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不同品系绞股蓝根中总皂苷的含量测定比较(附件)

摘 要绞股蓝多年生草质为葫芦科Gynostemma pentaphyllum (Thunb.) MakinoCucur bitaceae绞股蓝属Gynostemma的藤本植物,全草均入药,研究证明,绞股蓝中的有效成分主要为皂苷及黄酮等化合物,具有降血脂、降血压、抗氧化、抗癌等药理活性。本课题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建立了一种稳定、可靠的绞股蓝根中总皂苷含量的测定方法,以安康市平利县不同品系的绞股蓝(40201、403、404、405、甜味绞股蓝)为对象,系统地测定了不同生长时期和不同品系的绞股蓝根中总皂苷的含量并加以比较,以期能为绞股蓝的高产栽培、良种选育、适时采收及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品种审定工作提供参考。本课题通过建立紫外分光光度法并对其进行方法学考察,结果显示,精密度实验RSD值为0.83%,稳定性实验RSD值为1.68%,重复性实验RSD值为1.56%,加样回收实验RSD值为1.01%,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方法学考察的每个实验的RSD值均小于2%,说明该方法是一种可靠、稳定的检测方法。课题采用此方法,以安康市平利县5个不同绞股蓝四倍体品系(40201、403、404、405、甜味绞股蓝)为材料,系统地研究了不同生长时期、不同品系的绞股蓝根中总皂苷的含量并加以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品系404、405绞股蓝根中总皂苷的含量相对其他三个品系较高,其最佳采收期为8 月。
目 录
1 绪论 1
1.1绞股蓝的药用历史 1
1.2绞股蓝的种质资源、分类与育种 1
1.3绞股蓝的化学成分 2
1.3.1绞股蓝皂苷 2
1.3.2维生素 3
1.3.3氨基酸 3
1.3.4多糖 3
1.3.5微量元素 3
1.4绞股蓝的药理作用 4
1.4.1提高免疫力 4
1.4.2调节内分泌 4
1.4.3延缓衰老 4
1.4.4保护心血管 5
1.4.6抗癌? 5
1.4.7神经系统疾病 6
1.5皂苷的测定方法 6
1.5.1薄层色谱法 6
1.5.2高效液相色谱法 7
1.5.3比色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法 7
1.5.4紫外分光光度法 7
1.6绞股蓝标准提取物的开发利用 8
1.7绞股蓝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展 9
1.8研究内容、意义及待解决的问题 10
1.8.1研究内容 10
1.8.2研究意义 10
1.8.3 待解决的问题 11
2 实验部分 12
2.1 材料与仪器 12
2.1.1 材料 12
2.1.2 仪器 12
2.2实验方法 12
2.2.1 供试品的制备 12
2.2.2 对照品的制备 12
2.2.3 方法学建立 12
2.2.3.1 精密度试验 12
2.2.3.2 稳定性试验 13
2.2.3.4 加样回收率试验 13
2.2.3.5 重复性试验 14
2.2.3.4 加样回收率试验 14
2.2.4 标准曲线的制作 15
2.2.5 绞股蓝中总皂苷的含量测定 15
2.3 结果与分析 16
结 论 20
参考文献 21
致 谢 23
1 绪论
1.1绞股蓝的药用历史
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 (Thunb.) Makino 为葫芦科Cucurbitaceae 绞股蓝属Gynostemma的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1] 。《中药大辞典》中名为七叶胆,别名为小苦药、遍地生根,日本名为甘茶蔓[2]。以全草入药,味苦、寒,归肺、肝、脾经。绞股蓝始载于明代朱棣(13061424)所著的《救荒本草》,作为救荒野菜食用,当时有“饥馑岁月绞股蓝可以充饥”之说。明代李时珍(15181593)《本草纲目》中记载绞股蓝可治疮疖,虫咬,具有清热解毒、利小便等功效。此外,明代的《农政全书校注》、清代的《植物名实图考》、现代的《中药大辞典》、《临床实用中药手册》、《民间常用草药》等书籍均记载绞股蓝具有清热解毒,益气健脾,化痰止咳等功效[3]。
1.2绞股蓝的种质资源、分类与育种
绞股蓝种质资源的研究,有利于中药现代化,为中药产业发展奠定重要基础工作,与实现中药材生产的规范化、产业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密切相关。育种成败和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取决于种质资源的数量和质量[4]。
绞股蓝属植物的分布区类型属于热带亚洲类型,主要分布于锡金、孟加拉、斯里兰卡、缅甸、老挝、越南、马来西亚、印尼、朝鲜、新几内亚、日本以及我国秦岭至淮河以南的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如陕西、湖北、湖南、河南、江苏、浙江、福建、安徽、广西、广东、海南、贵州、四川、云南、甘肃、山西等地。绞股蓝主要生长于海拔200 m至3200 m的热带雨林、季雨林、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和山地灌丛中,或者伴生于其分布区内各种植被类型的林缘、疏林或灌丛中。与绞股蓝伴生的植物主要有荨麻属、蓼属、乌蔹莓、葎草、千里光以及一些蕨类植物等[5]。
目前全世界有绞股蓝属植物有16种2变种,分属于喙果藤亚属(Subgen. Triostellum)和绞股蓝亚属(Subgen. Gynostemma)。其中绞股蓝亚属包括长梗绞股蓝(G. longipes)、单叶绞股蓝(G. simplicifolium)、缅甸绞股蓝(G. brumanicum)、绞股蓝(G. pentaphyllum)、毛绞股蓝(G. pubescens)、大果绞股蓝(G. brumanicum var. molle)、毛果绞股蓝(G. dasycarpum)和光叶绞股蓝(G. laxum)。喙果藤亚 属包括聚果绞股蓝(G. aggregatum)、广西绞股蓝(G. guangxiense)、喙果绞股蓝(G. yixingense)、心籽绞股蓝(G. cardiospermun)、疏花绞股蓝(G. laxifloum)、五柱绞股蓝(G. pentagyum)、扁果绞股蓝(G. compressum)和小籽绞股蓝(G. microspermum),其次该属(G. hederae folium Cogn)与(G. winkilerei Cogn)绞股蓝分别仅见于帝文岛及加里曼丹岛[6]。
我国产绞股蓝亚属的14种和2变种,其中我国特有9种和2变种,分布较多的有绞股蓝、长梗绞股蓝、心籽绞股蓝,其中最常用的是绞股蓝、长梗绞股蓝。我国绞股蓝属植物资源丰富,且均可药用,其差别在于绞股蓝皂苷含量的多少,但多数种尚未被深入的研究和利用[7]。
绞股蓝因其具有多种生物学功效及广泛的医疗保健价值,所以国内外均重视绞股蓝的开发利用。由于绞股蓝的种类多,所以不同产地、不同类型的绞股蓝所含的有效成分含量差异也很大,总皂苷的含量差异甚至可以达到10倍以上,不同类型的绞股蓝产量也差异悬殊。因此,选育优良品种及类型的野生资源是至关重要[8]。
生产优质绞股蓝药材的基础是选取优良绞股蓝品种,通过绞股蓝产品的开发、人工培育及选育以来,野生绞股蓝资源在全国范围内被广泛的采集与栽培,逐渐形成了众多的地方品系及栽培类型。
1.3绞股蓝的化学成分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zygc/65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