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中医院慢病管理的药学服务模式调查及策略研究
摘 要为了得知对待慢性病的管理、服务方面的模式,本文对安康市里中医医院里面受治疗的慢性病人群运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了调研,以糖尿病为主要调查指标,对近4年在该医院等级就医的患者为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问卷调查。调查显示,该医院对慢病患者管理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慢病患者用药不当、防治慢病的经济水平有限、管理宣传方法单一、患者对病情防范意识不够等。在调研参考文献,了解慢病管理体系办法,对该问题提出合理建议建立慢病防治平台,完善患者信息档案、定期走访患者健康情况、开展相关教育讲座以及发放知识手册,提高患者对安全用药的重视。实现慢病管理平管理的常态化和药学服务的专业性。做了这个研究以后给中医院提供了很大的帮助,特别是在慢病管理这个方面服务工作提供了对比和学习的有价值的资料。
目 录
1 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1.1 慢病管理具体内容 1
1.1.2药学服务的具体内容 1
1.1.3简单介绍安康市中医院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3研究内容 3
2研究方法及内容 4
2.1 研究目的 4
2.2 研究对象 4
2.3 研究所用的方法 4
2.4 调查内容 4
2.4.1 调查患者的基本情况 4
2.4.2 专项调查糖尿病 4
2.4.3 调查的具体方案 4
2.5 统计调查结果与分析 5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6
3.1调查安康市中医医院慢性病患者的基本情况 6
3.2 专项调查安康市中医医院里得糖尿病的人群 8
3.2.1调查安康市中医院里得糖尿病的人群对糖尿病知识了解情况 8
3.2.2安康市中医院糖尿病患者用药风险性调查 10
3.2.3安康市中医院糖尿病患者对药品价格接受情况调查 12
3.2.4安康市中医院糖尿病患者平时用药情况调查 14
4 药学服务实施策略建议 17
4.1关于掌握情况的相关建议 17
4.2关于用药风险的相关建议 18
4.3及时追踪 18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4.4药品价格 19
参考文献 20
1 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 慢病管理具体内容
慢病管理(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CDM)指的是慢性病专业方面的医护人员、药用营养分析师等专业人员组成的医疗团队,全面持续的为慢病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管理,从而达到维护患者健康,延缓病情发展,降低医疗费用的科学的、专业的管理模式 [1]。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报告表明,中国的慢性病患者大约有80%是因为没有合理的疾病管理而导致死亡的。中年患者得慢性病并且死亡的比率也比一些发到国家要高。而随着社会老龄化趋势日益严重,慢性病已经成为目前危害中老年群众健康水平的主要医疗问题[2]。由于社会发展水平不均一,导致的基层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小城市和地区的慢性病管理不完善,患者获得的治疗体验不好等问题,使得慢病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即使大部分大型医疗机构拥有较为完善的慢病管理服务体系,但是接受治疗所需用的费用也是非常高的,让许多患者会失去治疗的希望[3]。如果接受长时间的治疗可能会对患者的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社会经济负担也日益加重。而慢病是可防、可治的,其预防效果优于单纯治疗,因此需要做这么一个工作就是对慢病做一个管理。
1.1.2药学服务的具体内容
药学服务是药师对得病人群提供科学的药物治疗,以此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目标的相关服务[4]。在这个保健的期间一直会采用该服务的方式。如果要进行服务得在观察阶段以及给药治疗中期以及愈后恢复疗养期等全过程中,直接为患者提供与药物相关的服务。随着中国社会医疗保障体制改革和药品分类管理制度的深入进行,人民群众开始密切关注药品的合理使用问题[5]。本文结合安康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及中、西医门诊中的处方病例,对慢病管理的药学服务模式进行调查研究,为慢病的管理提供参考。
1.1.3简单介绍安康市中医院
