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双花片解热作用的实验研究(附件)
摘 要复方双花片,主要由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穿心莲等中药组成,用于外感风热表证及咽炎、扁桃体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为了探讨复方双花片的解热作用,本文采用混合菌引起家兔体温异常升高之解热实验和5%啤酒酵母所致大鼠发热的解热实验,观察给药后动物体温的变化,以证实复方双花片的解热作用,为临床上复方双花片的合理使用提供药效学基础。Key words: Compound Double Motif; Antipyretic; Rabbit fever; Fever in rats 目 录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
1.2 选题意义 1
1.3 复方双花片的组成及功效 1
1.4 组方意义 1
1.5 单味药的研究 2
1.5.1 金银花 2
1.5.2 连翘 3
1.5.3 穿心莲 4
1.5.4 板蓝根 4
1.6 复方双花片的药理作用 5
1.7 临床研究 5
2实验部分
2.1 实验材料 7
2.1.1 实验药品 7
2.1.2 实验动物 7
2.2 实验方法 7
2.2.1 对三联菌所致家兔发热的影响 7
2.2.2 对5%啤酒酵母所致大鼠发热的影响 7
2.3 数据处理 8
2.4 结果 8
3讨论
3.1 实验方法与结果 10
3.2 结果中的差别 10
3.3 未解答的问题 11
3.4 研究的意义 11
3.5 今后研究的方向 11
结 论 12
参考文献 13
致 谢 15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发热是临床常见的疾症状之一,是许多疾病共有的复杂的病理过程,也是疾病发生的重要信号。过高的发热(>40℃)、心脏病患者伴发热、恶性消耗性疾病伴发热等都会使病情加重或促进疾病的发生发展、或威胁生命。因此,不失时机地及时解热非常重要。目前,解热措施主要有药物解热和物理降温。解热药物主要有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考文献 13
致 谢 15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发热是临床常见的疾症状之一,是许多疾病共有的复杂的病理过程,也是疾病发生的重要信号。过高的发热(>40℃)、心脏病患者伴发热、恶性消耗性疾病伴发热等都会使病情加重或促进疾病的发生发展、或威胁生命。因此,不失时机地及时解热非常重要。目前,解热措施主要有药物解热和物理降温。解热药物主要有化学药物(如水杨酸类)、类固醇(糖皮质激素)和清热解毒中草药。化学药物和类固醇虽然疗效肯定,但存在多方面的副作用,特别是对于小儿更为明显。
在正常的情况下,人体的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而发热则是指致热原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体温中枢功能紊乱或各种原因引起的产热过多、散热减少,导致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的情形。引起发热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见的是感染。发热本身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症状,事实上发热是体内抵抗感染的机制之一。发热时人体免疫功能明显增强,这有利于清除病原体和促进疾病的痊愈。而且发热是疾病的一个明显标志,因此,体温不太高时,可通过喝水来减少发热带来的不适感。非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烧不必使用抗生素治疗。中药是祖国医药学的传统瑰宝,其中清热解毒药的应用历史甚为悠久,经多年的临床及实验证实,具有很好的抗炎解热作用,且毒副作用小、资源丰富,因此,对清热解毒类中药的抗炎解热作用机制研究很有必要。以清热解毒药金银花、连翘为主组成的复方双花片具有宣散风热,清解血毒的功效,临床主要用于外感风热表证,表现为发热重、恶寒轻、口渴、咽喉肿痛、脉浮数等。也可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体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现代药理研究具有较好的解热、抗炎作用。 而“解热”指标是清热解毒类药物常用的研究指标之一,因而有必要研究其解热的药理作用。
1.2 选题意义
解热药是临床上必不可少的一类药物,使用范围很广,用量大。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多且广泛的是非甾体类药物和一些抗生素,这些药物虽然解热作用显著,但长期使用也产生许多不良的反应,因此具有几千年历史的中药缓缓走上现代舞台。复方双花片是临床常用的治疗上感的中成药之一,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之功效,组方药精力专,药剂量大,相当于一副汤药的剂量,对上感引起的发热、咽痛有着很明显的效果,能快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本实验通过经典的家兔发热动物实验和5%啤酒酵母所致大鼠发热实验,阐述与复方双花片功能主治相关的药效学证据,为临床上更合理使用复方双花片提供药效学基础。
1.3 复方双花片的组成及功效
复方双花片主要由金银花、连翘、穿心莲、板蓝根四味药组成。具有宣散风热,清解血毒的功效。
1.4 组方意义
