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黄提取物通过vegf对肝癌血管生成的影响
本人签名 日期 摘 要目的研究姜黄提取物通过VEGF对小鼠移植性肝癌血管形成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抑瘤机制。方法采用有乙醇温浸-萃取法提取主要成分姜黄素;建立BALB/c裸鼠移植性肝癌肿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姜黄素低剂量组(30mg/kg)、中剂量组(60mg/kg)和高剂量组(120mg/kg),给药14天后处死小鼠,摘除小鼠体内肿瘤测量重量、体积;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VEGF表达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癌组织中VEGF蛋白质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姜黄素60mg/kg显著性抑制肿瘤体积与重量,高剂量120mg/kg能极显著抑制肿瘤的体积与重量与对照组相比,姜黄素30-120mg/kg极显著抑制血清中VEGF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姜黄素能下调肝脏组织中VEGF蛋白的表达。结论姜黄提取物对肝癌肿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与肿瘤血管生成相关的VEGF表达所介导的。
目 录
1概述 1
1.1姜黄的主要化学成分的研究 1
1.1.1姜黄素类 1
1.1.2挥发油类 1
1.1.3其他成分 2
1.2姜黄素药理作用的研究 2
1.2.1抗炎 2
1.2.2抗氧化 2
1.2.3抗纤维化 2
1.2.4降血脂 3
1.2.5抗肿瘤 3
1.3姜黄素抗肝癌作用的研究 4
1.3.1姜黄素对肝细胞癌血管生成的影响 4
1.3.2 VEGF对肝癌血管生成的影响 5
1.3.3姜黄素通过VEGF对肝癌血管生成的影响 5
1.4姜黄素的临床应用 6
2实验 7
2.1实验材料 7
2.1.1动物 7
2.1.2药物 7
2.1.3主要试剂 7
2.1.4主要仪器 7
2.2方法与步骤 7
2.2.1姜黄素的提取 8
2.2.2 BALB/c裸鼠移植瘤模型的制备 8
2.2.3分组与给药 8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2.3检测指标 9
2.3.1肿瘤重量、体积及抑瘤率 9
2.3.2 ELISA法检测血清中VEGF含量 9
2.3.3 Western Blot检测肝癌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 9
2.4数据处理 9
3实验结果 10
3.1姜黄素对小鼠肝癌的抑瘤作用 10
3.2姜黄素对小鼠血清中VEGF表达的影响 10
3.3姜黄素对小鼠肝癌组织中VEGF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 10
4讨论 12
结 论 13
参考文献 14
致 谢 16
1概述
姜黄(Curcuma longa L)又名毫命。姜黄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呈圆柱形、纺锤形或卵圆形,形似姜而分叉少,长25~55厘米,直径1~2厘米。外表呈深黄棕色,且漂浮少许粉末,多皱缩,并有明显的环状节和根须残留。姜黄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呈棕黄色或黄色,有角质样或蜡样光泽。微有香气,味稍苦,可用于顺气散结,活血化瘀,通经止痛,胸腹胀痛,肩臂痹痛,产后淤滞,跌扑肿痛等。以圆柱形、表皮有皱缩、断面棕黄色、质坚实者为佳。近年来姜黄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抗肿瘤作用在进一步的研究并取得显著进展,许多国家和民族都遵循各自的传统医药理论用姜黄提取物来预防和治疗一些慢性疾病。姜黄素(Curcumin)是姜黄主要的活性成分,早已普遍用作食物添加剂和调味品。近几年,多项研究显示姜黄素有种药理作用功效[13],主要体现在抗炎、抗氧化[4]、抗纤维化、抗糖尿病、降血脂及抗肿瘤方面。由于姜黄素药理作用广,资源丰富,不良反应小、安全性好的特点,所以其抗肿瘤机制成为探讨的热点。
1.1姜黄的主要化学成分的研究
姜黄为常用传统中药,记载于历版《中国药典》。姜黄素类是从天然草本植物姜黄的根茎中提取的一种具有二酮色素的化学成分,色黄,味稍苦,不溶于水。姜黄素是姜黄植物最主要的有效成分。现今我国在姜黄植物中发现的成分有很多,除了姜黄素类和挥发油两大类,此外尚有糖类、甾醇类、树脂类、生物碱及微量元素等。
1.1.1姜黄素类
