饲料营养价值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研究
引言
引言
水稻是我国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秸秆占秸秆资源总量的29.93%(闰贵龙,2005)。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南和华中地区。秸秆“用则利,弃则害”。当今社会,秸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既涉及到农业生产系统中的物质的高效转化和能量的高效循环,成为循环农业的重要实现途径,也涉及到整个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土壤肥力、水土保持、环境安全以及可再生资源的高效利用等可持续发展问题,又涉及到农民生活系统中家居温暖和环境清洁,逐步成为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1]。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饲料供给面临挑战,更多利用现有作物进行饲料利用性开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我国是世界最大的水稻生产国家,种植面积广、产量大、水稻品种资源丰富。在粮食供应充足的条件下,开发并利用特殊水稻品种作为饲料,一方面可以缓解饲料供应不足和粮食生产中个人口粮和饲料粮需求变化的结构性矛盾,另一方面有效调节粮食生产年际波动和区域不平衡性问题。[2]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物结构的改变,人均大米消费量渐减,而肉、蛋、奶等动物性食物需求不断上升,这就要求适当减少食用水稻的种植面积,生产供给更多的饲料,为饲料稻的发展创造了客观条件和市场需求。[3]而具有脆性性状的水稻,茎、叶脆而易折,粉碎加工特性优良,成为饲料稻开发利用的潜在品种。[2]饲料水稻由于最适水田环境 , 在需要水田转种 、低质水田种植食用稻品质不佳或荒废湿地再利用等地区 ,作为转种或再植作物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它不仅可以保住水田面积,还能生产较为优质的饲料,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
水稻茎秆机械强度是重要的农艺性状,直接关系着水稻的产量和质量。脆性突变一方面导致水稻茎秆机械强度降低,影响水稻的抗倒伏性; 另一方面,具有纤维素含量降低、营养成分改变和脆性增加等特点,使其有望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饲料资源[46]。水稻茎秆是很多家畜的饲料,茎秆强度降低对于饲料加工有比较有利的影响[7]。因此,对水稻脆性突变基因资源的发掘和研究有助于了解水稻茎秆机械强度的控制机制,从而为提高水稻抗倒伏性育种工作,或选育降解率高的谷草兼用型特种水稻品种提供理论依据和种质资源[8,9]。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甲基磺酸乙酯(EMS)属于化学诱变剂中的烷化剂,已经用于创建许多重要的水稻突变体资源。2007年,课题组在江苏省丹阳市延陵镇宝林农场采用EMS诱变武育粳3号,在连续种植的后代中获得茎叶具有脆性、性状稳定遗传的突变体D12W230、D12W231。
1.2田间试验
2015年试验在江苏丹阳市延陵镇宝林农场进行。3个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小区面积4.5×5.5m2,种植密度13.3cm×30cm。5月中旬播种,6月中旬移栽,一穴三苗。2015年增加氮肥试验,全生育期总施氮量为225kg/hm2,设CK(不施氮)、55(按基肥与穗肥1:1比例施用)、100(基肥一次施用)共三个氮肥处理。设置不同的收获时期,共设抽穗期、抽穗后20天、抽穗后40天、抽穗后60天(成熟期)四个时期,分茎、叶、鞘、穗共四个部位用于测定化学成分。
1.3实验方法
常规营养成分分析(%,风干物为基础):于抽穗期、抽穗后20天、抽穗后40天及抽穗后60天取样,每次取样分茎鞘叶穗部分,先105 ℃杀青半小时,然后80 ℃烘干,粉碎后过筛,测定如下指标。细胞壁组分含量以干物质为比较基础,根据Van Soest等[10]提出的测定饲草纤维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的方法并稍加改动,分析细胞壁纤维素(cellulose,C)、半纤维素(hemicellulose,HC)、酸性洗涤木质素(acid detergent lignin,ADL)、无氮浸出物(nitrogen free extract,NFE)、酸不溶灰分(acid insoluble ash,AIA)的含量。其中,NDF、ADF采用洗涤剂法[10]测定,ADL采用ADF经72%硫酸消化后灰化法[10]测定,AIA采用灰化法[11]测定。粗蛋白(crude protein,CP)根据凯氏定氮法测定试样中的含氮量,即在催化剂作用下,用硫酸破坏有机物,使含氮物转化成硫酸铵。加入强碱进行蒸馏使氨逸出,用硼酸吸收后,再用酸滴定,测出氮含量,将结果乘以换算系数6.25,计算出粗蛋白含量。
1.4数据处理
数据的处理通常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3软件进行,不同收获时期各化学成分的比较采用SPSS软件包中的方差分析过程(ANOVA)进行处理,突变体与野生型材料之间各化学成分采用Ttest进行比较,用Origin、Microsoft Excel 2003等软件作图。
2结果与分析
2.1收获于不同时期的脆茎水稻和野生型水稻的植物学组成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2
1.材料与方法3
1.1材料3
1.2田间试验3
1.3试验方法3
1.4数据处理4
2.结果与分析4
2.1收获于不同时期的脆茎水稻和野生型水稻的植物学组成4
2.2不同收获时期突变体与野生型水稻茎鞘化学成分5
2.3不同收获时期突变体与野生型水稻叶穗化学成分6
2.4不同收获时期突变体与野生型水稻植株化学成分8
2.5氮肥对不同收获时期水稻茎鞘化学成分的影响9
2.6氮肥对不同收获时期水稻叶穗化学成分的影响11
