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全爪螨的est数据库的微卫星开发实验
摘要:柑橘全爪螨是柑橘作物上的一种重要经济害虫,为了更好地了解柑橘全爪螨的种群遗传结构,我们基于表达序列标签(EST)数据库开发了15个柑橘全爪螨的多态性微卫星标记,并通过采自福建省泉州市的32雌成螨评价了这些微卫星的多样性。结果显示每个位点的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在0.305到0.726不等,平均数据为0.491。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目在2到6之间,平均数目为3.8。表观的和预期的杂合性分别在0.094到0.438以及0.345到0.764的范围内变化。连锁不平衡检测结果表明三对微卫星位点(PC3和PC9,PC3和PC11,PC11和PC9)存在显著连锁现象。新开发的15个微卫星位点中有12个明显偏离哈迪温伯格平衡(HWE)。我们推测这可能是由于无效基因的存在,近亲繁殖及华伦德(Wahlund)效应造成的。总体来说,这些新开发的微卫星标记具有较好的遗传多态性,为将来柑橘全爪螨的种群遗传学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来源。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1材料与方法2
1.1实验材料 2
1.2实验方法 2
1.2.1叶螨鉴定及DNA提取2
1.2.2序列搜索及引物设计2
1.2.3PCR扩增及多态性因物筛选3
1.2.4数据处理3
2结果与分析3
2.1引物设计及PCR扩增效果检验3
2.2多态性引物筛选 5
2.3杂合子缺乏原因分析 5
2.3.1无效等位基因的存在 5
2.3.2近亲繁殖 6
2.3.3华伦德效应 6
3讨论 6
致谢6
参考文献7
基于柑橘全爪螨的EST数据库的微卫星开发实验
引言
柑橘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 (McGregor) ]属真螨总目绒螨目,叶螨总科,叶螨科。它是一种世界性的柑橘害螨,主要分布于中国、美国、日本、印度、南非和地中海国家。它是柑橘产区普遍发生、危害最严重的害螨[1]。柑橘全爪螨寄主广泛,除柑橘类外,还危害梨、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桃、柿、枣、桂花、垂柳、月季和一品红等经济作物和园艺观赏植。柑橘全爪螨以成螨、若螨和幼螨群集于嫩叶枝梢及果实上刺吸汁液,但以叶片受害最重,被害叶片呈现许多灰白色小斑点,失去光泽,严重时全叶灰白,造成大量落叶、落果,影响树势和柑橘果产量[2]。
近年来,我国对柑橘全爪螨的防控主要是依靠化学杀螨剂,然而,由于化学农药的滥用,柑橘全爪螨种群产生的杀螨剂抗性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3]。除了化学防治,生物防治也被应用于防治螨的危害。从生物防治的角度来看,为了更好地控制柑橘全爪螨,了解其种群遗传结构是非常有必要地,因为它可以阐明柑橘全爪螨的种群动态[4]。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大量的多态性分子标记,在之前的柑橘全爪螨群体遗传学研究实验中所使用的是同工酶[5]、COI[6]和ITS1[7]序列,但由于多态性比较低,或者在基因组中存在多拷贝现象,这些分子标记并不是种群遗传结构研究的理想标记。
近年来,由于微卫星(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标记在基因组中数量多、多态性高、中性及复等位的优点使其在种群遗传结构分析中被广泛的应用。其被广泛应用于种群遗传学中,用来推算群体间分化程度、有效种群大小、基因流及种群进化历史等。但微卫星标记的引物通常需要构建微卫星富集文库文库来开发,此种方法费时费力、低效率并且价格昂贵[8]。而对于柑橘全爪螨这种小型动物,由于其体型微小,使得我们很难从柑橘全爪螨中获得高纯度的DNA,以用于微卫星文库的构建。因此,到目前为止,只有一个可用于柑橘全爪螨的微卫星标记[9]。但是,如今大量的EST序列登录在了NCBI数据库,这些序列可以用来开发柑橘全爪螨的微卫星。相对于微卫星文库建立方法,筛选大量的EST更有利于开发高质量的标记。本研究,我们基于EST数据开发了柑橘全爪螨的微卫星。这些微卫星为柑橘全爪螨的种群遗传结构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在福建泉州10x10米的柑橘树范围内采集柑橘全爪螨,并立即放入70%的酒精中保存带回实验室。提取DNA的MIX配置如下:每只材料所需Nuclei Lysis Solution 200μL,0.5M EDTA(pH8.0) 50μL,Proteinase K,20mg/ml 20μL,RNase A Solution 5μL。