姜黄素类取自姜黄根茎,为二苯基庚烷类成分,有酚性和非酚性之分。其中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双去甲氧基姜黄素是主要化学成分,统称为姜黄素。此外尚有二氢姜黄素(dihydro curcumin)。目前,姜黄天然植物属种至少存在60种,主要生长在东南亚和澳大利亚,而我国姜黄天然植物属种有16个种。在这些植物中印尼莪术(Cxanthorrhiza)及姜黄含姜黄素化合物品种最多。
1.1.2挥发油类
从姜黄根茎挥发油中分离并鉴定出的成分有莰烯、莪术醇(curcumol)、芳姜黄烯、β榄香烯及倍半萜(Curtone)等。近来研究表明,姜黄挥发油类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和日化用品等行业中。
1.1.3其他成分
除上述成分外,姜黄还有少许果糖和葡糖糖等;豆甾醇、吉马酮、单烯酸、降胭脂树素及多肽类等,并含有微量元素锰、铜、铁、锌、镁等。
1.2姜黄素药理作用的研究
1.2.1抗炎
姜黄素在多种急、慢性炎症因子中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氧自由基对炎症发展的促进作用在体内外均已得到证实,嗜中性白细胞在血液中能刺激氧自由基的聚集和生成。姜黄素可依靠Ca2+抑制嗜中性白细胞的应答功能,并可抑制黄嘌呤脱氢酶向黄嘌呤氧化酶的转化,从而阻断氧自由基的生成,发挥抗炎作用。姜黄素对白细胞介素、皮肤炎症和cFos基因的表达均有抑制作用。韦小未等[5]研究发现,姜黄素可呈剂量依赖性减少肿瘤坏死因子、IL6和IL12B的转化与分泌,有效抑制细菌脂多糖联合肿瘤坏死因子引诱下的THP1来源巨噬炎症反应。体外研究发现,姜黄素可抑制肺泡炎性细胞的前炎症细胞因子TNFγ、IL1B和IL8的产生[6]。肿瘤的发生与炎性因子之间关系密切,慢性炎症能导致细胞恶变,也能促进恶性肿瘤的进展及扩散等。姜黄素可以用于治疗各种因炎症而引起的疾病,近年来姜黄素抗炎特性在临床治疗的研究颇受人们的关注。
1.2.2抗氧化
姜黄素的抗氧化作用主要通过清除自由基和增强抗氧化酶活性两个途径实[7]。由于其分子结构中含有酚羟基团,有很强的捕获或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因此被认为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8]。姜黄素的化学结构决定姜黄素是有效的天然抗氧 化剂,其中2二羟基团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可有成效的清除自由基,达到抗氧化作用。研究表明,姜黄素增强抗氧化酶活性方面,可明确诱导抗氧化酶的产生和活化,从而损伤抗氧化应激系统,完成抗氧化作用。
1.2.3抗纤维化
姜黄素的抗纤维化作用主要表现在抗肝纤维化和肺纤维化。姜黄素通过抗脂质过氧化作用,保护肝细胞和抑制肝星状细胞(Hsc)增殖和活化,诱导其凋亡这两机制体现抗肝纤维化作用。研究表明,姜黄素可以保护博来霉素诱导肺纤维化小鼠的肺脏,结果发现,小鼠肺泡中的细胞数目、蛋白总量显著减少,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降低,进而影响细胞外基质的含量使之降低,肺纤维增生随之减少。有实验表明,姜黄素通过抑制TGFβ、IL8及TGFβ1等前炎症细胞因子的产成,从而在细胞因子水平上发挥抑制肺纤维化的作用。
目 录
1概述 1
1.1姜黄的主要化学成分的研究 1
1.1.1姜黄素类 1
1.1.2挥发油类 1
1.1.3其他成分 2
1.2姜黄素药理作用的研究 2
1.2.1抗炎 2
1.2.2抗氧化 2
1.2.3抗纤维化 2
1.2.4降血脂 3
1.2.5抗肿瘤 3
1.3姜黄素抗肝癌作用的研究 4
1.3.1姜黄素对肝细胞癌血管生成的影响 4
1.3.2 VEGF对肝癌血管生成的影响 5
1.3.3姜黄素通过VEGF对肝癌血管生成的影响 5
1.4姜黄素的临床应用 6
2实验 7
2.1实验材料 7
2.1.1动物 7
2.1.2药物 7
2.1.3主要试剂 7
2.1.4主要仪器 7
2.2方法与步骤 7
2.2.1姜黄素的提取 8
2.2.2 BALB/c裸鼠移植瘤模型的制备 8
2.2.3分组与给药 8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2.3检测指标 9
2.3.1肿瘤重量、体积及抑瘤率 9
2.3.2 ELISA法检测血清中VEGF含量 9
2.3.3 Western Blot检测肝癌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 9
2.4数据处理 9
3实验结果 10
3.1姜黄素对小鼠肝癌的抑瘤作用 10
3.2姜黄素对小鼠血清中VEGF表达的影响 10
3.3姜黄素对小鼠肝癌组织中VEGF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 10
4讨论 12
结 论 13
参考文献 14
致 谢 16
1概述