2.7氮肥对不同收获时期水稻植株化学成分的影响12
3.讨论14
3.1脆茎突变体D12W230、D12W231对饲料利用的意义14
3.2收获时期对脆茎突变体饲料价值的影响14
3.3栽培措施对脆茎突变体饲料价值的影响15
致谢15
参考文献15
脆茎突变体水稻饲料营养价值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研究
引言
引言
水稻是我国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秸秆占秸秆资源总量的29.93%(闰贵龙,2005)。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南和华中地区。秸秆“用则利,弃则害”。当今社会,秸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既涉及到农业生产系统中的物质的高效转化和能量的高效循环,成为循环农业的重要实现途径,也涉及到整个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土壤肥力、水土保持、环境安全以及可再生资源的高效利用等可持续发展问题,又涉及到农民生活系统中家居温暖和环境清洁,逐步成为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1]。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饲料供给面临挑战,更多利用现有作物进行饲料利用性开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我国是世界最大的水稻生产国家,种植面积广、产量大、水稻品种资源丰富。在粮食供应充足的条件下,开发并利用特殊水稻品种作为饲料,一方面可以缓解饲料供应不足和粮食生产中个人口粮和饲料粮需求变化的结构性矛盾,另一方面有效调节粮食生产年际波动和区域不平衡性问题。[2]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物结构的改变,人均大米消费量渐减,而肉、蛋、奶等动物性食物需求不断上升,这就要求适当减少食用水稻的种植面积,生产供给更多的饲料,为饲料稻的发展创造了客观条件和市场需求。[3]而具有脆性性状的水稻,茎、叶脆而易折,粉碎加工特性优良,成为饲料稻开发利用的潜在品种。[2]饲料水稻由于最适水田环境 , 在需要水田转种 、低质水田种植食用稻品质不佳或荒废湿地再利用等地区 ,作为转种或再植作物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它不仅可以保住水田面积,还能生产较为优质的饲料,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
水稻茎秆机械强度是重要的农艺性状,直接关系着水稻的产量和质量。脆性突变一方面导致水稻茎秆机械强度降低,影响水稻的抗倒伏性; 另一方面,具有纤维素含量降低、营养成分改变和脆性增加等特点,使其有望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饲料资源[46]。水稻茎秆是很多家畜的饲料,茎秆强度降低对于饲料加工有比较有利的影响[7]。因此,对水稻脆性突变基因资源的发掘和研究有助于了解水稻茎秆机械强度的控制机制,从而为提高水稻抗倒伏性育种工作,或选育降解率高的谷草兼用型特种水稻品种提供理论依据和种质资源[8,9]。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甲基磺酸乙酯(EMS)属于化学诱变剂中的烷化剂,已经用于创建许多重要的水稻突变体资源。2007年,课题组在江苏省丹阳市延陵镇宝林农场采用EMS诱变武育粳3号,在连续种植的后代中获得茎叶具有脆性、性状稳定遗传的突变体D12W230、D12W231。
1.2田间试验
2015年试验在江苏丹阳市延陵镇宝林农场进行。3个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小区面积4.5×5.5m2,种植密度13.3cm×30cm。5月中旬播种,6月中旬移栽,一穴三苗。2015年增加氮肥试验,全生育期总施氮量为225kg/hm2,设CK(不施氮)、55(按基肥与穗肥1:1比例施用)、100(基肥一次施用)共三个氮肥处理。设置不同的收获时期,共设抽穗期、抽穗后20天、抽穗后40天、抽穗后60天(成熟期)四个时期,分茎、叶、鞘、穗共四个部位用于测定化学成分。
1.3实验方法
常规营养成分分析(%,风干物为基础):于抽穗期、抽穗后20天、抽穗后40天及抽穗后60天取样,每次取样分茎鞘叶穗部分,先105 ℃杀青半小时,然后80 ℃烘干,粉碎后过筛,测定如下指标。细胞壁组分含量以干物质为比较基础,根据Van Soest等[10]提出的测定饲草纤维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的方法并稍加改动,分析细胞壁纤维素(cellulose,C)、半纤维素(hemicellulose,HC)、酸性洗涤木质素(acid detergent lignin,ADL)、无氮浸出物(nitrogen free extract,NFE)、酸不溶灰分(acid insoluble ash,AIA)的含量。其中,NDF、ADF采用洗涤剂法[10]测定,ADL采用ADF经72%硫酸消化后灰化法[10]测定,AIA采用灰化法[11]测定。粗蛋白(crude protein,CP)根据凯氏定氮法测定试样中的含氮量,即在催化剂作用下,用硫酸破坏有机物,使含氮物转化成硫酸铵。加入强碱进行蒸馏使氨逸出,用硼酸吸收后,再用酸滴定,测出氮含量,将结果乘以换算系数6.25,计算出粗蛋白含量。
1.4数据处理
数据的处理通常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3软件进行,不同收获时期各化学成分的比较采用SPSS软件包中的方差分析过程(ANOVA)进行处理,突变体与野生型材料之间各化学成分采用Ttest进行比较,用Origin、Microsoft Excel 2003等软件作图。
2结果与分析
2.1收获于不同时期的脆茎水稻和野生型水稻的植物学组成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zwbh/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