安康市中医医院位置在陕西省秦巴汉水那个区域,在1949建造。这个医院是陕南地区唯一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急救、保健在一起的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院,它也是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及第七临床医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及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6]。它也是国家百所中医药传承创新重点中医院建设项目。在2017年,香港艾力彼机构评价安康市中医院为全国中医院排名75名。
在医疗专业方面,共建国家级重点学科两个,重点研究室一个,二级实验室一个,国家级重点专科4个,省级重点学科专科11个,市级重点专科15个等重点研究学科。医院始终秉承“广施仁术、福泽民众”的宗旨和“安生济世、精术葆康”的院训,坚持中医特色为主、中西医结合并进,把巩固提升中医特色、不断推进中医药服务能力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全力打造区域性中医诊疗中心和中医养生康复基地。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表示,慢性病监管体系从针对某一种疾病过渡到多种类疾病,管理体系从局部地区发展到区域体系共享[7]。例如,美国在1956年通过“全美健康调查法案”。1972年以人居环境为基础的肿瘤登记体系在全美11个地区建立,1984年建立“行为危险因素监测系统”。1998年提出的慢病照护模式(CCM)是首次被提出的一种慢病管理模式,该管理措施是建立在患者和医务人员之间,在相关医疗政策的影响和保障下进行的慢病管理模式。该模式包括相关政策的支持和引导,建立数据信息系统,确定团队成员任务和制定,医患共同决策,以及慢病患者的自我健康管理等[8]。该管理模型目前被西方国家作为慢病管理的主流形式。此外还有以患者组成的团队或俱乐部为主体的同伴互助管理体系,通过医务人员介入,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得以提高 [9]。
我国对于发展慢性病监测体系,建立信息化数据库的措施还比较晚,而且由于政策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各个地区的执行慢病管理的方式和时间也有所不同。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部分省市开始监测慢性病,并实施有效的管理办法予以干涉。天津是开展慢病管理办法最早的城市。该市以各级医院为基础,统筹规划,结合各地区的慢性病死亡记录建立报告系统。并于2006年,逐步筹建并应用慢病信息管理系统 [10]。同年,在北京城市卫生服务改革中,东城区在全区普查慢性病信息,并建立了相关卫生信息服务平台,开始对慢病患者进行精细科学的管理[11]。随后在2008年,北京信息管理科学研究所与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向卫生部疾控局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捐赠了“基层慢病管理信息系统”软件[12]。该软件对慢病管理进行全面应用,工作模式和方法被合理规范。该软件的施行使得社区医生在管理病人期间能够方便快捷的获取病人的信息,准确高效的为病人服务,提高了医患之间的沟通效率[13]。
目 录
1 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1.1 慢病管理具体内容 1
1.1.2药学服务的具体内容 1
1.1.3简单介绍安康市中医院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3研究内容 3
2研究方法及内容 4
2.1 研究目的 4
2.2 研究对象 4
2.3 研究所用的方法 4
2.4 调查内容 4
2.4.1 调查患者的基本情况 4
2.4.2 专项调查糖尿病 4
2.4.3 调查的具体方案 4
2.5 统计调查结果与分析 5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6
3.1调查安康市中医医院慢性病患者的基本情况 6
3.2 专项调查安康市中医医院里得糖尿病的人群 8
3.2.1调查安康市中医院里得糖尿病的人群对糖尿病知识了解情况 8
3.2.2安康市中医院糖尿病患者用药风险性调查 10
3.2.3安康市中医院糖尿病患者对药品价格接受情况调查 12
3.2.4安康市中医院糖尿病患者平时用药情况调查 14
4 药学服务实施策略建议 17
4.1关于掌握情况的相关建议 17
4.2关于用药风险的相关建议 18
4.3及时追踪 18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4.4药品价格 19
参考文献 20
1 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 慢病管理具体内容