姜黄(Curcuma longa L)又名毫命。姜黄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呈圆柱形、纺锤形或卵圆形,形似姜而分叉少,长25~55厘米,直径1~2厘米。外表呈深黄棕色,且漂浮少许粉末,多皱缩,并有明显的环状节和根须残留。姜黄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呈棕黄色或黄色,有角质样或蜡样光泽。微有香气,味稍苦,可用于顺气散结,活血化瘀,通经止痛,胸腹胀痛,肩臂痹痛,产后淤滞,跌扑肿痛等。以圆柱形、表皮有皱缩、断面棕黄色、质坚实者为佳。近年来姜黄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抗肿瘤作用在进一步的研究并取得显著进展,许多国家和民族都遵循各自的传统医药理论用姜黄提取物来预防和治疗一些慢性疾病。姜黄素(Curcumin)是姜黄主要的活性成分,早已普遍用作食物添加剂和调味品。近几年,多项研究显示姜黄素有种药理作用功效[13],主要体现在抗炎、抗氧化[4]、抗纤维化、抗糖尿病、降血脂及抗肿瘤方面。由于姜黄素药理作用广,资源丰富,不良反应小、安全性好的特点,所以其抗肿瘤机制成为探讨的热点。
1.1姜黄的主要化学成分的研究
姜黄为常用传统中药,记载于历版《中国药典》。姜黄素类是从天然草本植物姜黄的根茎中提取的一种具有二酮色素的化学成分,色黄,味稍苦,不溶于水。姜黄素是姜黄植物最主要的有效成分。现今我国在姜黄植物中发现的成分有很多,除了姜黄素类和挥发油两大类,此外尚有糖类、甾醇类、树脂类、生物碱及微量元素等。
1.1.1姜黄素类
姜黄素类取自姜黄根茎,为二苯基庚烷类成分,有酚性和非酚性之分。其中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双去甲氧基姜黄素是主要化学成分,统称为姜黄素。此外尚有二氢姜黄素(dihydro curcumin)。目前,姜黄天然植物属种至少存在60种,主要生长在东南亚和澳大利亚,而我国姜黄天然植物属种有16个种。在这些植物中印尼莪术(Cxanthorrhiza)及姜黄含姜黄素化合物品种最多。
1.1.2挥发油类
从姜黄根茎挥发油中分离并鉴定出的成分有莰烯、莪术醇(curcumol)、芳姜黄烯、β榄香烯及倍半萜(Curtone)等。近来研究表明,姜黄挥发油类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和日化用品等行业中。
1.1.3其他成分
除上述成分外,姜黄还有少许果糖和葡糖糖等;豆甾醇、吉马酮、单烯酸、降胭脂树素及多肽类等,并含有微量元素锰、铜、铁、锌、镁等。
1.2姜黄素药理作用的研究
1.2.1抗炎
姜黄素在多种急、慢性炎症因子中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氧自由基对炎症发展的促进作用在体内外均已得到证实,嗜中性白细胞在血液中能刺激氧自由基的聚集和生成。姜黄素可依靠Ca2+抑制嗜中性白细胞的应答功能,并可抑制黄嘌呤脱氢酶向黄嘌呤氧化酶的转化,从而阻断氧自由基的生成,发挥抗炎作用。姜黄素对白细胞介素、皮肤炎症和cFos基因的表达均有抑制作用。韦小未等[5]研究发现,姜黄素可呈剂量依赖性减少肿瘤坏死因子、IL6和IL12B的转化与分泌,有效抑制细菌脂多糖联合肿瘤坏死因子引诱下的THP1来源巨噬炎症反应。体外研究发现,姜黄素可抑制肺泡炎性细胞的前炎症细胞因子TNFγ、IL1B和IL8的产生[6]。肿瘤的发生与炎性因子之间关系密切,慢性炎症能导致细胞恶变,也能促进恶性肿瘤的进展及扩散等。姜黄素可以用于治疗各种因炎症而引起的疾病,近年来姜黄素抗炎特性在临床治疗的研究颇受人们的关注。
1.2.2抗氧化
姜黄素的抗氧化作用主要通过清除自由基和增强抗氧化酶活性两个途径实[7]。由于其分子结构中含有酚羟基团,有很强的捕获或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因此被认为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8]。姜黄素的化学结构决定姜黄素是有效的天然抗氧 化剂,其中2二羟基团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可有成效的清除自由基,达到抗氧化作用。研究表明,姜黄素增强抗氧化酶活性方面,可明确诱导抗氧化酶的产生和活化,从而损伤抗氧化应激系统,完成抗氧化作用。
1.2.3抗纤维化
姜黄素的抗纤维化作用主要表现在抗肝纤维化和肺纤维化。姜黄素通过抗脂质过氧化作用,保护肝细胞和抑制肝星状细胞(Hsc)增殖和活化,诱导其凋亡这两机制体现抗肝纤维化作用。研究表明,姜黄素可以保护博来霉素诱导肺纤维化小鼠的肺脏,结果发现,小鼠肺泡中的细胞数目、蛋白总量显著减少,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降低,进而影响细胞外基质的含量使之降低,肺纤维增生随之减少。有实验表明,姜黄素通过抑制TGFβ、IL8及TGFβ1等前炎症细胞因子的产成,从而在细胞因子水平上发挥抑制肺纤维化的作用。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zygc/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