方中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穿心莲均为清热解毒药,除具有抗炎、解热、镇静作用外,均具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对多种致病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金银花是忍冬科忍冬属植物忍冬及同属植物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1]。金银花性甘寒,可以宣散风热,清解血毒,疏散风热为君药[2];臣药连翘性凉,味苦,能够泻心火,破血结,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增强君药的抗菌、抗病毒等作用,连翘轻清上浮,善走上焦以泻心火,消痈肿;金银花质体轻扬,气味芳香,既能清气分之热,又能解血分之毒,二药合用,并走于上焦、轻清升浮宣散,清气凉血,清热解毒的力量增强;佐使药穿心莲清热燥湿、泻火,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咽,全方配伍,共奏清热解毒、利咽消肿之功,能够明显的降低人工发热动物及正常动物的体温;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与金银花、连翘同用,更加增强了清热解毒、清肺利咽、泻热消肿的功效。诸药合用紧扣病机,共同用来清热泻火、解毒消肿、凉血利咽、疏风活血,通过结合诸位药的优点来抑制和杀灭病毒、细菌作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1.5 单味药的研究
中药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传承下来的,是一座巨大的宝藏,在现代医学情况下,发展空间巨大,具有很好的前景,多年以来都在致力于对中华民族的医疗事业做出贡献。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和人类知识的不断扩张,中药以其卓越的疗效和独特的优势及其微小的副作用壮观的走上了现代的舞台,为大众所接受。复方双花片是纯中药制剂,主要组成成分为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穿心莲等中药药材,本品主要用于风热外感,临床上治疗咽炎、扁桃体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具有良好的清热解毒的功效。现将复方双花片中的单味药的研究予以综述如下:
1.5.1 金银花
忍冬,始载于《名医别录》,列为药材的上品项下。《名医别录》中有如下记述:有“寒热邪肿”之效,列为上品,原名“忍冬”。而“金银花”一名最早见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一书,在“忍冬”项写到此药物,由于忍冬花刚开始开放时颜色为白色,后来颜色渐渐转变为黄色,因此叫做金银花。近代文献沿用了此名字,现做为该药材的正名,已经收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金银花,又称 “银花”、“双花”、“二花”、“二宝花”、“双宝花”等药材名称。金银花是中国的传统的常用中药,使用历史已经达到几千年之久。金银花是卫生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国家工商局关于30个贵重药材的通知的品种,而且将其列为出口创汇的主要品种[3]。金银花在我国不仅分布范围广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
1.2 选题意义 1
1.3 复方双花片的组成及功效 1
1.4 组方意义 1
1.5 单味药的研究 2
1.5.1 金银花 2
1.5.2 连翘 3
1.5.3 穿心莲 4
1.5.4 板蓝根 4
1.6 复方双花片的药理作用 5
1.7 临床研究 5
2实验部分
2.1 实验材料 7
2.1.1 实验药品 7
2.1.2 实验动物 7
2.2 实验方法 7
2.2.1 对三联菌所致家兔发热的影响 7
2.2.2 对5%啤酒酵母所致大鼠发热的影响 7
2.3 数据处理 8
2.4 结果 8
3讨论
3.1 实验方法与结果 10
3.2 结果中的差别 10
3.3 未解答的问题 11
3.4 研究的意义 11
3.5 今后研究的方向 11
结 论 12
参考文献 13
致 谢 15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发热是临床常见的疾症状之一,是许多疾病共有的复杂的病理过程,也是疾病发生的重要信号。过高的发热(>40℃)、心脏病患者伴发热、恶性消耗性疾病伴发热等都会使病情加重或促进疾病的发生发展、或威胁生命。因此,不失时机地及时解热非常重要。目前,解热措施主要有药物解热和物理降温。解热药物主要有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考文献 13
致 谢 15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发热是临床常见的疾症状之一,是许多疾病共有的复杂的病理过程,也是疾病发生的重要信号。过高的发热(>40℃)、心脏病患者伴发热、恶性消耗性疾病伴发热等都会使病情加重或促进疾病的发生发展、或威胁生命。因此,不失时机地及时解热非常重要。目前,解热措施主要有药物解热和物理降温。解热药物主要有化学药物(如水杨酸类)、类固醇(糖皮质激素)和清热解毒中草药。化学药物和类固醇虽然疗效肯定,但存在多方面的副作用,特别是对于小儿更为明显。
