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蔬中抗坏血酸的测定研究进展(附件)
摘 要抗坏血酸是一种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的维生素,对于保持动物机体正常功能发挥着重要作用;抗坏血酸别名叫维生素C,摄入过多或过少都对身体有不良影响;因此,测定不同果蔬维生素C含量具有重要意义,且在检测时应该采取最佳检测方法。本文就我国检测果蔬中抗坏血酸的主要检测方法进行了阐述,包括滴定检测法、利用分光光度测定分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以及电化学检测法,其中滴定检测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是运用较广的两种方法。直接滴定法具有检测技术可操作性强,检测原理比较简单,对仪器设备的要求相对较低,在基层条件比较差的环境中可以用于检测;但缺点在于反应检测的准确性相对较低,受到外界的干扰较大,检测结果准确性大大受到影响,对检测样品的要求较高。高效液相色谱法具有很高的检测准确性和检测灵敏度,能够对微量的浓度进行准确检测出;但对于检测样品的前处理要求较高,检测费用相对更高,对检测人员的要求更高,且需要色谱仪;不容易在基层推广使用。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的检测技术主要为直接滴定法和HPLC检测法,都具有较高的运用前景。直接滴定法可以在基层中广泛运用,进行广泛的果蔬维生素C的检测,指导人类正确食用果蔬食品。HPLC检测法由于具有很高的检测准确性,可以用于果蔬中维生素C的检测科研。目 录
1 绪论 7
1.1 研究背景 7
1.2 研究内容 7
1.3 研究意义 8
2 果蔬中抗坏血酸的主要检测技术 9
2.1 滴定检测法 9
2.1.1 高锰酸钾法 9
2.1.2 2,6-二氯靛酚钠法 10
2.1.3 直接碘量法 10
2.1.4 直接滴定法在检测果蔬抗坏血酸中的优劣分析 12
2.2 利用分光光度测定分析法 13
2.3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 13
2.3.1 样品前处理 14
2.3.2 HPLC检测果蔬抗坏血酸的技术研究进展 15
2.3.3 HPLC检测果蔬抗坏血酸技术优劣性分析 16
2.4 电化学检测法 17
2.5 果蔬中抗坏血酸检测技术的优劣分析 17
3 结论 19
参考文献 20
致 谢 22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相色谱检测法 13
2.3.1 样品前处理 14
2.3.2 HPLC检测果蔬抗坏血酸的技术研究进展 15
2.3.3 HPLC检测果蔬抗坏血酸技术优劣性分析 16
2.4 电化学检测法 17
2.5 果蔬中抗坏血酸检测技术的优劣分析 17
3 结论 19
参考文献 20
致 谢 22
1 绪 论
1.1 研究背景
抗坏血酸是一种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的维生素,对于保持动物机体正常功能发挥着重要作用。抗坏血酸别名叫维生素C,是多种维生素中的重要一种,溶于水,是水溶性维生素。动物机体内含有适量的维生素C,是保持机体抗氧化功能、维持细胞稳定、促进机体免疫功能的重要活性物质。一旦在动物机体内缺少或摄入量不足导致体内维生素C含量低于正常需求时,能够导致机体容易出现坏血病,诱发机体关节疼痛,导致牙龈出血和发炎,增加动物感染疾病的风险,降低机体抵抗力等多种亚健康疾病,甚至能够导致机体出现伤口愈合偏慢等不良机体反应[1、2]。但是,对于维生素C在机体内的摄取,并不是越多越好,一旦高于机体正常需求水平,一般情况下都会直接从尿中排泄,不容易出现中毒情况,但一旦超出了机体承受范围的剂量,就很容易导致机体出现维生素C中毒症状,机体出现腹泻、脸色潮红、皮肤有斑块等不良反应,有些甚至出现维生素C依赖症;从长期考虑过多摄入维生素C会导致机体细胞的早衰,甚至引起癌症[3]。
维生素C一般大量存在于蔬菜、水果中,不同的果蔬维生素C的含量具有较大差异,人类摄入维生素C的主要方式就是通过在日常生活中食用果蔬来进行补给。但是,人体在摄入果蔬补充维生素C的过程中往往在摄入量难以掌握,每种果蔬的维生素C的含量也具有差异,很容易出现摄入不足或摄入过量的问题。因此,有效测定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对于指导人体正确补充维生素C具有重要意义。维生素C的测定方法有多种,每一种测定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这些因素使得在测定不同果蔬维生素C含量时候应该采取最佳检测方法。
1.2 研究内容
本研究主要对国内外果蔬中抗坏血酸的测定检测技术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不同果蔬所采取的最佳抗坏血酸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查阅和分析资料,了解抗坏血酸在果疏中的不同含量差异。二是了解检测果蔬中抗坏血酸的现实意义;三是了解国内外检测果蔬中抗坏血酸主要检测技术,掌握其原理和检测技术,并进行不同检测技术的优劣性能分析;四是展望果蔬中抗坏血酸检测技术的运用前景。
1.3 研究意义