1.2 实验方法
1.2.1 叶螨鉴定和DNA提取
鉴定是基于柑橘全爪螨的形态特征和细胞色素氧化酶基因I(COI)的部分序列[10],DNA提取是通过Wizard?SV基因组DNA纯化试剂盒进行。
1)将浸泡在酒精里的叶螨取出,放在一次性培养皿中用无水酒精漂洗三次后,放在干净卫生纸,再放入超净工作台;
2)晾干后用promega试剂盒提取DNA;
3)取单头叶螨与1.5mL离心管中,加入50μL MIX研磨;
4)加入225μL MIX冲洗研磨棒;
5)蜗旋混匀,并简单离心,55度水浴,1618h
6)加入250μL Wizard SV Lysis Buffer,并蜗旋混匀(此步骤之后操作需要加快,lysate must remain warm);
7)将混合液转入Minicolumassembly,13000g离心,3min;
8)倒掉收集管中的液体,将过滤管重新放回,加入65μL Wash Solution;
9)13000g离心,1min;
10)重复89三次;
11)洗完后重新放入离心管中,13000g离心2min;
12)室温放置10min;
13)放入新管中,加入60μL65度的水,室温放置2min,13000g,离心1min;
1.2.2 序列搜索及引物设计
1)在NCBI中输入ERX021800(http://www.ncbi.nlm.nih.gov/sra),下载柑橘全爪螨的EST序列;
2)采用Trinity软件,选择默认参数[11]对这些EST序列进行聚类和拼接并截去小于350bp的过短序列;
3)进行序列处理及拼接后,我们获得由15213条,总长度为15.3Mb的非冗余序列基因(unigeges)。之后,用SciRoKo3.4软件[12]分析获得的非冗余序列基因以查找含有简单重复序列的部分,查找的标准是二核苷酸的重复次数大于4的序列,总共有1950条微卫星序列被确定;
4)以Primer premier3设计引物[13],设计的标准是GC含量在40%60%,产物长度在100300bp,Tm在5258℃,且上下游引物Tm值不超过3℃;
5)在这些序列中913个的引物设计成功,我们随机选择120对引物,进行PCR验证。然后用BLASTX程序将选中的ESTs序列与NCBI中蛋白质数据库进行同源比对与注释,认定阈值为1e7;
1.2.3 PCR扩增及多态性引物筛选
1)首先通过4个柑橘全爪螨雌成螨的DNA作为扩增模板进行PCR,以检测所设微卫星引物的扩增效率。PCR扩增体系(总体积10μL)如下:上下游引物各0.2μmol/L,模板DNA10100ng/μL,dNTP0.2 mmol/L,TaqDNA聚合酶0.1U/μL。反应程序为:95℃预变性3min;94℃ 30s,55℃(据设计引物情况调整)30s,72℃ 30s,进行35个循环,72℃ 15min;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1材料与方法2
1.1实验材料 2
1.2实验方法 2
1.2.1叶螨鉴定及DNA提取2
1.2.2序列搜索及引物设计2
1.2.3PCR扩增及多态性因物筛选3
1.2.4数据处理3
2结果与分析3
2.1引物设计及PCR扩增效果检验3
2.2多态性引物筛选 5
2.3杂合子缺乏原因分析 5
2.3.1无效等位基因的存在 5
2.3.2近亲繁殖 6
2.3.3华伦德效应 6
3讨论 6
致谢6
参考文献7
基于柑橘全爪螨的EST数据库的微卫星开发实验
引言
柑橘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 (McGregor) ]属真螨总目绒螨目,叶螨总科,叶螨科。它是一种世界性的柑橘害螨,主要分布于中国、美国、日本、印度、南非和地中海国家。它是柑橘产区普遍发生、危害最严重的害螨[1]。柑橘全爪螨寄主广泛,除柑橘类外,还危害梨、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桃、柿、枣、桂花、垂柳、月季和一品红等经济作物和园艺观赏植。柑橘全爪螨以成螨、若螨和幼螨群集于嫩叶枝梢及果实上刺吸汁液,但以叶片受害最重,被害叶片呈现许多灰白色小斑点,失去光泽,严重时全叶灰白,造成大量落叶、落果,影响树势和柑橘果产量[2]。
近年来,我国对柑橘全爪螨的防控主要是依靠化学杀螨剂,然而,由于化学农药的滥用,柑橘全爪螨种群产生的杀螨剂抗性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3]。除了化学防治,生物防治也被应用于防治螨的危害。从生物防治的角度来看,为了更好地控制柑橘全爪螨,了解其种群遗传结构是非常有必要地,因为它可以阐明柑橘全爪螨的种群动态[4]。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大量的多态性分子标记,在之前的柑橘全爪螨群体遗传学研究实验中所使用的是同工酶[5]、COI[6]和ITS1[7]序列,但由于多态性比较低,或者在基因组中存在多拷贝现象,这些分子标记并不是种群遗传结构研究的理想标记。