慢病管理(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CDM)指的是慢性病专业方面的医护人员、药用营养分析师等专业人员组成的医疗团队,全面持续的为慢病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管理,从而达到维护患者健康,延缓病情发展,降低医疗费用的科学的、专业的管理模式 [1]。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报告表明,中国的慢性病患者大约有80%是因为没有合理的疾病管理而导致死亡的。中年患者得慢性病并且死亡的比率也比一些发到国家要高。而随着社会老龄化趋势日益严重,慢性病已经成为目前危害中老年群众健康水平的主要医疗问题[2]。由于社会发展水平不均一,导致的基层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小城市和地区的慢性病管理不完善,患者获得的治疗体验不好等问题,使得慢病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即使大部分大型医疗机构拥有较为完善的慢病管理服务体系,但是接受治疗所需用的费用也是非常高的,让许多患者会失去治疗的希望[3]。如果接受长时间的治疗可能会对患者的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社会经济负担也日益加重。而慢病是可防、可治的,其预防效果优于单纯治疗,因此需要做这么一个工作就是对慢病做一个管理。
1.1.2药学服务的具体内容
药学服务是药师对得病人群提供科学的药物治疗,以此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目标的相关服务[4]。在这个保健的期间一直会采用该服务的方式。如果要进行服务得在观察阶段以及给药治疗中期以及愈后恢复疗养期等全过程中,直接为患者提供与药物相关的服务。随着中国社会医疗保障体制改革和药品分类管理制度的深入进行,人民群众开始密切关注药品的合理使用问题[5]。本文结合安康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及中、西医门诊中的处方病例,对慢病管理的药学服务模式进行调查研究,为慢病的管理提供参考。
1.1.3简单介绍安康市中医院
安康市中医医院位置在陕西省秦巴汉水那个区域,在1949建造。这个医院是陕南地区唯一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急救、保健在一起的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院,它也是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及第七临床医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及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6]。它也是国家百所中医药传承创新重点中医院建设项目。在2017年,香港艾力彼机构评价安康市中医院为全国中医院排名75名。
在医疗专业方面,共建国家级重点学科两个,重点研究室一个,二级实验室一个,国家级重点专科4个,省级重点学科专科11个,市级重点专科15个等重点研究学科。医院始终秉承“广施仁术、福泽民众”的宗旨和“安生济世、精术葆康”的院训,坚持中医特色为主、中西医结合并进,把巩固提升中医特色、不断推进中医药服务能力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全力打造区域性中医诊疗中心和中医养生康复基地。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表示,慢性病监管体系从针对某一种疾病过渡到多种类疾病,管理体系从局部地区发展到区域体系共享[7]。例如,美国在1956年通过“全美健康调查法案”。1972年以人居环境为基础的肿瘤登记体系在全美11个地区建立,1984年建立“行为危险因素监测系统”。1998年提出的慢病照护模式(CCM)是首次被提出的一种慢病管理模式,该管理措施是建立在患者和医务人员之间,在相关医疗政策的影响和保障下进行的慢病管理模式。该模式包括相关政策的支持和引导,建立数据信息系统,确定团队成员任务和制定,医患共同决策,以及慢病患者的自我健康管理等[8]。该管理模型目前被西方国家作为慢病管理的主流形式。此外还有以患者组成的团队或俱乐部为主体的同伴互助管理体系,通过医务人员介入,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得以提高 [9]。
我国对于发展慢性病监测体系,建立信息化数据库的措施还比较晚,而且由于政策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各个地区的执行慢病管理的方式和时间也有所不同。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部分省市开始监测慢性病,并实施有效的管理办法予以干涉。天津是开展慢病管理办法最早的城市。该市以各级医院为基础,统筹规划,结合各地区的慢性病死亡记录建立报告系统。并于2006年,逐步筹建并应用慢病信息管理系统 [10]。同年,在北京城市卫生服务改革中,东城区在全区普查慢性病信息,并建立了相关卫生信息服务平台,开始对慢病患者进行精细科学的管理[11]。随后在2008年,北京信息管理科学研究所与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向卫生部疾控局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捐赠了“基层慢病管理信息系统”软件[12]。该软件对慢病管理进行全面应用,工作模式和方法被合理规范。该软件的施行使得社区医生在管理病人期间能够方便快捷的获取病人的信息,准确高效的为病人服务,提高了医患之间的沟通效率[13]。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zygc/184.html