果蔬是人类的主要维生素补充来源,但不同的果蔬维生素的含量是具有差异的,如青椒、草莓等富含维生素C,而有一些果蔬则维生素C的含量则较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补充维生素C,但不同的果蔬维生素C的含量不同,这就容易使人们在摄入果蔬时容易出现摄入不足或过量的问题。因此,测定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对于指导人们正确摄入果蔬量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抗坏血酸含量的测定方法很多,本文通过综述常见的几种果蔬中检测果蔬中抗坏血酸含量的方法,对每种测定方法的实验原理及具体用到的材料和操作方法,测量结果分别进行详细阐述,同时分析各测定方法的优缺点,可以为后续探索整个检测过程中抗坏血酸能稳定存在的条件提供依据。同时为人们一方面找到简便快捷,结果准确,可用于有效检测果蔬的质量的有效方法;另一方面对于食品的质量安全保障进行分析和评价和推广使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果蔬中抗坏血酸的主要检测技术
抗坏血酸的检测技术根据检测的主要方法原理大体上可以分为滴定检测法、利用分光光度测定分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以及电化学检测法。不同的检测方法其基本原理、应用范围以及检测方法都具有较大差异,且每一种检测方法根据技术操作及原料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多种方法。本文就我国用于检测果蔬中抗坏血酸的检测技术方法进行分析、探讨。
2.1 滴定检测法
滴定检测法是目前用于检测维生素等化学物质的常用检测方法,在食品、药品等检测中运用范围较广。用于检测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已有运用,其作为一种传统的检测方法,在维生素C的检测中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4,5]。
滴定法的主要原理是利用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把不同浓度和剂量的物质反应后通过显色反应,然后以反应物显示颜色的深浅来评价加入的检测物浓度大小;这种检测方法从以前的人工滴定分析化学显色,发展到现在的自动颜色测定分析,试验结果受人为的干扰减少,检测结果准确性大大提升。滴定法在食品维生素检测中的运用非常广泛,也在果蔬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测定中开展了较多的研究,研究开发的测定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滴定法根据原料的不同以及反应底物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的检测方法,目前用于果蔬维生素C检测的方法包括高锰酸钾法、2,6-二氯靛酚钠法、直接碘量法、铁铵矾滴定法等不同的检测方法[6,7]。
2.1.1 高锰酸钾法
高锰酸钾法测定抗坏血酸是利用高锰酸钾法与抗坏血酸之间的化学反应,在硫酸溶液和EDTA溶液的作用下,反应产物呈现一定的颜色,通过颜色确定反应效率,以高锰酸钾的含量大小来测定抗坏血酸的含量。
在测定方法中先配置好高锰酸钾标准溶液,一般采取一定量的高锰酸钾溶于水中,并煮沸10分钟,然后冷却后保存,且用Na2C2O4进
1 绪论 7
1.1 研究背景 7
1.2 研究内容 7
1.3 研究意义 8
2 果蔬中抗坏血酸的主要检测技术 9
2.1 滴定检测法 9
2.1.1 高锰酸钾法 9
2.1.2 2,6-二氯靛酚钠法 10
2.1.3 直接碘量法 10
2.1.4 直接滴定法在检测果蔬抗坏血酸中的优劣分析 12
2.2 利用分光光度测定分析法 13
2.3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 13
2.3.1 样品前处理 14
2.3.2 HPLC检测果蔬抗坏血酸的技术研究进展 15
2.3.3 HPLC检测果蔬抗坏血酸技术优劣性分析 16
2.4 电化学检测法 17
2.5 果蔬中抗坏血酸检测技术的优劣分析 17
3 结论 19
参考文献 20
致 谢 22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相色谱检测法 13
2.3.1 样品前处理 14
2.3.2 HPLC检测果蔬抗坏血酸的技术研究进展 15
2.3.3 HPLC检测果蔬抗坏血酸技术优劣性分析 16
2.4 电化学检测法 17
2.5 果蔬中抗坏血酸检测技术的优劣分析 17
3 结论 19
参考文献 20
致 谢 22
1 绪 论
1.1 研究背景
抗坏血酸是一种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的维生素,对于保持动物机体正常功能发挥着重要作用。抗坏血酸别名叫维生素C,是多种维生素中的重要一种,溶于水,是水溶性维生素。动物机体内含有适量的维生素C,是保持机体抗氧化功能、维持细胞稳定、促进机体免疫功能的重要活性物质。一旦在动物机体内缺少或摄入量不足导致体内维生素C含量低于正常需求时,能够导致机体容易出现坏血病,诱发机体关节疼痛,导致牙龈出血和发炎,增加动物感染疾病的风险,降低机体抵抗力等多种亚健康疾病,甚至能够导致机体出现伤口愈合偏慢等不良机体反应[1、2]。但是,对于维生素C在机体内的摄取,并不是越多越好,一旦高于机体正常需求水平,一般情况下都会直接从尿中排泄,不容易出现中毒情况,但一旦超出了机体承受范围的剂量,就很容易导致机体出现维生素C中毒症状,机体出现腹泻、脸色潮红、皮肤有斑块等不良反应,有些甚至出现维生素C依赖症;从长期考虑过多摄入维生素C会导致机体细胞的早衰,甚至引起癌症[3]。