近年来,由于微卫星(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标记在基因组中数量多、多态性高、中性及复等位的优点使其在种群遗传结构分析中被广泛的应用。其被广泛应用于种群遗传学中,用来推算群体间分化程度、有效种群大小、基因流及种群进化历史等。但微卫星标记的引物通常需要构建微卫星富集文库文库来开发,此种方法费时费力、低效率并且价格昂贵[8]。而对于柑橘全爪螨这种小型动物,由于其体型微小,使得我们很难从柑橘全爪螨中获得高纯度的DNA,以用于微卫星文库的构建。因此,到目前为止,只有一个可用于柑橘全爪螨的微卫星标记[9]。但是,如今大量的EST序列登录在了NCBI数据库,这些序列可以用来开发柑橘全爪螨的微卫星。相对于微卫星文库建立方法,筛选大量的EST更有利于开发高质量的标记。本研究,我们基于EST数据开发了柑橘全爪螨的微卫星。这些微卫星为柑橘全爪螨的种群遗传结构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在福建泉州10x10米的柑橘树范围内采集柑橘全爪螨,并立即放入70%的酒精中保存带回实验室。提取DNA的MIX配置如下:每只材料所需Nuclei Lysis Solution 200μL,0.5M EDTA(pH8.0) 50μL,Proteinase K,20mg/ml 20μL,RNase A Solution 5μL。
1.2 实验方法
1.2.1 叶螨鉴定和DNA提取
鉴定是基于柑橘全爪螨的形态特征和细胞色素氧化酶基因I(COI)的部分序列[10],DNA提取是通过Wizard?SV基因组DNA纯化试剂盒进行。
1)将浸泡在酒精里的叶螨取出,放在一次性培养皿中用无水酒精漂洗三次后,放在干净卫生纸,再放入超净工作台;
2)晾干后用promega试剂盒提取DNA;
3)取单头叶螨与1.5mL离心管中,加入50μL MIX研磨;
4)加入225μL MIX冲洗研磨棒;
5)蜗旋混匀,并简单离心,55度水浴,1618h
6)加入250μL Wizard SV Lysis Buffer,并蜗旋混匀(此步骤之后操作需要加快,lysate must remain warm);
7)将混合液转入Minicolumassembly,13000g离心,3min;
8)倒掉收集管中的液体,将过滤管重新放回,加入65μL Wash Solution;
9)13000g离心,1min;
10)重复89三次;
11)洗完后重新放入离心管中,13000g离心2min;
12)室温放置10min;
13)放入新管中,加入60μL65度的水,室温放置2min,13000g,离心1min;
1.2.2 序列搜索及引物设计
1)在NCBI中输入ERX021800(http://www.ncbi.nlm.nih.gov/sra),下载柑橘全爪螨的EST序列;
2)采用Trinity软件,选择默认参数[11]对这些EST序列进行聚类和拼接并截去小于350bp的过短序列;
3)进行序列处理及拼接后,我们获得由15213条,总长度为15.3Mb的非冗余序列基因(unigeges)。之后,用SciRoKo3.4软件[12]分析获得的非冗余序列基因以查找含有简单重复序列的部分,查找的标准是二核苷酸的重复次数大于4的序列,总共有1950条微卫星序列被确定;
4)以Primer premier3设计引物[13],设计的标准是GC含量在40%60%,产物长度在100300bp,Tm在5258℃,且上下游引物Tm值不超过3℃;
5)在这些序列中913个的引物设计成功,我们随机选择120对引物,进行PCR验证。然后用BLASTX程序将选中的ESTs序列与NCBI中蛋白质数据库进行同源比对与注释,认定阈值为1e7;
1.2.3 PCR扩增及多态性引物筛选
1)首先通过4个柑橘全爪螨雌成螨的DNA作为扩增模板进行PCR,以检测所设微卫星引物的扩增效率。PCR扩增体系(总体积10μL)如下:上下游引物各0.2μmol/L,模板DNA10100ng/μL,dNTP0.2 mmol/L,TaqDNA聚合酶0.1U/μL。反应程序为:95℃预变性3min;94℃ 30s,55℃(据设计引物情况调整)30s,72℃ 30s,进行35个循环,72℃ 15min;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zwbh/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