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矮杆圆粒突变体srg的遗传分析与初步定位

本实验从Dongjin为背景的T-DNA插入突变体库中挑选出粒长变短、粒宽变宽、千粒重降低等性状的矮秆圆粒突变体srg(semi-dwarf round grain),经过外源激素处理后发现突变体相对野生型对油菜素内酯(BR)表现出钝感,但在赤霉素(GA)信号途径上不存在缺陷,然后与籼稻N22构建F2群体,进行遗传分析,标记分析,基因定位研究并将其定位到第6号染色体的S6-30和RM19347之间的103kb区间内。
目录
摘要3
关键词3
Abstract3
Key words3
引言3
1材料与方法3
1.1实验材料 3
1.2实验方法 4
1.2.1群体构建4
1.2.2农艺性状调查4
1.2. 3 外源激素处理 4
1.2.4 DNA样品制备4
1.2.5引物设计6
2结果与分析6
2. 1 DJ及突变体srg表型及农艺性状考察6
2. 2野生型和突变体srg外源激素处理7
2.2.1野生型与突变体外源BR处理7
2.2.2 野生型与突变体外源GA处理8
2.3 DJ及突变体srg的遗传9
2. 4 矮杆小粒突变体srg的基因定位9
3讨论11
参考文献12
致谢 13
一个矮秆圆粒突变体srg的遗传分析与初步定位
引言
水稻是我国人民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常年总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40%以上,而面积不及粮食作物面积的1/3[1]。提高水稻的产量是目前水稻育种研究的主要目标,而水稻粒形是决定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阐明水稻粒形遗传调控机理,对提高水稻产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株高作为水稻重要的农艺性状,直接关系到水稻的产量,植株过高容易引起植株倒伏产量下降,适当矮化可达到抗倒增产的目的。第一次绿色革命,就是利用了半矮杆基因sd=1,适当降低株高,使水稻产量得到明显提高,但单一的半矮杆基因的利用易导致遗传脆弱性,因此,挖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掘新的矮杆基因,拓宽矮源的遗传基础,以避免目前水稻矮秆品种矮源单一的遗传特性,为水稻育种实现新的产量突破创造条件[3],本研究即是通过筛选突变体,从矮秆圆粒材料中发掘被隐性抑制的大粒、高产的优异基因[4]。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以Dongjin为受体,韩国An教授创制了TDNA插入突变体库,本实验室从An教授处引进了250多份突变体材料,我们根据籽粒粒型的变化,筛选出半矮秆圆粒突变体srg ,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种子粒长显著縮短、粒宽明显增加、千粒重显著降低。但潮霉素鉴定结果表明突变体不含有潮霉素标签,说明该突变体表型与TDNA插入无关。
1.2 实验方法
1.2.1 群体构建
为鉴定Dongjin半矮秆圆粒突变性状的遗传方式,2014年在大学土桥基地对srg突变体,与亲本Dongjin的杂交,获得F1杂交种,同时利用突变体srg与籼稻品种N22杂交获得F1,之后将这两种F1杂交种在海南陵水基地自交繁殖,自交获得F2种子,2015年正季在大学土桥实验基地种植F2遗传分离群体,观察其表型并统计其分离比,同时利用获得的F2群体开展突变基因的定位研究。
农艺性状调查
2015年正季考察Dongjin与突变体srg的农艺性状。分别取成熟期的Dongjin和突变体srg各20株,测量各单株株高、穗长、各节间长度、结实率、粒长、粒宽、千粒重等各项指标。
1.2.3 外源激素处理
通过对野生型Dongjin与突变体srg农艺性状的考察,发现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srg节间明显缩短、叶片直立、叶夹角变小、籽粒明显变小。前人研究发现大部分水稻矮杆突变体都与赤霉素(GA)或者油菜素内酯(BR)的生物合成或信号传导途径的基因突变有关[5],我们猜测srg突变体可能与植株体内激素GA或BR相关,故对植株进行外源激素处理实验。
(1)BR处理实验
①将Dongjin及srg种子用1%次氯酸钠溶液浸种1小时,用无菌水清洗3次,然后将种子浸入水中吸胀24小时,之后再将种子置于30℃培养箱(黑暗条件下)催芽1天;
②当种子露白后转移种子到土壤中,置于30℃培养箱(16h光照、8h黑暗)中培养,并开始计时,用培养10天的幼苗进行激素处理实验。
③10天后分别剪野生型与突变体幼苗相同部位叶片,浸泡在浓度为0uM、0.1uM与1uM BR溶液中,避光处理3d后,测量叶片夹角,同时设置清水对照,每个梯度设置3个重复。
(2)GA处理实验
①将Dongjin及srg种子用1%次氯酸钠溶液浸种1小时,用无菌水清洗3次,然后将种子浸入水中吸胀24小时,之后将种子置于30℃培养箱(黑暗条件下)催芽1天;
②当种子露白后将其转移到分别含有浓度为0uM、0.01uM、0.1uM、1uM、10uM、100uM GA3的1% 琼脂培养基上,置于30℃24h光照条件下的培养箱内生长,并开始计时;
③培养10天后,测量第二叶鞘的长度,每个梯度实验设置3个重复。
1.2.4 DNA样品制备
试验采取CTAB法提取DNA:水稻叶片的DNA样品制备参照Dellaporta等[6]的方法,并作了一些改进,具体步骤如下:
1)取0.2g叶片,剪碎后放入2 ml离心管中,并放入1颗钢珠;
2)将装有叶片的离心管放入液氮中冷冻2 min;
3)用组织研磨粉碎仪将叶片研磨成粉末;
4) 事先将配好的CTAB提取液加入到65℃水浴锅中预热,向每个装有磨碎叶片的2.0ml离心管加入700ul CTAB提取液,涡旋震荡使粉末悬浮;
5)将装有样品的离心管在65 ℃水浴锅里温浴30 min,每隔10min晃动一次;
6)向装有样品的试管中加入700 μl的氯仿充分混匀后,静置10 min;
7)用低温离心机进行离心,转速为12000 rpm,离心10 min;
8)吸取上清液到1.5 ml离心管中;
9)重复第7、8步骤;
10)向装有上清液的离心管中,加入0.6倍上清液体积的异丙醇,并将加入异丙醇的1.5ml离心管,放置于20℃冰箱中,静置30分钟;
11)从20℃冰箱中拿取样品,离心5分钟,倒去上清液,加入700ul 70%乙醇洗涤DNA,摇晃离心管,将DNA样品悬浮,与酒精充分接触均匀,洗涤10分钟,并重复本步骤一次。离心倒去乙醇,将离心管放置于无菌操作台上过夜,吹干乙醇;
12)每管加入400ul灭菌水溶解,置于20℃冰箱中保存;
DNA浓度及质量检测:
1) DNA浓度测定:
总DNA样品溶液用Perkin Elmer公司的MBA2000 UV/VS光谱仪进行浓度测定。
2) DNA质量检测: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zwbh/45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