维生素C一般大量存在于蔬菜、水果中,不同的果蔬维生素C的含量具有较大差异,人类摄入维生素C的主要方式就是通过在日常生活中食用果蔬来进行补给。但是,人体在摄入果蔬补充维生素C的过程中往往在摄入量难以掌握,每种果蔬的维生素C的含量也具有差异,很容易出现摄入不足或摄入过量的问题。因此,有效测定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对于指导人体正确补充维生素C具有重要意义。维生素C的测定方法有多种,每一种测定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这些因素使得在测定不同果蔬维生素C含量时候应该采取最佳检测方法。
1.2 研究内容
本研究主要对国内外果蔬中抗坏血酸的测定检测技术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不同果蔬所采取的最佳抗坏血酸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查阅和分析资料,了解抗坏血酸在果疏中的不同含量差异。二是了解检测果蔬中抗坏血酸的现实意义;三是了解国内外检测果蔬中抗坏血酸主要检测技术,掌握其原理和检测技术,并进行不同检测技术的优劣性能分析;四是展望果蔬中抗坏血酸检测技术的运用前景。
1.3 研究意义
果蔬是人类的主要维生素补充来源,但不同的果蔬维生素的含量是具有差异的,如青椒、草莓等富含维生素C,而有一些果蔬则维生素C的含量则较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补充维生素C,但不同的果蔬维生素C的含量不同,这就容易使人们在摄入果蔬时容易出现摄入不足或过量的问题。因此,测定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对于指导人们正确摄入果蔬量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抗坏血酸含量的测定方法很多,本文通过综述常见的几种果蔬中检测果蔬中抗坏血酸含量的方法,对每种测定方法的实验原理及具体用到的材料和操作方法,测量结果分别进行详细阐述,同时分析各测定方法的优缺点,可以为后续探索整个检测过程中抗坏血酸能稳定存在的条件提供依据。同时为人们一方面找到简便快捷,结果准确,可用于有效检测果蔬的质量的有效方法;另一方面对于食品的质量安全保障进行分析和评价和推广使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果蔬中抗坏血酸的主要检测技术
抗坏血酸的检测技术根据检测的主要方法原理大体上可以分为滴定检测法、利用分光光度测定分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以及电化学检测法。不同的检测方法其基本原理、应用范围以及检测方法都具有较大差异,且每一种检测方法根据技术操作及原料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多种方法。本文就我国用于检测果蔬中抗坏血酸的检测技术方法进行分析、探讨。
2.1 滴定检测法
滴定检测法是目前用于检测维生素等化学物质的常用检测方法,在食品、药品等检测中运用范围较广。用于检测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已有运用,其作为一种传统的检测方法,在维生素C的检测中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4,5]。
滴定法的主要原理是利用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把不同浓度和剂量的物质反应后通过显色反应,然后以反应物显示颜色的深浅来评价加入的检测物浓度大小;这种检测方法从以前的人工滴定分析化学显色,发展到现在的自动颜色测定分析,试验结果受人为的干扰减少,检测结果准确性大大提升。滴定法在食品维生素检测中的运用非常广泛,也在果蔬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测定中开展了较多的研究,研究开发的测定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滴定法根据原料的不同以及反应底物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的检测方法,目前用于果蔬维生素C检测的方法包括高锰酸钾法、2,6-二氯靛酚钠法、直接碘量法、铁铵矾滴定法等不同的检测方法[6,7]。
2.1.1 高锰酸钾法
高锰酸钾法测定抗坏血酸是利用高锰酸钾法与抗坏血酸之间的化学反应,在硫酸溶液和EDTA溶液的作用下,反应产物呈现一定的颜色,通过颜色确定反应效率,以高锰酸钾的含量大小来测定抗坏血酸的含量。
在测定方法中先配置好高锰酸钾标准溶液,一般采取一定量的高锰酸钾溶于水中,并煮沸10分钟,然后冷却后保存,且用Na2C2O4进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zygc/1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