在正常的情况下,人体的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而发热则是指致热原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体温中枢功能紊乱或各种原因引起的产热过多、散热减少,导致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的情形。引起发热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见的是感染。发热本身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症状,事实上发热是体内抵抗感染的机制之一。发热时人体免疫功能明显增强,这有利于清除病原体和促进疾病的痊愈。而且发热是疾病的一个明显标志,因此,体温不太高时,可通过喝水来减少发热带来的不适感。非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烧不必使用抗生素治疗。中药是祖国医药学的传统瑰宝,其中清热解毒药的应用历史甚为悠久,经多年的临床及实验证实,具有很好的抗炎解热作用,且毒副作用小、资源丰富,因此,对清热解毒类中药的抗炎解热作用机制研究很有必要。以清热解毒药金银花、连翘为主组成的复方双花片具有宣散风热,清解血毒的功效,临床主要用于外感风热表证,表现为发热重、恶寒轻、口渴、咽喉肿痛、脉浮数等。也可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体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现代药理研究具有较好的解热、抗炎作用。 而“解热”指标是清热解毒类药物常用的研究指标之一,因而有必要研究其解热的药理作用。
1.2 选题意义
解热药是临床上必不可少的一类药物,使用范围很广,用量大。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多且广泛的是非甾体类药物和一些抗生素,这些药物虽然解热作用显著,但长期使用也产生许多不良的反应,因此具有几千年历史的中药缓缓走上现代舞台。复方双花片是临床常用的治疗上感的中成药之一,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之功效,组方药精力专,药剂量大,相当于一副汤药的剂量,对上感引起的发热、咽痛有着很明显的效果,能快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本实验通过经典的家兔发热动物实验和5%啤酒酵母所致大鼠发热实验,阐述与复方双花片功能主治相关的药效学证据,为临床上更合理使用复方双花片提供药效学基础。
1.3 复方双花片的组成及功效
复方双花片主要由金银花、连翘、穿心莲、板蓝根四味药组成。具有宣散风热,清解血毒的功效。
1.4 组方意义
方中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穿心莲均为清热解毒药,除具有抗炎、解热、镇静作用外,均具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对多种致病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金银花是忍冬科忍冬属植物忍冬及同属植物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1]。金银花性甘寒,可以宣散风热,清解血毒,疏散风热为君药[2];臣药连翘性凉,味苦,能够泻心火,破血结,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增强君药的抗菌、抗病毒等作用,连翘轻清上浮,善走上焦以泻心火,消痈肿;金银花质体轻扬,气味芳香,既能清气分之热,又能解血分之毒,二药合用,并走于上焦、轻清升浮宣散,清气凉血,清热解毒的力量增强;佐使药穿心莲清热燥湿、泻火,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咽,全方配伍,共奏清热解毒、利咽消肿之功,能够明显的降低人工发热动物及正常动物的体温;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与金银花、连翘同用,更加增强了清热解毒、清肺利咽、泻热消肿的功效。诸药合用紧扣病机,共同用来清热泻火、解毒消肿、凉血利咽、疏风活血,通过结合诸位药的优点来抑制和杀灭病毒、细菌作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1.5 单味药的研究
中药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传承下来的,是一座巨大的宝藏,在现代医学情况下,发展空间巨大,具有很好的前景,多年以来都在致力于对中华民族的医疗事业做出贡献。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和人类知识的不断扩张,中药以其卓越的疗效和独特的优势及其微小的副作用壮观的走上了现代的舞台,为大众所接受。复方双花片是纯中药制剂,主要组成成分为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穿心莲等中药药材,本品主要用于风热外感,临床上治疗咽炎、扁桃体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具有良好的清热解毒的功效。现将复方双花片中的单味药的研究予以综述如下:
1.5.1 金银花
忍冬,始载于《名医别录》,列为药材的上品项下。《名医别录》中有如下记述:有“寒热邪肿”之效,列为上品,原名“忍冬”。而“金银花”一名最早见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一书,在“忍冬”项写到此药物,由于忍冬花刚开始开放时颜色为白色,后来颜色渐渐转变为黄色,因此叫做金银花。近代文献沿用了此名字,现做为该药材的正名,已经收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金银花,又称 “银花”、“双花”、“二花”、“二宝花”、“双宝花”等药材名称。金银花是中国的传统的常用中药,使用历史已经达到几千年之久。金银花是卫生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国家工商局关于30个贵重药材的通知的品种,而且将其列为出口创汇的主要品种[3]。金银花在我国不仅分布范围广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zygc/1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